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陈道明是戏霸,经常在片场耍大腕,与其说戏霸,不如说这就是一种态度。在《归来》电影上映前 ,作为主演的陈道明还没有看过完整版,不看成片,是在意对自己的表演有不满意,或影片呈现和自己心里的标准不一致;看了反而对导演造成不便,从24年前的《围城》到今天的《归来》,均是如此;要求采访者看了片子再... 听说 ,演员分为两种,一种 ,全部的生活都暴露在镁光灯下,高调,善于制造话题,大肆的和话题人物恋爱,一举一动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另一种,外形,演技俱佳,将自己融入角色,与角色做朋友,小新闻与之总是绝缘,关于他们,能够聊上几句的除了艺术,电影、表演、热情、再无其他。
有这样一位演员获奖无数,粉丝无数,作品影响深远,我想称之为表演艺术家毫不为过.今天虫哥要和各位亲聊聊这位中国大陆男演员---陈道明。
有人说陈道明是戏霸,经常在片场耍大腕,与其说戏霸,不如说这就是一种态度。在《归来》电影上映前,作为主演的陈道明还没有看过完整版,不看成片,是在意对自己的表演有不满意,或影片呈现和自己心里的标准不一致;看了反而对导演造成不便,从24年前的《围城》到今天的《归来》,均是如此;要求采访者看了片子再问,还是在意,在意自己的认真被敷衍的提问损伤了。
只有一次,10年前电视剧《 中国式离婚 》剪辑完后,导演沈严坚持让陈道明看看样片,“结果他看了三集就提出了很多意见,最后在他的建议下删去了一集,导演再也不敢让他看片了。”
知识分子也可以有风骨
一次某个发布会上 , 59岁的陈道明一身仔细的休闲打扮,黑色短款软皮夹克配修身浅蓝色牛仔裤,茶色的中框眼镜挡住了相互投来的目光 .漂亮的主持人满脸堆笑问他一个 “ 常规 ”问题 ,“ 和如此优秀的对手( 巩俐 )飙戏,有没有觉得特别过瘾?” 陈道明却反问她:“什么是飙戏?”“ ‘飙 ’是指竞争吧?有‘飙车’没听过‘ 飙戏 ’,是比谁演得好吗 ?我们没有‘飙戏’,就是合作。你要是问俩人合作得默契不默契?我们觉得很默契。”
现场有上百家媒体,记者们闭着眼又问他一个无感问题,“ 你和巩俐合作、和张艺谋合作的感受如何?”他烦了,再次反问:“你这么有文化的人怎么会问这么蠢的问题?”
这些或别人在心里偷偷说的话,他却不顾情面当众指出,他的直率,甚至带些刻薄的傲气 ,让很多记者害怕向他提问 。他依然不会为“ 顾全大局 ”,去迎合一种虚伪的和气。 在陈道明现在看来,日后自己人生的一系列变化,更多是命运使然,不是自己或谁主动为之的结果。
16岁时,为了躲避上山下乡,陈道明进了天津人艺当学员;1978年 ,他23岁时为了已经就读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的女友杜宪,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进修。1983年他出演电视剧《末代皇帝》,开始为人所知。这只是他参演的第三部影视作品。那个末代的年轻溥仪,他琢磨了4年。 陈道明在节目中透露,“ 我跑了 7 年龙套,但毫无怨言,对于这个行业戾气,我从没有过。” 虽然低调,但有时他也会毫不客气的批评某些演员,某吸毒明星被抓,哭诉自己压力大只能靠毒品减压。陈道明怒了,“ 就你有压力?有老百姓吗?”“演员,比普通老百姓挣得多、社会关注度高,要非说有压力,也是在名利场想出名、想风光的压力。用压力解释吸毒,纯属借口。”
也曾迷茫,并不完美 其实他在演绎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 ,大概在1992年,陈道明写过一首小诗,题为《因为》,其中有一句“自我调侃”:“ 演不出好戏,是因为,学多了斯坦尼 ”。几年前,陈道明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他已经感到自己有点黔驴技穷。但事到如今,他还在坚持,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知道我在表演上有很多‘死穴’,但是我也在努力改变这种状态。过去的观念是这个演员演得像不像,现在是他演得好看不好看。”
“ 我们从艺者要永远记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首先要有基本教养:包括家庭教养和社会教养。简单讲,在家尊老爱幼,在外遵守社会秩序。”陈道明说,“吸毒,就是没教养.”有人传陈道明是“戏霸”,据合作导演称陈道明在片场从不坐凳子,说只要坐下演戏的感觉就消失了。他也曾骂哭过演员江一燕,教育过佟大为,可他说他只给看得上的演员挑刺,圈内口碑非常好,是“德高望重的老师”。 前几天朋友圈里经常转发一篇貌似陈道明写的文章,叫“无用,方得从容”。
里面充斥着这样的文字,“ 我这个人不沾烟、酒、牌,不喜欢应酬,从不光顾酒吧、歌舞厅之类的娱乐场所,很少参加饭局,即使参加,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工作之外,剩下的便只是读书、练字、弹琴、下棋 ,为女儿做衣服,为妻子裁皮包了。”
我始终怀疑这不是出自陈道明本人的手笔,而是某个记者,或者写手,根据采访或者道听途说后编撰的文字。
因为正常来说,一个人不会在自己写的文章中,如此的自我标榜。这个世界上,也很难有文中描写的那样完美的,高大上的人。
几年前,在海南三亚机场,我偶然碰到陈道明。他矮矮,瘦瘦,一身黑衣。给几个认出他的粉丝签完名后,他匆忙走出机场,钻进一辆商务车。
透过车窗,我亲见:陈道明点上烟,大口大口地吸。
和其它坐了几小时飞机憋得难受,出了机场赶紧过瘾的烟民,毫无二致。
我们喜欢陈道明的表演,于是乎,倾向把他意淫为完美男人。
只在戏里低头
但陈道明确实只喝过一次酒,而且是为了自己喜欢的角色喝酒。
1994年,冯小刚为电视剧《 一地鸡毛 》选角,这部改编自刘震云同名小说的作品, 说的是曾经心高气傲的主人公小林,如何从刚到机关时的执拗,到慢慢被日复一日的琐碎磨平, 最终适应了,然后游刃有余了。最后他还在这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找到了乐趣,应付自如。
开始时,冯小刚担心,他认识的执拗的陈道明能演好在平淡中逐渐失去棱角的市井小人物吗,“他低得了头吗? 别拍出来像皇上微服私访”。
陈道明看出了这个怀疑。一天晚上他约导演去家里聊聊。桌上一瓶二锅头,没有菜。陈道明从不喝酒,更反感喝醉了互相称兄道弟的情景。那时的他坚持认为自己不需要朋友。
“就照你说的办。”
一瓶二锅头、一个角色、一部剧本,两个人,聊到天亮。
这也是冯小刚唯一一次见到陈道明喝酒. 《一地鸡毛》拍摄中,冯小刚看到陈道明的确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甚至在镜头外也是殷勤,周到,善解人意,任何事都有商有量,“完全找不到陈道明的影子了,就是一个活托的小职员。”
可戏一拍完, 吃散伙饭当天, 连过渡都没有,“唰地”他就离开了小林,那种不阴不阳的表情又回到了他的脸上。
“我喜欢这个人物,一切不在话下。这次我听你的,你对小林这个人物有什么要求?"他主动表明。
他着急的是人性的堕落
陈道明至今保持深居简出的生活,他不参加应酬,不问时事。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 陈道明以一种固执的缓慢,生活在自己的步调里。
近四五年,在不多的接受采访的时候, 陈道明已不局限指正身边所见的不满,他开始公开批评国内品质低劣的影视剧作品,包括圈内急功近利的风气。
“ 这些剧能面世 , 是导演脑子完全进水了”他更不理解的是,那些烂剧的故事本身就是假的,演员还要在那里装模作样、声泪俱下地演,越认真演却越加重了这种假。
他开始在一些采访中表达自己的态度,“难道所有存在价值的最高标准就是钱那社会的德行到哪里去了这个问题可能不是我该问的了.我着急的就是人性、价值观的堕落。在某些地方,我们是在退步。”
“只要你不端着,一切包在我身上。”冯小刚说。
“那些乱七八糟的电影有票房,主要是靠了你们。你天天在流通领域吹捧这些东西。”他对发布会现场的几十上百家媒体批评的直截了当,之后又语重心长地教育,“千万不要小看娱乐媒体的能量,你每天写一篇无意义的文章,365天就有365篇无意义的文章,就可以扭转一年的文化共识。”
他承认有很多老板想出钱请他成立公司或者工作室,也有人请他做导演,可他不做. “ 一是我觉得累;另一点,别看我说中国电影这问题那问题,但我不觉得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去改变它,也不想进行这样的尝试。”
他还特地提到去年在微信和微博疯传的《陈道明看王菲离婚》的小文,文中颇多禅意和对生活的参悟.他提出来是为了再一次澄清,“那不是我写的.我也不知是谁把这么好一篇文章放我名下。”
“所以我说 , 我这一辈子, 就是( 在做 )一个‘人’”.他只给自己设定了为“人”的下线,即你可以不知道对社会和朋友有多大贡献,建设性是零都没关系,但一定不能有破坏性。“不管任何情况下,不能对人和社会有破坏性,这是做人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