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邓丽君: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天津爱思健康咨询服务 港台女星 2016-03-07 06:56:22 416

 

1月29日邓丽君是诞辰,如果在世的话她已63周岁。她的早逝令歌迷至今引为遗憾,爱戴她的人会重温那些经典曲目,也在各地集结起来追思纪念。从影响力、内涵、代表性等方面综合来看,和邓丽君地位相仿的日本女歌手惟有昭和歌后美空云雀(美空ひばり)一人,有交集且引人敬佩的歌后为中岛美雪。山口百惠本来能算一个,可惜她事业正好时激流勇退,后来大卖的宇多田光、安室奈美惠、滨崎步诸女星唱片销量多则多矣,其它层面则没得比。

 

2016-01-04期 档案 邓丽君 《再见我的爱人》,里面不少珍贵的影像,讲述了她的歌坛生涯、感情波折以及充满谜团的死亡。

 


人到一定年龄就会怀旧,如今的80后90后翻来覆去听得也是上世纪耳熟能详的歌,屏幕上的新歌手对我来说索然无味,也很难激起兴趣。也许任何一个年代的人都有耳熟能详的歌手,她们曾经在你记忆的星空闪耀,而古今共同记忆越来越少,这是因为值得回味的经典越来越少,炒作营销绑架出来的偶像,徒有其表的整容脸,压抑不住急躁的企图心。经常往返于京津,有时坐城际,有时乘大巴,依稀记得上次,那时我浑身疲乏,因为雾霾高速上堵得一塌糊涂,搞的我胸闷憋气。恍惚间车内响起她那熟悉而甜美的声音,看着邓丽君香港演唱会,烦闷的心仿佛融化进甘泉里,心情豁然开朗。她的《海韵》让我想起初中上学沉迷于搜集她的盒带,她的《宝岛情歌》至今是我最宝贵的珍藏,她的歌“情深意真”,异常动人。

我手头有本《邓丽君全传》作为纪念邓丽君诞辰60周年特别纪念典藏本,丰富蕴藉,书里收录收录了500张邓丽君的私家相片,详细解密邓丽君这传奇的一生。其亲手书写的手迹和首次曝光的早期图片近百幅,让人更真实全面地了解这位华人巨星。邓丽君出生在台湾南部的云林县,长在屏东眷村。眷村是为安排国民党军人及其眷属所兴建的公有住宅。久而久之,当父辈的梦破碎之后,人们渐渐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独有的眷村文化。台湾有近千个眷村,而从那里走出的名人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导演李安、侯孝贤;影星林青霞、张艾嘉;作家龙应台、朱天文、天心姐妹。邓丽君天生的好噪子。从小跟母亲听黄梅戏、评戏,听收音机唱歌,情不自禁地学着哼唱,同时她天生爱表演,总是把将学到的歌唱给妈妈和邻居听。对于音乐这是一份与生俱来的热爱。忽然有一天,有一位叫常荫椿的人上邓家登门求徒,恳求邓家让他收邓丽君为徒,那时她不过是个孩童,10岁开始登台表演,还获得了冠军,从此开始了演艺生涯。


 邓丽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蜚声华语日语歌坛,相较于太多人爆得大名后的忘形和放肆,邓丽君想的是不断提高演唱水平,还有是格外珍惜家人的生活。她一生强调单纯与平凡,不想人抢风头,时代历史赋予她的机缘,令她在华人音乐圈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1974年她去了日本,发展了四年获得骄人成绩,三次获得日本“全国有线放送大赏”,成了继翁倩玉、欧阳菲菲、陈美龄之后以华人身份在日本最为走红的歌星。我曾问过几个朋友,华人歌星在日本歌坛谁最红?差不多的回答都很一致,说邓丽君是真正红到发紫并留下歌坛不朽地位的一位。排下来是翁倩玉,算是颇具知名度。欧阳菲菲则很普通。陈美龄太早时间也太短没什么印象。邓丽君在日本全盛时期时,在全日本都很找到几个歌星能与她平起平坐,算是日本歌坛第一个以道地日文歌曲名列巨星级的外国人歌星,也是日本史上最成功的外国歌星。之后“假护照风波”令她的演艺事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后来虽证明她所持的印尼护照并非假护照,(护照上的印尼官员的签字也是真的,只是“发给”手续不合法。)最后她仍被日本法物省“驱逐出境”,这令邓的身心受损,她决定去美国洛杉矶读书,暂时放下心爱的歌唱事业。邓丽君在东南亚、日本、港台获得很高知名度,最早进入大陆则被冠之“靡靡之音”的称号,遭到严厉的讨伐,她引起众人争议的《何日君再来》,原是电影《孤岛天堂》的插曲,表达了上海抗日青年在准备投奔后方前线与亲人惜别之情,更隐含着沦陷区希望光复,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期盼,很多人曲解了此歌的真正含义。后来王菲出版了《菲靡靡之音》专辑翻唱了邓的歌,她演绎得别有滋味,一方面是展示自己的唱功,一方面也是向邓丽君表达致敬之意。

  邓丽君一生没来大陆演出是她最大的遗憾,也是众多歌迷的遗憾,她的情歌尤为动人,真实的个性袒露,温柔的声线春风化雨,挚诚的唱出了一个女子对爱情、对人生的温婉情怀,像《月亮代表我的心》是平和却笃定的表白;《漫步人生路》是面对理想、携手同行的潇洒和炽诚。《梅花》则是表现了中国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最值得注意的是她演唱过的歌曲中,大约有四分之根据民歌改编的,她展示了中国女性典雅含蓄的气质,像《但愿人长久》、《几多愁》及《独上西楼》等,中国传统诗词的幽怨绝美,结合音乐伴奏的轻柔浪漫,再用独特舒缓“邓氏唱腔”演绎出来,其所带来的浸染与渗透,令人无法抵挡。



  邓丽君是个很低调的艺人,她一生的绯闻很少,尤其是对待爱情上,她相当慎重。她对恋爱充满憧憬,可一辈子也没找到归宿。其间与郭孔丞的结识是一次最切实的恋情,两人已订婚,可因为郭的祖母对演艺圈成见很深,侮辱了她的工作。她决定退婚,与郭孔丞分手。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在泰国清迈哮喘复发,死于异国他乡,她的逝去令歌迷非常痛惜。经典或许正是以如此方式在时代的尘嚣中不断重复而留存下来。邓丽君的声音甜美、柔和,在钢琴或轻音乐的伴随下缓缓淌出,自然清新、毫不做作,令人不经意间便忘记世事,沉醉其间。她短暂的一生为歌迷奉献了几百首经典歌曲,这些歌百听不厌。就在昨天我去超市买东西,去附近的菜市场,路边地摊播放着她的《再见,我的爱人》,这首歌再次感染了我。一个歌者离开人间,她的歌仍被广为流传,这对于歌者已经足够。

 


 

资料:邓丽君在日本的25年历史

 

“红白歌合战”是一场相当于中国”春节晚会”的国民节目,收视率常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当然近几年每况愈下,但仍然是所有日本歌星最引以为傲并期待登上的节目,已经有六十年历史之久,华人第一个登上红白歌合战的是1972年的欧阳菲菲,但并不是以1971年”雨的御堂筋”而登上,随后1973年陈美龄也跃上红白歌合战,这两个人比起来,陈美龄可以说胜过欧阳菲菲相当相当多,那一口比日本人还日本人的小虎牙为她加了很多分,其当红声势让山口百惠都倍感威胁,日本偶像杂志”周刊平凡”,陈美龄和山口百惠出现在封面的次数不相上下可见一斑,直到1977年以后陈美龄赴加拿大念书退出歌坛。



欧阳菲菲在日本一直不算是大红,她是属于大起大落型,并没有太特殊的表现,,一般日本人的评价也大概如此。邓丽君是第三个到日本发展的华人歌星,但是在欧阳菲菲和陈美龄之后到日本发展,对她非常不利,欧阳菲菲偏向演歌路线,陈美龄是偶像路线,当时日本也大概就这两个歌唱路线,而欧和陈在歌坛上都已经有一席之地,要再多一个位子给华人发展,其实没有歌唱路线留给邓丽君了,邓丽君再怎么唱,观众都很容易把她当成另一个华人陈美龄,不然就是另一个华人欧阳菲菲而已。

于是第一首尝试偶像路线的”无论今宵或名宵”让邓丽君看起来像另一个陈美龄,因为没有特色而失败,直到”空港”的转换跑道,一下子卖了70万张,创下宝丽金公司成立以来旗下歌星最畅销纪录,在年终拿到了唱片大赏新人赏,而1974年唱片大赏的新人赏要从全日本700位新人歌星中脱颖而出,具有指针性,是所有新人梦寐以求的奖项,邓丽君以外国人身分拿到,非常不容易。在邓丽君前一年,陈美龄就是因为拿到新人赏,而在日本歌坛一步登天。邓丽君获奖后泪如雨下,哭到整首歌根本唱不下去,底下黑压压的记者和观众哄起一阵”加油”声,场面非常感人,直到1984年重回日本歌坛前,邓丽君对记者谈起自己最难忘的事,仍是1974年的新人赏。

在此更正一下,1974年唱片大赏新人赏其实共有六个人脱颖而出,荒川务,原唱”逃避行”的麻生佑子,浅野欲子,西川风子,城直夫,及邓丽君。其中除了邓丽君日后在歌坛立下不朽地位外,号称白马王子的城直夫只红了几年,其它几个通通渐渐消失了。日本歌坛的淘汰率,尽管是对本地歌星来说,都非常残忍。

唱片大赏后的邓丽君,出的几首歌虽然没有空港那么红,但销售状况不错,都有进入唱片的20大或50大排行榜内,特别是《雪化妆》、《夜的渡轮》和《小村之恋》等。到1970年代末期,几个华人歌星在日本开始没落,除了陈美龄的一趟留学回来声势中断不再后,欧阳菲菲的成绩也滑落到邓丽君之下,这时候在日本成绩最好的反而变成了邓丽君,虽然1978年的新歌反应并不如预期,1979年初冬一场护照意外,让邓丽君直接退出日本飞往美国,谁也没料到这竟然不是邓丽君的危机而是转机,邓丽君在1986年春节节目《与君同乐》中,笑学日本人的方式形容,自己现在终于”进出日本”成功。

1979年,当华人歌星纷纷没起色时,日本演艺界中的第四位华人艺人翁倩玉,虽然演戏主持在行,但长期一直无法在歌唱中突破,却因一首《爱的魅惑》受到欢迎,意外拿下唱片大赏首奖”大赏”,可能连翁自己都很意外,因为翁倩玉的演艺事业中,只有这一首歌窜红,而且还是红到足以拿下唱片大赏,爆个满堂彩,其它全部都挂零,所以在日本人的印象中,翁倩玉被归类为成功的演员和主持人,不会有人认为她的主要身分是歌星,就好象张惠妹突然拿下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演员一样的神奇。


1984年邓丽君重返日本,以《偿还》拿下关东和关西两个“有线放送大赏”,关东的称为“日本有线放送大赏”,由东京电视台TBS主办,关西的称为”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由大阪读卖电视台主办,这两个奖差了一个字,就差了关东和关西的分别。这个奖很公平,由全日本各地数百个统计中心计算歌曲的点播次数,定输赢,邓丽君凭《偿还》的受欢迎程度,10年后再度称霸日本歌坛。1984年底的日本唱片大赏,邓丽君连上台都没上,虽然日本唱片大赏是日本首席音乐大奖,但似乎仅止于他舞台的华丽程度罢了,一般来说有点概念的日本人都了解,唱片大赏只单靠几个评审决定,说白了就是黑箱作业,谁的唱片经纪人手段高明,谁的唱片公司强,谁的”赞助金”比较多,把握了这几项,谁就是”大赏”的得主,简单来说,唱片大赏”很黑”,他的豪华之能事令人瞠目结舌的舞台布景,不难想象是怎么来的。



1984年邓丽君回到日本后加入了从宝丽金独立出来的唱片公司”金牛宫”(Taurus),社长舟木稔原来是日本宝丽多的企划部长,从1974年开始对邓丽君和邓母就非常关心。他独立出来自创金牛宫唱片公司,规模实在是非常小,没钱也没势,直到现在你想在日本唱片行看到”Taurus”出品的CD,除了邓丽君之外,根本找不到,可见他根本是太小太小的公司。邓丽君这么笨要加入这种对自己不利的公司吗?何况想要东山再起;其实全靠邓丽君的念旧、人情味和义气,邓丽君将这些东西摆在前面。然而邓丽君在Taurus一唱,居然唱出两个有线放送大赏,成为”有线女王”,一下子让Taurus出了一个巨星级人物,就像西田欲司书中写的,成为Taurus的超级大台柱。

如前所说,有线大赏全靠人气,唱片大赏全靠财气。唱片大赏对于Taurus来说,非常地有心而无力,没人脉,没金钱,没势力,就没资格进入唱片大赏,就如西田欲司所写,并没有”求爷爷告奶奶”以求”关照”,反正也没本钱。像中森明菜,松田圣子那些有大财团大经纪公司支持的歌星,加上中森明菜本来声势就很高,唱片大赏可以”理所当然”地颁给中森明菜,不会有很多人有意见。



但到了1985年邓丽君第二弹《爱人》刷新小林幸子,创下日本有线放送点播连续14周冠军的历史纪录,唱片排行榜上连续10周冠军的双历史纪录,点播次数高达91万次(将第二名抛开20万次)也同时刷新历史纪录,并在12月第二次打败中森明菜拿下关东关西双有线大赏冠军,并成为有线放送大赏纪录中,第一位连续拿下两年冠军的歌星,而在之前,日本歌星别说连拿两次,就算是分别拿两次的都没出现过,这个奖以华人来说,虽然在1972年已经由欧阳菲菲得过一次,但是连拿两次,在日本歌星来讲都是空前绝后。(云子:奇迹上的奇迹是到1986年邓丽君又以《任时光在身畔飞逝》(中文版:我只在乎你)连续第三年夺得该项大赏!)

又到了1985年终的唱片大赏,邓丽君居然连入选都没份,却由之前好几个奖都是邓丽君手下败将的中森明菜得到大赏,隔天一些日本音乐评论家自己都看不过去这种夸张的现象,而在报纸或杂志的专栏中,直接指出这个奖应该颁给邓丽君,颁给中森明菜对邓丽君很不公平。这样的批评声浪中,直接影响到了1986年的唱片大赏的”作业”,让邓丽君”终于”拿到了金赏,大赏仍颁给了中森明菜,说起来邓丽君其实和唱片大赏是”有缘”的,一共拿过三次,算是小有光荣,唯独和”大赏”无缘,原因也许只有一个,如邓丽君所说:我只是外国人,是没有资格玩这场游戏的。就好象1970年代,尽管邓丽君是唱片大赏的得奖者,却不像其它大牌歌星在后台都有个人专属化妆室,只有邓丽君还要和别的歌星挤一间共享。这种情况直到《爱人》才不一样,邓丽君开始被敬重,有了个人化妆室。


尽管”强龙压不过地头蛇”,邓丽君对中森明菜颇有好评,唱片大赏,其实颁”大赏”时,是叫名字上台,并不像有线大赏一般,后面没得奖的人要站成一排给得奖者打拍子打完一首歌那样难堪,唱片大赏先颁金赏,金赏颁完后再颁大赏,获奖者一个一个叫号先后出来,并不是一排人站着只宣布一个,这样想起来,就为邓丽君觉得好过多了。然而在邓丽君心中唱片大赏很重要吗?? 我想不重要,从1974年以来,邓丽君接受过日本媒体无数访问,每每表明以”想进入今年的红白歌合战”为目标。而在1970年代邓丽君的人气势属于那种”差一点就能选入”的边缘状态,也算红,但并不拔尖。当然在1985年邓丽君终于达到了自己10年来的梦想,进入第36届红白歌合战,并以精心设计的服装上台表演。红白歌合战是属于”国民节目”,有他的历史和艺术文化价值和气息,这是吸引邓丽君的主要原因。其实据邓丽君继西田欲司后,90年代的经纪人表示,在1994年,邓丽君又被选入红白歌合战,但是以参加过三次为理由,邓丽君婉拒而没有答应,表明要将这个机会让给新人,否则我们在1994年,还可以看到一次邓丽君在红白歌合战演唱的风采。

 

我问过几个日本的朋友,华人歌星在日本歌坛谁最红?差不多的回答都很一致,说邓丽君是真正红到发紫并留下歌坛不朽地位的一位。排下来是翁倩玉,算是颇具知名度,但是她三岁就已经到日本,算半个日本人,欧阳菲菲则很普通。陈美龄太早时间也太短没什么印象,至于最近的徐若萱,算是较为成功,但是一闪即过。邓丽君在日本全盛时期时,在全日本都很找到几个歌星能与她平起平坐,算是日本歌坛第一个以道地日文歌曲名列巨星级的外国人歌星,也是日本史上最成功的外国歌星。在2000年日本一项统计,20世纪日本1000位最赚钱的艺能人,1000人中只有入选两个华人,一个是大提琴家马友友,一个就是邓丽君,而且两个人还排在前两百名之内,在80年代,唱片要卖到100万张是很不容易的事,然而邓丽君《偿还》的150万张,《爱人》的150万张,《别离的预感》150万张,《我只在乎你》的200万张,都证明了邓丽君的成功,并不需要唱片大赏来肯定。

 

来源:任性知日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