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程耳导演,葛优章子怡主演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在大陆低调上映。从拍片率来看,至少在上周北京各大影院都出奇地低,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这部影片的口碑,不少观众对其都赞不绝口。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程耳将诸多元素融为一体:暴力、情感、色欲、黑社会、悬疑、复仇、欺骗、背叛、忠诚等等,想不吸引眼球都难。影片的情节紧张吊人胃口,同时无论是画面对白还是背景音乐都极其讲究,正如有评论所说:"观众既领略了昆汀的暴力美学,又看到了王家卫式的文艺优雅。"
好电影如酒,越品越有滋味,罗曼蒂克消亡史亦是如此。撇去繁华,可以看到贯穿于整个电影之中的,渗透至骨髓的中国传统文化。
不妨来看几个镜头:
镜头一:葛优扮演的陆先生苦口婆心地劝章子怡扮演的小六,黑帮老大的新宠姨太太"安分"一点:"你听话,我有好处给你。""你还真不把我们当流氓啊!"
镜头二:陆先生和王先生在得知小六不守妇道,证据确凿的情况下,王先生沉吟片刻,说:"放了吧,为面子杀人,不值得。"
镜头三:小六举起渡部忘在车上的手枪,对着渡部,渡部抬起头看了一眼,不以为然,继续埋头挖坑。
镜头四:陆先生带来了渡部的两个儿子作为人质威胁,渡部对陆先生说:"我太了解你们了,你们干不出来。"
四个镜头分别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非常委婉地提及了一种中国文化:“重情义,和为贵。”,即便是黑社会,亦是如此,不到迫不得已,不会杀人。
于是上海的黑帮老大在屡屡戴上绿帽子后,放了背叛自己的女人,还好心送一对奸夫淫妇远走高飞,不仅如此,还嘱咐多带点钱,让他们过一个"好的生活";于是女人举着手枪面对强奸自己的男人,最终还是将枪放了下来,一失足成千古恨。
鲁迅也曾提及中国人的这种"不爱招惹是非"的品质,说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潜意识里,有一种说好听了是"善良",说难听了叫"软弱"的东西。但凡能活下去,能过得去,轻易不会生事。
这也是为什么作为"中国通"的日本人渡部会在影片结尾处,如此轻蔑狂妄地说:"你们干不出来",言语中其实满满都是瞧不起。
与此同时,在过去的中国,黑道有着黑道的规矩,正如陆先生最后不愿在战俘区坏了规矩,随便杀人一般,坚持让渡部签字同意引渡之后再动手。
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陆先生会在影片最后会出乎意料地将渡部的大儿子打死。从表面上看,这无疑是有悖于中国传统道德与正义:毕竟孩子是无辜的。
但渡部因深谙中国人的行事风格,懂得中国文化,他很笃定地认为:儿子是不会死的,因此拒绝在引渡书上签字,不签字,就无法引渡,陆先生就无法报仇,因为在战俘区杀人就坏了"规矩"。这一情节,同小六当初拿枪指着渡部,渡部却不当回事地埋头挖坑其实性质相同,潜台词就是:“我了解你们中国人,你们干不出来。”
但是他忘了,葛优扮演的陆先生不仅是中国人,而且还是身负国恨家仇,昔日叱咤风云的黑帮头目,他低估了仇恨所带来的力量。正如昔日举不起枪来的弱女子小六,最终表情镇定的将他一枪毙命一般:仇恨可以解决一切情感与文化所带来的纠结。
当仇恨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所谓的文化就不再是问题,特别是对于葛优扮演的黑帮头目而言。
套用剧中的台词:千万别不把流氓当流氓。
眼看大儿子的倒下,渡部只能签字来换小儿子的命。
最后,以陆先生去香港,过安检时被人要求脱帽且高举双手乖乖让人搜身成为影片的最终定格,给人感觉也妙不可言:除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昔日的黑帮老大,骨子里追求的其实是一世安稳,但凡能过得去,都愿意做个"良民",这其实也正是中国文化。
除此之外,演员们的表演也都可圈可点。章子怡就不消说了,闫妮完美地诠释了一个精明而有风情的上海女人,阿娇的最后亮相堪称惊艳,穿着裘皮画着浓妆的五姨太悲壮而死,画面中满满都是情义外加仗义。
葛优在演了诸多喜剧片后,在该部影片中的表演毫无违和感,将一个顾全大局,隐忍,克制的黑帮老大诠释的恰到好处。
除陆先生,渡部,小六之外,影片中其他人的镜头寥寥可数,但无论是杜淳饰演的车夫还是霍思燕饰演的妓女,都做到了令人过目不忘,人物形象丰满而各具特色。
情节紧凑抓人,余韵悠长,演员的表演精彩到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罗曼蒂克消亡史》都不失为2016年最值得一看的国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