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37岁的他从头开始,把帮学生报高考志愿当作终身事业

王旭:37岁的他从头开始,把帮学生报高考志愿当作终身事业

发现身边 内地男星 2018-03-04 17:41:17 319



这是发现身边推送的第27个身边人物


主人公  |   王旭 

舅说Daxue 创始人


采访| Emily Liu


 


时隔五年,再次见到王旭老师是在他的工作室,五年的时间不算短,然而王老师依然和我五年前在新东方时的印象一样,依旧温文儒雅。

 

王老师跟我说,在新东方的漫长岁月,从小白老师到教学总监,从教学总监再到校长。一直以来的核心就是教学二字,备一门课,熬三五月,实属常态。王老师总说“好东西都得花时间花精力”。时光的累积垫高了事业,轻化了家庭。于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回归家庭,多陪陪孩子,慢慢地变成了王老师的大梦想。


记得很早的时候,就听王老师说过:个人和组织可能齐步走,但更可能在某个节点各奔东西,互相遥祝。


终于,在2015年的初秋,王旭老师向倾洒了十几年青春的新东方挥了挥衣袖。这时,他已经37岁,他的梦想是多陪家人多陪自己,做一番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王老师说,刚离开新东方的时候,想自己做一家中学培训机构,做一个弄潮的教书匠,刚好K12其时正火,凭着跟很多高三家长做过家庭教育的底子,王老师开始了合伙做高中补习班的历程。但是开始之后发觉,时间的重心远离了家庭,精力的重点也偏离了教学,带着梦想创业,结果过程却离梦想越来越远,只能当断则断。

 

结果那个时候刚好朋友中有运营高手和管控专家,朋友说王老师只要抓稳教学就好,其他的由他们负责。大家一拍即合,组队转身去做托福雅思。为了配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概念,租了贵贵的写字楼,装了帅帅的办公间。创业的邪魅开屏了,一切开始突进。然而,令人开心的不巧是高手和专家都碰上了更好的机会,更大的舞台。谁都年轻过,机不可失,唯有祝福!王老师说,这一次,输了十万真金赢了万年友情,很值!


不到半年,失败了两次,可是王老师觉得自己还是不能放弃。既然租金太贵,那干脆不要场地,直接学其他人在微信上建了一个群给人免费讲英语,建了群,只有区区20几个学生,连续讲了30天,每天一个小时,王老师说连春节他都在讲课,人数迅速涨到400+,想着是不是可以开始收点钱了,毕竟还要养家糊口。可最终的结果,王老师创了记录,因为报名人数是零。


而这一次经历也给他上了关于在线教育最难忘的一课,他开始意识到,模式真的太重要了。


时间已经到了2016年的五月,短短的半年多的时间里,若干年培训市场淬炼的教书匠,教学总监,成为了连续创业者,三连创,三连败。


创业当如此,唯有心是艰。

 

后来有一天,有亲戚来找他,问能不能帮忙给孩子选个高考志愿,亲戚的忙不能不帮,于是就结合孩子兴趣给孩子选了一个很满意的学校和专业。结果这个亲戚走了又来了一个亲戚,没两天又介绍来了一个,这个时候王老师突然意识到,这个事情很有意义啊。

 

他回想起自己当初,因为家里人都觉得男生就应该学机械,可学了才知道机械完全不适合自己,然而九十年代想转专业实在太难了,于是只能退学重考,才终于选择了自己真正喜欢的英语专业。对于王老师来说,他太明白专业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了。

 

于是,王老师决定把帮学生报志愿当作自己创业的一个新方向。


 

 

起初的进展比较顺利,毕竟关注了高考这么多年,也接触了学生这么多年,加上这么多年备课练就的看东西过目不忘的本事,几乎很快就掌握了高校各类专业的各种信息。


王老师说自己一直是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喜欢看书,各个专业的书都会看。


过去当老师的时候,遇到不同专业的孩子总会多问上几句,你这个专业学具体学什么呢?遇到快毕业的孩子也会问问,孩子工作找得顺利么,打算去哪工作呢?

 

问得时候都是出于好奇,可没曾想却都成了最关键的积累,当别人问起的时候,自己完全可以很轻松地对比出相似专业的细微差别,甚至是同一个专业在不同大学的区别。

 

可当自认掌握了足够多资讯,可以去给更多学生做辅导的时候,孤身创业的他,发现又找不到学生了。

 

他说那个时候,他去问过每一个过去认识的培训机构,想问他们的学生需不需要志愿辅导,也去问每一个曾经认识的老师,想问他们周围有没有学生要高考了,然而结果却令他没有想到,跑了好几个星期,却一个学生也没招到。

 

后来他说自己想开了,也不再有什么总监的偶像包袱了,他和另外一个合伙人一起去高中门口发传单,刮风天发,下雨天发。有时候发完最后一张传单都快晚上十一点了,然而再往回走的时候,路上扔得是他们的传单,垃圾桶里扔得也是他们的传单。


他说有时候他还会去把别人扔得传单捡回来,一张三毛钱的传单啊,捋平整了第二天还能再发呢,于是就这么日以继日地发了一个月,结果还是一个学生都没招到。

 

偶尔会有家长打电话问,你们能帮孩子提高分数么?他说不能,我们就是挖掘孩子兴趣帮助孩子做生涯规划的。然后家长就啪一声把电话挂了。

 


他说,那个时候,真的有点心灰意冷,可感觉还是不能放弃。

 

于是他就开始一个一个给微信中的好友发消息,不是群发,是真的一个一个的发,2000个好友,一人一段语音,发了整整一个星期,说得口干舌燥。

 

内容就是说自己在创业帮学生报高考志愿,问朋友们周围有没有学生需要相关的辅导,后来把零星回复说感兴趣的朋友建了一个微信群,就这样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批用户。

 

他用心地去征集群里每个用户的需求,有人对计算机专业感兴趣,他就在群里讲不同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区别,讲学了计算机之后将来都会去哪里就业。


有人问中文专业学什么,他就从现代汉语讲到古典文学,告诉孩子和家长们,并不是想当作家才去学中文,因为选择中文的同时可能也意味着要面对枯燥的背诵,唯有真正对语言文学感兴趣的人才能耐得住那份寂寞。

 

后来群越来越大了,一个群不够了,用户跟他说,建个公众号吧,于是就有了一个公众号,依旧讲大学,讲专业,他觉得每个来咨询的孩子都像是亲戚家的孩子一样,他也并不想当什么人生导师,可自己确实想给迷茫中的孩子们一点引导,感觉大概就好像是自己家老舅一样,于是他给公众号起得名字,也就叫“舅说Daxue”。(微信号:jiushuodaxue)

 

他说也是做了公众号才体会,只要踏踏实实地去输出优质内容,粉丝自然就会随之而来,所谓的十万加和爆文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但你的用心却会被人一点点认识到。

 

而最让他兴奋的是,做这个事情就可以不停地学习新知识,去了解一所高校和哪些国际学校有合作,去了解不同专业的就业趋势和对人才的需求变化。


为了了解第一手的高校信息,他一个人跑遍了大江南北的高校去实地采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厦门郑州,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跑,就为了在群里给家长们直播最真实的资讯。

 

王老师说那个时候多亏了有ofo小黄车,因为有了小黄车就不用一个人徒步在校园里一个楼一个楼的溜了,他说最早没小黄车的时候,基本每天走到晚上脚都是肿的。

 

家长和孩子们每天会在群里问各种各样的问题,王老师就随时在群里做答疑,有的很具体,比如女孩子考550分喜欢学英语,辽宁有哪些适合的院校?有的很有趣,比如男孩学什么专业容易脱发?

 

孩子说他数学好却不喜欢物理,你要告诉他专业要尽量避免工科,孩子说他喜欢玩枪玩炮,你要跟他介绍从北航到北理的兵工有哪些特色优势。


王老师说,有时候回复家长的一个问题,几十秒的语音,背后却需要几个小时的查询,然而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真的逐渐更了解这个行业了。

 

 

王老师说,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高中生都很迷茫,因为一直忙着学习,以至于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接触过印象最深的一个孩子,他的分数是全省前三十,按理说这样的分数可以随便选学校和专业了,可上午北大招生的来了,下午清华招生的来了,孩子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

 

有的孩子分数不低,却说就想在本地上大学,可王老师说他还是会给孩子讲去北京有什么好处,去上海有什么好处,当分析了所有的地域区别如果孩子还是坚持,那就推荐本地的学校,但很多时候会发现,孩子们不选,只是不够了解其他城市是什么样子,不知道那个要学习生活四年的城市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有时也会有家长带着孩子来,说就要让孩子报哪个专业,但那明显不是适合那个孩子的。他说,还记得一个很文弱的小女孩,分数很高,喜欢写作,可爸爸却坚持让她去考华北电力读自动化,因为那是爸爸年轻时想去没去上的学校。这样的时候,尽管可能会得罪家长,王老师也会很坚决的说,这个专业不适合你的孩子,去读自动化她不会快乐的。

 

王老师说他还记得一个就想学建筑的男孩,如果选择了985就学不了建筑专业了,尽管多数人都劝那个孩子去选985,可王老师还是为他推荐了一个以他的分数能去的最好的建筑专业,他说很多年以后别人不会关注你的大学到底是985还是211,但学什么专业却很可能是会影响你一辈子的事儿。他说后来当孩子回来看他的时候,从孩子描述大学生活的那种兴奋的语气中,他就知道这个选择是没有错的。


两年多的时间,王老师说他断断续续地面对面辅导过二三百个学生,虽然这个数量比起过去在新东方讲课的时候算不得什么,因为过去可能一节大课就有五百人。

 

然而这二三百个学生的人生都或多或少地被改变了,帮他们去更正对于专业的错误认知,发现他们自己的优势,给他们说各行各业真实的工作状态。


有的时候看到孩子听到一些工作描述的时候眼睛里是闪着光的,于是就知道,孩子们并不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他们只是没有机会去了解。

 

 

如今公司依旧规模很小,没有华丽的工作室,没有铺张的宣传,做调研做市场都要靠只有几个人的团队,不过每一天都在学习新东西,每一天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想来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模式都是一点点摸索出来的,磕磕绊绊的两年创业走下来,王老师说他反而对未来充满了自信,看着曾经辅导过志愿的学生都考上了心仪的学校,心里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工作是要带来幸福的,从前站在讲台上很幸福,可其实给孩子们补课的机构确实也已经足够多了,所以如今能给孩子规划志愿也依然很幸福,收到学生发来的通知书,看到学生朋友圈里在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些时刻都是幸福。

 

过去当老师的时候一直都在鼓励孩子们去追寻梦想,然而渐渐发现,我们身边的环境甚至都没有机会让孩子去想清楚自己的梦想,如果自己能在孩子找到梦想的这个过程当中做点什么,那大概也不枉自己当了这么多年老师了。

 

尽管很多人会说学了什么也不一定会做什么,可王老师坚信,对于那些真正选对了专业的人来说,从大一开始的第一天,他们都会因为选择了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而更早一步地走上通往人生巅峰的路。

 

因为当你追寻着梦想的时候,就好像草地上追逐着风筝的少年,哪怕历尽艰辛,最后,也还能说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因为在追风筝的时候,你一定是快乐的。

 


王旭老师辅导过的部分学生

 

 

小编的话

 

12年我在沈阳新东方的时候,王旭老师是我们的教务主任,在新东方那样一个每个人都个性张扬的环境,王旭老师就像是民国时书院的一个儒雅先生,讲话不大声,却每一句都能说到你心里。

 

我还记得我参加当时的新东方黄埔五期新教师培训,王旭老师在给我们培训的时候讲,“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殊不知道,对于新东方人来说,面朝着新东方的学生,也可待得积雪融化,春暖花开。因为责任的种子,早已在心中,生根,发芽。”

 

虽然王旭老师如今已经不在新东方了,可我想那颗责任的种子却在他心里扎的更深了,这几天采访的时候,因为我孩子睡了才能写,发给王老师大概都是凌晨以后,结果王老师都很快地就回复了意见,原来他平时都是这么晚睡,因为他也只能等孩子睡了才能开始备课,要不停地学习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


回到沈阳,因为我和老公也想创业做高考志愿方向的应用,所以我是带着取经的心态去专访的,然而当我说明来意,王老师却依旧知无不言地跟我分享了很多经验,他说这个市场很大,需要有更多专业的人加入其中,需要让更多学生和家长意识到志愿的重要性,这样的格局真的是让我钦佩的。


看着昔日的领导,从头开始去耕耘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业,心里真的为沈阳的孩子们高兴,因为他们能够遇到王旭老师,能够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真正去追逐梦想。

 

 

用资讯成就你的期待!


欢迎辽宁地区高考考生及家长关注王旭老师的


舅说Daxue



如果您对于报志愿有哪些困惑


欢迎转发文章到朋友圈并截图发送给小编

同时在本文留言区写下你最想问的问题


王旭老师会认真选择

最具代表性的 5 个问题

为大家进行专业解答



由衷地祝福每一个高考的孩子,

都能考上心仪的大学!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