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管
你
喜
不
喜
欢
,
春晚都在那里
又是一年春节将至,而除夕夜的春晚又将会是春节期间的热门话题。很多人说为什么近年来春晚遭到的吐槽越来越多,收视率却居高不下?我想是因为春晚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它已经从一场单纯的春节联欢晚会变成了一种春节文化现象。无论你是感到喜欢还是忍不住吐槽,都是在大年三十不收看春晚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心理基础上的。
其实春晚越来越多的槽点,也不全是节目本身创意不到位的原因。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水平都在逐渐丰富和提高,除年三十可以收看春晚之外,平常也可以收看看各个台各个网站的晚会,甚至可以亲身去剧院欣赏戏剧、话剧、歌舞......也可以去现场感受歌手演唱会,相比早年人们相对拮据的生活水平和单一的娱乐方式,现在的人们自然会对春晚的要求更高,且新鲜感降低。
而春晚本身又是世代同堂齐观看的节目,原本就众口难调。小鲜肉和韩国欧巴齐上阵,老一辈会觉得春晚变了样缺了年味儿多了些“不正经”;“相声小品没人笑,舞蹈全凭灯光照”的老一套节目多了,又引来年轻人“无趣、单调”的连连吐槽。
这个时候要心疼一下所有春晚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其实每一届春晚都是他们长时间付出体力与脑力去辛苦策划准备的结果,节目导演费劲心思给观众们呈现有欢乐的春晚,舞美或施工人员又常常“身处春晚演播厅却一次也不能完整观看春晚”,还有舞台上的表演者也敬业至极,不得已的时候还真是“拿生命在表演”。
还记得1998年春晚王菲和那英这场经典的《相约九八》吗?即使是98年后才出生,也一定在无数次春晚经典回顾里看到过这场表演。但大家的关注点往往在两人的演唱上面,可曾知晓后面容纳舞蹈表演者的那个大球,是真的完全密闭的,表演三分钟以后我们的表演者实际上就会处于缺氧的状态?受于技术条件限制,又要追求节目创新,春晚从表演者到工作人员都有着一直持续至今的敢想敢做精神。
98年的《相约98》无疑是春晚历史上的一次经典,王菲的空灵缥缈与那英的霸气沙哑成功撞出了火花。那么看过这么多届春晚,还有哪些难忘的经典呢?
1
1984年春节晚会首次邀请香港歌手张明敏演唱《我的中国心》,激发了全国观众爱国热情,也拉近了全世界华人的距离。据说,直到现在,海外华人们相聚思念祖国时,这首《我的中国心》仍然是经典曲目。
2
1999年春晚红了一首歌,就是《常回家看看》。此后也成了央视春晚和地方台春晚多年的经典,歌词诠释出的常回家的主题也的确是适合春节的氛围又对人们有着积极正确的引导。
3
2005年有一个节目震撼了四座,那就是由21位聋哑人表演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巧妙的舞蹈构思,整齐划一的动作,成为当年春晚好评最高的节目。
4
2010年春晚小虎队再聚首可谓是勾起了80后的少年情怀,很多人说这就是他们心中的经典,小虎队的出现让很多人心中萦绕着温暖与感动,一代人的回忆永远是心底里最温情的部分。
5
而距离我们最近的2016年春晚,刘涛、林心如和梁咏琪携手演唱的《山水中国美》是我当届最喜欢的节目。三个人站在那里就是一幅画,三种乐器的结合以及甜美的歌声,展现了不同于三人平时风格的作为中国女子的美。
其实属于我们的经典回忆还有很多,赵本山系列,巩汉林系列的小品都是无论多少年过去,只要电视上回放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播放,甚至坐车时候听到有人开外放,只听声音我都愿意去无数次重温。唱了很多年的宋祖英的《五十六个民族》也是我记忆中已成为标志的部分。还有人说没有李谷一老师的《难忘今宵》结尾的春晚是不完整的。经典总是越回味越有味,当春晚经典又一次出现的时候,也触碰了你我对自己人生的回忆。
我个人觉得没有春晚的春节是不完整的,即使有时候它的节目没有那么出乎我意料,我也依然会在除夕夜守在电视机前,与家人一起观看。春晚走过了这么多年,它早已有着超出节目本身的意义,成为了从大国家到小家庭延续的传统,是我作为中国人的一生的时刻标。不管你喜不喜欢,春晚都在那里,它也是一年中难得的可以祖孙一起和谐观看的联欢节目,是一年欢声笑语的开始。所以,我已经准备好观看17年春晚了,你准备好了吗?
文字|书翌
图片|网络
排版|书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