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宏不敌五月天,音乐电影究竟在中国有没有出路?

王力宏不敌五月天,音乐电影究竟在中国有没有出路?

玩儿电影 港台男星 2017-11-01 19:34:13 492

点击蓝字关注,涛哥带你畅游光影世界


最近一周的国内院线电影票房估计让很多人大跌眼镜。挂着好莱坞科幻经典IP名头的续集电影《银翼杀手2049》原本来势汹汹,不仅国外口碑良好,国内一票影评人大V也为其自发站队宣传。可奈何影片本身叙事冗长,节奏太慢,且与前作有太多关联,自我封闭性过强,最终导致影片上映6天,才将将录得6000万票房。



而反观另一部评分也不是很高但却有着“灾难巨制”、“特效大片”等噱头的《全球风暴》,恐怕很多人就要为《2049》鸣不平了。同样上映6天,《全球风暴》首周末三天便豪取2.25亿元人民币,同时以约32%的排片场次获得了53%的票房占比,在一众新老影片中以绝对优势遥遥领跑。



当然,大片与大片的夹击(《2049》从投资上来说是大片)往往受伤害最严重的可能并不是大片本身。那些挤在大片中间的低成本电影和小众电影或许才是真正被人们遗忘的失败者。

 

没错,回到今天我取得标题,涛哥说的就是王力宏的3D音乐电影《火力全开》。



说这部片子前,也许会有很多人纳闷:音乐电影是什么鬼?它和歌舞片又有什么区别?加个3D只是为了圈钱吗?

 

其实准确的来说,王力宏的这部《火力全开》我更愿意称它为演唱会电影,而不是笼统的叫个音乐电影,以至于使其与那些传统的诸如《音乐之声》《雨中曲》《歌舞青春》《如果·爱》等歌舞片混淆。



传统的音乐歌舞电影虽然主打唱歌和跳舞,但依然会有一个完整、独立、具备强烈戏剧冲突的故事,而演唱会电影却与它们大有不同。除过主打3D摄影技术外,演唱会电影更多的则是记录一场或多场巨星在自己的演唱会上的音乐画面,即便有一些故事性存在,也可能只是为了转场镜头而设计。



也就是说,如果你准备去看演唱会电影,就极有可能产生站在电影院椅子上对着大银幕挥动荧光棒的尴尬体验,同样地,花几十块钱就可以拥有如同置身演唱会第一排的记忆,也是非常高性价比的一种消费。

 

利弊如此之鲜明,演唱会电影的目标受众可见一斑——瞄准巨星们的粉丝才是它们的核心需求。

 

因此,王力宏的3D演唱会电影《火力全开》便在这个如今谁都拍电影的时代诞生了——由王力宏自己的公司宏声音乐出品,中影集团负责引进,华夏电影负责发行——更有成龙、张艺谋、汤唯等大咖们的集体推荐。



虽然我不是王力宏的什么铁杆粉丝,但毕竟也是看着他的娃哈哈矿泉水广告长大的,而为了了解此片的实情,我还是去电影院看了。



从观感来说,确实不错,影片内容主要是二哥王力宏从台前幕后准备到成型再到演出,对火力全开演唱会的一次全纪实,其中还穿插了很多王力宏自年幼到最近女儿出生的生活细碎片段,在影片中可以看到他的辛苦、幸福、失落、兴奋等诸多情绪。



而影片的技术重头戏,则是还原鸟巢内部360度的3D视角,一边看着这雄伟的建筑,一边听着王力宏中西合璧的音乐,确实给人一种独特的视听享受,从影片其中,你也可以接触到王力宏在音乐上一次次蜕变的心理过程。



观影结束,我得出的结论是:值票价,挺好看。

 

可不知道是已经年逾不惑的王力宏过气了还是影片的宣发不到位,亦或档期选的不够好,这部《火力全开》演唱会电影的票房就是不行,应该说是很差。截止涛哥出稿,此片也就录得234万左右票房,且最近的排片占比几乎已经接近0.1%了。



看到这样的结果,却使我想起了2011年同样是由另一巨星天团搞出的演唱会电影——《五月天追梦》。



这部片子虽然我不是在电影院看得,但印象还是很清楚,因为里面有三组人物,分别由林雪、任贤齐、周咏轩做支线,最后串联起了一个故事。其中林雪饰演的父亲和他的追星女儿之间的情节就让我记忆犹新。

 

而且这部片子也不是我一个人看过。当时它打出的噱头是华人首部3D演唱会电影,而且影片还未上映就通过各种赞助以及版权销售收回了基本成本,在大陆上映后,更是轻松拿下3000万元票房。



要知道,当时还是2011年,中国商业片大跃进才刚刚做出点眉目,同时期张艺谋的冲奥之作《金陵十三钗》也就刚过四亿,而一部演唱会电影能做到五月天这个票房水平,应该很不错了吧?

 

可是将其与现在王力宏的这部《火力全开》对比一下,是不是觉得后者太可怜了。难道真的是王力宏不够有影响力,一个打五个,人数上占了劣势?



而《五月天追梦》成功之后,实际上在2013年五月天又如法炮制了另一部3D演唱会电影《五月天诺亚方舟》,此片在当时也很火爆。台湾地区不仅在短短时间内便将4 万张预售票抢购一空,在大陆更是录得首日票房1450万元。

 

一天的票房就是王力宏十天的七倍,估计二哥听了也会哭晕在厕所吧。



不过话说回来,演唱会电影的票房在国内有如此大的起伏,且没有形成一个量产的类型,也是有着十分深刻的背景的:

 

从历史角度来说,以演唱会现场为基础、纪录音乐人表演的音乐电影在国外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乐迷们到影院享受音乐电影也跟看演唱会、听音乐会一样平常。上世纪50 年代,年轻的列侬就是在利物浦的一家电影院里看了猫王演唱会的音乐电影,才下定决心做一名摇滚音乐人。



换句话说,演唱会电影在西方有 70 多年历史,而在中国,我们们才刚刚起步。


而就现实状况来说,中国观众之所以不习惯音乐电影,也是因为中国的音乐、电影发展都存在“断层”。上世纪5080年代,正是西方年轻人文化蓬勃发展的黄金期。摇滚热、新锐影像、嬉皮文化以及音乐电影等都是这一阶段的产物。因为各种原因,我们错过了。所以,中国音乐电影的萌芽期就比西方晚了几十年。



而更进一步观察,你就会发现,电影这个东西还是年轻人的天下。即使是在欧美地区,像U2 这样的老牌乐队在大银幕上也不敌贾斯汀·比伯。2011 年,贾斯汀·比伯的《永不言败》演唱会电影的北美票房高达7302 万美元,可这部电影的成本却仅为1300 万美元,净利润高达2000 万美元。



可以说,演唱会电影作为粉丝电影的一个分支,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吸金能力,但并非所有歌手的演唱会电影都有销路。在好莱坞,完善的商业机制决定了身价在3000 万美元以上的歌手才有资格做演唱会电影。


而一部这样的粉丝向电影,又会因为其演出阵容、宣传口径、粉丝属性、档期选择等诸多原因影响到票房收入。



因此,涛哥在题目里立的这个flag也不存在王力宏和五月天谁比谁厉害(自己打脸),只能说中国的音乐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每周都送电影福利,等你来!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