[ARTSTORY]颜料的秘密-9黑色(连载)

[ARTSTORY]颜料的秘密-9黑色(连载)

绘画星球 日韩男星 2018-03-29 22:40:46 426

更多精彩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官网


第九章 黑色

 人们都这么说,从素描开始吧!

           一一切尼诺.切尼尼

  給我一点儿城里十字路口的泥巴,一点儿釆石坑里的碎赭石,外加一点儿增白剂和一点儿黑煤灰,然后给我一点时间,来区分泥巴的颜色,来柔化煤灰的颜色。只消如此,我就能为您奉献一幅无与伦比的画作。    

    一一鲍翰.罗斯金(John Ruskin)

鲍翰.罗斯金(John Ruskin)像 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又译作约翰·罗斯金,1819~1900),拉斯金兴趣爱好广泛,他不仅是英国作家、艺术家、艺术评论家,还是哲学家、教师和业余的地质学家。1843年,他因《现代画家》(Modern Painters)一书而成名,书中他高度赞扬了威廉·特纳(J. M. W. Turner)的绘画创作,这以及其后的写作总计39卷,使他成为维多利亚时代艺术趣味的代言人。

鲍翰.罗斯金(John Ruskin)著作

鲍翰.罗斯金(John Ruskin)建筑绘画

     起初我想,在这本主题为颜色的书中加入黑色或褐色,真有点别扭。毕竟,颜色从一开始就强烈地吸引着我的正是它的鲜艳;出于对亮丽色彩的不厌其烦的追求,后来我许多不可思议的旅行才得以激发成行。我还认为,要是去写人们如何烧一大堆木头来做炭索笔,或者去写人们如何收集黑泥巴来做染料的事,真是乏善可陈。然而我错了。我读得越多,越就认识到,其实“非颜色”的故事极富趣味。我读到了黑色染料如何由金盆洗手的加勒比海盗贩运;我读到了珍贵的“铅黑”矿.竟有全副武装的安全部队把守在英格兰北部的矿口. 搜查那些被剥光的每一个工作了一整天从洞里爬出来的矿工以防止偷运;还有.有一种白色颜料竟会是毒药其口感却十分香甜诱人: 我还读到关于褐色和黑色如何从死人尸体上提炼出来的故事。

     因为读到了上述的故事,于是.在我出发赴阿富汗寻找用来绘制圣母头巾的蓝色矿石之前.在我享受到富丽堂皇的深红色落日之前, 在我找到失踪的青瓷的秘密之前,我决定先去考察一下阴影的世界。 生命的每一个部分都会有阴影,而艺术中对阴影的运用则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多。这就是阴影,也正是衬托得光亮部分更加可信的那一部分。“炭灰和还原”,在我展开色彩研究计划之前.我就是这样毫不生气地对我的一位美术馆工作的朋友描述这些“非颜色”。“一点儿不 错,”她肯定地回答.“你这话完美地总结了许多画家的画作你看过画家们是怎样开始凾一幅的吗?”当然!我以为她小瞧我,说: “那再看一遍。”于是我真的跑去看一遍。在什罗普郡的郊区,我观察了圣像画家丈丹.哈特将他的一幅基督失像的铅笔底稿转化到石膏画板上的过程一一他要先将底稿拓印在用褐色赭石打磨过的纸的背面;在印度尼西亚,我看见画家们在给印度教故事画上色之 前先用炭索笔打底稿;在中国,我看见一位书法家:先要拿出松墨费力地在祖父留下的砚台上磨上半天:然后才开始选一张合适的纸写字;在伦敦国家美术馆.我长时间站在黑漆漆的阴影中.正面观察莱奥纳多.达.芬奇那真人大小的《圣母、圣了.圣安妮以及施洗者圣约翰》的草图.他使用炭崇笔以及黑白色粉笔一一这些柔软的材料.能够使基督肩膀上光线较强的地方变得柔和,也能使圣母的脸庞显得更加慈祥亲切。

中国的砚台

    每一次我都很惊讶.如此多的绘画.竟都是从刮擦和使用泥土一一黏土、泥巴、尘土、煤灰或是石头——开始的,而且做得十分小心,十分专注.底稿一般打在布上.纸上.木头上或是墙上。打完底稿后,才允许明亮和轻盈的色彩出场.而且,越是画到最亮的部位,越需要昏暗的光线和纯阴影来使之真实。有时,打底稿的线条要比面作本身还好。乔冶.瓦萨里描述最描底稿的语句十分生动鲜括: “诞生下一个艺术之火的时刻”,素描底稿往往具有最终成品里不具备的某种质素。这可能是由于素描底稿是画家自发创作的产物.但也要归功于黑色.灰色和白色的作用,正是这些“非顏色”使素描画面显得完整。白色实质上包含所有的颜色,而且一一正如我在墨黑的世界里旅行时发现的那样一一黑色也能够包揽所有的颜色光谱。

达芬奇素描

     理论上这样的一一“黑色”发生于某物吸收所有的光线波长之时一一这使得许多印象主义画家拒绝使用黑色颜料.而常用红、黄, 蓝色的混合物来代替。“自然界没有黑色”是这些19世纪艺术家们拒绝的理由,他们的目标是在绘画中把握住光线飞驰的效果。在克劳德.莫奈的《圣拉扎尔车站》中,举了一个例子,忙碌的车站上漆黑的火车头.事实上是由极端鲜艳的色彩构成的一一包括明亮的猩红色.法国群青色和祖母绿色。伦敦国家美术馆的馆员们研究称.在这幅画里,莫奈根本没有使用黑色。

克劳德.莫奈的《圣拉扎尔车站》

 第一幅画 

     根据一个西方经典神话.第一幅画是黑色的,第一位画家是个女 人。这在古罗马作家普林尼撰写的《自然史》中有所印证一一该书囊括了所有能在罗马市场上买得到的物品.还写了大量罗马市场上买不到的物品一一他的故事是在史诗般的爱情中寻找艺术起源。确实,还司有什么比伟大的爱悄世他激发艺术灵感呢?根据普林尼的故事,最早的画家是一位住在希腊科林斯镇上的年轻女人。一天晚上,她哭泣著告别他那即将远行的恋人。突然.在激情的拥吻间歇.她注意到,烛光的映照下,他的影子映在墙上,摇曳生姿。于是.自发地,也是充满惊喜地.她在炉火中摸出一支黑炭.照著那个影子描画下来。她的恋人到了遥远的地中海边,可我却能想象得出,她时常地吻那画影. 仿佛把恋人的身体紧紧地拉在身边。

绘画用炭精条

    作为一种起源说法,这个带若神秘色彩的墙上影像故事,数百年来不断出现在绘画和素描中。它对乔治时代和维多利亚时代的画家特别有吸引力,因为他们喜欢制作剪影人像,喜欢描述悲壮的爱情故事。1775年.苏格兰肖像画家大卫.艾伦画了一 幅《绘画起源》.画上一位极富挑逗性的女士正坐在她那电影明星般的男友膝盖上,一只手在墙上画出他的轮廓。她那富有坠感的长袍滑落下来.露出右乳,这么做明摆着是让那位男友垂涎愣神,这样她好继续专注于完成她的世界上第一幅肖像画的“重任”。画中人物穿的是罗马长袍.可展示的效果却不是罗马式的。这幅画用已经燃烧得快要“着火”的情欲景象来展示持久的爱. 虽然画面令人愉悦.但它却与原先含蓄优雅的故事情节有所冲突。

《绘画起源》David Allan, Origin of Portraiture, 1775

其他早期绘画 

    普林尼并没有接触过现代绘画理论。现代绘画理论对于激发人类早期绘画的理由的解释是众说纷纭的:有人认为,是漫长的冬季里被无聊逼得没了法子才丟作画;有人认为.是被狩猎故事的技巧激发而画的;也有人认为是被神圣的仪弍程序激发;还有人认为.仅仅是由于用图画形式讲解故事能带来纯粹的愉悦而已。证据其实很明显,普林尼或者其他任何人,只要有心,都应当能发现一一举个例子,在比利牛斯山里的法国诺克斯洞穴中,一个罗马百夫长的拖鞋印证明,至少有一位古典时期的人类浏览过洞穴岩壁上的绘画。但是很明显,学术界对于普林尼这种混合着逸闻和神话的起源故事如此习惯,都不太情愿去接受新的版本。欧洲最大的史前洞穴岩画艺术馆. 就这样沉睡了两千年才被学术界发现。

法国诺克斯洞穴

     然而,我想,如果普林尼有机会在时光隧道中穿梭一次,比如说,能够亲眼目睹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的发现过程,他恐怕会感到颇为失落。这个洞里的狩猎场景要比爱情场景多得多,他的故事似乎无法解释早期西班牙绘画起源。不过,有趣的是, 稍晚时代的瑞典早期岩画中,画了许多描绘巨型阴茎勃起的图画,当纪录片摄影师卡尔.乔治.布隆纽斯看到这些画.他满腹狐疑地问他的同事, 19世纪的公众是否有欣赏这些瑞典早期人类色情图的心理承受力, 而他的同事们的观点也很分歧。但是,普林尼的故事至少在绘画材料上并没有说错。尽管赭色也许毫无疑问是世界上第一种用于绘画的颜料,但即使是最原始的画家,通常也很喜欢先用炭笔打个框架稿有时只是为了确保他们在涂色之前把形状搞对,有时是为了给予整幅画一个更清晰有力的轮廓。虽然我 们无法证明世界上第一幅画就一定是位女性就着木屑燃灯的光匆匆画 出的尽管我们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相反,但我们却能够确定,阿 尔塔米拉洞却是阴性的,而且是位女孩首先发现的。

发现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窟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1868年的一天,在西班牙北部山区和大西洋之间的邻近桑坦德的地区,猎人莫德斯托.佩雷斯正在追踪鸟群或是鹿群,他在一个洞穴的入口处被绊倒了,就将此事报告他的主人.他的主人立即率领几位业余探险者一一带着许多轻便大衣和高烛台一一进入一个20米长的洞天福地,洞顶呈坡状倾斜,洞里地面坑注不平。他们发现了熊骨和火焰灰形状的标记,以及一些似乎可以证明人类或是动物聚居的有意思的废弃物。然而,这个长方形洞穴里真正的艺术宝藏仍然要再等11年后的1879年才会被人发现: 那时距公元79年夏天,普林尼与他的故乡庞贝一起,埋在了维苏烕火山喷发后的熔岩之中窒息而亡,已整整18年。

维苏烕火山

     1879年的发现也是一次巧合。如果那天德.桑图拉为他八岁的女儿马利亚找好了保姆的话,或者不是下午带着她出去晒太阳,还走 入一间奇特的颇具危险性的洞穴‘餚戏室”的话,即使再过几十年, 恐怕也不会有人发现这些宝藏。后来,在他受到诬蔑的岁月里,必定 曾经后悔过,要是从来无人注意到那个地方,要是当初他女儿别那么 兴奋地大声呼唤,该有多么好。

     桑图拉是一位贵族兼猎手兼土地主,但更多的时候他是一位喜欢 发现新事物的探险家。他的眼睛总是盯在地上,寻找不符常规的蛛丝 马迹,探索人为加入而非自然天成的细微迹象,期望找到任何能够从 新的角度解释世界历史的事物。当他的佃户找到了洞穴入口时,他一 定极度兴奋。简直是天赐良机啊!他早就与其他的欧洲知识分子一 样,参与到进化论和人类起源理论的大讨论之中,这个发现正好用以检验进化论是否正确。

     于是他出外寻找那个洞。仅仅几分钟,这位佣岁的探险家的命 运因此改变。他坐在洞穴的地上,兴奋而忙碌,寻找着旧石器时代的 熊粪和人类午饭后的遗粪,还有其他原始人聚居的证据。他的女 儿一从阿尔塔米拉博物馆保存的照片上看,当时是一位留着黑短发 的可爱女孩,要不是戴着耳环,看上去还颇具男孩气一一就在洞室里 到处跑,在手电光中设计着各种游戏。根据后来广为流传的一个版 水,突然,小女孩停下来,惊奇地大声呼唤:“看,爸爸,牛。”桑图拉站起来,他也必定发出惊呼一一比女儿的惊奇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在那里,在他俩头顶的岩壁上,画满了巨型 的红色和黑色的野牛,它们正狂奔着穿越岩石大地。

动画《疯狂原石人》剧照

     阿尔塔米拉洞顶上,黑炭大篇幅地自由挥洒一一简单而粗犷的线条,双重加粗的阴影和轮廓一一用刷子或是用柔软的羚羊皮刷出来的 大块的红赭和黄赭。洞顶有12只完整的野牛,两只无头的但也十 分震撼,它们的头好像在被斩首的刹那间消失而进了另一个空间, 三只野猪、三只面容困惑的红鹿和一匹野马。这个大厅给人以强烈的 速度与力量感,画仿佛是一挥而就,毫无犹豫,毫不拖沓。特别是野 牛一一每一只都有两米或者更长一一浑身都是肌肉与力量。如若瓦萨里在世,必定会对这些素描的力度赞不绝口。

  阿尔塔米拉洞的野牛

      桑图拉和他的同伴在洞里走了几十回,竟都没有抬头一望。一万五千年了,这些画都逃开了人的眼睛,一直等到发现它们的这个下午。这天下午,人们所看见的洞顶画风格迥异,不知是出于男人还是女人之手,但想必是借着火炬作画的,不仅是借助其光亮,也为了取暖。那时欧洲还处于冰河时代晚期,智人们必定是在一个较冷的世界 中生活和狩猎一一当然,偶尔也画画。

     我想象着,在1879年那个温暖的下午,桑图拉正因见证了古代 艺术领域最伟大的发现而激动得浑身发抖,但我也怀疑他是否也有点预感,想到自己也会因此而倒霉一生?仅仅九年之后,桑图拉在57 岁的年纪去世时,他备受指责,穷困潦倒,人们指责他说谎和伪造,因为当时的人们无法相信,这么多用黑炭和红赭绘制的美丽怎么可能是由“野人”创作呢? 

        历史常常是种嘲弄。某种理论成熟出炉,就会有不少“人造”文 物“恰好”被人“发现”。1859年,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以来.进化论主宰了西方思想界。人们相信,人类的历史比《圣经》中所说的4000年印迹要长。如同今天的小学生们痴迷恐龙一般, 当时学者们的时尚,就是疯狂地寻找化石,研究史前历史,企图寻找证据来证明进化论。不幸的是,桑图拉关于阿尔塔米拉的发现的非专业论文簿页出版之时,恰逢这股风潮盛行之际,碳测年代法发明之前,而且恰恰与进化论不符。于是,就像我手中的英文阿尔塔米拉导游手册上说的那样,他不得不与‘倾盆而落的误解”,随之而来的嘲弄和指责做斗争。一些谣言说,那画是由桑图拉的房客哑巴画师雷梯尔所伪造。雷梯尔确有其人,他对此谣言非常恼怒,却苦于无法口头表示否认,这令桑图拉无比烦恼。20年后,学术界不得不摘下考古学的高帽,承认这些画并非赝品。而这时,他的女儿马利亚已是一位成年女性,她毫无疑问感到欣慰,但由于曾目睹父亲死前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她对整个事件肯定百感交集。

《物种起源》

     20世纪,法国人发现了其他洞穴一一最著名的有1940年在多尔多涅发现的拉斯科洞穴,当时是几个小孩被暴风雨困住后偶然地撞见了这些古代壁画。在整个冷战中不甘落后的俄国人,也终于在19的年在乌拉尔山里发现了他们自己的壁画洞一一洞里的一幅图,画的是一万四千年前存在但现已绝迹的猛犸象,有獠牙,有长鼻,脑袋上还好像还戴了顶球员帽。所有这些壁画用的都是黑炭和赭石,尽管偶尔也能见些更稀罕的颜料一一保加利亚马古拉洞里用的就是明显的深褐色.上面盖着厚厚的蝙蝠粪。

法国拉斯科洞穴

     1994年,三位洞穴探险者有了惊人的发现。他们在法国南部阿尔代什山谷发现的洞穴画,比上述所有的画,比诺克斯、阿尔塔米拉:比任何欧洲其他地方的洞穴画都要至少古老一倍。 这是现代科技条件下已探知的最古老的欧洲洞穴画,其中的一幅 《群马图》展示了史前时代艺术对黑炭的极佳运用。在《肖维岩洞:世界上古老的绘画》一书中,让.玛丽.肖维一后来这个洞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一一描述了那个令人激动的发现时刻:沿着一道陡峭的石坡往前走,突然之间眼前出现一个纪念碑一般门楣,门楣下整整十米的岩壁上都是画。“我们立即欢声爆发,眼泪刹那间流了下来。我们几乎要疯狂和眩晕了。那上面的动物数不胜数, 一大堆的公狮和母狮、河马、野牛、猛犸,还有一只麋鹿。”他写 道。然后,在一处凸悬的石块上面,他们看见一个长着野牛头的人 形一一看上去就像一位监管着画上所有动物的魔术师。

肖维岩洞(法语:Grotte Chauvet)也译作萧韦岩洞,也叫肖维—蓬达尔克洞穴(法语:La grotte Chauvet-Pont-d'Arc)是位于法国东南部阿尔代什省的一个洞穴,因洞壁上绘有上千幅史前壁画而闻名。岩画经证实可追溯至距今3万6千年前,为人类已知最早的史前艺术

法国南部阿尔代什山谷发现的洞穴画1

法国南部阿尔代什山谷发现的洞穴画2

法国南部阿尔代什山谷发现的洞穴画3

     即使从照片上,你也能对这些探险者的兴奋感同身受。石头看上 去更加神奇,因为满墙的天然黄色创造了一种旋转的焦糖效果。肖缏 岩洞的其他绘画中也有赭色,但《群马图》中的所有动物都是用黑炭 画成的。有一处是四匹马暴跳起来,准备飞奔;它们的头技巧性地打 上黑炭阴影,而它们的身体只是粗犷地勾勒出轮廓。这种聚焦于动物 头部的趋势给予观者的不仅是运动感,简直就是奔腾感。在马群不远 的一面墙上,肖维看见他称为“动物和模式化的阴囊浮雕.’其中一 只似乎与阴茎画在一起的画。他或是他的出版商决定不把这幅旧石 器时代的性含义作品图样放迸书里,但这也许证明,普林尼归根结底 是对的,只不过,他的笔触较为含蓄羞涩,把古希腊的那面墙上画着的东西,描述为情人的脸庞。 


褪色的画

 当她的心上人乘船远去之际,不知普林尼的那位女主角会不会一日三顾,见画如见人呢?如果真是这样,我很替她担心,因为据我估计,这画等不到她的爱人回来就会消失。如果没有观画人的呼吸去影响画质,这类黑炭洞穴作品一一特别是混着胶,脂肪,血或是蛋黄的 作品一一能够持续很久。即使经历一整个冰河时期的寒冷,再加上一万年夏季暴雨,仍然能够保存下来。然而,一旦被人们发现和关注, 这些绘画便开始褪色,就好像眼光的堆积会使画变老一般。对所有的画家而言,如何使画作持久鲜艳是个亘古不变的问题。但几乎没人敢于期望他们的画作真能历经15万年而存在。这些过去的绘画,并未涂抹清漆保护层,只是得益于周边稳定不变的环境才能长期存在。因此,一旦环境改变,它们的适应力十分脆弱。这些画本身就是用炭灰画成的,如今,它们又开始还原成灰。

     人类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说,当诺克斯洞穴被发现几年后,他首次入洞,第一眼就感受到强烈的震撼。然而, 40年之后,他却觉得满眼失望。一开始,他还怀疑自己的记忆,但后来,他从一份报告上得知,并非他的记忆出了问题,而是由于太多的人进洞参观,使得画作本身不断褪色。20世纪90年代中期,也就是 那份报告发布不久,管理部门决定关闭诺克斯洞穴,并且花了数百万法郎建了一个复制洞室,既让游客对洞穴画有个直观概念,也能保护真正的壁画不受游客呼吸湿气的侵蚀。问题是,存在于这些洞里的真正的奇迹,并不在于如何准确地勾画野牛的黑炭形状,也不在于赭石的颜色。而只在于画本身。一万五千年前一一或者是像肖维洞那样, 在三万年之前一一有一个白天,或许是在一个夜晚,借着火把的光, 画家们的手触碰过这里的岩石。这些画家,嘴里说的是我们今日根本无法理解的语言,脑中想的是我们今日根本无法猜测的形象、仪式和规则。然而,他们的信息却能够通过绘画,从遥远的冰河期的另一端传递过来。这种超越空间的远古信息,这种穿越时间的交流魔法,即使用最高级的水泥和最高科技的黑炭,即使复制出一个完美的洞,也是永远无法复制的一一况且,原作时刻提示着我们:无论何时何地, 有人就有绘画。这一点,复制品能做到吗?


黑  炭 

     连科林斯的恋人都知道,几乎任何燃烧过的地方,都能找到黑炭。不过,我早已下定决心,既然要对黑色加以研究,就要了解得比 一般知识更深刻。在各种优质的炭材料中,柳条炭是其中作画效果较好的一种。切尼诺.切尼尼就曾向他的14世纪意大利读者们推荐这种炭,“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炭了。”确实如此,我所见的伦敦国家美术馆的达.芬奇素描底稿就说明,最优质的黑炭是多么的柔软自如,游刃有余,而在创造壁画线条时,又是多么的精确无误。那幅素描稿碰巧没成为壁画一一假如它曾用于壁画,上面就应布满“小孔”, 因为画家必须在纸上‘猛击”或是‘戳刺”出小孔,然而摩擦黑炭, 使其粉末渗过小孔,才能将画面转化到墙壁上。今天,达.芬奇使用过的炭材料的产地已经找到,有许多地方都出产这种木材,其中一 处是苹果汁的故乡一一英格兰西南部的平原。在那里,我发现了一个关于饼干筒、柳条炭以及一个重病之人不畏艰难与贫穷做斗争的动人故事。

柳炭条

     柳条炭所使用的柳树不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垂杨柳,也不是古犹太人在巴比伦河边挂着竖琴又坐在下面悲歌故乡的那种柳树,巴比伦的柳树其实也是18世纪欧美的舶来品,那个时候,东方的事物都很时髦。而柳条炭所用的柳树,是维尔京妇女用来编织器皿的一种古老的植物,当维尔京男人们外出探险和跋涉时. 妇女们就摘下柳条编织实用的柳条篮子。她们称之为‘viker”,古英语把这种名词直接搬来,音译为“weak”,意思是弯曲,现代英语中则演变成了“weak”(一词意为“软弱的”。一一译 注),其实那柳条篮子相当结实,一点儿也不脆弱。当这种柳树在.野地里初长时,它看上去不太像树,倒更像田里的麦子;第一次割下柳条后,它看上去像厚实的金黄色谷堆,比一个人高:但宽度却只像一棵小树。这种树春天种下:后来的成长速度取决于比群是否在此地放牧。如果没有牛群,新生的柳叶会被霜冻摧毁,柳枝就会弯曲不能使用。

烧制柳炭条的灌木柳

     黑炭作为绘画材料古已有之,但英国的主要供应商一一科特公司一一却只有四十年的制炭经验。而且,人们更为想不到的是,若非四十年前一次偶然的发现,公司的起点还要后顺延。或者也可以 说,是四十年前的两次偶然。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秋日, 已故的珀西.科特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腰椎间盘突出。此后两个月,他躺在地板上,就像他卖的廝一样细小虚弱,还得为钱整日发愁。曾几何时,柳木是个好生意一一几乎每个从利物浦或是伦敦出发的商人都必须将f也们的贵重物品稳妥地放置于柳条筐内。柳条筐就是 那个时代的气泡塑胶包装.但后来,在两次大战之间,柳条筐过时了。旧式的筐在塑料时代几乎毫无地位。公司濒临倒闭,却很难转到别的行业。科特家族的土地种植柳树无与伦比一一特别是萨默塞特的这部分地区在海平线以下,而柳树喜水一一种植其他植物则效果不彰。

棉柳条素描

     一天早晨,珀西照旧皱着眉头绝望躺在火炉前,他偶然注意到了炉中的炭灰,竟改变他一生的命运。有一段燃烧后的柳木,它细长、 完美。家里几代人都习惯于点火时用它做引火材料。通常柳木会在炉灰中分解融化,与炉灰混在一起。“但不知什么原因.这一小片却保 存下来,鬼使神差翻滚出炉。”他的夫人安.科特告诉我。

     珀西捡起它,随手涂涂画画,突然之间,一项新事业展现雏形。 他将烧制黑炭,作为谋生的事业。他把除下的康复期都用来做试验. 他在饼干盒里放上小块的柳木,然后放在火上烧。切尼诺.切尼尼在《艺术札记》一书中,建议14世纪的黑炭制造工人将柳条棍绑成小捆,放在新的密封的砂锅里烧。“然后傍晚时去烘烤师那里,在他下班后,将砂锅交给他放在炉膛里;一直待到第二天早晨,看看这些 炭烤得如何,是不是足够黑,足够好。”   

   600年后,珀西.科特的最初实验也是相似的:他把柳条捆在一 起,放在一只旧炉子里,烧制于不同的时间段,然后检查结果的异同,判断哪个时间段是最适合烧制绘画用炭。这可并不像听起来容易,有时一次实验失败了,这些小的饼干盒子往往从房间里被愤怒地抛进院子,并在院子里永久地结束了它们的使命。画家们使用的黑炭很有意思;它的烧制程度必须完全一致,这样才能保证画作上的黑度连续而一致。但最终,珀西实验成功了,如今,几乎每一间英国的教室都配有一盒科特公司生产的炭素笔。

碳素笔

 充满诱惑的睫毛油  


    历史一一至少普林尼一一并没有提及,爱人离开后,那位科林斯少女做了些什么。毕竟,她在罗马神话中的作用,便是创造第 一幅画,除此之外,她的所为不再重要。但是.有一天,当我也 同样地思念我遥远的爱人时,我忽然十分好奇地想知道,那位少女,或是少妇,她之后究竟做了些什么呢?在一阵情思翻涌中. 她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幅画,一种全新的人类表达方式,转瞬之 间,她又孤身一人。她无疑是位富有创造力的人,我愿意想象她 在恋人离去后,会拥有更多进行其他艺术创作和艺术实验的时间。我猜测,她也许会在画完墙上恋人的肖像后,又马不停蹄地画下去,直到所有的墙都容不下,又画到地板上,画到天花板 上。然后,当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逝,她可能逐渐习惯了没有他的日子,习惯了自我拓展视野。也许她还把自己的肖像也加了进去,或者也陪着她的小侄子或是小侄女玩,画下他们的手印或脚印逗他们开心正如我在澳大利亚士著洞穴中看见的手 、足印。她也许还试图画些小树、小狗和小马,也许还有两层楼的小房子,代表她对未来的梦想。

肖维岩洞壁画手

     但如果她对仅仅使用黑炭这种绘画颜色感到厌倦了呢?也许,我想,她会尝试其他不同的黑色和各种褐色。如果有机会试一试黑炭笔的其他替代品,她会不会更喜欢铅笔或是印度墨水?她会不会把她的 衣裳染得深黑,或是穿着最浅色的古典袍子示人?如果她的恋人在旅 行间歇会返回希腊,那时她会不会将她所有的颜色技巧挪用来进行一 些脸部的化妆,以迎接那欢聚的场合?

     我想象着我们的女主角漫不经心地使用着睫毛油和眉线笔。首先,她会用她自己的绘画颜料:黑炭色,但她立即就会发现这颜色未免有些太刺目,尤其是放在敏感的眼部周围。于是她就会以一些炼金所用的金属涂料锑或是“眼影”。这是很多中东化妆师画眼线的传统材料,今天也被不少化妆品公司所采用。“kohl”眼影一词就来自 于阿拉伯语瓶加M意思是“给眼睛染色”。今天,眼影在欧洲通常 被视为一种装饰品,但在亚洲,它则不仅是一种灵魂上的保护符,还 是一项健康疗法。在塔利班统治的喀布尔,你总是能够很容易分辨出 信奉原教旨主义的士兵,因为他们的眼晴都用黑色描画。这使他们就像女孩子一样漂亮,伹其实这是一种外在的宗教表征,表明真主安拉 正在保佑他们。我有一次看见一位阿富汗父亲用哏影为他的儿子涂眼睛。他说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儿子不得结膜炎。但他又告诉我.他具有现代思维才会这样想,而其他的父母亲,涂上眼影恐怕有时只是为了将魔鬼赶跑。巧合的是,真主安拉恐怕不会赞同欧洲人后来 对‘‘kohl”一词的僭用。1926年,弗朗西斯.培根在《自然史》一书 中说:‘土耳其人有一种黑色粉末,用一种叫做‘Alcohole"的矿物质做成;他们用特制的细长笔将这眼影描在眼皮下面”由于欧洲人认为,这种黑色粉末十分纯净,就自作主张把它与另一种经提炼后的纯净物质联系起来,于是英文中的“酒精”便借用“alcohol”一词,而酒精却是伊斯兰的大忌! 

土耳其人

铅  笔 

   那位少女无疑是位画家,她必定乐于尝试黑炭的替代品。有一桩逸闻,讲的是美国航空航天局20世纪60年代花了数百万美元研发能够在零重力条件下使用的书写工具。他们求教于俄罗斯同行,“你们用什么书写工具呢?”对方则掩不住满脸的迷惑,答日:“我们俄国人,就用普通的铅笔。”  

   如今,我们能够把铅笔视为一种“普通”的物品,但曾几何时, 这玩意儿价值甚高,以至于人们会冒若生命危险去偷铅笔。科林斯的少女恐怕得苦苦等待,直等到16世纪来临,她才能在欧洲大陆上见 到一支真正的铅芯笔一一16世纪之前,画家们倾向千用他们所称 的“银尖笔(silverpoint)来进行素描一一这是一种用银线制成的尖头笔,在布满白垩和骨粉的表面上能够画出黑色的印迹。不过,如果她是科帕卡瓦纳或者哥伦比亚的一位贵族少女,就有机会在几千年前在小范围的贵族圈子里使用铅笔。当埃尔南多.科特斯1519年来到墨西哥的时候,他记录了阿兹特克人用 一种灰色矿物质做成蜡笔,不过,他没提到这种蜡笔是做什么用的。

能写100年的银尖笔

银尖笔作品——丢勒作品

   最初的有趣发现一一对我而言一一就是所谓的‘铅笔”其实不含  一点儿铅。我从孩提时代记得的规则之一就是别去咬铅笔,这规矩没错铅笔又不是什么健康小吃,但它却无法挽救生命。在历史上的 一些场合,确实曾用铅来作画一一普林尼提到,铅被用来在纸草上打出界线,也许是为了防止年轻的抄写员抄不整齐。14世纪的意大利, 早期绘画用铅笔有时是用铅和锡的混合物做的,画出来的笔画可以用面包屑轻松擦掉,这一点与黑炭类似。但自从16世纪中叶以来,所 谓“铅笔”材料就已经是由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甚至都不能算作金属的物质做成。 

    藏在英国湖区山间的珍宝,不是钻石,而是黑炭的同位素石墨。 仿佛曾有一只巨大神圣的压榨机,大量的石墨倾泻于此。它很难切割,又毫无光泽,但它拥有自身的特殊价值。一开始,它并非作为绘画颜料而开采,16世纪时,石墨(当时又称石墨粉,黑铅或是锰土)赚了大钱,主要是在军火上。在加农炮的内膛涂上一层薄薄的石墨,效果大不一样。出膛的炮弹就跟从抹了油的盒子里滑出的烤蛋糕一样,不会阻塞。只是到后来一一在18世纪晚期一一这种滑膛的石头才因其能够在纸上留下痕迹的另一性质,而被重新命名为‘石墨” (英文graphite的字根的意思,就是书写。一一译注)

石墨 

    凯斯维克(Keswick)有一家铅笔博物馆,就位于湖区的中心地 带,建这座博物馆是为纪念这一地区的享有盛名的石墨蕴藏量和高品质蜡笔。博物馆里有一个仿制的矿道,里面有真人大小的矿工,做着正在用斧头凿出石墨的动作,还有个300年历史的加利福尼亚雪松的大树根,上面布满年轮(大量这样的雪松被砍伐以达到每年60亿支铅笔的生产量),甚至还有英国在"二战"期间唯一生产的一批彩色铅笔中的样品。这批铅笔是绿色的由于是战争期间,其他所有铅笔均未涂色,里面藏着丝质地图,甚至在橡皮擦头里藏了一只微型指南针,这是供飞行员们飞临敌区时使用的。这是由查尔斯.弗雷泽- 见密斯发明的,这人正是詹姆斯.邦德片子里面Q角色的原型。博物馆里信息量大极了.却没有该矿的具体位置。我的全国地形测绘地图上也没有,没人能够帮助我。“去那儿一点儿意义也没有。”馆里咨询台后面坐着的女士友好地劝诫我,“你至多只能看见地面上的一个洞。”我解释说,我要看的就是那个大洞。她说她也不清楚那个洞在何处,于是我决定自己驾车前往石墨首次被发现的地区一一一个叫做賽斯威特的小村庄一一然后我就沿着陡壁峭岩搜寻,期待着能发现点什么。 

加尼福尼亚雪松

詹姆斯.邦德(007)电影海报

    起初,很难看清地理状况:整个上午雪都下个不停,地面就像一 幅铅笔画一一一小段细黑线铺在大面积的白纸上。这是英格兰最潮湿的入类居住地,每年的降雨量有35米,一个国民托管组织(英国私人捐款保护名胜古迹的民间组织。)的统计数字板伫立着告诉人们,这里的雨量足够把这块板淹没三次。我敲了一家茶室的门,这茶室只在夏天开放,冬天是关闭的,因此我一敲门, 差点把女主人惊得从梯子上掉下来。矿井就在上边,她明白了怎么一 回事以后告诉我,指着一处陡峭的山顶,位于通往另一座小村庄赛托勒的路上。“你能看见那些起伏的小山吗?”我看得见:在雪地里有几处白色的山丘,就像是一只巨大的田鼠掘洞后留下的土 包一可日颇令人气馁的是,这土包看上去可真远。“小心啊!”她提醒 说,“你可能会一跤跌入深谷。

英国原野

英国荒原

     在我前往土包的路上,有一棵被连根拔起的树一一我小心地看着它的根部,想勘测一下会不会有石墨在雪地里闪闪发光。有一个关于博罗代尔石墨的传说,讲的是1565年间,一位旅行者无意中发现,在一棵被雷电摧毁的枯树根部似乎有些东西在闪闪发光,这片山谷里的石墨宝藏就这样被开发出来。尽管我在这棵树下什么也没发现,但先前那位旅行者的发现却在伦敦掀起一阵狂潮。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于湖区新发现的一切十分感兴趣,她下令在凯斯维克建立一家皇家矿业公司,雇佣(较为熟悉巴伐利亚石墨矿工作的)德国矿工进入这座火山挖隧道采矿。

英国凯斯维克的唐人街(中国城)

     还有一个博罗代尔的传说很吸引我。它提到早在1565年以前就 有人使用石墨,但那时既不是用于绘画,也不是用于润滑加农炮膛, 而是用来给羊群作标记。不过我坏疑杜撰这传说的人是否来过赛斯威特村。当我到达这个遥远的山谷时,真的禁不住哈哈大笑。所有的羊看上去部是石墨色的,那种带点灰白的石墨色羊毛很自然地覆盖在它们身上,夹杂些石墨色的乱蓬蓬的错落标记,好像上帝曾在此漫不经心地剪过羊毛。像栗色这样质量上乘的颜色都已经发明出来了,人们何必仍用石墨来标记自己的羊呢?选用任何一种色彩都比抓住一只咩咩叫的羊,再拿些沉重的闪着光的石头,用力往羊身上摩擦直到擦出颜色要容易得多。更重要的是,人们何必在已经布满灰毛的羊身上再用石墨标记?很明显,这是一个专门讲给那些易于轻信的游客听的小笑话,但讲得多了,居然成了事实。那天后半夜,我试图用我从博物馆买来的一小块滑溜溜的石墨涂抹我那双羊皮拖鞋,确实是有可能画上的,但它花了我好多时间,而且我的拖鞋不会扭来扭去,可比羊乖多了。

最早的英国木匠制作的铅笔

     ‘我对羊的趣闻很感兴趣,”当在路上见到经过的一位当地农民时,我就告诉他,并日解释说,‘羊身上的颜色很奇怪呀!’,他则立即纠正我:“有什么奇怪的?它们很美丽。”他继续说:‘这就是这些墙的颜色。”他继续说道,指着他的土地的边缘,一圈长满苔藓的干石头。这些石头被称为牧羊砖,与牧羊砖一个颜色的羊,自古代维京人的时代就已存在。他说,可悲的是,市场却认为这种颜色很古怪: 农夫们卖这些灰色羊毛所赚的钱,还不够剪羊毛的成本。

棕色和黑色绵羊

     要到达那个石墨矿所在的小山,我得穿越许多覆着积雪的小河流。等我到达的时候,右边靴子里早就不停地滴着冰水,左边靴子则沾满棕色的泥块。不过,这一切都很值得:因为地面上有一个我预想中的洞一一自从这里的石墨被开采殆尽后,估计有一百年甚至更长没人使用了。洞口并没有被封住,但我也没有进去。这个洞看上去很浅一一不超过一米深,但它却很潮湿,底端通向一个接近水平的隧道。当我试着扔一块石头进去时,它发出的声音好像击着一个地下 湖。洞的两边各有一个坍塌的石头房子,我站到其中一个房子里面,  试着去想象这个地方.在250年前所发生过的一切。17和18世纪墨不仅能为英国财政部大量创收一一而且能使英国保持较大的国防优势。这个石墨矿的所有运作都处于绝密状态,待遇与一个军事基地差不多。在这个荒郊野外的地方曾一度有许多神秘人群出入。它一年只 开放七周左右在17世纪末它还关闭过几十年,就是为了抬高石墨的国际价格。当年,武装瞥卫就站在两座石头房子里,强迫人们在每 一次换班的时候脱光了衣服,严格搜查人和衣服,防止任何夹带。用于国防的石墨每吨值1300英镑,有些人为了这个价钱,宁愿冒着挨鞭子的危险去偷。

英国曼彻斯特国家石墨烯研究院外部实景图

.  小偷的故事演绎成那个时代的神话一有一个妇人,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黑萨尔,据说是湖区小偷中最有效率的一个。不过,她的神话却以被矿主的狼狗追咬至死而结束。有个叫威廉.希斯林顿的男子,脑子很活,他于1749年在同一座山开发了一座铜矿,其中特别开掘了一条通往这个石墨矿的秘密通道。他还算幸运一一被抓时恰好在1751年之前,所以免于流放之苦。到了1万1年,矿场卫兵与当地最著名的偷矿集团干了一仗,想要打掉这个每年偷出相当于今天 15万英镑石墨的集团。第二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任何被现场抓获的偷盗者,都将面临一年的苦役,或者被流放到殖民地当奴隶。

石墨矿

      尽管战争工业利润很高,仍有不少石墨用于绘画。凯斯维克博物馆里展示了1580年博罗代尔石墨如何被运往“意大利米开朗基罗艺术学校”(米开朗基罗死于1564年,但他的死并未影响这座学校开张时用了他的名字)。画家们会将石墨裹在线或羊毛里:它十分脆弱易折,不易握在手里,但在17世纪之前,没人想到能将石墨夹在空心的木头卷里使用。到了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军队开始使用干沙磨具来铸造子弹,石墨对于战争工业就不那么重要了。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就在石墨更多地用于美术用途时,它反倒成了英法战争之源。这场英法冲突不是很有名,但我宁愿称其为‘铅笔战争”。

     可以这样说,1794年,战争已经埋下了引子。一个叫做尼古拉斯.康德的法国人得到一项任务,必须找到英国铅笔的替代品。数年来,多少发明家都试图找到英国铅笔的替代品以打破英国的垄断地位,却都无一例外失败了。而康德却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在八天之内找到了解决方案。他找来低品质的石墨一一这在法国境内就能找到.  并且发现了一种将其粉化并与黏土混合的方法。他的铅笔不仅供给像肖像画家雅克-路易.大卫这样最负盛名的法国画家们,使他们尽情发挥,而且还能制成各种不同的硬度。很有意思的是,虽然康德也是军用热气球的发明人,但他的名字为后人所知,却完全是因为这不起眼的铅笔。也许他本人会很满意这种偶然,因为他在17的年法国大革命之前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画家。

尼古拉斯.康德

康德 (法国铅笔厂)1790~1793年,法国N.J.康德首次采用水洗石墨的办法,使石墨的纯度提高,并用粘土将石墨粘结制成笔芯,此法被称为康德法。1793年建立康德铅笔厂,为现代铅笔工业奠定了基础。

     铅笔的分级体系后来才出现。由于康德的发明,我们今天在判断铅笔硬度的时代采用的标准,就是根据配方里添加了多少黏土。在英 国,分级体系用大写的H和B来标记。H表示铅笔的硬度.B指的铅笔的黑度”,H越多,最高可以达到9H,表明铅笔的痕迹越淡,越容易被擦掉,而9B则表明掺的黏土很少,最适合用作粗线条的快速写生,HB则是传统上的中间级别。康德发明之后30年,铅笔工厂已经遍布欧洲。英格兰最早的铅笔工厂大约建于1792年,建在坎布里亚当时,石墨矿主们坚持把所有的产品运往他们在伦敦的仓库,坚持所有的交易必须在伦敦进行,而且必须等到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才能公开叫卖,这真让铅笔工厂的老总们怒火中烧。

不同硬度和黑度的铅笔

     对于世界铅笔垄断权的第二大挑战也来自一位法国人:它源于1847年西伯利亚的一条结满冰的河边。让一皮埃尔.阿利贝那天早晨外出淘金,这位幻岁的商人可能已对这一趟遥远而疯狂的探险放弃希望,只想尽快找到些值钱的东西打道回府。我不知是否这就是他最 后努力一次的动力一一那天早晨,他手中的淘金盘又一次空着,从河 床里什么也没捞上来,网眼里连个蝶蛹都没有一一他再看一眼河底光滑的黑石子。难道他当时真的知道这是一种稀有的碳元素吗?也许他残剩的地理课知识突然浮现脑海?不过,我倾向于认为,在那个特殊的早晨,由于明亮的西伯利亚阳光照在石墨的边缘,使得这个法国人误以为眼前闪亮着的,必定是某种贵金属。

石墨块

     当然,无可否认,阿利贝的这项探险十分伟大。他毅然离开自己 的小分队,沿着小河连续走了430公里山路。最终,他的意志力得到了回报,在距离中国边境只有几步之遥的博托戈尔峰,阿利贝发现了世界上最富有的石墨蕴藏。博罗代尔的石墨此时快要开采完了,英国科学家们尽管非常不情愿,却不得不承认这里的石墨品质堪与博罗代尔石墨媲美。而法国科学家们则毫无掩饰地骄傲宣称,这里的石墨要比博罗代尔更好。美国同行们同意法国人的意见。 一夜之间,每个人都想要“中国”铅笔。在发现西伯利亚石墨的几十年后,美国人推出一项成功的市场推广计划。他们大规模生产朋黄色的铅笔,宣传说明黄色是满族皇袍的颜色,象征东方的浪漫。这句广告似乎在暗示,所有铅笔原料都源自临近中国的阿利贝矿。事实却全然不是如此。西伯利亚石墨早就停用好多年了,可是,这并不妨碍大部分美国产的铅笔仍然涂着明黄色。当年阿利贝找到的矿物,尽管不是他日思夜想的黄金,但其价值与意义却丝毫不亚于黄金。

美国梭罗家族的铅笔帝国生产的铅笔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长篇散文《瓦尔登湖》(又译为《湖滨散记》)其他作品有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

  墨  水 

     铅笔非常好用,不过,我们那位科林斯的姑娘,即使有铅笔可 用,她也会拒绝的。这不难理解,她不是为盈利而作画,那种易变的碳素和可擦的铅笔不是她之所爱,她要寻找的,是优质稳定的墨水, 是能够更好地代言永恒爱情,而且特别适宜给远航的心上人写信的墨水。

      没有人知道墨水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但学者们倾向于认为,4000年前的古代中国和古代埃及(以及古中国与古埃及之间的一些地域), 墨水已经广泛使用。《圣经》里的约瑟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当过埃及的总督。他能带领这个国家渡过所有的饥荒和其他农业危机的难关,就是由于拥有为数众多的书记官去记录发生的事情并传递信件一一用的是草体或是“僧侣体”象形文字一一由一队队的送信人跑步传递。每一位埃及书记官有两种墨水一一红色和黑 色一一裝在便携式桌子中的瓶子里。黑色是用煤灰做成,加入树胶使之能够附着在纸草上。中国墨汁一一也是用煤灰做成。最好的一种是用松木或油或漆树脂,或者就是用酒糟燃烧做成。一份中国古代的描述十分生动:几百只小的陶制油灯封入一只竹帘内以防止微风进入。每隔半个小时左右,工人们就会用羽毛从灯筒里刮出松墨。当我第一次读 到“羽毛”这个词时,觉得整个工作愉悦清爽,其实不然。这的确是 一项脏兮兮的活。作坊里烟雾腾腾的,每一个工人的肺部都会吸附大量的炭粉。

堪比黄金的中国古墨(松香墨)

     当这种墨汁沾到湿润的吸墨纸上,它不会像我们现代用的钢笔墨水那样渗漏成好多层颜色的“蜘蛛网”一一事实上墨汁不允许有渗漏,因为中国画正是一种“水墨”,是将潮湿的墨迹延伸到卷轴上。而且,一千多年前的中国画家都有一种信念,他们认为黑色的墨汁包含了所有的色彩,正如禅宗哲学认为一粒米包含了整个世界。道教经典《道德经》警告人们,将世界分成五种颜色黑、白、黄、 红、蓝将使人们对真实概念“迷了眼”,它传递的信息是,如果我们根本不去划分这个世界,反而会思考得更清晰。

     当然,道教徒是在回应严格划分等级的儒教徒。儒教徒用杯子的形状来定义一只杯子,道教徒则用杯中的空间来定义一只杯子,如果没有那个空间,就不成其为杯子。因此,用颜色的术语来讲,最伟大的画家应能在不使用任何彩色颜料的前提下,使一只孔雀看上去多彩,使一只桃子看上去粉红,使事物能够更接近于人们能够理解的天然本质。在唐朝时,这正是那些业余画家们一心一意追求的境界。颜色是专业画匠们的专利一一称他们为画匠,因为他们被精英阶层所不齿,他们创作的东西,被认为是实用而粗俗。而黑色,在另一方面 则是士大夫们专用的颜色,他们将诗与画的技巧运用其中,他们试图创作头脑中的风景,超越视觉所见。不幸的是,没有一幅唐代的单色作品得以留存一一但在13世纪的南宋时期,这就是美术界推崇的主流理论,这个时代的作品有不少留存下来。其中最珍贵的作品之一就是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3世纪夏圭的单色卷轴,《溪山清远图》,我十分喜爱它,因为就像其他许多所谓的“士人画”一样,它不仅仅是风景:它是心的一趟旅程。你无法试图假装真的从一个很远的角度去看 山和小溪。因为你的眼睛随着八米长的卷轴移动时,观察风景的角度在不断变幻,有时你发现自己在山野之上,有时却又发现在其下,好像你驾鹤翱翔,在仙鹤的翅膀上尽情饱览山川之秀。颜色一点儿也不重要:天使或者仙鹤都不会用颜色来划分世界。

南宋画家夏圭的单色卷轴,《溪山清远图》

     这种单色哲学能够用苏东坡的一则逸闻来概括。苏东坡是中国 11世纪的大文豪兼大画家。他创作了绝妙的诗和绘画,但他的时运不济也为人们留下了许多佳话,有些智趣故事读来如顽童般天真无邪。比如说,有一次,苏东坡被批评用红色墨汁来画竹子和竹叶。‘不写实”,他的批评者们幸灾乐祸地评论他。“那我应当用什么颜色?”苏问。‘黑色,当然是黑色。”这就是答案。

     据说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据说还有一次,他宣布“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还有一个传说是这样说的,有一 天,苏东坡正尝试制作墨汁,他对墨汁制作是如此着迷(几乎与饮酒一样着迷),差点把房子给烧了。这虽然是一次事故,然而,焚诗人之家以制墨,听起来就好像是在探索墨汁新配方,亦不乏浪漫色彩。我猜想,苏东坡本人劫后余生之际,恐怕也是啼笑皆非吧!(苏东坡《海南作墨记》“巳卯腊月二十三日,墨灶火发,几焚屋;救灭,  遂罢作墨。”一一译注) 

     从很早的时候起,古波斯人和古代中国人就认为,若能让墨汁既在纸上舒展自如,又能发出芬芳的气味,岂不是一举两得!于是他们就在墨水里加香料,使得书写成为一种更为感性的体验,士子文人趋之若鹜。有时,墨水的配方念起来好像一首爱情诗中的一些随性片段:丁香、蜂蜜、蝗虫、橄榄初榨油、珍珠粉、麝香、犀牛角、白  玉、墨玉,当然还有——味最冲也最必须的一一秋天松树燃烧后的松烟。在所有贵重的配料中,麝香恐怕是最重要的:有时,黏墨的胶也来自干犀牛角或牦牛皮,但有时也来自于鱼肠,至今也是如此。这几 样原始材料的气味估计都是超难闻的。

   另一种中世纪墨水的原料是生长于春季的一种黄峰。这种学名“瘿蜂”的母黄蜂筑巢方式非常特殊一它会选择醐干上较软的嫩枝子,在上面刺一个洞,用来产卵。栎树出于天性,当然要反抗这种入侵,于是在小洞旁边便形成一圈坚果一样的瘤状物,又称虫瘿。这种虫瘿必须在黄蜂卵孵化之前釆集,是浓黑颜料的基本材料。至少从中世纪以来,虫瘿就在整个欧洲 广泛采用。制作黑色的过程可能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学来的,因为阿拉伯人广泛使用虫瘿中的鞣酸制作墨水、服装染色剂和睫毛膏。鞣酸是高效的收敛剂,许多植物中都含有鞣酸,但除了茶叶,都比不上虫瘿中的鞣酸含量高。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有两幅戈雅的小型钢笔素描,正好显示了鞣酸铁墨水和松墨之间的区别。《很遗憾你对其他事物不感兴趣》画的是一个握着水罐的女人,停下来与画框外的一个什么人打情骂俏。《卖鸡蛋的小贩》画的是一位坚强的年轻妇 女,提着鸡蛋篮子,迈开大步穿越田地,好像没有什么能使她留下, 即使有盗匪,或是有人调情。这后一幅用的是印度墨水,线条显得很明朗,有棱有角一一几乎就像炭素画一样,有一种干燥的感觉在里 面。而前一幅则用的鞣酸铁墨水:它显得软多了,好 像曾经在画上女子手持的水罐里浸泡过。

五倍子学名(Rhus chinensis Mill.),又名百虫仓百药煎、棓子,为同翅目蚜虫科的角倍蚜或倍蛋蚜雌虫寄生于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及其同属其他植物的嫩叶或叶柄,刺伤而生成一种囊状聚生物虫瘿,经烘焙干燥后所得。此外,五倍子还是一种药材,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在《艺术造假者手册》中,埃里克.赫伯恩抱怨说,匆世纪八九 十年代,很难在美术用品商店买到鞣酸铁墨水,然后他就描述如何复 制这种墨水的仿真墨渍,有的像天长日久的暗黄色,有的是深黑色(中间夹着锈棕色和绿色 )一一他自称是按照古代的一份配方制成,用水或者酒配出。他建议,最好用水混着阿拉伯胶、虫瘿和椰子壳,将这混合物放在温暖的阳光下晒几天。他还补充说.如果无法找到虫瘿,可以用腐烂的橡实代替,效果几乎一样好。至于酒嘛,他建议不要用在配方里,还是入腹为妙,物有所值。


  永 久 性  

    科林斯的那位画家肯定不会料到,她追求永恒的不懈努力一一将瞬即逝的影像或意念转化为永恒的想法一一贯穿了整个千年,至今,人类仍有同样的追求,只是结果各不相同。就在加世纪早期: 美国的特雷尔教授曾十分醉心千发明一种永久留存的墨水。 根据墨迹专家戴维.卡瓦罗的说法,特雷尔确信他己找到了某种能够万古长存的物质,他用各种酸和碱做实验,这种物质都不会改变:于是他就把发明结果送到银行和学校试用检验,大部分反馈都很好。“但是,啊哈,一位参与实验的书记官-不知是无意识行为还是有其他想法,用了一种教授从来没想过的简单方法.他拿了一块湿海绵轻轻擦:就把这‘不可磨灭的,墨迹完全擦掉了.一 下子便结束了这位教授的业余墨水制作人生涯。

    今天的黑色墨水是由苯胺颜色中的蓝、红、黄和紫四色混合而成,这样就能吸收大部分射在上面的颜色,给人一种黑色的印象。但是,有一种配方是与这种正统配方迥异的,我曾在我弟弟的婚礼上偶然见到。我妈妈是两名证婚人之一,婚礼上她从手袋里拿出她自己携带的钢笔准备签名。‘等等:”登记员突然大喊起来,止住了她拿笔的手,“你得用这支笔。”她后来解释说,这种笔含有专用于法律文书的特殊墨水:字迹可以持续多个世代,还有随着岁月流逝,颜色不断加深的优良品质。这种墨水由中央登记办公室提供.以专用的墨水瓶盛装,而且不能装入普通钢笔。“其实我们都有点恨它:它太浓,普通的钢笔无法使用,要是衣服上沾上一点儿,就像烧了个点,再也无法清除。

   以利物浦为基地的墨水制造商多米(Domy)有限公司,每年向英格兰和烕尔士的中央登记办公室提供半吨这种特殊登记用墨水:出生、死亡和婚姻都需要大量的登记用墨水。彼得.特法尔是多米公司的一位化学师,他解释这种墨水的特殊之处时说,今天大部分人们使用的钢笔水,是用多种有色染料和水混合制成的,如果你将沾着墨水的纸放在洒满阳光的玻璃窗上放一会儿,上面的字迹就会很决消失。登记用墨水中也含有染料,这部分成分也会消失。但那也无碍,因为墨水中还含有一系列化学元素能够与纸的表面发生反应且氧化,转化成一种在阳光下不会褪色的黑色而且能够防水。“你可以选择紫色或是红色的墨水一一这都一样,不管你用什么样的染料,最终它总会在纸上变成黑色。”他解释说。这种登记用墨水中含有的能够在纸上进行氧化反应自我“燃烧”的成分,其实就是在鞣酸和虫瘿酸(今天多米公司用一种合心材料代替天然的虫瘿)中加入硫酸铁,人们俗称作硫酸。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男士女士们,他们每一次的法定结合,都必须用这佯一支含有上述大量成分的笔来记录,耐人寻味的 是,这种成分恰恰代表着高酸性和高分解性。

      今天,当你从大英图书馆借阅一本300年历史的书时,你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上面的墨迹会褪色而无法辨认。但是,这显然并非300年前印刷出来的那批书,当约翰尼斯.古登堡于15世纪50年代发明了活字排版印刷术以来,他就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他的第一批实验品字迹模糊,发褐色,即使他使用了当时最好的墨水,仍无改观。如果字迹如此模糊,那么大规模印刷还有什么意义呢?古登堡意识到,要想改变世界,就必须发明一种优质墨水。他很幸运,就在几年前,佛兰德画家范.艾克已帮他实现了用油作画. 取代过去用蛋黄酱作画的历史。后来的印刷匠们都发现,范.艾克的技巧同样可以搬入印刷业来创造油墨一一将松节油、亚麻籽油、核桃 油、沥青、灯黑和树脂不断地混合调试,直到调出正确的比例。古登堡版本的《圣经》42行用此方式印刷,据说其黑度和清晰度令时人震惊和景仰,只可惜,古登堡去世之后,配方却没能留存。 

约翰尼斯.古登堡

北京书展的欧洲古代活字印刷机

1000多年前的北宋活字印刷——毕昇

      亚麻籽油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胶合介质,但它需要在使用前加以处理。1961年出版的《印墨手册》给出一幅 17世纪印刷匠及其佣工们的极佳肖像,详细地描述了他们花一天的 时间准备原料的过程。他们会远离城市,来到城墙外的开阔空间,他 们会支起大锅将油加热。当油滚沸时,胶液分离出来,学徒们就将面包丢进染缸把油吸走:染缸的味道一定很像油得发腻的巨型油炸品。 整个过程要花费数小时,因此印刷匠照例会给工人们发几瓶烈酒,工人们会就着炸面包把这些酒喝个底朝天,等到第二天“油凉下来了. 酒也醒过来”,再添加灯黑以及其他原料。

中国甘肃的亚麻籽花海

亚麻籽花

亚麻籽

油画用油——亚麻油

  黑色染料 

     在西方文化中,黑色常常代表死亡。毕竟,黑色是对所有的光都被吸收而没有光线反射回来的某种状态的描述,因此,如果你相信死亡是一条不可折返之路,那么黑色确乎是个绝妙的比喻。在西方,黑色还是象征严肃态度的符号。举个例子,当16世纪的威尼斯人被普遍认为过分轻浮而缺乏庄重时,他们就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所有的刚朵拉小船涂成黑色,象征着聚会结束。出于同样的理由,黑色也被17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清教徒们热情地接受。如果说,像清教徒这样在历史上以驯顺著称的群体,还能热情地去追求某样事物的话,这事物必定就是黑色。

威尼斯的黑色刚朵拉小船

     真正能体现新教精神的教义符号,非真正的新教黑袍莫属一一你可能想象不到,对于染匠而言,这真是件难以置信的复杂任务。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多的黑衣订单,技术上还没成熟到大规模制作的程度。 很多黑衣服是用虫瘿混着明矾染出来的,但那种颜色既会褪色,还很容易吃进纤维里去,从而损伤布质。其他配方包括使用植物和坚果亮一一桤木和黑莓,核桃和绣线菊,还有其他植物一一但这些颜色更趋向于灰色,而不是黑色。

     问题是,根本没有真正的黑色染料,只有黑色颜料一一焦炭是其中之一,松烟是另一种一一但颜料不能溶解于水,因此很难使它们附着在织物纤维上。大部分人做的,就是用好几个染缸来染衣服一一 蓝、红、黄各一个一一直到染出的布料看上去像某种黑色。但是,那代价可真是太高了。另一种选择也不是不存在,只不过是特别具有讽刺意味。滑教徒们身上穿着的最具清教徒特征的黑衣,通常是用从粗鲁的“退休”海盗们手上换来的染料染成的。为此,需要付出大量的朗姆酒和现金。后者用来维持加勒比海沿岸妓院的正常运转。

清教徒从英国出发的五月花号复制品——后来建立美国

美国流亡的清教徒

美元上印着清教徒的信仰“in god we trust”(我们相信上帝)

     从新世界归来的最早的船只归来后,西班牙人带来了洋苏木,又 称“剑桃木”。这种木料证明很适合去做红色和黑色染料的配方。不过,15万年之前,洋苏木很少在英格兰使用.而1575年之后,它刚刚使用不久又被禁止了。议会声称“用洋苏木制造的染料性质易变,水性杨花,不船长久”,并且假装十分关心使用者的利益,但事实上,是怕使用洋苏木将给西班牙带来大笔收入。禁令颁市于1581年,而七年后的1588年,英国人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洋苏木(Haematoxylum campechianum)亦称彩木、墨水树、苏仿木,云实科常绿乔木。洋苏木是原产在中南美和印度群岛等地区的热带植物。它的褐色或紫褐色的心材提取的色素——苏木色精(Haematoxylin)是生物制片的重要染料。也用于羊毛、麻纺织品和制作蓝色墨水的染料。药用有收敛的功效。对霍乱后肠胃虚弱、痢疾腹泻、肺出血等都有疗效。

     终于在1673年,洋苏木禁令取消了。议会现在的理由是‘现代工业已然教会了英格兰的染匠们如何弥补洋苏木染料不足的灵活技术”。但好事者肯定会问,这项法律的取消会不会与英国突然拥有了中美洲大片的天然洋苏木种植园有点关系呢?是不是英国当局想为他们的新资源找到一个理想的国内市场呢?英国和西班牙已于1667年签署和平条约一一西班牙出让贸易权换取英国人在海上打击海盗。这项条约使得加勒比更加安全一些,但它的副作用则是使大量的海盗无业可就。他们既没有存款,也没有养老保险计划一一绝非每个人都拥 有一张以十字标记的藏宝图一一这些个新近‘失业”的冒险家们走投无路,四处谋生。那个时代的致富捷径之一就是搜罗洋苏木一一最新潮的黑色染料,在欧洲有大量的销路。

阿里巴巴网站上销售的黑色合成苏木色精

     1675年,威廉.丹皮尔与几位“退休”海盗共处数月,他后来成为英格兰大名鼎鼎的海军元帅也正是他的船队,曾将亚历山大.塞尔刻克拉流放小岛,五年后又把他带回来,使之成为《鲁宾逊漂流记》的创作原型。如今,我们要感谢丹皮尔曾与海盗们一起生活,这段经历使他在描述染料行业恐怖野蛮的内幕时,生动鲜活,入木三分。

讲述了商人鲁滨孙在前往非洲的过程中不幸流落荒岛顽强求生最终回国的故事。

     丹皮尔第一次萌生去加勒比的念头时,只有22岁,却已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旅行家。在17世纪晚期,加勒比是冒险家的乐园,而丹皮尔无疑是位冒险青年。他的日记后来整理成书,书名就叫《丹皮尔的旅行》。在书中,他用男孩般的兴奋写道, 很多岛屿上仍居住着“凶猛的加勒比人,他们为了一个好价钱,会去杀亲兄弟”。而他将与之打交道的洋苏木贩子,估计也属凶猛之类。1675年8月,丹皮尔离开皇家港口。几个星期之后,他就在紅树沼泽地带受到一次生平绝无仅有的教育一一使他拥有了对染料行业罕见的洞察力,同时也使他膝盖的病痛有所加深。

17世纪的中美洲加勒比海的海盗们

     大约二百六十个英国人生活在这个珊瑚礁区,今天这里是墨西哥和伯利兹的交界。丹皮尔加入他们中的五个一一三个粗鲁的苏格兰人,两个年轻的急着想回家的中产商人。他们有100吨已经砍好的木材一一但还都放在红树林里,得用大砍刀劈出一条运木头的特殊通道,将木头运到岸边。人们很着急,因为一只从新英格兰来的船将在一两个月内到达,因此他们雇了年轻的水手丹皮尔帮忙,第一 个月的工资是一吨木头一一他到时可以用这吨木头跟新英格兰的船长换来15个先令的报酬。

2014年争取独立的苏格兰人

     伐木工人都住在小溪边,这样就可借助海风的力量,每天乘独木舟进入沼泽。他们住的木头架子高出地面约一米,晚上就睡在美其名曰的“凉亭”下面。洋苏木树在红树林里枝繁叶茂,但人在这树林里却艰苦异常。雨季的树林最糟糕,而丹皮尔整个雨季都在里头。洪水如此泛滥,伐木工人“每天从他们睡的床上一脚踩入两英尺深的水 里,然后在水里头站一整天,直到晚上千完活再回到床上”。

     这个泥泞的陆地和海的边界后来被人称作‘‘蚊子海岸”,这个名字恰如其分。“我躺在草地上,离树林有好大一段距离,为的是能让海风直接吹到我身上赶走蚊子。”丹皮尔在一篇日志中用了这 样一段典型的开头。“但是一点儿用也没有”他继续写道,“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备受折磨,尽管我已经尝试了各种方法, 包括用大树枝往身体上扇,换了二到四次身体的位置,可它们仍然凶狠地叮咬我,弄得我一点儿也无法入睡。”当毒虫又出现时,好像就是来报复的。在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丹皮尔发现他的右腿出现一块水泡。根据一些老人的建议,他赶紧摘下白色百合花敷在伤口,直到两块斑点出现。当他挤压斑点时,两只硕大的白色的虫从里面爬出来,每一只身上都有三排黑毛绕身。“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种钻进入肉里面吸血的虫。”他评论道,字里行间透着令人难以 置信的镇定。

蜱(pí)也叫壁虱,鳖吃,俗称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牛鳖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读音shà)等。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最好的树是最老的树,因为它们的树液比较少,也很容易砍伐。"树液是白色的,树心是红的。树心大多用来染色;因为我们榨出所有的白色汁液直到接近树心树........在汁液被榨出之后就会转成黑色,如果把它放倒在水里,它就会像墨水一样把水染黑了,有时人们也用它写字。”他说,有些树将近两米粗,无法砍成人们能够抬运 的木头带出,“我们因此只能被迫将它炸掉。”  

      船一个月后到了一一丹皮尔十分吃惊地看着那些砍伐洋苏木的工人"大手大脚地挥霍他们的时间和金钱,忙着酗酒和大声嚷嚷”。他们仍然没有忘记当海盗贩私酒时的酗酒欢聚,老是愿意花上30至40 先令这可不是小数目,丹皮尔干了一个月的苦活才赚了15先令 去坐一坐,去买醉,再去粗着嗓子闹几句。

     他也很惊异于海盗之间的荣誉法则。慷慨的船长们会受到奖励; 吝啬的则会受到海盗的惩罚。“如果船上的指挥官们很大方,并且能 够用潘趣酒招待所有第一天到场的入,他们就会受到尊重,而且每一个海盗事后都会支付酒钱;但如果他十分吝啬,海盗们就会给他最差的木头。他们可有老多这样的木头储备着,专门为了报复的目的。”事实上,越吝啬的船长得到的货色越差一一那帮“退休”海盗把灰泥塞入中空的木头,两头封好,“再用锯子把两头锯得整整齐齐,天衣无缝,很难有入能看出其中奥妙”。他们把这种木头卖给“小气鬼”。可怜那位“小气鬼”船长直到旅途终点,到了西班牙的加的斯或是荷兰的市场上,才会发现运回的染料木材全被造了假,一钱不值。

    事实上,洋苏木在各个阶段都很容易被造假。即使伐木工人确实送来了最好的木料树心,依然也有一些爱使坏的欧洲染匠, 会偷工减料.只把重点放在衣服的边角上。为了能够使染好的黑色持续经受阳光直射不褪色,织物纤维上必须先染一层靛蓝或菘蓝,再用碾碎的洋苏木套染。要证明使用了这种染法,通常是在黑布上留一个蓝色的小三角,以显示下面的底色确实是靛蓝。但有时那些偷懒的染匠们只把布的边角染上靛蓝色,以次充好。穷苦的清教徒们,本以为买上了染得纯黑的布,却发现黑色几个星期内就褪成了橙色,这时他们才大呼上当。

     这个故事还有个有趣的后续。英国和西班牙一直为红树林争斗不休,1798年,英国人赢了圣乔治沟战役一一才夺回了这块土地, 后来这里被英国人称为英属洪都拉斯,今天它的名字叫做伯利兹。 150年来,英国人下决心将其占为己有,为的就是这里的洋苏木。许多今天的伯利兹人,就是那个时代被强迫砍伐洋苏木的奴隶们的后代。而这些洋苏木,以及关于洋苏木的故事,只是为了让欧洲变得 更“黑”!

中美洲加勒比海伯利兹海岸的红树林

海边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死  尸

      黑颜料可以从松烟、虫瘿、桃核和葡萄藤或者是象牙里提取一一 雷诺阿虽极少使用黑色,但一旦使用,则最爱象牙黑。17世纪最臭名昭著的配料是骨黑,据有些说法,这种颜料来自干人类的尸体。我想象着,那些画室学徒们必定互相传播着关于骨黑的玄妙鬼故事,不过这些大多基于食尸鬼的谣言故事,没有任何事实证据支撑。真实的情况是,骨黑是一种较深的深蓝黑色颜料,其原料通常颜牛的大腿骨或是羊腿骨:用的是屠宰房里的毫无争争议的剩余料,将其燃烧粉化后使用。当然,画室学徒们也会从更有学问的 同行那里了解到骨黑确实有时也从死人身上提取,骨黑不能算是一  种黑色,它其实是一种褐色。

油画里的褐色颜料——象牙黑(不同的品牌透敏度不一样)象牙黑是一种半透明

本文文字出自《颜色的故事》一书,作者:维多利亚.芬利(英) 姚芸竹 译 三联书店2015年9月第1版 如有问题请联系本公众号邮箱[email protected]


艺术油画沙龙(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官网

写生报名时间:春季外出写生:3.15--5.15

                         秋季外出写生:9.15--11.15

准备物品自驾车、画材套装、 简单衣物,驱虫感冒的药品。

TIM/QQ群


651772733 写生群(北京)  652264384 写生群(福建)

652266359 写生群(广东)  603652708 写生群(湖南)

652270115 写生群(辽宁)  651760553 写生群(山东)

652269767 写生群(西安)  338522180 写生群(浙江)

109466972 周庄油画写生      470793777 上海油画写生活动群

471045018 苏州油画写生群    325349887 无锡油画写生群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