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拿奖、梁朝伟成影帝……那是我们最骄傲的日子! 影探 港台男星 2020-06-12 11:58:51 934 创作不易,用心坚持,欢迎请BaGua喝几杯爱心咖啡!打赏并支持本文 打赏并删除本文 5月,本该是属于戛纳的时间。但因为疫情的原因,戛纳开幕日一推再推。最终,改为6月下旬举办线上电影市场。这是自二战以来,戛纳首次延期。第7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片单公布现场图源:网络日前,戛纳公布了入围的56部作品名单。长长一串的片单里,大家下意识地去找寻华语片的踪迹。好不容易,找到了。一部是新人导演魏书钧的《野马分鬃》。一部是香港老炮们的选集电影《七人乐队》。《七人乐队》由洪金宝、许鞍华、谭家明、袁和平、杜琪峰、林岭东、徐克7位香港导演共同执导。该片原名《八部半》,之前计划吴宇森导演也会参与,最后他因为身体原因退出,影片也因此改名了。林岭东执导的片段,是他已在生前完成的作品。还是熟悉的戛纳,却已是不再熟悉的中国电影。冷冷清清的华语片,勾起了影迷们的怀旧情。也是,那时实在太过耀眼。佳作一部部,世界的目光总是落在华夏之地。特别是2000年,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姜文的《鬼子来了》获得评审团大奖。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让梁朝伟成为戛纳影帝。《一一》让杨德昌捧回了最佳导演奖。两岸三地齐开花。那是我们最骄傲的日子。那也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日子。>>>大陆:姜文《鬼子来了》1991年,《大太监李莲英》到台湾做宣传。焦雄屏(电影学者)碰到了男主姜文,问他:“哪个合作过的导演你最喜欢?”“没有。”“那谁是你心中的好导演?”“我。”一个“我”震住了焦雄屏。姜文身上的狂妄是骨子里生出来的。那混劲儿,像王朔。当年记者问王朔,中国导演最欣赏谁?王朔提到了姜文。“如果我来做导演,我想成为姜文那样的,我觉得写小说也好,拍电影也好,必须独特。我没想到他会把《阳光灿烂的日子》拍成那样。”王朔把自己压箱子底的《动物凶猛》给了姜文。姜文超额完成了任务。30岁的他第一部导演作品就把世界影坛炸了个口子。《时代》周刊将它排进当年世界十大佳片首位,还让17岁的夏雨成了威尼斯电影节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张艺谋就曾评价过姜文:“他就是个要当司令官的人,不会当底下的兵。心气那么高,又那么有能力,你要让他不拍电影都不可能。”这话对了,姜文就是坐不住。《十三邀》里,姜文说到三种人: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之也”。姜文说自己属于最后一种。“这不行吧,我来弄一个。”姜文就是项羽,一身自负的勇。当年焦雄屏眼里的狂妄,后来全成了倾佩。她和蒋勋一起去看姜文的片子,俩人越看坐的越直溜。这片子劲儿太大了。在姜文的世界里,只有两种电影,有劲的,没劲的。他只拍有劲的。第二部《鬼子来了》更是生猛。一部抗日电影,却从未出现任何英雄主义。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且冒险的。姜文将枪口对准自己,去批判愚民思想。每一寸肉,每一滴血,都瘆人。姜文是个挑衅者,反叛者,开创者。他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自然也担了一般人难以承载的压力。因电影未审核就拿到海外参赛,且立意取向等问题。《鬼子来了》被封杀多年,姜文也被禁止拍片5年。后来,出了部《太阳照常升起》。为了躲避“剪刀手”,电影变得晦涩难懂了些,魔幻现实叙事看的人一头雾水的懵。但一如既往的姜文式豪情还在,电影像积压许久的一声叫喊,带有野性,带有生命力。只是喊罢,那股气、那缕魂一并散了。这件事,多年之后的我们才能明白。2010年的《让子弹飞》让姜文“站着把钱给挣了”。这不是他最好的电影,确是成绩最好的电影。拿了好票房,也赚了好口碑,既顾全了面子,也照顾了里子。后来的《一步之遥》和《邪不压正》用更张狂的方式戏谑。可惜,观众不买账。媒体铺天盖地地批,说中国观众把他惯坏了。姜文赌气地说了句“再也不干给猪包饺子的活儿了”。得,这下全得罪了。与其说,姜文拍了雨里雾里的烂片,不如说他是真任性。从《太阳照常升起》开始,姜文拍的就不是一般电影,拍的都是他的梦。他以为会有人喜欢,没成想,失策了。高晓松看完《邪不压正》后,忍不住的乐。看着电影里飞檐走壁的李天然,他想起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在屋顶徘徊的马小军。电影里狂劲儿还有,但更多的是一种没由来的天真。他好奇地问姜文:“人怎么能倒着长呢?”“少要持重老要狂。少不持重,容易变成小流氓,老了要不狂妄,那就容易是一个老朽。”高晓松听罢感叹,这太难做到了。但这对于姜文来说,就是正常人生路。该狂还是要狂,参加《圆桌派》,一句“什么叫预算”噎的窦文涛接不上话。姜文大剌剌地继续说:“拍电影就是请观众吃饭,顾虑这,顾虑那,没劲了。如果你有心请大家吃饭,这菜多贵也就点了。”姜文是挺讲究。《太阳照常升起》里的鹅卵石、红土……用卡车从千里外拉过来。为了达到《一步之遥》金色沙滩的温暖视觉,愣是将几卡车玉米磨碎铺了满地。为了还原《邪不压正》老北平的屋顶,跑去云南建了4万平房子……窦文涛叹道:“老姜对得起历史”姜文说了一句:“这么说吧,对得起生命。”>>>香港:王家卫《花样年华》《十三邀》里,张艺谋被许知远问到是不是天才型导演。张艺谋摇了摇头,自谦是老黄牛,闷着头死干。在他眼里诺兰,斯皮尔伯格,卡梅隆,姜文,王家卫才是。别看姜文和王家卫挺不搭,某些方面俩人还挺像。王家卫当年看完了戈达尔的《法外之徒》喜的不得了。发出了同姜文相似的感叹:原来,电影可以这样拍,那我也可以。毕业后的王家卫去了TVB。跟着电影机器连轴转,白天写,晚上拍。难以想象,王家卫还有这么“用功”的时候。毕竟现在不可能了,剧本都不一定能有。执导的第一部作品《旺角卡门》因为题材沾了黑帮警匪的光,成绩不错。第二部《阿飞正传》王家卫玩飞了,只有象征性的枪戏,其他都是主人公的孤独絮语。电影首映,3分钟,观众席就开始骂骂咧咧喷导演。王家卫就坐在观众席上听着。他早就做好了准备,有人会懂,有人会不懂口碑不好,自然票房差到没眼看。王晶就曾拿王家卫开玩笑:“王家卫不但饿死剪辑师,更会饿死老板。”跟他拍过戏的演员,也无法适应王家卫的拖沓、不按常理出牌的风格。梁家辉反感道:“耗时间,浪费生命。”巩俐也说跟王家卫合作“没有安全感”。纵然和王家卫合作痛苦,但他依旧是演员们争相恐后合作首选导演。毕竟,演员们都心知肚明,王家卫是影帝影后制造机。张国荣,张曼玉,梁朝伟,张学友……这些名角儿可是他捧出来的。起初,张曼玉是港圈出了名的花瓶。但她不甘被定义,一年拍12部电影,想要扭转偏见。最后,口碑没赢回来,反到落了个“张一打”的外号。是王家卫让她开了窍。《旺角卡门》里,张曼玉有一场告别戏。王家卫导戏,只点了她一句:如果想表现悲伤,就需要先忍住,不能直接哭出来。张曼玉说 “从那以后我知道,明星只是一时,演员却是永远。”《旺角卡门》为她带来了人生中第一个金像奖影后提名。《人在纽约》《滚滚红尘》《新龙门客栈》再到耗尽心力的《阮玲玉》。张曼玉手捧数座金马奖、金像奖,红极一时。就在这时,张曼玉突然宣布息影:“香港的好导演几乎都合作过了,好的角色几乎都演过了,我需要停下来。”她飞去国外游历,暂别浮华娱乐圈。再次回归,还是因为王家卫。王家卫在巴黎与张曼玉约谈,问她,想让谁做男主。张曼玉不假思索:“梁朝伟。”“我们两人演对手戏,就像打乒乓球一样。这个默契,跟排戏排出来的不一样。”《花样年华》里确可见两人不言而喻的默契。两人在狭窄的街弄颔首,在不舍得挂的听筒里沉默……苏丽珍羞赧垂目,等待着他的一次握手。周慕云凝视犹豫,盼望着她的一眼眷恋。难堪的相对把气氛烘得燥人又迷离。张曼玉和梁朝伟靠着眼神演戏就把繁华中生出的悲凉演的摄人心魄。即便是如此有违伦理的爱情,《花样年华》没有一丝污浊感,反而纯情而缱绻。放到现在,大抵会被喷上热搜,然后评论区人口一个“渣男渣女”吧。戛纳红毯上,梁朝伟手牵张曼玉和正牌女友刘嘉玲王家卫的都市爱情大抵如此。有爱,但大都是凉薄的。《东邪西毒》在漫天黄沙里醉生梦死,警察编号663和编号223在《重庆森林》里迷失……不过,纵然有凉薄的爱,《花样年华》还是不同以往。《花样年华》算得上王家卫创作的一个分水岭。不再和摄影老搭档杜可风合作,而是换成了李屏宾。人物也没有了悄无声息的反叛,而是多了些历史思绪的延展。王家卫作为香港第二批新浪潮中最具影响力的的导演,作品虽多是些情情爱爱。但他总会准确号准时代的情绪。《2046》片名有另一重含义那些或大或小的历史事件都会嵌套进电影中,将时代背景碾碎,融到气氛中。就如《一代宗师》里宫二和叶问的相知相惜,却无法走到一起。只因一个沉浸在旧时代,不甘心顺应,一个不断改变,在改变中接受。时代铁蹄的节奏被王家卫拿捏的死死的。他看到了太多人当时未曾看到的故事和情绪。2009年,《东邪西毒》为纪念张国荣重映。林青霞去了现场,再看一遍,不觉得矫揉造作,只觉得震惊:“我现在看懂了,不知道是不是王家卫的思想领先了我们整整十四年?”>>>台湾:杨德昌《一一》众所周知,杜可风是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殊不知,杜可风的贵人不是王家卫,而是杨德昌。电影《海滩的一天》开拍前,投资方已定好了摄影师。可杨德昌看中了毫无经验的杜可风,力排众议让他掌镜。这才让杜可风有了机会进入电影圈。杜可风《海滩的一天》质量确实不错。主演“七十年代台湾第一美女”胡茵梦,回忆自己过去的电影都觉得好笑,但唯有《海滩的一天》觉得是佳作。好片,但成绩不尽如人意。毕竟,那时的台湾电影要不流行琼瑶式情爱,要不流行暴力武打戏。杨德昌的艺术电影是个不折不扣的异类。这份特立独行在1982年就开始了,杨德昌与陶德晨、柯一正,张毅等人合作执导了《光阴的故事》(号称“台湾新浪潮电影”开山之作)。电影上映后,几位著名的影评人给导演的功力排了个序。无论怎么排,杨德昌都是第一。《光阴的故事》之后,杨德昌的家成了一个小型的文化中心。一帮人看录像带,一边看一边讨论,讨论电影,讨论人生,讨论华语电影的现况。后来,杨德昌拍《海滩的一天》的时候,侯孝贤赶巧拍《风柜来的人》。俩人挤在一间剪接室,剪辑师剪对方作品的时候,他们就蹲在旁边看。一来二往,成了朋友,侯孝贤也加入了杨德昌的“帮派”。后来,侯导还当了杨德昌《青梅竹马》的男主1987年,杨德昌四十岁生日那天。一帮人庆祝,送了杨德昌一份大礼——《电影宣言》。众人起草的宣言抨击商业电影独大,罔顾艺术电影的生存空间。一时间,舆论哗然,媒体打压他们,观众也骂他们。赖声川(剧作家)说,那时候台湾电影界其实是畏惧杨德昌等人的,因为他们是威胁,是对守旧派的威胁。蔡琴和杨德昌婚后,蔡琴经常组织大家来他们家里活动杨德昌的一意孤行是要付出代价的。电影拍的再好,也没有观众缘。电影《青梅竹马》甚至上映3天就下画了。暴脾气的杨德昌气愤难抑,他眼看着理想在堕落,年轻人被金钱操纵着。1991年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让杨德昌终于发泄出来了。就如姜文看到《动物生猛》就想起了小时候巷子胡同的故事一般。“茅武杀人案”让杨德昌想起了“白色恐怖”的那段日子。四个小时,一个时代。杨德昌把他见证的,全部拍了出来。他说,这是他的责任。相较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暗涌凶猛,《一一》反而多了些温柔。由一场喜宴开始,再由一场丧礼结束。杨德昌镜头下简家三代人日常生活,像一张复杂的网笼在了人们心上。不似《牯岭街》里小四的世界崩塌,杨德昌守护住了《一一》中的洋洋。虽然没了凌厉的血光,但这个孩子的心,早因为这个不纯粹的世界老了。杨德昌依旧对这个社会失望着。彼时,台湾渐渐没了“亚洲四小龙”的风光,经济不断下滑,失业率上升。连带着就是台湾电影的消亡。面对唱衰的舆论,杨德昌死扛着:“还要拍出一部好看的电影,电影业就不会完,电影业再蓬勃,拍出不好看的电影,一样完蛋。”电影入围国际电影节,杨德昌负债一百多万,请工作人员去国外走红毯。他要让大家明白:做电影是一件很光荣、很有尊严的事。《一一》获奖后不久,杨德昌确诊患癌。那时的他已经体力不支,但他还是想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这次,他想做一部动画电影,做自己喜欢的事,为自己圆梦。遗憾的是,电影《追风》因资金等原因还是不了了之。2007年,杨德昌病逝。《追风》成为了难以完成的遗作。只剩下了几张手绘画作和不到十分钟的短片。梁文道(学者)说杨德昌是一个被亏欠的导演。遗作《追风》样片部部作品能够经得起时代考验的杨德昌,却正在被时代遗忘。得知杨德昌去世的消息时,关锦鹏(导演)和几个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在喝啤酒聊电影。聊起杨德昌,没有人知道。那天晚上,关锦鹏喝多了,喃喃道:“为什么你们会不知道?”杨德昌墓志铭:“Dream of love and hope shall never die”(爱与希望的梦永不磨灭)>>>2020……杨德昌去世后,台湾电影来了一次小高潮。《海角七号》《艋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部部票房创新高。过了几年,杨德昌的老搭档侯孝贤出了部《刺客聂隐娘》,上映没多久悄无声息地就下映了。台式小清新赢了“台湾新浪潮”。同样的,香港电影也输了。一部《无间道》后,香港电影就死了。所有人心知肚明,那个东方好莱坞再也出不了下一个吴宇森、下一个周星驰、下一个王家卫……香港导演几乎全部北上谋发展。大陆电影风光起来了。年年递增的火红票房看的投资人眼都直了。爆款一个接一个,全是商业片。与此同时,文艺片开始被污名化,贴上了小众、装X、冷门的标签。哪里不对?谁也说不上来。回头看,不过20载。姜文还在,王家卫匿了,杨德昌走了。三人创造顶峰辉煌后,就此再无交集,只留后人总是默默感伤。感伤什么呢?也不是哀叹那个年代、风华正茂的他们的逝去。毕竟,消亡总归是一种必然。只是感慨:他们之后还有谁呢?还能为这个时代留下什么呢?参考资料:《空前绝后 独一无二:杨德昌的价值与遗产》,2007,时光网希望可以再次见证戛纳华语片的历史性时刻 创作不易,用心坚持,欢迎请BaGua喝几杯爱心咖啡!打赏并支持本文 打赏并删除本文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文章地址:用户邮箱:打赏金额:USDT 请输入数字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梁朝伟 About the Author 影探 功能介绍:美剧资深鉴赏员,电影专业老司机,推荐真正好看的影视作品,日剧韩剧也是不会错过的! Related Posts 谢霆锋,你还知道你是个演员? 2021-08-06 17:30:54 抱歉,他去世后,我才想起写它 2020-10-24 11:58:40 姜文拿奖、梁朝伟成影帝……那是我们最骄傲的日子! 2020-06-12 11:58:51 多人运动的“罗志祥们”,只缺四个女人 2020-05-25 21:13:30 尼古拉斯·凯奇:拍了15年烂片,还有人期待我翻身吗? 2020-01-10 12:08:0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