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晨:用创新雕琢“匠心”

张晓晨:用创新雕琢“匠心”

华阳平舒职工之家 内地男星 2017-06-20 11:14:55 501




张晓晨:用创新雕琢“匠心”

张晓晨:用创新雕琢“匠心”

朴实干练,这是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晓晨给人的第一印象,张晓晨是平舒公司运输队的一名机电工长,从事井下机电安装维护工作,同时他也是2016年度“阳煤工匠”获得者。出于对工作岗位的热爱和对技术革新的执着,张晓晨对井下运输工作岗位上机电设备的革新创新见解独到,身上透着满满的技术创新气息,当谈到由他牵头主持获得山西省“五小”竞赛一等奖的“道岔智能转换装置”项目时,张晓晨对这个项目在通信、监控、道岔感应等的革新改造又有了进一步的想法。这就是张晓晨,平舒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将自己的工作标准定得很高,创新思维永远快人一步,他是队组中独当一面的技术大咖,一位将“创新、安全、成本”时刻记挂在心上的“阳煤工匠”。

精益求精勇创新,岗位担当。对于工作,张晓晨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完成日常的运输系统机电维护任务,更在寻找着通过技术革新实现工作效率提升的突破点。他认为,在原有的井下道岔基础上,经过一定的技术改造,能够实现井下人车运行的实时监控、安全运行、精准变道等预期目标,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道岔智能转换装置”正是在这样的实践需求背景下攻关实现的,平舒公司井下道岔的变道装置在经历了手动、风动和信集闭三次改造后,面临着进一步改造升级的迫切需求,如何在已有的道岔转换系统基础上通过智能改造,实现效率提高、岗位工劳动强度降低的目标,成了张晓晨下定决心要攻破的一道课题。经过不懈的试验和改进,实现了人车不停车通过的预期目标,同时降低了岗位工劳动强度、提高了人车通过效率、减少了劳动用人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道岔转换系统低成本改造,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此项技术做了积极的技术尝试和必要的经验储备。作为一名工长,张晓晨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了远比规定岗位职责要多的贡献,用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担当起了更大的岗位职责。

技术本领倾囊授,大师担当。在“传帮带”“师带徒”等日常培训工作中,张晓晨是那种毫无保留传授技术技能的师傅。“张师傅总是能认真帮助解决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工友们如是说。“干一行爱一行,大家的悟性很好,动手能力也强,教的东西领悟学习比较快”,说起他的工友们,张晓晨一脸自豪的夸奖道。张晓晨将尽可能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去年全年共出勤331天,以单位为家,热心帮助解决工友们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对待工友的提问,他总是来者不拒及时解惑,正是因为张晓晨的这种担当和对工作的热爱,进一步凝聚了工友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大家都成为了“五小”攻关的行家里手,都能从提高效率和安全生产两方面思考运输系统机电设备的革新改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只有每个人都强了,团队才叫强”,张晓晨多次提到,正是由于张晓晨这种毫无保留的传帮带方式,一大批技术能手在班组中成长,传授技艺不藏私,大师风范在人心。

时刻算好成本帐,主动担当。“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这是张晓晨谈到技术革新的口头禅。他认为,好的技术革新需要达到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两方面的平衡收效,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降低“道岔智能转换装置”关键元器件的采购成本,在平舒公司工会的支持下,张晓晨和他的团队到阳泉市各个工厂进行了考察,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价格和质量的双重比对,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比较后,将传感器元器件最终定型。为了提高改造系统感应的准确性,杜绝安全事故,经反复研究试验,采取了井下运输巷道分段节点式道岔显示装置,既避免了大规模信息化改造的成本负担,又符合井下巷道运行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井下轨道运输效率,增加轨道传感器监测装置,当自动检测到前方车辆来临时,会自动触发道岔自动换道,实现了由安装前每班开钩24分钟,岗位员工6人,到改造后,每班开钩10分钟,仅需员工4人,每班多提168车料,使道岔实现了无人值守,不停车通过,节省了岗位操作人员,提高了通行效率,避免了操作失误,保障了运输安全性和流畅性。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张晓晨自觉主动追求岗位价值的结果,也是企业职工主动担当的一个缩影。

正是凭着对技术创新应用的不懈努力和“匠心”追求,张晓晨才能在平凡岗位上耐得住寂寞,下得了苦功夫,用执着和担当浇灌出骄人的工作业绩,沉潜自己、专注一事。

文章原作者:郝定红



下面张晓晨同志的采访照片和个人荣誉:





很朴实的工人师傅有木有。



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但却有着不平凡的事迹,希望公司的每一个人都能在平凡中做出最棒的自己。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