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社交软件玩到最后,都是一个大写的寂寞

所有社交软件玩到最后,都是一个大写的寂寞

还我袈裟W君 港台男星 2018-07-04 21:30:45 359


很多事情看似金玉其外,实则败絮其中。


就如,冰箱里的袋装牛奶放久了,外表看还是全新的,不喝上一口,不尝到那股变质的酸味,你根本不晓得它早已过了保鲜期。


近日青岛忽然开启了高温模式,一不小心空调开狠了,半夜就高烧到了38度5。


翻遍整个家,好不容易找到了退烧药,药盒却是空的。很心酸,家里的药都是前任给买的,什么时候吃完了都没印象。


凌晨一点多发了个状态,说发烧了想喝粥。没到三分钟,朋友圈右上角就出现了小红点。点开一看——


有人让我赶紧去医院,有人问我有没有吃药,还有直接粘贴来一大堆有关发烧注意事项来的。


不仅如此,还有不少点赞的


那么多人陪着我不睡,好像还挺有快感的。可一直等到天明,评论里那些说“我去给你送粥”、“我等你”之类的人,却都人间蒸发了。


早上起床,烧已经退了,却很想拉一首《凉凉》给自己。

微信5000+好友,却没有一个肯深夜送粥的人。


平时没事聊骚,互相视奸朋友圈。谁又失恋了、谁又出国旅游了、谁和谁撕逼了、约game约dating…看上去,亲得像是两口子。


可到了真的需要人安慰的时候,好友列表从头刷到尾又刷回去,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放肆撒娇的人。


其实,又何止微信呢?从前的豆瓣、脸书,如今的各种新兴软件,通讯录上越来越多的好友,我们却逐渐没了朋友。


“生死之交遍布全世界,同城却没人肯陪你吃一顿晚餐。”


滑开手机,琳琅满目各色头像,却没有一个能让我对其敞开心扉,真正交心的人。


社交app有千百种,

赶走孤单,徒留寂寞。



嗯,所有社交app玩到最后,都只是一个大写的寂寞罢了。



人类是群居动物。


我们天生习惯于人世的喧闹和人间烟火,或者是希望通过融入一个群体,寻找存在感。


人类一天至少要开锁100次手机屏幕,我们不断点开手机里的社交app,有时候一天可以发无数条状态,看着别人转发、评论、点赞…你来我往,乐此不疲。


事实上,不过是为了假装自己还处于热闹的人群之中而已。


张智成的《叶子》里唱到,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你看社交软件消息不断,

不过是可怜人互相拥抱取暖。


小时候害怕一个人睡觉,就算被爸妈取笑说长不大,还是死乞白赖要爬进他们的被窝;读书了怕没人一起玩,小心翼翼地讨好身边的每个人,生怕被孤立。


长大了畏畏缩缩不敢在现实里主动,只能在网上恣意放纵心底的自我——那个渴望被关注、被认可、被在乎的自己。


从前,是朋友就要一起上下学,一起去看暗恋的男生打球,一起给喜欢的女生写情书,一起去小卖部买雪糕,一起在上课时偷传言情小说…革命友谊,来之不易。


现在,社交app加上好友,聊上三两句就敢互称baby,超过一周不联系,再点开对方的页面,发现已经删除好友了。


这就是速食时代。


早有人说了,隔着屏幕的那头是人是狗都说不准。寄希望于这种虚无缥缈的社交软件式友情,到最后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孤零零。


别看你每天辗转于无数社交app之间,掏心掏肺的朋友还是没有。


好羡慕你认识的人有那么多,但感到寂寞的时候,却只有你一个,没人回来陪你。


狂欢是别人的 我只有独自庆祝



晴朗夜空,如果没有月亮,星星就会显得格外亮眼。可一旦月亮爬上来,星星便瞬时黯然失色,不见光彩。


好像认识的人越多,自己就越不孤单。可事实上,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大写的孤单。


一个人越是想得到什么,也就说明他越缺乏什么。


你以为社交软件上那些数不清的好友,不断闪烁的消息,永远点不完的红点就是你不再孤独的证据。事实证明,那只不过是错觉而已。


耶鲁大学校长彼得·萨洛维曾说:“这是一个人们敲敲键盘,就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同时和几百个人聊天交友的时代。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围着互联网转,越社交越孤独。”


有人在网络上与你称兄道弟,喊着要为你两肋插刀、上刀山下火海。到了现实里,或许见了面尴尬到连招呼都不打。


不要活在社交软件的虚拟情感脉络里,毕竟再深的感情,也隔着一层冰冷的屏幕,不大不小,也许只有5英寸,但却隔出了千万公里的距离。




about T'9 BEER SUPERMARKET


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00种进口啤酒、全球几十种网红泡面、各国进口小零食、麦岛老烧烤,我们为到店消费的客人提供免费座位,现场更有歌手弹唱和DJ打碟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