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吴秀波是一个演员,倒不如说他更像一个演艺圈里的哲学家,一个顽皮天真的雅痞士,一个心存善念、初心观照的生活家。
镜头内,他时而嬉笑怒骂,时而深沉不语;时而恣意张扬,时而文艺温暖……而镜头之外,他虽然内心丰富,却从来只愿以单纯和善意示人。
在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的发布会上,眼尖的记者发现,与其他电影发布会不同,现场居然摆上了“老干部”专用茶杯,而吴秀波谈及与李健的感情时,也以茶为比喻:
“我们在一起聊天,总会聊到音乐、电影、文学,有时候有人会觉得这是在故作姿态,然而恰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交流。君子之交淡如茶。”
事实上,这绝非刻意为之,茶一直在吴秀波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吴秀波的喝茶哲学
吴秀波平时很喜欢喝茶,而且对茶从来没什么挑剔,赶上什么喝什么。有一段时间特喜欢喝普洱,过段时间又会喜欢另一种茶。
在吴秀波看来,喝茶,其实就是渴或不渴。
“上餐厅人家沏一碗茶,我说挺好喝,人家说高沫(茶叶碎沫),哈哈。
我一朋友喝茶,有一回开车路上,他给我喝一东西,说是茶圣(剩)。我说真好喝,这个茶不便宜吧?他说还好。我问茶圣(剩)是什么,他说就是我每个月喝过以后的茶叶我没倒,搁那,倒进壶里煮开再喝。我说天哪,那应该叫剩茶!因为一是渴了;二是我以为是“茶圣”,觉得很神圣。那个茶,其实没有那么艳烈,但特别根本。”
很多人会觉得喝茶代表品味,好像人只有到了一定年纪和品味才能喝茶。但吴秀波则觉得,口渴的时候,连茶沫和朋友给的剩茶都那么好喝,这就是生活的本真,如果明白了这一点,生活会更欢喜。
︱从茶到素食,只为回归生命的本真
吴秀波曾经是一个为了一份烤串能走遍巴黎大街小巷的人,那个时候,他有个外号叫“吴半本”,一本菜谱他能点到半本。有一次带着司机助理出去拍戏,怕人吃不好,就点了一桌子,每餐都剩。吃到后来,别人都看不下去了,说:“吴老师,你能不这么点菜了吗?”他却不以为意。
后来转向素食,则完全是偶然。
吴秀波公司有一个经纪人,性子很急。吴秀波总是跟她说:“你这个心太燥了。”那位经纪人很信任吴秀波,就问:“啊,吴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吴秀波随口说了句:“要不你吃素吧。”说这话他自己也没当回事,但这位经纪人却记住了。
吴秀波回忆说:“有一回,我们一起去意大利工作,牛排一指多厚,香的呀,我大嚼大咽,经纪人一路碰也不碰光吃菜叶子,她说答应我吃素,就要做到,把我说得很惭愧。”
后来,恰好赶上接了一部农村剧,进山拍戏远离都市,在那样一个清净的环境里,吴秀波每天晚上看《金刚经》,也就开始吃素并坚持了下来。
拍完戏,从剧组飞回北京的飞机上,简单的飞机餐里只有一盒白饭是素食,吴秀波也别无选择,只有吃白米饭。他吃着吃着,突然泪流满面:“可能因为清淡素食了很久,那次是我有生以来头一次,因为吃饭而泪流不止,那饭吃到嘴里是甜的,越嚼越甜,太好吃了。
米这个东西最普通,但如果你特别安静、认真、感恩吃的话,其实米特香,吃着是甜的,这也是生活的本真。
我继而有了一种想法,人就是再折腾,能有多大本事,能凭空制造出大米饭来吗?有的吃,应该学会感恩,现在就算飞机掉下来,我也别无所求。”
从此,因吃素而放下欲望,素食成为了吴秀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当然也带来了新问题:
“每次约朋友吃饭特盼着有个吃肉的人点俩肉菜。哈哈,不是我嘴馋,否则一大帮人吃饭,你这么有名的人,点一大桌子素菜才200多块钱?特别不好意思。”
︱写给生命的不二情书
通过茶与素食,吴秀波获得的是一种回归生活本真、自由的心境。
“你会慢慢发现,茶好不好喝,菜好不好吃并不在于它们本身的精致程度,而是你的心境决定的。
当你特别安静、认真、怀着感恩之心的时候,茶沫泡出来都那么好喝,米饭都是香甜的。
以前不知道感恩,不知足。人无非有两个毛病,一个叫想得到,一个叫舍不得。这两件事,让人翻来倒去地难受。通过茶与素食,一点一滴战胜欲望,才能感觉到自己真正自由了。”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
择善乐而听,择善行而从。
喜欢就分享吧,因为分享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行。
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小字--“三木环宇”即可关注。
也可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