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郭敬明等大V是如何相忘于江湖?

我和郭敬明等大V是如何相忘于江湖?

未删剪版 内地男星 2016-06-04 11:48:05 148
亲,请点击蓝色字关注版主

为什么郭敬明和韩寒之间,我和郭敬明曾有交集,而跟韩寒没有?——因为郭敬明曾是屌丝。
他现在是矮富帅了,而我还是一枚资深屌丝。
我们曾有过故事之后才相忘于江湖。

未删剪版 倪东荣的个人专栏微信公号:wsjb2046,请关注

13岁那年写课堂作文,我提到校园里的植物,结尾说XX植物很美尤其是校园里的XX植物,老师夸我的文章结尾“画龙点睛”,令我沾沾自喜,之后写什么都是结尾来一段“点睛”之作。
结果几十年过去都是这个习惯,害我拿不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就是这位老师!唉。

老倪上一篇文字《麻痹!为了采访克林顿我花了200蚊买盒饭》(链接无法显示的话,请加微信号 wsjb2046,再点历史消息),文末也习惯性“点睛”了,其实那是电影《007明日帝国》里旧情人对男主角007邦德耳语的一席话。我将“手枪”改为“采访笔”。


扯远了,继续谈我和大V们。


王X
认识王X因为【中外】杂志,这个纸媒年代久远,90后基本没听说过,但它曾经赫赫有名所以我隐藏了全称。那年北海的夏令营大家青春年少,一句“哥们”就开始了来往。加上彼此都喜欢谈点音乐和足球,惺惺相惜。

他在北京长大,我是广西土鳖,所以关于音乐的话题都是先咨询他,谁谁发唱片了,谁谁谈恋爱了,谁谁分手了,无所不谈。其中包括他说的“郁冬(校园民谣歌手)人品不好”、“老狼没钱出新唱片”、“刘烨和谢娜分手了——不过别说是我说的”……

2000年我到北京出差,两人在首都师范大学门口等叶滢(一个美女小作家),买了2瓶燕京边喝边逛,走了大半个校园。
那段时间大家都电话不断,什么都能谈一点,基情无限啊。婚恋的事彼此也知道一点,他是个完美主义者,轻易不谈恋爱。他说有暗恋的对象——一个湘妹子,但挺遥远。

一晃到了2005年,我出差首都下榻梅地亚中心酒店,他立马就过来了,两人到附近的雕刻时光酒吧坐下,要了2瓶喜力,但也就四处看看,一言不发——不知道可以聊点什么啊?

沉默的20分钟之后,我说看你眼困了要不咱各自先撤吧?他似乎正中下怀,说那就散吧。

我慢慢地了解,我们不再在平原,而是进入人生的森林,各自有自己的朋友圈和天地。
我们每个人,因为工作、生意上的接触,也许每年都有不同的“朋友”,也许多年未联络的人因为一笔生意交易重新走到一起。就像陈奕迅唱的《人来人往》,“闭起双眼你会挂念谁,眼睛张开身边竟是谁,感激车站里尚有月台让我们满足到落泪;拥不拥有也会记住谁,快不快乐有天总过去……”

4年过去了。我因为财务上的问题——一张交行10万元的信用卡出了意外(开卡时在紧急联络人一栏写了王X的名字,因为我在北京没什么熟人),银行打过电话给他询问我的联络方式,自此之后,王X和我理所当然地失联了

没有人愿意接触一个财务上出了问题的旧友。

再次见到王X是在2013年,不是见面,而是他出现在电视上——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里,他依旧长发飘飘(我早已剪短了头发),口才没的说,自述的内容浪漫又文艺。于是他的搜狐博客一下子涨了几万粉。

但——他却把以前在【中外】的一篇旧文《暗恋年代》重新发布在自己的搜狐博客……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世界这么乱,装纯给谁看呢?作为一枚了解过他的旧友,感觉此事有点卖萌、或者“晚节不保”的感觉。

我老了,王X这个名字也成了过去时。只是依稀会想起很多年前的北海夏天,那飘香的玉兰树。


郭敬明
郭的粉丝习惯叫他小四。

小四早年算是十八线城市的普通家庭出身,不是富二代,所以有机会和我交集。我忘不了十多年前,经常收到来自四川自贡富顺二中的落款”郭敬明“的信函,墨水比较浅,字体写得很工整,字迹有点娘炮味,稿件很整洁绝对没有涂改。

作为一枚高中少年,能将想像里的欧洲城市写得那么美,我不得不佩服,先后编辑发表过3-4篇小四的文字。我干脆将他的文章栏目叫“倾城”。

尝到甜头之后,小四写了一个长篇《天亮说晚安》,上万字,我也帮他发了——问题来了,当时的【中外】已经日落西山,稿费都无法正常发放,面对区区100蚊(按理这么长的篇幅,至少值五百到一千块)的回报,他有些生气——直接打了我的电话,问稿费为何这么低?

我支支吾吾,总不能说杂志社快倒闭了吧?!只是说让他等等,我回头让编辑部去查查。
这事让他断了和我们出版社合作的心思。

我半年后离开了那家出版社。离开前写过信给小四,考虑过和出版社合作吗?——其实我也只是说说。
当时这家出版社偏居西南一隅,虽然有“全国优秀”的牌匾,但没有真正的整合策划能力,自然会错过郭敬明,这位几年之后家喻户晓、以《悲伤逆流成河》《幻城》等书荣登全国作家畅销榜第一位的年轻人。

而我则因为过早沉溺美色,不学无术,事业上一蹶不振。

小四给我回信了,当时他在上海大学读书,深陷“抄袭门”官司,回信里他说冬(我以前的笔名)老师我现在情况不妙啊烦死了,有机会可能考虑和你们XX出版社合作……
从此我们各奔前程了。
他成名之后来广西南宁签名售书,我因为不再从事出版工作,与他形同陌路。

小四其实也没有一开始就发家致富。

据他所说,先是和大学舍友合作帮春风文艺出版社做写手,没日没夜劳动换来的是微薄的酬劳。

直到2004年自己成立工作室,他才开始了财源滚滚的淘金岁月。个中,也有过通宵写作而脑袋都几乎要炸裂的艰辛与付出。
至于后来拍摄《小时代》系列电影,已经是其快意人生的锦上添花了。

最让70后“中国乡土少年文学作家”群羡慕嫉妒恨的是,论文笔比小四好、论文学修养比小四深的人大有人在,但那个年代没有人熟悉包装营销,直到小四和春风文艺出版社签约——去专业造型公司做了形象包装,染了白色头发,图书封面设计成岩井俊二“莉莉周”风范,这群70后土鳖才扼腕叹息,“本来身价过亿的少年作家应该是自己才对啊”!

我当时也不大入世,对图书包装营销产业一窍不通。在出版社上班大多时候就是混日子、练妹子。
当我每天只关心寻呼机上哪个妖娆白嫩的实习生会出现的时候,不知道小四是不是正在上海大学的某个宿舍里打飞机?

所谓乱世出英豪。小四是自身努力加上历史空白,天赋+“东田造型”,成就“中国作家财富第一榜”。
当他大二就退学离开上海大学,并搬进静安里几千万一栋的别墅,我和小四就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了。

未来还会有交集吗?当然会——如果我当了华谊兄弟影业的总经理,或者XX出版集团的大BOSS,还是可以一起在上海陆家嘴某家五星酒店行政酒廊一起喝咖啡的:)


春树
春树原名叫邹楠,这很少人知道。
她也是在【中外】投稿的缘故和我熟识。

生于1984年的她,那时候还在上初中,用大号的信封给我寄来很多关于北京摇滚乐队的评论。看得出文字都是出自稚嫩的她之手,记得第一篇帮她发表的文章是关于泡吧的,文笔写得不是很美,但有点叛逆气质——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编发。

之后她写了很多,尽管稿费不能按时发放(当时的纸媒都有这个通病,导致我后来在其它出版社任职时先要求领导把年度的作家稿费预留出来,否则老子不干!),回报特微薄,她不看重,只希望我能理解她字里行间,一个热爱摇滚的北京孩子的倔强……

第二年我刚好去北京出差,和她联系。她约我在北京最著名的广场见面。没有电话和手机的年代,呼机的单一作用真的很崩溃,我不大熟悉路,可能出门也晚了,同事在传呼机里告诉我有个叫邹楠的孩子在广场等了快一个小时……

我内疚不已,见面后问她想吃什么?她说去M吧!我二话没说带她去建国门的一家麦当劳。她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只说了句“我喜欢这个大大的M字。”
她告诉我和家里人吵架的事,我能做的唯有帮她发表文章,摇滚音乐的、写人性的,少年心路的。

她文风和别的少年不一样,多数少年都写美文——和郭敬明、安妮宝贝一个调调。她不同,不唯美、不做作,例如《时光流转》那篇我尤其喜欢,谈的是羞涩的少年记者采访贫穷地下乐队,十几年后彼此变成大牌后再度见面的故事……
已是大明星级别的乐队说“我喜欢以前的你,那时候你涩涩的,一副窘迫的样子,坐半天公交车来采访我们。”
而身居要职的大牌女记者说:“我也是更喜欢以前,那时候你们很穷,但唱的歌真好听。”
我很快将这篇文章发了出来。

令我诧异的是,后来邹楠写信告诉我,“冬老师,我改名为春树了,以后都叫这个笔名。”
她开始写小说。
《北京娃娃》一炮走红,以“80后叛逆代表”的标签登上图书畅销榜。之后她又出版了《长达半天的快乐》……去了挪威出席诗会,也出演了某部文艺电影里的诗朗诵者。

我们很少联系。但会听到关于她的传说。例如她买了大房子给妈妈,之前她们关系很僵,春树毕竟早早辍学,身上没有三好学生、学霸的标签。而是相反。
她的书尽管没有很深的文学造诣,但仅靠《时代周刊TIME》封面人物这个标签,她的图书就起码得到几十个国家、地区的出版,这些欧洲国家往往都很注重版权和作者权益。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

不但和王X、小四、春树彻底失去了联络。我和几乎所有的作家、名人、熟人、知己、同事都失去了联络。
心之天涯寂地,比TS艾略特四月的荒野还荒芜。
比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还凄切。

但春树和郭敬明不同,没有彻底忘掉老衲——一个籍籍无名、没啥利用价值的落魄大叔。
大概是2007年春节的时候,她发过一个短信给我,大意是“冬你好,我是春树,想你了:)”
我笑了。可惜那个电话号码早不知所踪。

2010年夏季,因为老社长的号召,【中外】在北京自发组织了一次盛大聚会,春树、王X、王冲、王征、张引墨、陈静、李一航、甄妮……等等“大V”悉数到场(凤凰卫视的董嘉耀、在美国白宫任翻译的王蕤来没来不知道)。我因为私人的原因远在云南丽江,未能到会。
听说席间李社长问年轻人,是哪位编辑介绍你们进入【中外】的?好多人表示是老衲……哈哈。

不会再有这样的聚会了。

2004年2月,春树带着她的《北京娃娃》登上了美国《TIME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与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4人被认为是“中国80年代后的代表”。

春树照片的下方是红色、白色组成的标题——“BREAKING OUT”,可以译成爆发也可以译成呐喊。而封面文章的内文标题——The New Radicals(新激进分子),可以说是《TIME》对以春树、韩寒为代表的“80后一代”新界定。

2012年她在青岛结婚了。身上的标签也变为“女诗人”。
我知道,这是她保持本质的一个称呼,告诉社会,自己一直没变。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完】


倪东荣的个人专栏【联络微信:15777442046】

亲,手指用途多了一个:长按关注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