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原创 作者简介
陈晓,原名陈小花,80后,泾川文学爱好者。
幸福后的忧伤(散文)
◎ 陈晓
我的家乡,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河叫梁河,从我小时候起,从西到东一直潺潺而流,春夏秋冬以不同的姿态展示着自己美丽的身姿。
如今春色盎然,小河保持着轻捷地步伐,透亮见底,载着一冬的叹息,迎接着春的明媚欢快地流淌。
盛夏时期,天气炎热,小河张开双臂,欢迎我们这些孩子,到她的怀抱舒舒服服地洗个澡,所以孩子们脱光衣服,光着身子,像一条可爱的泥鳅一样,在水里扑通打闹,累了,爬上岸边的石头上,摊开身子,让阳光充分的普照,感觉浑身的水珠干了,又扑通一声,跳进了河里。有的时候孩子们一时兴起,拿上自家的脸盆,灶滤,光着身子在河水里撵鱼子,一些红色的银色的小鱼,被孩子们,从上游赶到下游,又从下游赶到上游,冷不丁有的小鱼跑错方向,游到河岸的浅摊的石头缝里,就成了孩子们最欣喜的事情。收成好的孩子,一天下来,可以捞几只小鱼,收成不好的一天连泥鳅也捞不了几只。河的对岸有很多田地,不论收玉米,收麦子都要用架子车,一车一车的从河对岸拉到家里,每拉一次,就得过一次河,拉带搭在肩膀上,卷起裤腿,弓腰使劲,拉着一车麦子走在深一脚浅一脚高低不平的河床上,脚底的石头大小不一,不小心,脚趾头就会割伤。还要留心裤腿不时底地滑下来被河水打湿,小时候的我一直给父亲推架子车,或者拉着牛挂车子,也喜欢赤脚走在河床上。很是羡慕河里捕鱼打闹的孩子们,只可惜我是女孩,得顾及女孩的身份,只能心里痒痒而罢。偶尔趁闲暇时带着妹妹也去河边捞一些泥鳅,回来养着。
秋天,河水变得冰冷、刺骨,孩子们很少去河边玩耍,但庄稼还是要拉回来,所以男人们涉先过河,过去的空架子车拉上自己的女人或者孩子。回来时车上的庄稼上面爬的是孩子,推车的是女人,邻居二婶的一条腿上由于冷水中刺激到经脉,腿部的血管凝聚在一块,在小腿肚上结成一块,我们看到一直觉得很渗人,到了深秋,雷雨少了,河也不涨水了,乡亲们用椽棒做桥柱子,木板和玉米秸秆铺好桥面,上面垫上湿土,踏瓷实,一座可以自由通往的桥就搭成了!
有了桥,田里的庄稼已经收完,已经进入冬天了,乡亲们就可以把攒了大半年的牛粪,用架子车拉到对岸的地里,也可以把早已割掉的玉米杆拉回来当柴火烧,记得小时候的冬天,天亮了,父亲就要给河对岸的地里拉粪,我就挂上我家那头老黄牛,帮父亲挂车,尤其过桥时,我最怕我家的牛耍滑头,在桥上胡折腾,掉下桥。但是一直担心着,牛也没有掉下去。其实,家家都一样,利用这个桥,把来年的庄稼底肥给拉过去。桥走的久了,两边的土松动了。牛蹄子也踩出了好多洞,逐渐不牢靠了!特别冷的时候,河深冻了,我们一伙小孩子,就在河面上溜冰,或者打破冰,找鱼儿!
开春了,桥面已经千疮百窟,小伙伴们就利用这座桥的病态,看谁胆大,能从单根横木上走过去。有一次,婶婶家的六岁的小惠和我们一起趴在桥上,用石子打水面上的浮冰,由于够得太深,一不小人就扑通一声掉进河里,我们吓得四处乱叫,等到大人来时,小惠已经在河的下游被水呛得嘴唇发紫,肚子翘起,通过推压、人工呼吸,还是没有挽救下小惠的生命。二十年过去了,家乡古老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河水依然清澈见底,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过河可以穿着旧布鞋,或者开着农用车拉庄稼,运肥料!不用再在割脚的石头上来回行走。或许孩子听信大人的教训,或许是孩子有了新的玩乐方式,很少有孩子在河里玩水打闹,捞鱼子的也很少。
今年,随着国家的扶贫计划,对边远山区的改造,小康屋,柏油路,在家乡实现了,而且河面上架起了长期稳定的混泥土拱起,更加方便了乡亲过桥,大小车辆都可以从桥上过去,半机械化的操作,家乡很少有人自己赶牛耕种,所以养牛的人越来越少,牛粪也少了!几袋化肥,顶多少架子车的牛粪,省时又省力!可是愉悦的日子却很少抓在手里。
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我的心里却有被掏空的感觉,把心思却拴在回不去的日子里。
扶持文学新人✰力推本土原创
微信号:qnwhsl666
青鸟qq群: 413278260
青鸟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