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艺术馆“记忆的痕迹——德国当代绘画杰作”展览现场(摄影:徐新立、任绍坤、范功庆、刘佳、焦伟)
四天七展,是本次“德国8:德国当代艺术在中国”的高强度节奏。虽然给媒体和观众们第一时间亲临现场造成了一点挑战,但这份沉甸甸的美术史宝库依然亟待我们亲临现场。55位艺术家,近320组作品,德国当代艺术在中国最大规模的展示。以下这份图集,你将看到博伊斯、里希特、基弗、基彭伯格、吕佩尔茨、巴塞利兹……那些年影响过我们的德国艺术家的作品。
“德国8——德国当代艺术在中国”系列展览海报(设计:纪玉洁)
展览安排:
白盒子艺术馆:“未来一代——德国当代青年艺术”
展览时间:2017.9.15—10.31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艺术之规——德国当代艺术”
展览时间:2017.9.16—10.29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摄影的语言——杜塞尔多夫学院”
展览时间:2017.9.16—10.22
红砖美术馆:“先导——德国非定形艺术”
展览时间:2017.9.16—10.22
今日美术馆:“凝固的时间——德国新媒体艺术”
展览时间:2017.9.17—11.12
元典美术馆:“对话——色彩的空间维度”
展览时间:2017.9.16—10.31
太庙艺术馆:“记忆的痕迹——德国当代绘画杰作”
展览时间:2017.9.18—10.20
太庙艺术馆:“记忆的痕迹——德国当代绘画杰作”
展览地址:太庙艺术馆
展览时间:2017.9.18—10.20
参展艺术家:乔治·巴塞利玆(Georg Baselitz)、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昆特·福尔格(Günther Förg)、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马库斯·吕佩尔茨(Markus Lüpertz)、A.R.彭克(A.R. Penck)、西格玛·波尔克(Sigmar Polke)、尼奥·劳赫(Neo Rauch)、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昆特·约克(Günther Uecker)
太庙艺术馆:“记忆的痕迹——德国当代绘画杰作”展览现场(摄影:徐新立、任绍坤、范功庆、刘佳、焦伟)
A.R.彭克 《波兰骑士之一》 200x280cm 布面混合色彩 1983(© VG Bild-Kunst, Bonn 2017)
安塞姆·基弗 《金龟子飞》 220x300cm 粗麻 布面油彩、乳胶和丙烯 1974(© 安塞姆·基弗工作室)
安塞姆·基弗 《霍顿哲学》 330x570x65cm 布面丙烯、乳胶、油彩、虫胶、石膏、金叶、金属和盐 2014(© 安塞姆·基弗)
格哈德·里希特 《女秘书》 150x100cm 布面油彩 1963(© 格哈德·里希特,萨克赛摄影,波恩)
格哈德·里希特 《阿尔卑斯山之二》 200×150cm× 布面油彩 1968(库帕斯米尔勒美术馆,杜伊斯堡,施特约尔收藏)
昆特·福尔格 《无题》195x210cmx3 布面丙烯 2010(君特·福尔格地产/ 瑞士;贝尔博·格拉斯林画廊,德国)
昆特·约克 《谨记死亡》 70x100x4.5cm 刨花板,照片,钉子,油彩2003(© VG Bild-Kunst, Bonn 2017)
马库斯·吕佩尔茨 《阿卡迪亚州--爱神丘比特的威胁》 200x162cm 布面混合媒介 2013(© VG Bild-Kunst, Bonn 2017)
马库斯·吕佩尔茨《无题(斯洛尔高地)》57x41cm 布面丙烯 2009(© VG Bild-Kunst, Bonn 2017)
西格玛·波尔克 《推桌子》 180x220cm 印制织物混合油彩 1981(斯派克收藏)
西格玛·波尔克 《帽子玩家》 117x137cm 聚酯织物上油彩和合成树脂 1996(斯派克收藏)
在太庙艺术馆举办的德国8:记忆的痕迹--德国当代绘画杰作展览将展出格哈德·里希特、安塞姆·基弗、约瑟夫·博伊斯等艺术大师的作品;在艺术家构成上包括德国战后艺术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名家,是对战后至今德国艺术的优秀历史和最新动态的系统梳理和集中展示。展览既着力呈现德国和欧洲深厚的文化传统,更旨在彰显文化创新的时代精神。
“艺术之规——德国当代艺术”
展览地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7.9.16—10.29
参展艺术家:弗朗茨·阿克曼(Franz Ackermann)、霍斯特·安特斯(Horst Antes)、斯蒂芬·巴尔肯霍尔(Stephan Balkenhol)、亚伯拉罕·大卫·克里斯蒂安(Abraham David Christian)、汉纳·道波温(Hanne Darboven)、托马斯·德曼德(Thomas Demand)、卡塔琳娜·弗里茨 (Katharina Fritsch)、伊萨·根泽肯(Isa Genzken)、约尔格·伊门多夫(Jörg Immendorf)、休伯特·齐科尔(Hubert Kiecol)、马丁·基彭伯格(Martin Kippenberger)、伊米·科诺贝尔(Imi Knoebel)、乌韦·科斯基(Uwe Kowski)、阿尔伯特·奥伦(Albert Oehlen)、丹尼尔•里希特(Daniel Richter)、安德里亚斯·斯洛明斯基(Andreas Slominski)、罗斯玛丽·特洛柯尔(Rosemarie Trockel)
“艺术之规——德国当代艺术”展览现场(图:罗颖)
亚伯拉罕·大卫·克里斯蒂安 《无题》 44x32x32cm 纸、塑料着色 1986(摄影:托马斯·施特鲁特,杜塞尔多夫)
弗朗茨·阿克曼 《繁忙的河湾》 95x75cm 纸面混合媒介,铝框照片 2012(©艺术家和迈尔·里格画廊)
安德里亚斯·斯洛明斯基《锯木架》 46.5×50×19.5cm 聚苯乙烯,丙烯酸漆 2011(©安德里亚斯·斯洛明斯)
休伯特·基科尔 《第二天》 103×120×75 cm 混凝土、木头,33座混凝土房子,1张桌子 2005(© VG Bild-Kunst, Bonn 2017)
尼奥·劳赫 《男人和飞机》200x250cm 布面油彩 2012(摄影:茨维尔纳画廊档案)
约尔格·伊门多夫 《悲喜剧之间》 250x250cm 布面油彩 1997(伍尔特收藏,© 约尔格·伊门多夫地产,感谢米歇尔·维尔纳画廊,麦尔克什韦尔默斯多夫,科隆和纽约)
伊米·科诺贝尔 《镉P-红色星座》 264x419 cm 木板丙烯,由6部分组成 1975-1993(© VG Bild-Kunst, Bonn 2017)
丹尼尔·里希特 《菲诺克斯》 252 x 368 cm 布面油彩 2000(© VG Bild-Kunst, Bonn 2017)
霍斯特·安特斯 《黄篱笆》 95.5x69.5cm 纸面丙烯 1978(© VG Bild-Kunst, Bonn 2017)
阿尔伯特·奥伦《无题(镜面图像)》 200x240cm 布面油彩、漆、镜子 1986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的“艺术之规——德国当代艺术”展览邀请了德国当代绘画、摄影、装置和观念艺术等方面的艺术家,他们都在国际艺术界奋斗多年。展览对现代艺术提出的“艺术自由”进行了精细的表述。这些艺术家着意挑战人们习以为常的感知模式,他们突破程式和惯例的限制,且有能力通过各自作品内在的歧义来粉碎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形象。
“先导——德国非定形艺术”
展览地址:红砖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7.9.16—10.22
参展艺术家:皮特·布吕宁(PeterBrüning)、卡尔·奥托·格兹(K.O.Götz)、格哈德·胡美(GerhardHoehme)、伯纳德·舒尔茨(BernardSchultze)、埃米尔·舒马赫(EmilSchumacher)、弗雷德·提勒(Fred Thieler)
红砖美术馆:“先导——德国非定形艺术”展览现场(©红砖美术馆)
皮特·布吕宁 《Nr. 110 110号》 97x125cm 布面油彩、彩色铅笔和色粉 1962(© VG Bild-Kunst,Bonn 2017)
格哈德·胡美 《狂野的蓝色图像》 170x120cm 布面油彩 1956(© VG Bild-Kunst,Bonn 2017)
弗里德·提勒 《白色中心之间》 210 x 280cm 布面混合媒介 1991(© VG Bild-Kunst,Bonn 2017)
卡尔·奥托·格茨 《吉维尼 7-1》 200 x 260 cm 布面混合媒介 1988(© VG Bild-Kunst,Bonn 2017)
埃米尔·舒马赫 《REZ. 1959》 70 x 50cm 布面油彩 1959(© VG Bild-Kunst,Bonn 2017)
弗里德·提勒 《信号》 199×145 cm 布面油彩 1960(© VG Bild-Kunst,Bonn 2017)
伯纳德·舒尔茨 《太阳-交响曲》 200x 270cmx2 布面油彩 1988-1989(© VG Bild-Kunst,Bonn 2017)
红砖美术馆“先导——德国非定形艺术”带来的六位德国艺术家,不仅是非定形艺术运动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与发起者,同时也是战后德国艺术的主要代表。这批艺术家均出生于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在他们创作精力最旺盛的三四十岁左右,德国非定形艺术形成。五十年代的非定形绘画孕育了后来各种艺术的雏形。从现场展出的几十件抽象作品中能感受到艺术家们的开放态度,以及对传统的形式和技巧的反叛。波普艺术特征、浓重的书写特性、对材料的深究、装置化的表现等风格迥异。
“摄影的语言——杜塞尔多夫学院”
展览地址: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7.9.16—10.22
参展艺术家:伯恩和希拉·贝歇(Berndand Hilla Becher)、安德里亚斯·古斯基(AndreasGursky)、坎迪达·赫费尔(CandidaHöfer)、安德里亚斯·穆埃(AndreasMühe)、托马斯·鲁夫(ThomasRuff)、卡塔琳娜·西维尔丁(KatharinaSieverding)、托马斯·施特鲁特(ThomasStruth)
“摄影的语言——杜塞尔多夫学院”展览现场(©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伯恩和希拉·贝歇 《工业建筑》黑白照片 19.4x15.2cm 1968(德意志银行收藏,©伯恩和希拉·贝歇地产)
安德里亚斯·古斯基 《平壤之一》 307x215.5x6.2cm C打印 2007(© VG Bild-Kunst,Bonn 2017)
坎迪达·赫费尔 《阅读里约热内卢之皇家葡萄牙内阁之六》208.6x180cm C-打印 2005(© VG Bild-Kunst,Bonn 2017)
卡塔琳娜·西维尔丁 《 A-B 变形人之四》190x125cmx2 彩色摄影,丙烯,钢框 1973-1998(© VG Bild-Kunst,Bonn 2017)
安德里亚斯·穆埃《幽魂林,出自新浪漫系列》 220x175cm T璃 2015(© VG Bild-Kunst,Bonn 2017)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的“摄影的语言—杜塞尔多夫学院”,是德国当代摄影作品首次在国内系统性的展出,以杜塞尔多夫学派为代表的德国当代摄影艺术在展览中得到全面呈现。纵观德国摄影的历史发展脉络,会发现创新性和实验性贯穿始终。正是这种积极的实验性,使得摄影逐步摆脱对绘画的模仿,而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正如本雅明所说:我们不应讨论摄影作为艺术是如何,而应讨论艺术作为摄影形式是如何。
“凝固的时间——德国新媒体艺术”
展览地址:今日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7.9.17—11.12
参展艺术家:哈伦·法伦基(Harun Farocki)、尤尔根·克劳克(Jürgen Klauke)、马塞尔·奥登巴赫(Marcel Odenbach)、朱利叶斯·波普(Julius Popp)、朱利安·罗斯菲德(Julian Rosefeldt)、黑特·史德耶尔(Hito Steyerl)、克莱门斯·冯·魏德迈(Clemens von Wedemeyer)
今日美术馆:“凝固的时间——德国新媒体艺术”(©今日美术馆)
朱利安·罗斯菲德 《我的家乡是一片乌云遮蔽的黑暗土地》4 频道有声彩色电影装置、HD 转HD-SR 格式、蓝光光盘、宽 高比16:9、片长29 分23 秒 2011(©艺术家和 VG Bild-Kunst,Bonn 2017)
朱利叶斯·波普 《bit.fall 比特.瀑布》 800x35x35cm 部分尺寸可变 水,水泵,磁铁罩,电子设备,软件系统2003-2006(©Atelier Julius Popp 朱利叶斯·波普工作室)
哈伦·法伦基 《110 年间离开工厂的工人》 尺寸可变 12 显示器有声视频装置,片长36 分 1995
黑特·史德耶尔 《如何不被看到:一个该死的说教. 视频文件》15:52min 建筑环境单屏高清有声彩色视频装置,片长15 分钟52 秒、CC 4.0 2013(艺术家和安德鲁·克雷普斯画廊)
克莱门斯·冯·魏德迈 《开端,活人之死》尺寸可变 5 频道彩色同步视频装置,宽高比16:9,片长18 分 2013
马塞尔·奥登巴赫 《无物可证》尺寸可变 双频道有声彩色视频装置 片长12 分42 秒 2016(© VG Bild-Kunst,Bonn 2017)
尤尔根·克劳克 《我行我立之一》3面投影影像 2004(© 迈尔·里格画廊,杜塞尔多夫)
今日美术馆“凝固的时间——德国新媒体艺术”展览以时间为线索,从1960年代开始,节选德国媒体艺术发展轨迹上重要阶段时期的7位代表性艺术家,梳理和展示了德国新媒体艺术的面貌。
“未来一代——德国当代青年艺术”
展览地址:白盒子艺术馆
展览时间:2017.9.15—10.31
参展艺术家:阿丽佳·柯维德(Alicja Kwade)、赛巴斯蒂安·里默(Sebastian Riemer)、迈克尔·塞尔斯托夫(MichaelSailstorfer)、大卫·施奈尔(DavidSchnell)、朱莉德·福格特(JorindeVoigt)、马蒂亚斯·维斯切尔(Matthias Weischer)
“未来一代:德国当代青年艺术”展览现场(©白盒子艺术馆)
赛巴斯蒂安·里默 《LSMK》 81×104cm 纸面C-打印,金属框 2015
朱莉德·福格特 《地球之歌,第四章节:告别》 141×200cm×3 纸面墨水、金叶、印度墨水、油蜡笔、丙烯墨水、彩色粉笔、铅笔 2016(© VG Bild-Kunst,Bonn 2017)
阿丽佳·柯维德 《类群-扩张之4-6【TBC】》130x60x60cm/件 大理石、钢材、木材、漆 2017(©艺术家和柯尼希画廊)
大卫·施奈尔 《玩》 200x140cm 布面油彩 2017(© VG Bild-Kunst,Bonn 2017)
迈克尔·塞尔斯托夫 《时间不是高速公路-巴塞尔》 80x95x65cm 轮胎,铁,电机,电,墙, 2011(© VG Bild-Kunst,Bonn 2017)
马蒂亚斯·维斯切尔 《无题》 121x126.5cm 布面纸浆油彩 2016(© VG Bild-Kunst,Bonn 2017)
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担任本场展览策展人,展出的“未来一代——德国当代青年艺术”部分,选择了德国70、80年代6位年轻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大多在艺术市场上已经崭露头角,其中朱莉德·福格特同德国重要画廊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以及Lisson画廊均有合作;而迈克尔·塞尔斯托夫则是国际画廊贝浩登的代理艺术家;工作和生活在柏林的波兰艺术家阿丽佳·柯维德也从2012年便在各画廊展出;出生于1973年的马蒂亚斯· 维斯切尔的绘画作品在2012年的二级市场已经拍出了12.5万美元的价格。在当代艺术和市场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艺术家选择“出战”国际当代艺术领域的时候,这些德国年轻艺术家在国内的展出,也为我们提供了又一个来自德国甚至欧洲的坐标体系。
“对话——色彩的空间维度”
展览地址:元典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7.9.16—10.31
参展艺术家:戈特哈德·格劳伯纳(Gotthard Graubner)、卡塔琳娜·格罗斯(KatharinaGrosse)
元典美术馆:“对话——色彩的空间维度”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
戈特哈德·格劳伯纳 《彩色空间,无题》100x80cm 布面混合颜料1963(© VG Bild-Kunst,Bonn 2017)
戈特哈德·格劳伯纳 《彩色空间》 134.5x114.5cm 布面油彩 1961(© VG Bild-Kunst,Bonn 2017)
卡塔琳娜·格罗斯 《无题》 394x796cm 布面丙烯 2015(© VG Bild-Kunst,Bonn 2017)
卡塔琳娜·格罗斯 《无题》 394x786cm 布面丙烯 2015(© VG Bild-Kunst,Bonn 2017)
2-Zyklus Assisi Der Traum(© VG Bild-Kunst,Bonn 2017)
元典美术馆“对话——色彩的空间维度”是艺术家卡塔琳娜·格罗斯与老师戈特哈德·格劳伯纳首次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20世纪60年代,格劳伯纳以“床垫画”享誉国际,他的绘画的核心理念是将色彩与空间融合,将绘画拓展到第三个维度,并研发了非常特殊而精细的绘画技巧,使其能够创造出色彩的无限深度,例如用颜料浸透画布和填充材料后,在用扫帚和巨大的画笔对表面进行细化处理。而格罗斯痴迷于色彩喷涂形成不同效果的各种可能性,她追求一种颠覆式的、多维度的、开放式的思维方式,用喷枪和色彩,改变、消解平面与空间、环境的边界。
图片提供:各美术馆;图片版权归属艺术家本人及代理机构
如果你喜欢微信的内容,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你喜欢Hi艺术,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关注
官方微信ID:hiart308309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