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潘阳:一片匠心,不忘初心,将技术研发做到极致

人物访谈||潘阳:一片匠心,不忘初心,将技术研发做到极致

GQY文化 内地女星 2017-11-03 14:53:48 210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是那一段时光,不抱怨不诉苦,最后度过了这段感动自己的日子。

——上海新纪元机器人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潘阳



文 ✎ 林晓梅

摄影✎ 顾啸炯


对于潘阳来说,2017年可以说是一个收获颇丰的一年。因为,在2017年,由他牵头研发的“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项目得到了多重肯定,不仅在7月份的产品鉴定会上,从技术研发成果的角度得到了中科院院士、德国汉堡工程院院士等专家的一致认可,认为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技术水平;而且在9月份的产品鉴定会上,在军事化应用上还受到了国家军方领导的肯定,认为该产品对野战救援确实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潘阳说,两次产品鉴定会的高度认可,让他一直高度紧崩的发条终于暂时的放松下来,他很欣慰,也很高兴,作为一名从事技术开发的工程师来说,对产品的肯定,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和褒奖。

 

作为主导“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 项目研发的团队领导,潘阳在这个项目上投入的精力,付出的心血是常人无法了解的,与其说是在研发产品,不如说,就像在孕育一个新生儿,赋与它生命,赋与它智慧,赋与它各项高科技的功能……



01    研发路上的带头人

 

潘阳低调随和,气质儒雅,在公司人缘特别好。虽然是领导,但是为人平和,态度谦和,作为新纪元的技术总监,从来没有领导架子,同事们都亲切的喊他“潘博”,“博”就是博士后的意思。

 

这位博士后可不简单。潘阳2009年从浙大本科毕业后,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上海交大师从973课题首席科学家高峰教授攻读博士,并以出色的表现和成绩一路攻读到博士后。在读博期间,潘阳就开始负责步行机器人的研制。所研制的产品2012年代表上海交大参加工博会,一举获得工博会创新奖。2013年被国际顶级技术期刊《Nature》和《MIT technologyreview》报道。在2015年,潘阳还曾赴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做访问学者。


2016年6月博士后出站后,凭着一股对技术研发的热爱,怀着用技术成果服务社会的梦想,潘阳放弃在上海交大留校任教的机会来到GQY 新纪元机器人有限公司担任技术总监,负责领导“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的研发工作,在他的努力之下,截至目前已经开发出两代样机,并且在展会上深受好评,产品明年有望量产。


▵潘阳团队定时组织部门例会


02  从始至终的探路者和见证者

 

“GQY是一家非常包容的企业,重视技术也重视人才,GQY给了我很大的平台去施展我的想法。GQY是英文“Great Quality for You”的缩写,公司的基因和文化就是给用户奉上最好的产品。郭董事长和Eric副总裁一直非常强调我们要给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正是他们对品质的追求,让无数客户认可GQY的品牌,也正是他们对成本、利润的掌控,也让集团不断壮大,最终发展到今天。“                          ——潘阳

 

作为一个GQY人,潘阳谈起公司来,言语间充满了感情。谈及加入GQY公司初衷,主要是GQY公司对技术的重视,对人才的重视感动了潘阳。另外,从项目本身来说,是前沿的,是具有挑战性的,也是全球首创性的。加之技术研发的方向又与自己本身的专业非常吻合,潘阳也想去挑战它,于是,便成就了潘阳与GQY的这一份深深的缘份。

 

潘阳认为,作为研发者,一定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贴近市场,这样才有可能真正为用户解决问题,提供便利,最终也才能为公司创造利润;作为研发者,一定要研发出用户高度认可的产品,同时保证成本和工艺可控,最终承担起来作为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


正是这样的信念,促使着潘阳在项目几乎寸步难行的背景下,带领着团队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的高峰。在当时,这个项目已经开发了两年,技术上遇到了瓶颈,基本搁置,甚至有一些员工因为看不到前景而离职。可以说,潘阳是在最困难的境况下临危授命重新组建起新的研发团队。目前,新的研发团队包括潘阳共有9人,分系统组,硬件组和结构组。工程师来自交大、复旦、大连理工、东南大学等985名校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大家在潘阳的带领下,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一路迎难而上,不惧挑战,不畏艰辛,不分昼夜,全身心的扑到项目研发上,深入攻关,不断钻研,一点一点的将这个硬骨头啃了出来。从2016年到现在,完成了两代样机,参与了2016年世界机器人大会、2017年中华医学会急救分会、2017年军民融合展等多次展览,已经有多家客户表达出意向。




 ▵潘阳与团队成员沟通交流


回忆起项目研发最初的那段艰苦时光,潘阳心中百感交集。最困难的时候就是他刚到公司的初始。当时他的师兄刚刚离职,整个团队士气并不高。很多人,甚至包括这个领域内的专家都不看好这个项目,认为以现有的技术根本无法实现。彼时,刚加入新纪元公司的潘阳可以说压力重重,各方面都面对着非常大的挑战。他深知必须要非常努力,同时又要胆大心细,既要敢干,又要谨慎,尽量不犯任何错。幸运的是,郭董事长和Eric总经理给了潘阳非常大的支持和足够的自由度。

 

当时,潘阳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三步走”推进策略,现在想来,正是策略的及时推进,才保证了项目的成功。第一,说服两个交大的师弟加入团队,给部门补充了高质量的新鲜血液;第二,核心成员长驻交大办公,日夜不停加班加点搞研发;第三,积极与国际接轨,既吸纳国际的先进技术,又融入自己的独特算法。在潘阳“三步走”策略的基础上,经过团队成员在交大封闭式的突击研发,项目在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今再想起过去,潘阳斩钉截铁的认为:很多时候,即使很多人不看好,也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抱怨不诉苦,埋头肯干,这样肯定会出成果。

 

在第一代样机研制出来后,公司市场人员曾经对各个急救中心的人员做过访谈,当时这些潜在客户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病人怎么上下车?之前的平台虽然减振效果也不错,但是病人必须靠救护人员抬上车,现实中会给救护带来很大的麻烦。然而平台已经基本定型,想要让病人自动上下车,必须修改既定的机构和结构设计方案,风险很大,而且救护车内部结构狭小,也难以再添加电机。


为此,潘阳又在领导面前立下军令状,将之前交大设计的2RPU-2UPS-R机构方案,更改为2RPS-2UPS-PP机构方案,虽然当时各个专家都不是很看好这个方案,但是经过潘阳团队的精心设计,不但添加了上下车的功能,还让机器人的体积减小了40%。有志者,事竞成,潘阳的研发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研发中,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有决心,就一定会成功。



▵潘阳与团队成员现场沟通问题


03   不抱怨不诉苦,昼夜不休,项目研发始终占据人生首位

 

“研发是一项充满不确定性的工作,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只有沉默的耕耘,不抱怨不诉苦,才有可能最终做出让自己满意的产品。”——潘阳

 

拼搏进取、锲而不舍、不屈不挠、孜孜不倦……可能你会觉得这些形容词被我们常常挂在嘴边,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去实践了它的意义呢?潘阳团队正用实际行动诠释它,践行它。

 

当时在交大的研发期间,为了将项目做好,潘阳带领团队可以说是日日夜夜不眠不休的扑在项目上,一周六天,每天至少12个小时的工作量,披星戴月,周而复始。或许你会问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和精神支持着他和他的团队如此拼命。潘阳的回答很走心,他说,一是技术项目本身对技术团队的吸引;二是来自于GQY集团领导的高度信任和支持,既然将宝都押在他的身上,他必须全力以赴的将项目做好;三是作为年轻人来说,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是终身的梦想,而GQY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平台和机会,所以必须要用实际行动去回报公司。

 

潘阳说,这样的想法,不仅存在于他的内心,更是驻扎在潘阳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心里。潘阳带领的团队比较年轻,基本都是85后,部分甚至是90后。在工作上,大家都是拼命三郎。年轻的技术研发人员怀揣着一份对技术研发的信仰和热爱,一股脑的将全部身心融入项目,因为年轻,没有家庭的牵绊,没有琐事的烦忧,有的只是每天脑海里项目的一切。年轻的力量和激情的干劲呈现在团队的每一个研发人员身上,加班加点都是家常便饭,根本不足挂齿,很多时候,为了钻研和解决问题,团队成员一坐就是从白天到黑夜,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



▵潘阳团队与他们最爱的“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合影

比如9月份的军民融合展期间,展会从9月12-17号是布展时间,18-24号是展出时间。而“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8月23号才从安徽测试回来,为了展出还需要改装,这种情况下工程师们主动请战,在上海和杭州湾连续加班3周,终于保证在9月10号正式改装调试完成。之后大家没有休息,立即启程去北京负责布展和展示。在北京期间除了安装调试自己的机器人平台,潘阳团队还协助大屏团队布展。9月25号从北京回来后,大家仅仅在9月26号休息了一天,就又投入到工作中,终于在9月30号,也就是“十一”国庆前顺利完成对用户反馈的修改。在8月23号到9月30号这接近5周的时间里,潘阳团队仅仅休息了1天。

 

这样的工作态度,这样的工作精神,这样的团队文化,让人心生敬意。而这样的团队文化正是在潘阳的努力下一手打造出来的。作为团队带头人,潘阳特别喜欢和年轻的工程师相处,因为有朝气,有活力,总有新奇的想法。潘阳认为年轻主要是指心态,跟年龄无关,只要工程师愿意学习,愿意接触新鲜事物,那么他就是年轻的。所以在打造和管理团队的过程中,潘阳认为要从成果导向和锻炼成长上入手。




 ▵潘阳与团队成员现场沟通问题

“成果导向意味着尊重工程师的想法和做事风格,只要产品成果好,项目见效快,就应该对员工予以肯定。此外,成果导向还意味着尊重科学,保持谦卑,团队负责人不可能是所有领域的专家,因此就要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来对每个人的成果进行考核,保持员工的积极性。”

 

“除了成果,还要成长。年轻的工程师都渴望通过项目让自己得到锻炼,成长起来。只有觉得能够学到东西,只有对知识和技能有获得感,大家才能自发的保证积极性,这就要求团队负责人时刻保持对最新技术的追踪,并且能够让它们行之有效的运用在产品中。同时大家的技术交流、分享,也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潘阳认为,一个团队的成长和成功离不开沟通和学习。所以定时组织团队例会、技术分享交流会、项目总结会也是潘阳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例会全员参加,会上只布置任务,而不讨论具体技术手段;技术分享交流会主要讨论技术手段,相关工程师参加;项目总结会严追项目节点,布置任务时,保证任务节点切实可行……例如潘阳曾组织公司员工学习doxygen软件,这不但给公司带来更清晰的注释,也让每个软件工程师都学会了新的技能。

保持沟通和学习是一个人,一个团队,甚至一个企业必胜的法宝。也正是这样的多管齐下,才使得潘阳团队在最少的人员配置下发挥出了最大的潜力。


04   沉甸甸的“成绩单”

 

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成为时代的热点,也将是未来的指向所在。而自从GQY进军机器人领域以来,也一直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

 

潘阳团队所研发的“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是机器人在减振领域内的创新性应用。传统来说,减振是振动问题,一般会采用被动的手段来解决,目前国内外都是用空气弹簧,被动液压,磁悬浮等手段,这些都属于材料科学和机械科学的范畴。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属于颠覆式,它采用了更先进的机器人的手段来消除冲击振动,这是跨学科跨行业的,是典型的“高维打击”。如果应用取得了成功,那么就说明机器人在这个领域是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在高档房车、高端游艇、坦克等需要消除震动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潘阳团队正在进行的技术分享交流会


通过潘阳团队的努力,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在技术成果方面成绩斐然:提出了全球独一无二的平衡控制算法;研制出通过IMU测量震动补偿量的手段;设计出一种串并混连六轴机构;研制出新的控制器和实时控制方法。这些技术成果的取得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截至目前,新纪元已经申请发明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同时,在项目申报方面,为GQY争取国家科研项目扶持资金近200万元。

最最重要的是,在潘阳团队的努力下,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完美的实现了将之前联合开发的技术全部变为新纪元自有的技术,为GQY节省研发费用将近150万元。

 ▵潘阳与团队成员一起现场分析问题


05一片匠心,不忘初心,与公司融合发展

 

“我们每一个员工和公司的关系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只有公司发展好了,我们个人才能有个好的发展。因此我们为公司争取利益,其实就是为了自己争取利益。”     ——潘阳

 

作为“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项目带头人,潘阳说:作为年轻人,我也渴望做出一番事业,渴望让自己之前的所学所会,能够真正得到施展的机会。但是一个人要成长,一定要融入团队,融入公司,与公司高度融合,才会获得双赢。GQY是一个很大的家庭,每一个能进入GQY的人都很优秀。然而在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困难,也可能被忽略,不被理解,可是我们不应该灰心,作为优秀的我们,应该不抱怨,不诉苦,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完善每一个细节,以后的我们,一定会感谢当初那个默默坚持的自己,集团公司也一定不会亏待每一个认真做事的人。

 

细细梳理,慢慢回味,潘阳所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感受真的很多很多。潘阳身上所诠释的研发者精耕坚守的品格不正是当下时代对科研人员所倡导的匠心精神吗?他带领的团队所传递出“拼搏进取、锲而不舍、不屈不挠、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所呈现出的”互助合作、协同作战、团结一致、目标统一“的团队精神,不正是郭启寅董事长一直倡导的狼性文化吗?



 ▵年轻激情,拼搏进取,朝气蓬勃的研发团队


团队成员眼中的“潘博”

潘博师承973课题首席科学家高峰教授,他精通机器人技术,曾负责核电救灾机器人的主要设计工作(973课题)。在我们的车载自平衡救护床项目中,从原型验证到样机,从样机到产品,无不在潘博的专业指导和睿智决策下完成。潘博对减振平衡算法的深刻理解,使我们的救护床具有了优良的减振平衡效果,实现了质的飞越。在潘博的指导下,我们的自平衡救护床从4轴变成5轴,从5轴变成6轴,一步步的蜕变使得解决高效车载救护这一世界难题成为可能,也让我们的自平衡救护床逐渐演变成一个完美的产品。潘博对技术有着天生的直觉,还记得有一次我写的程序里有个bug存在,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几天,最终只能求助潘博,他指导我复现bug,并根据复现后的场景瞬间就找到问题的所在,我带着怀疑去修改程序,最终程序完美地运行起来,那一刻我深深地折服了,渐渐地我明白了这是经验和天赋的强强联合,才使得他拥有异于常人的直觉。

 

潘博不仅是技术大牛,还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我们团队在他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这得益于潘博为我们划分了清晰的权利和责任,为我们建立了切实有效的团队合作模式,使得我们这个不到10人的小团队高效运转,完成了自平衡救护床的一次次迭代更新。例如潘博为我们的软件引入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软件版本控制策略,这避免了开发者之间的冲突或者推诿,使得软件的更新迭代变得畅通无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倡导我们学习新技术,并将新技术应用到我们的项目中去,不断优化完善我们的产品。

 

在生活中,潘博是个乐于奉献的人,他从不吝啬自己宝贵的时间来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他总能很耐心地和我们分享他的所学,甚至不惜占用生活时间,直到给我们讲明白为止,这是一个技术工作者难得可贵的品质。在团队的内部管理和与其他团队的合作中,他表现出的谦虚和睿智,沉着和灵动,是我一生的向往。在潘博的带领下,在这个团队里,我工作奋进,生活开心,感到无比的庆幸。

团队成员施志祥


——团队成员施志祥:

潘博技术水平非常优秀,在软件算法上更是出类拔萃,不仅获得上海交大博士后学位而且,在技术层面已经超越他很多的师兄成为了高老师最得意的门生,郭总对其也是赞赏有加委以重任。我们团队在潘博的管理下比较像外企的管理风格,讲究是工作效率和工作氛围,相比之前,从不会开会开一天,一周开四天,然后天天加班到深夜这种恶性循环。高效的完成工作,充分的测试保证产品质量是我们团队的风格。在公司我们有时会遇到很多困难,潘博会第一时间为我们去协调处理,这点让我们很欣慰。当项目节点提前或者是临时增加的任务,我们加班加点的时候潘博也一直和我们共同进退。

团队成员陈怡成

潘博工作严谨,职责到人,部署到位,驾驭全局的能力很强。对设计参数,模型分析,生产加工,安装调试,测试性能等,全部严格把关,事必躬亲做到极致。记得有次设备故障,状况紧急之下,平常至少要两人协作解决的故障,他硬是一个人在现场独自完成了维修工作。

 

他为人随和,团结同事,关心同志,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具有很强的执行力。我们在潘博的带领下,大家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充分发挥了合力,体现了较强的战斗力。在他的带领下每个同事的执行力都得到了提升,任务一来,他总是提前做好上下沟通,尽一切力量排除各方面的制约,保证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极大提升了团队工作效率。

他思路清晰,做事雷厉风行,每次开会都能用最短的时间,最简短的话语让每个同事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把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

 

他公而忘私,其家庭作出了很大的牺牲。为了北京军民融合展一去大半月,将刚出生8个月的幼儿丢给妻子独自照料,在展会现场连续奋战十多天。

潘阳是个好领导,值得我们拥戴的好领导。工作中也是我们的好榜样。

团队成员马丙新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