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经历,从时段到内容,会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排列和组合。可几千年来,人们却习惯了一种说法,其中尤其以“三十而立”,以及“四十而不惑”最为脍直人口。而这一提法,出自至圣先师孔子对自己求学、明道人生经历的概括和总结得出的带普遍性的结论:我十五岁开始立志求学做学问;三十岁就可以独立判断行事;到四十岁办事时就不再迷茫、疑惑;五十岁时就懂得了人生的命运走向;到六十岁对是非对错的话就都能倾听并加以明辨;而七十岁的时候我的所做所为就可以做到从心所欲,而不再会出现有违规的言行。
《论语》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