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浩在高铁丢失的ipad,里面到底是什么

李荣浩在高铁丢失的ipad,里面到底是什么

心闻新视界 内地男星 2019-01-13 22:37:49 471





作者:念慈姑

这是心闻的第55篇原创文章

共1925个字,建议阅读2分钟


李荣浩是一个明星,嗯嗯!我确信没错。因为曾在百度搜条读过他和杨丞琳的CP恋情,但我仍然没能记住这个人的名字。


今天一早惯例吃早饭扫新闻,我确定以及肯定记住了他是源于这人发了一条失物招领和后续更新


大致内容是其坐高铁临下车遗失了iPad,想找列车员寻回,可惜无果


△接着又是一条更新:自行解释iPad里面有自己呕心沥血的作品,因为自己十分在乎希望拾得者能保护隐私不要公布于众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指弹出万般音!网友瞬间砸锅式评论如潮水般涌来:难道这是我们等待已久的“陈冠希”番外版吗?



按理来说丢东西这档子事儿除了自个沮丧心疼,说出来得到的不是安慰就是责备,“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咱再买一个”和“你怎么那么粗心没脑”那都是父母般的关心,无关效果感受。

 

可李荣浩是个明星,丢的东西又对于他又很重要。于是,父母般的关心变成孩子般的集体好奇:ipad里面到底是个啥?


而对于我来说,这波操作丰富了我的娱乐圈知识盲区--李荣浩是何许人也。其次,我也很想知道iPad里面是个啥?(摊手小尴尬)记得当初陈冠希的笔记本可是消费了整个华人圈的窥私欲呐~



弗罗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窥私是一种“本我”的冲动,属于常见的心理现象,是指通过窥探别人的隐私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窥探可以是身体或是精神上的


窥私欲无处不在


窥私欲来源于好奇心,人人都有,与生俱来。


这种欲望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比如夫妻情侣之间的偷偷翻看手机聊天记录确定关系的程度或边界意识、互加微信好友后翻看对方历史朋友圈记录以判定作为自己朋友的归属范畴、聊明星说八卦拉近“信息差距”等等都能满足我们窥探别人隐私的心。


这种小摆小弄既不触犯法律,要扯上道德仁义也有点小题大做。持有这种心理的人出于好奇引发窥视来缓解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不安、印证某些既定的假设、识别优化认知差异,循而往复也成为生活、消遣的一剂佐料。


猎奇心理固然无处不在,隐私却是个人都不愿公开的。本因是一对矛盾的组合,却因它们的“神奇效应”被玩转成消费品一样进入大众文化的视线,窥私视角的游戏产品、电影、摄影作品、心理书籍都在经济市场下博眼球到了极致。


我们最收悉的《爸爸去哪儿》、《妻子的浪漫旅行》、《向往的生活》这类综艺节目,在被节目组精心安排的“人设”和放大明星生活隐私下,满足了精神上的窥视欲。



窥私欲成发泄出口


儒家讲究“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说尽了人只有通过约束自己归于“礼”,才是到达“仁”的哲学道理。


孔子眼中的至“礼”在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四勿”原则,必须克服人的本性才能达到完美境界,而事实上窥私是一种“本我”的冲动,越压抑越暴露。


即使是当今世界国民素质排列第一的日本,高素质一体化产出模式下仍存在屡禁不止的低道德“耻”度文化。


★日本兵库县神户市一名28岁痴汉藏身下水道偷窥过路女性下体。

★日本福冈县多家民宿发生安装针孔相机偷窥住客事件。

★日本籍男子夏季偷拍江苏美女裙底被抓,爆出偷拍已经成为产业链。

★日本摄影师Koji Takiguchi透过摄影器材将偷窥欲直观的展现出来,完成一组名为《PEEP》的摄影作品,内容极具视觉冲击效果。




萨特曾说:当接触是不可能的情况下,窥视的欲望就占了上风。在如今人类行为受到约束的法制社会,窥私给人带来多巴胺分泌的快感,体验得益后会强化窥私的行为。


窥私欲成为握住人的本性弱点,敢于在道德、法律约束准则边缘试探,用“隔靴搔痒”来满足文明开化代价下扭曲的压抑补偿,克己复礼已成为一句美好的警语。



久窥成癖非医能治



窥私欲望久瘾成癖--心理学用词中但凡出现“瘾”、“癖”即可知属于病理性范畴。


△窥视虽然是一种大众普遍的心理现象,但物极必反,欲望的时长和程度窥“私”变成了另个心理名词“性心理障碍--窥阴癖”。


窥阴癖:是一种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的窥视异性裸体或他人性活动为偏爱方式而引起性兴奋的性心理障碍,几乎均为男性,好发于15岁之前。

患者最大的特征在于性满足的方式别与常人,窥阴癖者“只偷看不侵犯”的行为,看似斯文实则败类为之,他们一般不谋求与异性接触或与其发生性行为,常常不择手段的偷看异性脱衣、裸体、洗澡等鬼祟行为,即使因偷窥行为被人发现而受罚、挨打仍不会就此罢手。


后现代理论大师波德里亚认为在所有被物化的欲望中,身体是最美的,而大多窥视成癖的案例中都能和肉体联接在一起,这种联接也并非偶然。


心理学家认为性心理障碍者与年幼时的性取乐经历和体验有关,他们学会了压抑自己对除人之外的其他事物的性欲望。父母可能更多地成为每个孩子的窥视对象。如果这种欲望在儿时没有被满足,长大后转而窥视别人。


叔本华说过生命的首要任务是存在,紧接着是避开无聊。窥视欲可以帮助我们驱赶无聊的精神世界或是机体交感激素兴奋分泌,但它的逗留却十分短暂,因为如何存在始终才是自己要考虑的真实世界。


文章中所使用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注我们

作者专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