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中观察
默默关注
过了两周终于和大家又见面了,讲讲我这两周都做了什么吧。毕业论文慢慢的写了一些了,去上了钢琴课,还有做微生物实验,和乐团的同学去了农家乐,画了一次铅笔画,参加了荧光夜跑,算不上充实但也不是整天无所事事。
前天读完了渡边淳一的《失乐园》,选择看这本书主要是想从我一个friend看的书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它是一本日本情爱小说,对婚姻爱情和性有比较深的思考。
讲的是老男人和中年女人的婚外情又殉情的故事,中间也穿插了别人的殉情故事和一个女人杀死情人的故事,还有老男人的一个简单过日子的好朋友死前很后悔没有自由的过这一生。情色交织在小说的语言里,剧情线也很明显,层层推进高潮——男女主殉情。
所以日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啊,我想就算我站在它的土地上看着人来人往,也不能很深刻的体会吧。日本的动漫出名,漫画里女孩子萌哒哒的,可能精灵古怪,也可能坚强的拯救世界,它是一个中二的民族?也不是。日本纯音乐很动人,像久石让,横山克,他们的曲子总是让人平静,所以是个浪漫的民族吗?看樱花飘落确实很浪漫呢。日本出男优女优,所以是个猥琐的民族吗?我想民族本性里可能会有这个词吧。但日本人认真,独具匠心,科研和制造业都做的很好,总之,他们很迷。但我最不理解的是比如岩井俊二《情书》里的渡边博子,还有川端康成《雪国》里的千重子,她们一天到晚不用学习不用工作,就是在纠结女孩子的小秘密啊,怎么可以这么闲。确实听去过日本留学的老师讲,过去日本男人工作养家就够了,但是女人每天只是琴棋书画或是喝茶做家务也挺无聊的。
说偏了,但是读完这本书再加上我的联想,我get到了这几点:
1. 亲情是婚姻的产物而不是爱情的产物,但是婚姻相比爱情有一定的保障,但不是绝对担保
2. 爱情不是恒久远的,这是事实,这也就是为什么小说里热恋的两个人要殉情,因为他们自己都不相信他们永远相爱
3. 身体很诚实,但身体不经过大脑思考会做错,我们不是原始人,有时候需要理性的,至于度,不好说。毕竟人只能在世上走这一遭,还是追求自由吧
其实这个小说让没恋爱过的我不相信爱情了,虽然我一朋友说这部小说让她相信了爱情。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字大家都能看懂,至于get到哪一点,get到什么程度因人而异了,一个人很难把他的世界观强加给别人的。
说偏了,但是读完这本书再加上我的联想,我get到了这几点:
1. 亲情是婚姻的产物而不是爱情的产物,但是婚姻相比爱情有一定的保障,但不是绝对担保
2. 爱情不是恒久远的,这是事实,这也就是为什么小说里热恋的两个人要殉情,因为他们自己都不相信他们永远相爱
3. 身体很诚实,但身体不经过大脑思考会做错,我们不是原始人,有时候需要理性的,至于度,不好说。毕竟人只能在世上走这一遭,还是追求自由吧
其实这个小说让没恋爱过的我不相信爱情了,虽然我一朋友说这部小说让她相信了爱情。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字大家都能看懂,至于get到哪一点,get到什么程度因人而异了,一个人很难把他的世界观强加给别人的。
至于我为什么觉得不相信爱情,就和我为什么有时候觉得生活很无聊一样,因为它们都有规律。什么规律,爱情会随时间流逝而变淡,如果知道了小说的结局你还愿意阅读吗。我觉得我对规律的害怕可能会比大多人强烈一些,但我对规律的追寻也会更渴望。做一件事我可能会先花很长时间去想怎么做容易,然后再去做,这就是找规律的内容,在我心里已经起了条件反射。我一直相信存着“万物之理”,所以当我看了赵丽颖出演的《女汉子的真爱公式》这个评价平平的影片后,我也相信会有一个类似薛定谔方程的方程真的可以算出来何时何地你遇到那个适合你的人。我学习中喜欢归类,而分类学就是一门找规律的科学,但当我刚开始接触一个课程的时候,我不能比较系统的掌握知识框架,所以我前几节课都会落后于同学,但一旦有一天我开窍了,就水到渠成了。所以我是一个追求规律——得到规律——畏惧规律的人。当我真的懂了规律我就觉得规律把我们的生活简化了。
我很感谢大二上的《哲学与电影》的这门课,老师讲所有的电影都是围绕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做什么。之后看完每个电影我都会用哲学的角度思考它。电影里处处是哲学,而哲学也正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化学反应里有物极必返,物理和数学也会有“万物之理”,而文艺创作中对作品和人的交互的思考也是要研究哲学中的联系。突然想到是不是如果客观规律对应的是唯物辩证法,那么爱情就对应的形而上学呢。哲学是宇宙,宇宙是哲学。他们互相包含,不存在谁的内涵和外延更宽广的问题。当然并不都是什么都算哲学,计量经济学中有对于变量显著性的讨论,如果不显著,我们也只能说它们相关,但相关可不一定是因果的哦。
1
EN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