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有人说值千儿八百万,听了就是,不要太当真!

王刚:有人说值千儿八百万,听了就是,不要太当真!

收藏大联盟 内地男星 2018-01-15 15:00:15 468


精彩内容  每天如期与您分享








所谓“生活”,通常分两个层面,物质和精神。

物质是生活的基础,至少要不愁吃穿。

只要不瞎折腾,又没遇到兵荒马乱,解决吃穿相对容易。

稍麻烦的是“精神生活”,它有太多该有或不该有的讲究,标准也各异,难。


玩不到一起就各耍各。

人以群分,有个群体就叫古玩一族。

所谓古玩,即是有些年头、又可作收藏品的东西。

我们虽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但老祖宗留下来的很多好东西,或被标榜“文明”的洋人抢走了,或在“文革”中毁了。

幸存的,也在早几年我们只是将“保护文化”当口号喊时,被成批走私到了海外。



 物以稀为贵,这是一说;只要中国人掺和,什么都值钱,这又是一说。

曾有人戏谑,假如中国人迷上鹅卵石,每人抱几块回家,鹅卵石要靠进口。

如果再炒,很多国家就看不到鹅卵石了。

当下古玩热气逼人,似乎也应了这两说。


传统的古玩经营模式基本上是守株待兔式的经营:放在店里或家里,客人来了,遇到喜欢什么就卖什么。

一句话:我有老货我怕谁!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现在做古玩,和十几年前二十年前大为不同。

那时做古玩的少,识货的人少,市面上能见到的古玩也少;

买货的人要求不高,是老货就行。



而现在,你看,各种古玩城、古玩店铺、古玩会所遍地开花,全国各地都有。

拍卖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各种形形色色的古董铺天盖地涌向市场,令人眼花瞭乱。

很多人不仅在国内买,还满世界乱跑。

对古玩的要求和品味也越来越高。

一些古玩商偶尔来到你的店里或家里,瞄几眼后拍拍屁股就走人,他什么也没买你什么也没卖!


你手里好不容易有一点点钱了,心里又痒痒,还有一件更好的东东在等着你呢。

就这样,你卖得少,买得多,古玩压得你和我喘不过气来。


古玩属“雅好”,还是财富的象征,几乎能为“高大上”代言“。

我有一件元青花……”便有人肃然起敬。

当然,那份“敬意”更多是想到它能卖多少钱,“高雅”不起来。

更不高雅的是,国人素喜凑热闹,什么东西热,各路“英雄”就会齐聚,“弄烂为止”。

古玩是否被弄“烂”了不得而知,“滥”了却是事实。



眼下,古玩市场遍地开花。

“明成化”、“清官窑”批量供应,价格也以“万元”为单位。

打开电视,各式“寻宝”、“鉴宝”节目让人目不暇接,且都有一群专家或自以为是专家的人助阵。

每到一地,“献宝”场面极其火爆,还要“海选”。


节目现场,最兴奋的莫过于“专家估价”,

顷刻间就会产生一群百万甚至千万富翁:

一只盘子,专家称“1500万是保守的”;

一块枣子般大小的翡翠,专家又说“至少要一千万吧”。

献宝人眉开眼笑,在观众惊羡的注视中,连走路都有些晃。

唯一没人解答的是:卖给谁?谁又会买?



有价无市,古玩市场上久存的尴尬。

有人说值千儿八百万,听了就是,不要太当真。”在古玩上也算有些“段位”的影视演员王刚如是说。

“那些专家既非买方又非卖方,价估错了、看走了眼,属个人意见,不会负任何责任,听者该抱娱乐的心态。”这番告诫,出自一位收藏家之口。

可惜,就像看影视剧一样,人们更乐于相信和传播那些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的东西。



不能说那些专家都是“托”,有些无意哄抬自己干的那一行,正常。

但某些专家拿着国家拨付的工资,却频频出现在与文物研究和保护关系不大的古玩鉴赏、拍卖场所,就不正常了。


据知情人称,点评哪些古玩专家会先做“功课”,只需花些背功。

价格怎么“建议”,则要迎合付他们外快的主办方。

正是某些专家和炒家事实上的联手,古玩市场上才会出现太多“纸上百万富翁”,

还引诱更多人去“捡漏”,玩击鼓传花似的游戏。



而国学大师王国维治学严谨,有人请他看一件古铜器,他看了后,觉得是假的,就会说“靠不住的”。

而请他看的人无论怎么说这个古器色泽如何古雅、清绿,如何莹澈,文字如何精致,什么书上有类似的著录,并且将这些书籍提供给他做参考,请他再仔细看一下。

一般来说,到了这个份上,常人都会稍微通融一点儿,但是王国维看了以后,仍然会说:“靠不住的。”

不附和,也不驳难。



王国维

王国维做鉴定,似乎太过较真。

因为对有些鉴定家而言,若是碰到了假古董,通常会对持有者说“看不懂”,尽管说“看不懂”,其潜台词便是“或许是假”。

然而,“或许”毕竟是一个包含不确定之意的词,因而,持有者听闻此言,也并不会对鉴定家给出的意见产生多大的反感。


笔者所要表述的意思是,若王国维能够对古铜器持有者说“看不懂”该有“多好”,

至少,在人家对自家的宝物“充分夸奖”,并提供了相关书籍资料以后,

他顺势“附和”一番,并和颜悦色地送上一句“看不懂”,是大可以给人家挽回一点面子而宽慰其心的。

然而,王国维终究不能。


王国维“不附和”,既是脾性使然,更是良心使然。

你想想,明明是假的古铜器,经持有人一番“宣传包装”,竟成为真的了,更何况,还得让自己跟着“附和”,说“真”道“好”。 

与其说,这是人家让我鉴定,倒不如说,这是人家逼我承认他的鉴定——这不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逼良为娼”、“助纣为虐”的行为吗?



王国维

在王国维看来,若要“附和”一下人家,其实并不难。

难的是,一旦将假的说成真的了,持有者或其背后的利益集团是高兴了亦发财了,可对众多上当受骗者而言呢?

持有者们是成功了,胜利了,如愿了;

但对王国维自己来讲,其学术水平、人格魅力又会招致怎样无可挽回的损害呢?

如此,王国维“不附和”之举,也就可以理解了。

摆事实,讲道理,不附和,这是鉴定原则,也是鉴定家的行业良心所在。

尤其在假冒伪劣藏品大有市场的今天,鉴定家“不附和”的言行,等于是向假冒伪劣的卑劣行径“亮剑”。

这样的操守和秉性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又是何等的稀缺!



事实上,只要专家“附和”了,哪怕只是点个头,便意味着其已经丢失了作为鉴定专家应有的良心,成了有关利益集团的帮凶。


 如若藏品真假难分了,收藏市场的秩序搞乱了,收藏者之间不再相互信任了,这样的收藏还有什么意义?


 良心虽与鉴定水平高低无关,但事关诚信、公正公平。

失却了良心,失却了公正公平,便无以有真正意义上的收藏,更无以有收藏的真正繁荣。



中国的现在的有钱人,其价值观基本还在“房子、车子和女人”等方面,

即使其中极少数购买了一点古董,也大都还属于投资保值阶段,或者带有其他目的,

比如某些富豪竞拍天价藏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声名(显得自己很有“实力”),以在其他方面获取更大的利益。

所以这部分人即使“收藏”少量古董,也只会去正规大拍购买,数量相对极为有限。


民间其实有很多珍宝,这从各电视的鉴宝类节目就可以看出。

但因为真正搞收藏的有钱人少的可怜,所以部分民间珍宝除了以远低于竞拍价在“收藏圈”内流转外,目前基本没有出路。



因此,目前真正搞收藏要静下心来,

通过收藏的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想短期赚大钱是不现实的。

收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费、欣赏和传承,真正好的藏品才会有出路和前途。

坊间说要很有钱才能收藏到珍品重器,这只是一种僵死呆化的思维方式,

照这种思路,世界永远就不会有变化,富人就永远是富人,收藏就根本不需要眼光。

现实世界永远是充满机会、丰富多彩的,主要还是取决于有没有机缘、眼力和魄力。



(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❶ 商务合作电话:400-891-3358

❷ 藏友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❸ 本部客服微信:zqd1118


长按二维码识别快速关注我们

▼▼▼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