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为什么痴迷于民国题材?

姜文为什么痴迷于民国题材?

孟大明白 内地男星 2018-07-13 21:58:21 342

前一阵看了《邪不压正》点映,映后听周韵,编剧和一些影评人聊了聊,憋了这些天没有剧透,现在已经上了,终于可以说了。


原著《侠隐》有不少人看过,老北平风情画,主人公李天然一路吃吃喝喝,顺手报个仇,实际是作者张北海去国怀乡——主要是怀念北京的食物,解放后去台湾去美国的有一票作家唐鲁孙,梁实秋。。。表面是乡愁,其实是嘴馋。


▲张北海


这样缓慢的,诗意的节奏是不适合电影改编的,所以姜文只用了复仇主题和几个主要人物的名字,故事另起炉灶,就像他以前改编别的小说一样,借他人的壳寻找自己的记忆。


有个影评人说《邪不压正》里的北平不是老照片里的北平,那种灰灰的,满大街的黑棉猴棉帽和面黄肌瘦。



是的,姜文拍的北平特别亮,简直炫目,湖绿色的瓦,湛蓝的天,没有一片足痕的白雪。



人也穿得洋气漂亮,飞行员夹克,西装马甲,亮丽的袍子,结实的肌肉,都像是喝牛奶长大的。



不知道为什么,想起姜文的电影,对画面的印象都是暖色调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是赭黄色的光晕



《太阳照常升起》是朱红色的余晖,



《一步之遥》金光灿灿,



只有《鬼子来了》是黑白的。



姜文不像是演员出身的导演,倒像美工或者摄影出身。


我猜想了一个可能性:我们常说怀旧滤镜,P图用的复古滤镜是冷冷暗暗的,但实际存在你脑海里的过去特别鲜妍,导致你会觉得现在永远没有过去美好,这大概就是姜文几乎不拍现实题材的原因之一吧。


我一直困惑他的选题为什么基本都停留在20世纪,从二三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没有离开过这个时间范围。六七十年代可以解释为他的个人回忆,但民国时期他还没有出生,怎么会有那么强烈的感情呢?


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生逢乱世,乱世才有文章可作,做了也不会被联系到当下,民国时期又逢西风东渐,各种古怪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都能被谅解。


《邪不压正》就是讲了一群人,有日本人,汉奸,特务,美国人,侠客,见七七事变前夕北平处于无主状态,大家趁机裹乱的故事。姜文有一个特点,不会把一件事老老实实地讲一遍,他一定要夹杂着各种笑料,东挑一枪西晃一棒地让你觉得他隐藏着话外音,思考他的目的是什么,像顽童一样逗你玩。




记不记得《鬼子来了》开篇有个镜头是马大三的媳妇光着屁股哧溜在你眼前一晃,也说不上她光屁股有多深的意义,就是会吸住你的注意力。


《邪不压正》前半部分就有很多这样带着谐趣的细节,会有少量剧透,不会影响观看。


姜文演的蓝青峰忽悠廖凡演的朱潜龙,说他是朱元璋嫡亲孙子,应该反清复明。然后拿出一幅朱元璋画像,就是下巴如锅铲的那张,廖凡把脸往老祖宗那儿一并,真的太像,以前从未发现廖凡可以演朱元璋,这个狠厉的坏人突然有了一丝萌感。



蓝青峰跟朱潜龙说他们所在的这个屋子是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地方,曹雪芹是在北京西郊特别偏远的地方写的书,现在开车过去比颐和园都远,蓝青峰住在东城区内务府街,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大骗子,唬得廖凡一愣一愣的。


彭于晏演的李天然是个医生,在协和医院工作,一个大夫带着他们在一颗泡在福尔马林的肾面前宣誓,那个大夫还洋洋得意地说这是个好肾,他手术失误,把好肾当成坏肾给割了。确有其事,这颗肾是倒霉的大才子梁启超的,他的命就丢在了全中国最好的医院里。



李天然有个英文名字叫布鲁斯,加上姓是布鲁斯·李,他武功好,上窜下跳嗷嗷叫,明显是对标李小龙。



许晴那个角色负责调情,彭于晏问她多大了,她说七十岁,这次来就是找他打不老针的。想起许晴的保养,再想到女明星与医美,也有点好笑。



整部片子,彭于晏在房顶上呆的时间比在地上长,又让人想起民国这个时代,由于瑰丽混乱就不那么接地气,似乎也没那么多愁苦。



老百姓流离失所,但关于北平关于城市的民国文学很少描绘这种苦——在日本人打进来之前。


除了在那时并非主流的左翼文学,我现在能想起描写都市的民国文学多是鸳鸯蝴蝶派,《金粉世家》里的冷清秋,《啼笑姻缘》里的凤喜,结局是悲惨的,可看完一点不觉得苦涩,因为她们的悲惨是个人悲剧,和时代和外力没关系,并不是身不由己,反而是有选择有自由的。



这也是《邪不压正》给我的印象,明明是灭门大仇,明明在最后有一场很残酷很紧张的大战,但留在脑海的竟然只有明亮和谐趣。



连廖凡这种大恶人,你也只会觉得他怎么这么搞笑,而不觉得他怎么这么坏,因为廖凡的长相,我以前看到他会有点怕,这个片子里完全颠覆了。



在房顶上跑不是彭于晏的专利,曾经的北平,玉娇龙午夜穿梭在贝勒府屋顶,那是有目标的,急促的。马小军也在屋顶上走猫步,和彭于晏一样无所事事,纯粹为了玩耍。



只是彭于晏更极致,他在屋顶吃东西,买东西,骑自行车,光着屁股在夕阳下奔跑。。。居然觉得这样的日子蛮惬意的。



冯小刚说陈凯歌应该呆在象牙塔里,不是讽刺,是指他的拍片风格多是浪漫主义的,关注的人群不是胡同串子,小镇青年。姜文也是浪漫主义的,看他的电影不是看反映了棘手的社会问题,剖析了小人物的命运,而是看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看他把满到已经溢出来的想法倾泻给你。


有点像看一张泼墨写意,花瓣涂出了边界,没有工笔花鸟那么工整,但有些人会特别喜欢。




微信改版我们也不要走失吖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你错过了哪些精彩推送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