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院我身边的合格党员系列篇之二——张磊:兢...

...计算机学院我身边的合格党员系列篇之二——张磊:兢...

拾梦飞扬 内地男星 2016-04-30 23:02:18 173
服务于众,是共产党员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一名工科博士生党员,最应该做的就是通过科研创新,报效祖国,回馈社会。三年来,计算机学院的党员张磊用自己行动讲述了一名普通的博士生党员在科研创新的路上默默奋斗、拼搏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没有丰富多彩的时尚元素,也没有牵扯让人怦然心动的金钱和利益,有的只是一名年轻党员付出的汗水、投入的激情和不悔的奋斗。
调整心态,夯实基础

科研创新不是凭空而来,更不是一蹴而就。在起始阶段,大量阅读参考文献是每个博士的必经之路。保持平和的心态、打下扎实的基础就成了重中之重。对于张磊而言,刚开始,一切都是新奇的,看完一篇文章就很有成就感。然而,一个月过去了,他没有任何想法;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想法,当时的他认为别人已经做的很好了,没有什么创新的余地;第三个月,依然在原地转圈,毫无建树。起初的新奇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一无所获的烦躁。他甚至想要七拼八凑一篇文章,先出点成果。但是,内心中的不甘打消了这个念头。他开始硬着头皮继续看文章,尽量不去想这些无谓的烦恼。他回忆起当时的时光,说那段时间就是在看文章,推公式,补数学和与科研小组的成员讨论中度过的。一篇文章,通常建立在很多基础性的工作上,要想充分理解,就必须追根溯源。他曾经为了理解一篇文章,研读另外5篇文章的经历。一年过后,他突然发现自己对相关技术的发展有了较清晰的了解,对问题也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虽然这一年,他没有任何成果发表,但是他收获了更加宝贵的经验——做研究需要的平和心态和专业方面扎实的基本功。
汗水挥洒,成果初显

计算机信息处理领域的两大顶级国际会议分别是CVPR和ICCV。每个计算机人士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被这两个盛会录用。他曾尝试了几次,但都以失败告终。2014,他开始备战新一轮的CVPR。然而,缺乏经验的他在实验设计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距离截止日期只有半个月时,他的文章还没有开始写,实验也只得到了结果。在科研领域,有句话叫“截止日期才是最高生产力”,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明白那时身上巨大的压力。剩下的这半个月,他每天只做三件事,吃饭,写论文,睡觉,并且睡眠时间一再压缩。他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截稿前三天完成了初版,他本想着有了初版就能喘口气儿,哪知最后这三天,才是真正的挑战。他说,那三天他这辈子都不会忘。除了短暂的吃饭和休息,他都待在实验室里面改文章、跑实验,为的就是在文章中把自己的创新点充分体现出来。半夜两三点,安静的实验室中只剩他一个人在修稿文章。累了,就趴会,每次睡不到一个小时,就被噩梦惊醒,或是脖子酸的不行了,起来洗把脸,然后接着改。到了最后一天晚上,他觉得脑子已经无法思考了,困的只要一坐下眼睛就闭上了。他只好站着修改,经过不懈努力,在截稿前几个小时,提交了最终版,那时已经是凌晨4点左右了。他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情形,都觉得有点发怵。苍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收获了他的第一篇CVPR,并且同一年又凭借自己的努力收获了一篇ICCV。

这就是张磊的故事。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党员和张磊有类似的经历。他们在这看似枯燥、单调的生活里,用自己的汗水、热情和青春为国家的科研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看似平凡,却值得我们称颂。借此向所有在科研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送上诚挚的祝福,也借这个故事激励西工大的莘莘学子们,希望你们也能兢兢业业,迎难而上,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编辑:赵一锦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