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珠子越来越成为人们热捧的饰品。这一颗颗小珠子,或炫彩夺目,或清素静雅,或以一根细绳悬在颈脖,或十枚成串戴在手上,因材而制,因人而变,不断满足着人们对美感与个性的追求。
与大众市场交相呼应的是,清代及其以前的古代珠子在收藏界开始受到重视,例如天珠,这种藏传佛教圣物的拍卖价个屡创新高。古珠成了藏家的新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好的东西首先是美的,作为装饰品的珠子本身具有美感。而相较于瓷器、青铜、书画,珠子的进入门槛低,不需要太多的知识,是进入古玩行当的切入点。
古珠设计引领风尚
随着古珠收藏成为时尚,融合了历史传统和经典审美的珠子,其人文底蕴和艺术价值越来越为人所知。
一言在古珠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方面考虑长远。在她看来,国内藏家对古珠的热情更多地局限在材质本身,对于古珠再创作表现得较为含蓄,大多都是将古珠进行简单的再次加工串联。一言认为,对古珠进行再设计,用与现代审美相符合的装饰方法,进行全新的首饰设计,让古珠重回生活,这才是古珠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言的观点有着现实的基础。一者,古珠流传至今,基本已经散失而不再成串,客观上要求对古珠的搭配进行再设计;二者,古珠数量有限,但古珠的爱好者却在不断增多。现在市场或许可以成串交易,但随时间推移,每个人所能拥有的古珠或许只能按颗来计算。当珠子珍贵到以颗为单位时,设计的地位就更突出了。古珠的发展历史也在佐证这一观点。对比历代珠子的样式,可以发现,汉代以前珠子多和玉璜、玉玦搭配;唐宋时期它是是发簪的装饰,多用于女性妆点发饰;清代的朝珠上百颗穿在一起挂在脖子上,成为政治符号。
这个趋势在古珠收藏起步较早的西方国家已经显现。珠子爱好者并不是“疯狂”地追求材质本身,而是更多地参与到制作过程中去。在一言的珠友圈里,有一对夫妇收藏了两颗战国蜻蜓眼,品相不错可惜略有残缺。在一言的建议下,两颗古珠镶在了戒指上,夫妻二人,人手一枚。充分利用当今的科技水平和时尚元素对古珠进行再设计是一言当前的工作重心。不过,国内古珠收藏热兴起不久,要形成有规模的,有艺术品位和品牌价值的古珠设计尚需时日,还有待更多更专业的设计师的参与。
“每个时期的珠子都有符合当时审美的设计,今天也不例外。”一言再次强调。这种凝聚在一颗颗古珠里的审美创新和文化气韵,正是其经久不衰,绵延至今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