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然而此处“本”有什么特殊含义?这句话又将如何在临床上引领我们中医人治病救人,减少误治?一起看看焦树德先生是怎么说的吧~
“治病必求于本”这句话,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这里的“本”主要是指阴阳,与《素问·标本论》所说的“本”意义不一样,与我们平时常说的“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本”也不尽相同。
这里主要是告诫后人,医者要懂得阴阳变化的道理,抓住阴阳这个根本,才能顺利地治好疾病。
一
人的疾病,千态万状,有的虚,有的实,或在气,或在血,或在脏,或在腑……但皆不外乎阴阳失调,故知病变无穷,而阴阳为本。
《内经》的主导思想,认为病变无穷,但最根本的问题是阴阳乖常。所以提出阴阳是“生杀之本始”,人能活着与否,病能治好与否,都要看阴阳的变化。“治病必求于本”是说要到阴阳变化中去找根据。
《内经·至真要大论》有“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的记载。
所谓“知其要”就是说要懂得阴阳变化所在,一句话即可说明白;“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是说若不懂得阴阳变化的道理,说来说去,抓不住要点,弄不明白,就不能诊治好疾病。这里也是指掌握阴阳这个根本。
所以一切生理、病理、望、闻、问、切、辨证、诊治、组方、用药等等,无不和阴阳有关。如果掌握了阴阳变化的规律,这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所以治病必求于本的落脚点,就落在这个地方。
二
临床上病情很典型者,比较好办。但有些病不典型,就不好办。
如“至虚有盛候,大实见羸状”,李念莪注解说:“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大实见羸状,误补益疾”,是说不懂得阴阳变化的道理,治疗上则会犯错误。
再如“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证似阳,阳证似阴”。
对此,如果仅懂得阴阳的一个方面,而不懂其变化规律,就会辨证失误而犯“虚虚实实”的错误。
我在××医院曾会诊一位高烧痰盛的病人,经用了野山参,服3剂而烧退。这是因为病人有正气虚的一面,乍看是实热证,实际是“至虚有盛候”之证。
大实见羸状的病人临床也常见。
如在京西矿区诊治一儿童,发高烧,喜卧,不爱动,没有精神,但按腹硬满,手足心热,乍看是虚证,实是阳明实证。又经细问病史,前几天过食黏糕等物,更加以证实,故经服大承气汤1剂,大便得通,第二天外出玩耍如常。
临床常有阴病似阳,阳病似阴的情况,辨不清楚就要出问题。
如协热下利,大便次数频频,质也稀,但味很臭,这时如补之则糟糕,这是阳证似阴之证,用温法必使病情加重,甚至使患者死亡。
同理如是阴证似阳之证(例如老人久病,食纳减少,有一天,突然能吃东西,腹部发满,大便六七天不行,舌苔白,脉沉细等等)不可泄。
此即所说“阳证似阴,温之必亡;阴证似阳,清之必败”,这些都是治病必求于本的举例。
三
再从气血上来看阴阳。“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听起来似很容易,但用药时没有阴阳学说基础,不清楚其所以然就难于见疗效。
气药有升血之功,但血药益气之理甚微,用血药来补气是要误事的。用阴阳学说分析之,“有形生于无形”。血脱用独参汤可以,但气脱用当归不行。
虽然有“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理,但阳相对主动,故当归补血汤大量用黄芪。
李东垣治中焦病多用风药:一则风药入肝,疏肝益脾。二则风药有升阳的作有。三则风药有燥湿的作用。另一个特点是,用的药味多而量不大。这些也说明阳主动,中阳升动,可生万物。
在临床上有这种情况,病在腑而攻其脏,病在脏而攻其腑,这也是没分清阴阳。病在腑而攻其脏是“引贼入室”、“开门揖盗”;病在脏而攻其腑犹如隔靴搔痒。
所以治病必求于本,是让医者知人之所以病,是阴阳失调,才能知所以治病,是调理阴阳。
病本于阳治其阳,病本于阴治其阴,是治病的常法。病似乎阴而实本于阳,则宜舍阴而治阳;病似乎阳而实本于阴,则当缓阳而治阴。这是讲治病的变法,即知常达变。
李念莪说:“洞察阴阳,直穷病本,庶堪司命。”是说懂得了阴阳变化的道理才可当医生。以上是说阴阳道理的大原则,下面具体举例说明之。
四
风邪为本,风邪伤人,症见:掉摇瘛疭、卒暴强直。治其本,据风湿所盛,平以辛凉,如用黄芩、菊花、钩藤、羚羊角等,古人组方用药是根据《内经》精神。
君火为本,热邪伤人,出现疮疡暴下,水液浑浊等症,这些皆属于热。热淫所胜,平以咸寒。
诊治周××高烧、谵语证时,诊为热邪盛,就是用了犀角、生牡蛎等咸寒之药,而不用苦寒之品,使病人很快转危为安。
这里说明了,懂了阴阳学说精神,对辨证、立法用药都能抓住要领(根本),否则,举手投足便错。
相火为本(包括肝火),火邪伤人则见:躁扰狂越,如丧神守等症。火淫所胜,平以咸冷,与咸寒基本一致,但所用冷药包括了生地、元参、白芍等柔和之药。
以上是病本于阳,以下是病本于阴。
湿土为本,湿邪伤人则见:腹满身肿,诸痉强直等症。湿淫所胜,平以苦热。肝硬变多用吴萸、桂枝、乌药、厚朴、沉香等苦热之药。
自然界的气候对人体疾病有着很大的影响,治病时必须注意到这些因素。
如50年代初,石家庄地区用白虎汤治疗大脑炎,疗效突出,但第二年北京地区流行大脑炎,用白虎汤疗效不好,后请蒲辅周老先生会诊,他指出,今年北京地区雨水多,湿气较重,故应用苍术白虎汤,用后果然疗效明显。
燥金为本,燥邪伤人则症见:膹郁皴揭、诸涩枯涸等症。燥淫所胜,平以苦温。苦能化燥,所以不用黄芩、黄连之燥,而用蜜炙杷叶、蜜炙紫菀、酒军之属之苦温。
寒水为本,寒邪伤人则症见:吐利腥秽、诸寒收引等症。寒淫所胜,平以辛热,多用麻黄、附子、细辛之属。
以上因以其病本于阴,故必求阴而治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
这一段主要讲的是审察病机变化。“求之”,即求本。“责之”也是求本。“无者”,是当时看不出来,也要仔细去寻找其根本。这里所求的病机,实际也是求阴阳之本。
注:本文选摘自《医学实践录》,华夏出版社出版,1999年3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新浪搜索:中医肖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