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全市庆祝第33个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在市会议中心举行。共有414名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10个名师团队、3个单位受到表彰奖励。
市委副书记、市长、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陈文浩,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建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中,市政协副主席、市体育局局长李平,市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伟玦,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张能峰,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厉江华,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鸿鸣出席会议。
会上,长沙市人民政府授予刘维朝等20名同志“长沙市优秀校长”称号、谢军等40位同志“长沙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杨凡等200位同志“长沙市优秀教师”称号。长郡中学王美军等20人获“华天”优秀教师奖,南雅中学范韵等20人获“九芝”优秀班主任奖,雅礼中学王胜楚等10人获“长银”教育奖,明德中学何国瑞等20人获“国寿”学校安全奖,芙蓉区东风小学文越等20人获“友谊”农村优秀教师奖,明达中学刘光雄等20人获“博雅”民办教育优秀教师奖,怡雅中学李铸等6人获“培粹”磨血育人奖,周南中学李向等10人获“国开”教育公平奖,麓山国际实验小学柏山树等10人获“湖南教建”管理·服务奖,长沙县开慧白沙中学等3个集体、长沙信息职业技术学校肖琼等8人获“育邦”关爱留守学生教育奖,实验中学石军安等10人获“后勤”服务·食品安全奖,长沙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丁丽等10个团队获“大洋”名师工作室奖。
获奖教师向全市教师发出倡议,自觉践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标准,积极争做“境界高远、师德高尚、言行高雅、学识高深、能力高强”的“五高”型教师。
陈文浩代表市政府对全市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敬意。他表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率先全国推行中考中招改革、实现公办中小学“零择校”、消除起始班级大班额、建设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市,各类教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基础教育满意度跃居全国前十,20多项教育创新工作在全国推介,打造了教育改革发展“长沙模式”,教育品牌已成为长沙的靓丽名片。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倾情关注。
陈文浩指出,发展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靠的是教育支撑。当前,长沙正处在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始终如一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将教育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科技优势,为长沙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陈文浩要求,要精心办好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一流现代教育,以打造优质、特色、和谐、活力、公平的现代教育为目标,着力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和学习型城市,重点构建协调发展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多元协同的教育治理体系、交互共享的智慧教育体系,努力形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终身教育多元实施的崭新格局。促进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全覆盖,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上好学校。
要用心把学校打造成教书育人的圣地,将学校打造成最安全、最漂亮、最文明、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要健全学校安防体系,严守校园安全底线,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要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使乡村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受教育条件。要加强品牌学校建设,走特色化办学之路,特别是发挥现有名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具有长沙特色的品牌学校。要探索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新路径,有针对性地开展校长选拔、培养工作,实现一个好校长带出一所好学校,让学校成为书香与花香常驻、现代与传统融合、科学与人文并进的成长乐园、精神家园、幸福校园。
要潜心打造敬业奉献创新作为的“四有”教师队伍,广大教师要用真情、真心、真诚关爱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人生追求融入到生动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提升教育技能,享受教育人生。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要怀着虔诚之心、感恩之情,更加关心老师们的工作生活,更加关注老师们的自身发展,让每一位老师待遇有保障、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安心、舒心、静心从教。
要全心培育有理想、有追求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受教育的权利,合理控制学生课业负担,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享受充满生机的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教学,合理控制学生课业负担,严格规范校外辅导、培训、托管机构及办学行为,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品格。要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
要尽心把长沙打造成重教兴教氛围最浓的城市,全市上下要将教育事业发展放在首位,坚决落实“多规合一”,各级各部门要把尊师重教兴教融入执政理念和实践行动,千方百计为教育办实事、解难事。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责,用系统全面的思维、改革创新的办法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集聚全社会力量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形成大办教育、办大教育、办好教育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