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波带你看日本:双方民众的印象都在迭代!

静波带你看日本:双方民众的印象都在迭代!

电纸书之家 日韩女星 2018-09-18 16:07:59 388

也许你会问,徐静波是谁?

这个在日本待了二十多年的中国人,其实面临的争议很多。

有人在知乎上专门设置了个问题:“如何评价徐静波这个人?”共有6个回答,其中一半以上并不十分正面。

徐静波

徐静波,亚洲通讯社社长,创办日文报纸《中国经济新闻》和中文网站“日本新闻网”。连续21年采访中国两会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采访过胡锦涛、温家宝、中曾根康弘、村山富市、小泉纯一郎、鸠山由纪夫、菅直人等中日领导人。

徐静波出版有中文版的《静观日本》、《日本人的活法》和日文版的《株式会社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的中国》等书籍,对于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均有很深的研究。目前还主持“静说日本”频道。

徐静波说,这些年的网友留言很多,无论是微博还是音频节目下方的评论已经成了舆论场,有人支持,自然也有人批评。“每条留言我都会看,但无法每一条都回答,庆幸的是,我逐步看到了网友们趋于理性。”

这篇文章不涉及政治,只是从一个常人角度,观察一位特殊地缘下的媒体人,如何来观察中日两国并互递信息。

01/

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观察者

这些天,徐静波一如往常的繁忙,除了去往日本东北地震灾区(2011年3·11发生的9级大地震和大海啸)采访,前几日还陪同日本文部科学省主管科技的前副部长冲村宪树到上海讲演、到舟山、青岛访问、深圳卫视做解读安倍改组内阁的节目。

期间,徐静波还抽空在“静说日本”音频节目中更新了一期“单身女性赴日本旅游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其中讲到了自己对福建女教师危秋洁在日本北海道失踪的看法。徐静波在节目中提出了诸多疑点,包括“危秋洁为何要向家人隐瞒去往阿寒湖的行程?”、“由于交通方式单一,秋洁是搭乘了谁的车去了阿寒湖?”等等,并在最后提出了单身女孩到日本旅游的几大注意点。

25年前,徐静波赴日本东海大学大学院自费留学。1997年后,他便留在日本从事媒体工作。2000年,徐静波创办中文网站“日本新闻网”并担任亚洲通讯社社长。2001年在东京创办日文版报纸《中国经济新闻》,担任总裁。

徐静波创办的媒体与在日的华文媒体不同,他的媒体针对日本人市场,受众覆盖了整个日本社会。“受益于媒体属性,我能够观察到日本各个社会层面的动向与人,包括政界、经济界及普通民众。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也同时希望能够传达中国经济与文化的真实。”徐静波说。

此前,日本阿帕(APA)连锁酒店在客房内放置右翼书籍事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徐静波受邀参加了日本朝日电视台的一档直播节目,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在直播中,徐静波与黛薇夫人(日本社交界名人,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第四位妻子)就许多问题展开了辩论,指出APA酒店老板利用酒店这一公众场合放置表达个人政治立场的书籍,已经超越了“言论自由”的范畴,同时否认“南京大屠杀”是对人类基本良知的挑战。

在节目中,徐静波指出:“中国人看问题,现在是越来越理性,不是日本社会所认为的中国人均拥有反日情绪。中日两国民众只有多往来,才能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阿帕酒店能发展到今日,中国游客也做出了贡献。有数据显示,2016年,4个来日外国人中,有一个是中国大陆地区的人。中国大陆地区游客在日本花的钱占了外国人总数的40%,日本企业经营者如果头脑清醒的话,应该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多年来,徐静波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中日两国关系的反光镜。2012年前后,因为钓鱼岛问题,中日两国的关系再次降到了冰点。诸多中日之间的交往因此受到相关影响,甚至是与舆论方面的影响。徐静波曾受日本富士电视台的邀请,与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前原诚司同台出演,热烈辩论钓鱼岛问题。在节目中,徐静波明确表明了“钓鱼岛的主权自古属于中国”的立场。

“作为一名中国人,在关键的时候,不能忘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徐静波说。

钓鱼岛问题对于中日两国关系造成了一个很大的冲击,也因此增加了两国国民相互的反感度,“作为一名旅日的中国国籍的媒体人,越是在此情景下,我们更需要一种客观公正的精神和原则去传递中日两国之间的许多信息。”徐静波称。

“日本社会相对也是一个比较多元化的社会,允许有不同声音的存在,因此即使你发表与日本政府立场相异的立场,原则上,多数的日本人还是能够保持对你的尊重,一个最鲜明的例子,就是日本各种团体和企业依旧会邀请你去给他们讲演中日关系和中国经济。”徐静波说。

02/

还原一个真实的日本

说到日本,首先想要问,你真的了解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么?

历史上受汉文化影响颇深的诸多国度,如朝鲜、越南等均在20世纪极力“去汉化”,为何日语还保留了汉字?京都甚至被誉为唐风宋韵标本?在当下,日本被世界公认的高素质文明国家,拥有全球第二的诺贝尔奖得主数量。

2016年,日本已经成为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最受青睐国家排行榜的第二位,一年有600万人来到日本旅游。

日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徐静波认为,日本在过去100年中,经历过侵略、战败、复兴、经济高速发展、泡沫经济的崩溃、政治混乱这几个阶段,当下日本社会拥有以下几个特点:

  • 经济状况: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的经济、技术并没有失去竞争力以及创新能力。

  • 文化状态:自明治维新打开国门实行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日本还恪守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替我们中国保留了许多唐宋文化。

  • 政治态度:日本进入政治浮躁期,这使得日本在安全保障领域、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方面,尤其是与正在崛起的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中国相比,内心有诸多彷徨,这种彷徨包括赞赏、嫉妒乃至于担忧。

  • 社会状态:日本社会整体处于一种无欲平和的状态。相比上世纪8、90年代,日本民众的总体收入减少了1/3,整个生活水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却很少有投机的情况出现,因为在泡沫经济时代受够了教训。

随着近几年签证政策的开放,赴日中国人也越来越多。日本民众对中国人的印象也在更新迭代,那么,中国人在日本人的眼里,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人?其实在日本人眼里,中国人有这么几点明显的印象特征:

  • 中国人是“土豪”(因为什么都想买买买)

  • 中国人都会打太极

  • 中国人嗓门很大

关于第一点,徐静波认为,这种“买买买”不仅出现在商场中,也出现在购买日本企业和技术上,更体现在购买日本的房地产业。

中国人对日本房产投资的热情是在2014年之后就出现了。日媒做过一项调查称,日本房产中介推荐给中国人购买的房产和土地,加起来占到日本国土总面积的2%。

根据华尔街见闻报道称,日本《产经新闻》对中国人购买日本房地产问题做了一次“调查”。这一次是实地调查,找了20个人在北海道的“核心区域”绕了一圈,看看有多少土地被中国人买下。结果是这样的:

  • 在千岁市,考察团观摩了一个别墅区,共17栋别墅的户主为中国人名,占地面积6500平米;

  • 在苫小牧市,考察团居然发现中国人“买下”了苫小牧驹泽大学;

  • 在登别市,考察团围观了中国人买下后正在进行住宅建设的林地,占地面积为70万平方米;

  • 在伊达市,考察团看了一眼中国人买下的高尔夫球场;

  • 在洞爷湖市,考察团可怜巴巴地瞥了一眼中国人买下的77000平米,包含温泉设施的土地;

  • 第二天,考察团又去了喜茂別的一处中国人买下的高尔夫球场,占地面积210万平方米。

“对于中国人在日本投资房地产的担忧,其实也反映了日本人的一种狭隘的岛国心理,同时也说明,日本并没有把中国当作是一个友好的国家。”徐静波说。

关于最后一点,徐静波解释说,中国人嗓门确实比日本人大,而且语言又不同,你嗓门一大,边上的日本人就会感到很紧张。譬如在银座大街,一起来旅游的人老远看到老王,就大声招呼“老王”,我们当然知道是“老王”是什么意思,但是当日本人听不懂“老王”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他看到你如此大声喊叫,以为你在喊“救命”。所以,我觉得中日社会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大陆国家,一个是岛国,我们地大物博,一个在这个山头,另一个在那个山头,必须要放开喉咙叫。而日本是村落文化,说话都担心给隔壁邻居听见,大陆文化跟岛国文化还是有差异,但是既然来了日本,也应入乡随俗,降低说话声度。

不过,徐静波也认为,日本人说话细声轻语,骨子里是遵循一种“不给别人添麻烦”的社会公德,行为相对比较自律。从日常表现来看,在公共场所,日本人说话声音很小,尤其是坐新干线,是不会打电话、大声聊天,怕影响别人休息。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过分的自律在某种程度上,也容易导致做事过于小心谨慎、畏畏缩缩。

实际上,由于历史原因,国人对“日本”有一种类似潜意识的抵触心理。网络世界里,涉及“日本”话题,总是回帖量惊人,多以抨击为主。

近年来,中日之间冲突颇多,几乎都与历史问题有关,譬如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事件、篡改教科书、阿帕酒店事件等。在这些事件中,日本形象并不光彩。

“从许多网友给我的博客及节目留言中可以看出,大家对于日本的认知出现了两种状况,凡是来过日本旅游或者工作、留过学的用户往往很赞同我的观点,但是对日本没有更深入了解的用户,往往会对我的一些观点提出很多的反驳意见。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于,部分听众还是以二战的眼光看待现在的日本和日本人,甚至到了东京机场,看到入国审查官,都会想象成‘日本鬼子’。历史上,日本侵略过我们中国,而且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这一点是不可饶恕也不应忘记的,但是也必须看到,战后70多年来,日本走了一条相对和平发展的道路,从日本国民的表现来看,他们对于战争亦十分厌恶,他们也更渴望和平的生活,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许多听众朋友存在认知上的误区。”

徐静波强调说:“客观公正地认识日本,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真实的邻居,更重要的是,也有助于我们吸取日本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学习日本好的一面,更好地来建设我们自己的国家,毕竟这一个国家比我们早走了许多年。”

03/

“宅男文化”蔓延到了中国年轻人

当下的日本年轻人,基本是在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出生的,也就是“90后”,他们从小的生活状态比他们的父辈要简单,没有过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也没有过于富足的财富,整个社会基本趋于一种“平等”,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无论是在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几乎都一样,因此很少存在相互的攀比,年轻人的生活开始追求简约

26岁柴田奈奈子选择了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图片来源:Jeremie Souteyrat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他们与中国的年轻人相比,对生活的欲望,对金钱的欲望,对财富的欲望甚至对恋爱的欲望,都在出现大幅的减弱,也就是说日本正在进入一个无欲望的社会,这是当今日本年轻人一个比较大的标志。

日剧《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

徐静波举例说,当我们中国的年轻人都努力去海外留学的时候,日本的年轻人却不愿往海外走,日本政府甚至制定了一个奖励政策,由政府给予补贴鼓励年轻人去海外留学,但是日本年轻人还是不愿意去海外,因为他们觉得在日本生活已经很好,日本的大学也是相当不错,没有必要去海外过不稳定的生活,去过一种艰苦的留学生活。所以从这一点来讲,中日两国年轻人的视野与知识结构正在拉开差距。

不愿意往外走,自然就容易“宅”。早在10年前,日本社会就出现了“宅男、宅女文化”,而我们中国,这种文化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根本上说,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面,大家都想寻找一个安静的私人的空间,休憩也好,躲藏也好,加上互联网电商的相助,使得这一种“宅文化”正在使得一部分中日两国的青年在生活方式上出现趋同化。

还有一个现象,日本在过去10年开始就很流行找比自己大几岁的“姐姐”来当老婆,这是因为日本人的父亲整天在外工作,而男孩一天到头都在母亲的身边,所以,成年后,男性对于女性的依赖,也容易从母亲身上逐渐转移到了比自己年长的女性身上。另一个方面,中性化社会对于男人的“野性”要求越来越低,导致了男性逐渐从“保护别人”转向“求别人保护”。中国社会也正在出现这一种现象。

所以,中日两国文化实则是共通的,只是社会节奏不同,使得许多现象出现的时段不同,毕竟,日本这个社会无论是在向西方社会开放,还是在发展经济与社会等领域,比我们中国早走了几十年,因此我们观察现在的日本社会,也能预知未来中国社会的某些现象。

徐静波在他《静说日本》的音频节目的简介中这样写道:“只有冷静,才能说出一个真实的日本”。

对其他事物也是如此,不妨先放下那一格格的键盘,用心观察。


——本文转载自报刊文摘 如有侵权请联系公众号删除 ——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跳转到店铺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