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主演《小别离》,作者竟是咱宁波的镇海高材生!

黄磊主演《小别离》,作者竟是咱宁波的镇海高材生!

宁波早8点 内地男星 2016-09-08 10:25:42 422

来源:东南商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最近,由黄磊、海清主演的国内首部关注低龄留学潮电视剧《小别离》火了。不仅在各大卫视收视率位居第一,还收获了几乎“零差评”的好口碑。


但很多一直在收看《小别离》的宁波人可能不知道,这部热播剧作者是阿拉宁波人,毕业于镇海中学。


关于作者


鲁强,浙江宁波人,高中毕业于镇海中学。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文艺学硕士,资深媒体人。曾任《钱江晚报》副总编辑、红旗出版社总编辑、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数字采编中心总编辑,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教授。以鲁引弓为笔名,鲁强近年写作了多部长篇小说。


作为“鲁强”,他曾是资深媒体人,获过国内许多大大小小的新闻奖项。


作为鲁引弓,他是一个新锐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别离》《笨男孩》《放学路上》《音乐会几种开法》《同学会》《不在别处》等



   土生土长的镇海人,镇海中学校友 


镇灵通记者电话采访鲁引弓本人获悉,他是土生土长的镇海人,初中和高中都是就读于镇海中学,是1986届毕业生(那时候镇海中学是有初中部的)。


“前两天我走在镇中门前那条两侧种满梧桐树的路上,感觉就是这样宁静的环境造就了镇海这样一个富有书香气息和文化底蕴的城市。”鲁引弓谈及他的母校镇海中学时说道。


“我以前是媒体人,钱江晚报副总编,分管教育这一块,所以我对教育这一块的感触特别深,孩子的未来就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所以才有了这篇《小别离》。”问及为何会创作《小别离》这样一部小说时,鲁引弓如是说道。



  《小别离》  


鲁引弓17天内码出玩票性质的长篇小说《小别离》,引起出版界和影视界关注。


来自: 牛妈彭小蹦

鲁引弓所著小说《小别离》


鲁引弓从媒体人转身为作家,短短1年多时间密集创作这么多作品,已经够“骇人听闻”了,更叫人羡慕嫉妒恨的是,10部作品影视版权已经被抢购。而昨天,《小别离》则已在浙江卫视和北京卫视首播。


谈到自己作品的取材,鲁引弓表示,当下现实题材的文学作品不少,但有质量的并不多。


一些纯文学作家往往关注的是自己,网络文学作家大多写玄幻和悬疑。而我是记者出身,写的都是他人,笔触是向外的。”



从记者到作家,有没有一种跨界的感觉?你觉得记者与作家有哪些相通和相异之处?
鲁引弓

我觉得记者和作家这两个职业在某种大的层面上太相通了。社会生活是记者写作的源头,记者的笔端是向外的,要去关注他人、关注社会。而大部分的作家也是笔触向外、书写他人的。记者和作家精神上的共通之处在于对外在世界的怜悯和人文关怀,有人文关怀的作家,创作取材就会更宽泛、创作格局也会比较大。


记者采访写稿多是同题写作,同一个文艺晚会,这家媒体派记者去了,那家也派记者去了,意味着PK,你需要考虑怎样写才能更出彩。记者的工作经历使我的写作具有一种节奏感,写东西速度很快,画面感强,话语方式简洁明快,情绪强烈饱满。


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剧变的时代,如果写作者始终处在一个边缘化的位置,永远都在写社会边缘的东西,而不触碰社会热点,缺少社会的、时代的信息量,很难吸引到读者,也很难写出能反映社会本质的东西来。我觉得当下不少纯文学作品里都缺少新的价值模式,缺少新的情感模式,而这恰恰是读者最需要了解的。我出过一本叫《马云内部讲话》的书。梳理马云的观点时我发现他的思想深度已经远远超过很多专注于书写过去的纯文学作者。原因就是这些纯文学作者面对社会当下的冲突矛盾,远不如社会经历丰富的企业家或者白领领悟之深刻。作家写作,作品中社会当下的信息量是很重要的。因此我所有的作品都是紧扣社会热点。比如小说《同学会》就紧扣“同学会”这一当下社会热点。小说《小别离》,也是紧扣当下中国教育和留学热。


虽然都关注社会热点,但是作家创作和记者采访对社会热点的表达毕竟是不同的。媒体人要做到的就是呈现真相,让人在这些表象中学会思考,感受到温暖的可贵。而作家创作小说,需要更多的虚构和想象,需要建构一个有命运感的人物,需要把人物关系编织得饶有趣味,使之能体现时代的某种本质。


我最近去美国搜集《小别离2》的素材。如果是记者,搜集的方式可能就是找一堆人来采访,整理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但作为作家,那完全不一样,有可能就是人物的某个眼神,有命运感的某个细节,就可以触动你的创作灵感,推动整个故事情节。作家比记者关注的焦点要更加深化,需要关心人的命运、情感和命运中体现的个人智慧。


鲁引弓也是一名将女儿送出国留学的家长,对其中的酸甜苦辣深有体会,在谈到为什么送孩子出国时,他说——

鲁引弓

为什么留学?道理很简单,因为对孩子而言这叫进退皆有路。你特别能干特别聪明,那么学成归来,要么子承父业,要么丛林穿越,在激越的中国热土大干快上。你特别老实特别淳朴,那么你就努力留在国外,因为福利健全,保护弱者,你活得健康又快乐。‘中国是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国家’,我们报社的领导在十几年前就这样说。而留学所代表的生活方式恰恰是对这种竞争的告别,别的是严苛的分数,别的是让人绝望的雾霾,别的是单一的价值标准。归根结底,是向这种在社会转型期的压力告别。


从五六年前开始,经常有这样的新闻,一个中学班里隔段时间就少几个学生,一问,都出国留学了。鲁引弓说:“和清末民初第一次留学 潮、上世纪50年代留苏、80年代出国热相比,这一次留学潮有着显著差异。从曾经色调明快的报效家国、洋插队捞金,到如今纠结惆怅的两难选择,理念在变, 年龄段在变,这一次留学潮来自家长对未来生存的焦虑


这种焦虑是全方位的:升学、求职、房价、环境、食品安全、医疗、养老……中国人是精明的,中国家长决定送孩子出去,一定是算了又算之后的选择。有家长告诉鲁引弓,当孩子从国外打回家第一个电话,告诉爸妈国外的牛奶怎么这么好喝的时候,他觉得送出去是对的,“是为了让孩子更从容地成长”。


“送孩子走,未必是因为对彼岸的认知,而是对此岸的不满意。”鲁引弓说。



关于小别离




三个孩子,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家庭——平民、精英、富豪——从他们的家庭格局,似乎看到了自家孩子未来的走向。

 

剧中涉及青春期、教育、亲子关系等热门话题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与共鸣,我们可以把《小别离》看成是一部教育百科全书。


第一个孩子:学霸




第一个孩子,琴琴,普通家庭的孩子。优等生,成绩一直排在年级的前几名,典型的学霸。按照爸爸的话说:“我们家是祖坟冒青烟,才出了琴琴那么好的孩子!”


琴琴的爸妈,一个是出租车司机,一个是社区医院的医生(曾经多年无照行医)。妈妈当初没有上过大学,可是她的姐姐早年咬牙出国,现在有房有车。


所以根据琴琴妈的人生经验,自己当初就是没有好的学习机会,现在才过得那么辛苦。典型的,把人生期望转移到下一代身上的家长




琴琴本是三个孩子中最不需要出国的,重点高中杠杠滴。当妈妈一门心思卖房出国时,如果琴琴站出来跟妈妈亮明观点:不!想!去!金家不会闹出后来的一出出鸡飞狗跳。


琴琴根本不想离开爸爸妈妈,但她一直没有坚定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一直是三个孩子中存在感最低的。

 

缺乏对独立人格的培养,孩子不仅容易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会免不了走向平庸。


第二个孩子:学酥




第二个孩子,中等生朵朵,成绩一直在年级100名上下挣扎。妈妈对她的最大期望,就是从“良”到“优”。


她的父母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的代表,白领、骨干、精英。黄磊饰演的爸爸方圆,是三甲医院的眼科医生,但海清饰演的妈妈是主管,住大房开好车,唯独对孩子的教育忧心忡忡。

 

这样的人物设定,让妈妈争强好胜,对孩子的成绩紧张、焦虑、不讲人情,整天梦想孩子的未来,能更上一层楼。可想而知,带给孩子的压力有多大,反抗就有多大。




1. 说谎。朵朵为什么不敢让妈妈开家长会,进而改卷子分数,说谎?还不是怕责备。有多少孩子,当妈妈找自己谈话,妈妈还没张口,这边眼泪就落下来了。说谎,都是逼出来的!

 

2. 没有尊严。毕业班,朵朵妈禁绝了她一切娱乐、休闲、写小说、社交活动。朵朵参加了学长的演出排练,被朵妈当着众人数落。丝毫不管朵朵的尊严。 


3. 没有隐私。偷看朵朵的日记,得知朵朵与学长有交流后,先入为主地认定朵朵早恋。不仅不尊重孩子隐私,而且与孩子缺乏信任和沟通。


第三个孩子:学渣




第三个孩子,张小宇,富二代,太子爷。顽皮可爱,典型学渣,成绩排名在年级倒数。父母离婚,后来母亲去世,爸爸找了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继母蒂娜,然后蒂娜肚子里还怀上了小baby。

 

他是三个孩子中,面临的家庭问题最多、出状况最多的,但也是最有主见的一个,更敢拼,更敢闯,也更敢承担责任。在表达自己态度和情感方面,张小爷那可是个移动的表情包!

 

这情商不低,从小就知道要当“男闺蜜”!小小年纪就知道捍卫爱情,未来的霸道总裁养成记嘛!

 

张小宇长成这样当然跟他爸有关。敢想敢干的性格,绝对是mini张亮忠,连傻劲儿都一样一样滴。

 

对张家来说,出国留学嘛,不是什么大事儿,说走就走的旅行而已。#出了国才更优秀# 这个前两天在微博上很热的标签,是要打个问号滴,但支持的例证也不少:王思聪五岁就出国了,经济基础对基础教育的经度纬度,影响力不容小觑!



父母努力提升自己,孩子才能受到积极的影响


让我们姑且大胆预测一下,15年后,张小宇继承了他爸的公司,金琴琴研究生毕业后成为张小宇公司的管理培训生,而方朵儿成了作家、编剧,开启了自己的创作生涯。——阶层分野,让教育也不能绝对公平。

 

父母的阶层差异,以及随之而来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育方式的不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在孩子身上。父母自身的局限性,甚至也容易限制住孩子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

 

“天下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之爱指向别离”。





《小别离》用三组家庭的现象

反映了如今中国社会的留学问题,
三个孩子,三对伴侣,

中产阶级的三种阶段。
朵朵面临的是“去留学还是不留?”
学霸面临的是"想留,但你有没有资格留?”
富二代面临的是“钱不是问题,但孩子愿不愿意留?”

生活确实是很残酷的,这点无人反驳。
倘若这三种状态正好印证了此时你的处境,
宁波的爸妈们,你们会让孩子留学吗?

留过学的孩子们,你们又有什么感触?

在评论中分享你的看法吧~


来源 综合宁波牛娃(nbnw666666)镇灵通(zhenlingtong)、南方娱乐周刊、北京青年报等报道

编辑 肉丸

觉得有用,猛戳下面大拇指吧!


宁波早8点联系方式

⑴ 小编微信号:ad13738378877【←长按复制】

⑵ 广告投放电话(微信):18857708597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