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坑乡里 | 泉郡晋邑四都上方张氏衍源概述

内坑乡里 | 泉郡晋邑四都上方张氏衍源概述

桔里 内地女星 2018-12-04 13:09:40 416




JULI




1

第一章 上方(上峯)张氏衍源概述




树有根,水有源。木之有本则枝繁叶茂,水之有源则源远流长,溯本追源,觅根寻祖,乃中华民族之美德,也是礼仪之邦之善举。


木本水源之思、凡姓皆然也。根枝源流之分,应有脉络可循,间或有缺憾,不得为求其完整而滥竽充数,悖离史实而有辱祖先行实,无视年代年份之考证,谱载者应以为鉴也。中华张氏,据《中华张氏源談》记载;张氏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张氏出自姬姓,軒辕黄帝三妃彤鱼氏之子曰;“挥”。黄帝之子总排行为第五子。因观弧星,始制弓矢,辅帝克敌制胜,一统华夏,官封弓正,国封青阳,赐姓张氏,得姓祖张挥,世居于清河尹城,堂号“清河”。历夏、商、周蕃衍炽昌、秦汉以来、人才辈出,汉留侯世家由阳陵蕃衍全国,据明嘉靖年间张浚主修《张氏统宗世谱》记载,明嘉靖时张氏已分布全国1113个县,覆盖率已达93%,其中福建省也有53个县住有张氏子孙。明朝中叶至现在,全国张氏人口已近一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左右,居全国第三大姓,是个名望显赫的世勋巨族,秦汉以来有63位宰相、56位将帅,《中华历史名人词典》中收录张氏历史名人1741人,占名人总数的3.83%,居全国名人总数的第三位。


福建张氏大多数来自中原大地,始自秦汉,盛于晋唐,上方张氏乃于晋宋之际入闽(公元419年),居于泉之南郡则今之驷行碧峰山一带沿江以居。世系源流为;得姓始祖挥公、在周有五十八世祖仲公(公元前841年辅周宣王中兴)、春秋晋国大夫老公(生活于晋献公公元前676---前651年时代),世仕晋国为大夫、三家分晋仕韩、历仕韩国五代国君(前358----前250年),前230年秦灭韩,“五世相韩”的张家受到清洗,于是大汉始祖良公(前?---前189年)散家财、结豪客于博浪沙刺秦始皇未果。秦始皇大索天下追捕良公,即隐姓埋名、逃亡下邳,。得黄石公传授《太公兵法》,前209年天下群起反对秦二世暴政,良公亦聚少年百余人响应,与沛公会于留地,前207年灭秦、佐汉灭楚建立大汉王朝,封留侯、卒谥文成侯。良公生二子、曰不疑袭爵、曰辟疆为侍中、前汉诛诸吕后失详。 不疑公六传为阳陵公嵩公,嵩公子五,分五大派,四子睦公为东汉蜀郡守,归隐居吴郡横山,裔祎公为晋瑯琊王郎中令,刘裕篡晋,祎公仗义轻生、尽忠殉主。子孙一支遂迁泉之南郡、即今晋江之驷行沿江而居,历四百余年蕃衍炽昌,族裔张延鲁以泉郡士绅之首帅耆老奉牛酒至沙县迎三王,围泉州、岁余克之。时值公元886年,泉人赖之、王氏王闽数十年,百姓得以安宁,由是士庶咸称延鲁公功居上方。上方村名即出于此矣。至有随王氏入闽之张姓军卒并入吾族而居,遵张延鲁为开闽始祖。


PART

01

第一节   蕃衍炽昌   闽台同宗



上方张氏兴于唐、盛于宋,宋元鼎替衍裔分衍几十个村庄,遍布闽台各地,居史料记载;张延鲁子二;分东庸、西庸,东庸派即分儒林九大派。儒林六房恭郎公派居上方祖地承奉祖祀。北宋读公、字圣行,占籍安溪,以上舍生登进士、为安溪第一进士,晚年居上方伺奉父亲,卒谥清孝、赠礼部尚书,葬于上方东墅,于上方建祠。衍裔居安溪大坪,衍安溪清孝公派、及浙江平阳、台湾木栅。于宋初分衍有大郎公派下:上方祖居、张林上库、霞峰派,由霞峰分衍晋江下黄、下村、云头、安海青琐、金门陈坑迁苗栗东明里、南安十五都安下寮、三十四都梅岭。金门金沙派,金沙派因清初迁界而分安溪各地。渭洋派,由渭洋分上舍、宅内、古福、苏厝、台南郫头街、南平青州街。潘径塘边派,由塘边分衍下庄、白沙、党里、西边。西仓板桥派二十四社,板桥派又分长泰京元、潘径路下派东石洪塘、清透、松柏山、埕边、塔头孙,英林吟张、柯坑、五堡,金井晋井,永和莲塘等十三支,台湾板桥。张前派,由张前分南安岩前、晋江田厝、浙江苍南、南靖等。明初由上方分居于各地的小村尚有西园后边、罗裳村边、上方东头房居安海、漳州。内坑深圳、白安。官桥周厝、咸田。明末清初张基旺由上方妈厝巷随郑成功收复台湾而定居高雄岗山区后协、由后协于1939年因日寇建空军基地而拆迁分协荣里、协和里、弥陀区。晋邑四都寮内清初迁平潭鹿寮。衍裔达数十万,现居于上方祖地人口二千余人。


PART

02

第二节   村庄现状及发展展望



内坑镇上方村,古称晋邑四都上峯,位于驷行碧峰山之北侧,为唐宋繁华富庶之地,行政村人口3800余人,其中张姓1700余人。人物古迹有建于隋唐的慈济庙(东宫、张氏斋祠、书院),宋礼部尚书张读墓道、尚书宅。西宫古迹,潘径祖坟。2004年重建的上方张氏家庙。2008年高铁路沿村北而过,晋江动车站进驻上方村。拆迁上方张氏170余户安置于西宫古迹周边,高铁城、金龙城进驻,动车站覆盖范围达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一万余人,流动人口数万人,拟于进站路北侧结合旧村改造建设村庄改造安置房、幼儿园,老人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为响应海内外数十万上方张氏后裔呼声及寻亲祭祖需求,拟于进站路南侧潘径墓西侧原西宫旧址重建为“张延鲁祠”。圆张延鲁海内外万千裔孙寻根谒祖梦。东侧及周边建设为集休闲旅游的公园式农家庄。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建设地绿、水清、岸美的宜居环境。


2

第二章  枝繁叶茂  俊彦辈出




上方张氏秉承张祎公忠君为国理念,入闽肇启驷行碧峰山,披荆斩棘,开拓进取,至盛唐蕃衍为泉郡名门望族,族裔居泉州郡城及晋江两岸。中唐年间延鲁公祖父盈公于郡城大寺后生昭公,昭公生二子,长子延齐居五店市、湖中。次子延鲁公,承祖业为泉郡名绅,唐僖宗光启二年(885)中原板荡,光州固始豪杰王潮、王审邽、王审治随王绪率农民起义军入闽,会泉州郡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泉州百姓苦之。张延鲁审时度势,帅领泉郡耆老奉牛酒至沙县犒劳王军,延请王军入泉对抗廖彦若,岁余克泉,时值886年。由是泉域升平,士庶咸称公功居上方,至有随王姓入闽之张姓军卒并入延鲁公族而居,同奉张延鲁为开闽始祖。王氏立国后封公为开闽参军副使御史大夫。


史载:公生二子,分为‘东庸派’、‘西庸派’。东庸派衍‘儒林派’,儒林祖镜斋公生九子,为‘仁、义、礼、智、信、恭、敬、逊、让。’。仁、礼二房居张林,驷行上方,义房居德化,智房居云霄、惠安,信房居楼下,恭房居祖地上方承奉祖祀,敬房由大寺后迁同安,逊房居安溪,让房居漳浦。此乃唐宋时期张延鲁子裔分衍概况。恭郎公、行六,居上方祖庭承奉祖祀,衍裔蕃盛于宋,上方传世祖东厅大郎公生三子,长一郎居上方,次二郎云山公由桐城涂山街回迁驷行碧峰山祖地衍霞峯派,又次三郎分衍清溪。长一郎衍传上方分东仓派、西仓派及承继张林上库,东仓派五世孙东仓解元旁公子二,长子贡元公与父解元公乔梓相继、父子会魁,贡元乏嗣,由张林从子入承,曰张林公生二子;长稚圭、号南山(1279---),衍南山派。次子仲圭、号北山(1283---),衍北山派,居上方。仲圭子二;长讳隆基号谦斋(1310---),谦斋公生子三,长德辅(殇)、次讳晚、字廷芳号居上方祖居地(1360---1429)。三宋分居南邑三十四都梅岭。

图片来源:网    络

图文编辑: 许汉冬

文字资料:晋江市上方张氏家庙管委会



版权声明

公共文献即是公共资源,公众有权参阅,收集发布以飨诸位诸君。凡标注作者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原创作品未经同意,严禁转载,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在这里寻找更多的关于内坑的印记

微信号:240743885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