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患者的夸奖。由楚天都市报联合湖北省卫生计生宣教中心共同推出的首届“江城口碑医生”大型公益评选活动,经过两个月的激烈角逐,结果终于揭晓。来自江城的30名优秀医生当选首届“江城口碑医生”,其中10人当选为“江城金口碑医生”。
江城口碑医生
王志维
武大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
▼
敢向常规挑战的“心桥”医生
王志维,一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从事心血管外科30余年,擅长各类心血管外科手术,专长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全弓置换手术、冠心病的心脏不停跳搭桥手术、终末期心脏病的心脏移植手术、先天性心脏病的美容小切口手术等,造诣极高,是湖北省心血管外科领域新生代领军人物。
他敢于突破常规,革新技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捍卫着生命的尊严。1999年他首次在省内将“外科微创化”理念应用到心血管外科领域,成功开展心血管外科美容小切口手术,广受患者欢迎;2001年在省内开展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成功率高达98%,极大降低了高龄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手术风险,目前年手术量仍冠居全省之首;2005年他在省内率先完成深低温停循环下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挑战主动脉夹层这一灾难性疾病,填补我省在该领域的空白。
唯有仁术,方可尽医者仁心
12岁的滔滔来自湖北黄石,三年前他是一个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巨大室间隔缺损达1.3cm,合并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由于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不能采用成人常用的人工瓣膜置换手术,但是瓣膜成形手术技术要求高,难度极大,一旦成形效果不理想,则将面临再次手术,因此这类手术成功经验极少。
几经辗转,滔滔一家找到王志维教授求治。随后,王志维教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为滔滔实施了“心室修补与主动脉瓣成形术”。为了减少滔滔体内人工材料的存在,在完成修补巨大室间缺损以后,王志维教授巧妙利用患儿自体心包组织,经过精心的修剪和缝合以后,在直径1.8cm的主动脉上为滔滔重建了一片瓣叶。为保证手术效果,在术中采用经食道心脏超声监测,对成型后的主动脉瓣功能进行反复测定和评估,确保瓣膜功能最大限度修复。经过数小时紧张的手术,在滔滔的心脏复跳后,超声显示其主动脉瓣膜关闭正常,一周后再接受检查,瓣膜功能完全修复,顺利出院。随后,滔滔多次回到医院复查,显示心脏瓣膜功能良好。
超越自我,挑战生命的极限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一直以来常规的做法是:在人工心肺机的辅助下心脏停跳,医生在静止无血的心脏上完成搭桥手术。整个手术中病人的心脏要经历停跳——手术——复跳的过程,这种“死而复生”的惊险程度无异于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但从2001年起,冠心病病人不用再承受这种“死而复生”的风险,直接在跳动的心脏上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整个手术期间心脏不停跳,这个新奇迹的创造者就是王志维教授。
他足足花了1年的时间准备,强化理论、观摩手术、模拟操作,甚至在猪心上反复练习血管吻合技术……2001年春节后,他率先在湖北省成功完成了第一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由于手术效果好、风险小,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迄今为止,他已为1500多颗心脏“搭桥”,成功率逼近100%,年纪最大的手术患者已有八十高龄,完成手术以后,心绞痛症状完全改善,使耄耋之年的生命又焕发了生机。
说起自己的创举,王志维教授直言:“现代医学飞速进步,如果墨守成规,就永远不能超越自己。”
向死神宣战,捍卫生命的尊严
在十堰出差的武汉市民刘先生突发急性主动脉夹层入住当地医院,由于医疗水平有限,当地医院不能马上进行手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类极为凶险的疾病,24小时死亡率高达50%,唯有行急诊手术治疗尚有一线生机。刘先生的妻子辗转找到王志维教授,希望他能赶赴十堰挽救丈夫生命。
王志维教授闻讯后没有片刻的耽误,当晚即从武汉出发,经过8个小时的长途驾车到达十堰,下车后直奔手术室,完全不顾舟车劳顿,又在手术台上连续奋战了8个小时,终于成功完成手术。康复后的刘先生专程赶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看望王教授,刘先生的妻子哽咽地说:“王教授,是您挽救了我丈夫的生命,挽救了我们一家,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啊!”
急性主动脉夹层被视为最为凶险的心血管疾病,而且以中青年男性为高发人群,长期以来,死亡率高且手术存活率低。2005年起,王志维教授带领着他的手术团队向死神发起了冲击!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双侧脑灌注技术、Hybrid技术、主动脉根部改良技术、开窗技术……一轮又一轮的技术革新,使手术成功率大为提高。凭借娴熟的手术技巧,从2005年5月起,王志维教授至今已完成了几百例主动脉手术,他将这一疾病的死亡率80%扭转为成活率95%以上,挽救了这些已经近乎绝望的患者和家庭,创造了这一领域的奇迹。
2015年,鉴于王志维教授在大血管外科领域的杰出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主动脉夹层发病基础及复杂升弓部大血管手术技术创新》获评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他和他的团队第三次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经过不懈努力,王志维教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医学难题,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如今他又带领他的团队走在新的攻坚路上——心脏移植。他的病人有十九岁的女大学生、刚生下孩子的年轻母亲、渴望看着儿女成家的父亲……迄今为止,凭着精湛的医术和过人的毅力,短短几年间,王志维教授已经完成数十例心脏移植手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这就是王志维,一个敢向常规挑战的医生。
赵 秋
武大中南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
披星而至,戴月方归
赵秋教授长期从事消化道早期肿瘤、胆胰和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研究工作,是国内著名的消化内镜治疗专家,擅长技术创新,创造多项全国第一,尤其是ERCP技术独步湖北。
作为知名教授,面对病人时,他从无半点儿大意或懈怠,没有大专家的架子,总是兢兢业业、仔仔细细,从查看病例到了解病情,从查房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到与管床医生讨论治疗方案,再到内镜下检查或治疗,每一处细节都严格要求,认真把关。作为全国知名的消化病及消化内镜领域的专家,赵秋教授每天都会接待许多来自省内外的慕名而来的患者。无论时间多晚,无论工作多忙,他总会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结合病人的病情、身体情况、经济状况等,统筹规划,为病人“量体裁衣”的制定诊疗方案。“披星而至,戴月方归”已成为赵秋教授的工作常态。赵秋教授心系患者,胸怀病人疾苦,用精湛的医术和圣洁的爱心医治病痛、抚慰心灵,赢得了众多患者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除认真看病,赵秋努力培养专业人才。成功举办国家级教育项目《湖北省胆胰疾病高级培训班》及《门脉高压治疗学习班》”等一系列大型学术活动。2016年2月成功在上海拿到了“中国ERCP技术标准化人才培训项目基地”,为湖北省首家获批单位,并成功举办了多期ERCP手把手培训班,良好的社会效益。
陈 晓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主任
▼
潜心专业研究
不断攀登医学高峰
陈晓,男,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眼科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眼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湖北省医师学会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眼底病学组委员。于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美国south western medical center交流访问,从事年龄相关黄斑变性发病机制及光感受器保护的研究,成果论文在美国眼科大会(ARVO)上交流。
心系老区人民,积极开展医疗帮扶
2013年以来,为了支援革命老区医疗事业发展,以陈晓主任为首的眼科“心系老区光明行”医疗队,克服自身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风雨无阻,定期赴大冶市、石首市、英山县、团风县、罗田县等革命老区,开展爱心义诊、专题讲座、教学查房、手术示教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共有5000多人次得到了专家的诊疗服务,专题授课的听课人数达2000多人次,有效规范了基层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提高了他们的诊疗水平,也让老区人民在家门口能够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同时,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加深了眼科医护人员对党的理想信仰的认识,培养了他们对老区人民的感情,强化了“人民军医为人民”的宗旨意识。
加强医患互动,普及医学健康知识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兴起,针对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罕见病例、误诊误治和眼底病患者面临的困惑,陈晓主任工作之余,在互联网相关平台上,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患者答疑解惑,回复、开导一些因各种因素未能及时复查或是手术后自觉不适患者的提问,同时进行健康科普的宣教。迄今为止,累计回复千余名患者咨询提问,为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赞誉和肯定。
潜心专业研究,不断攀登医学高峰
眼底病外科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是眼科最为复杂的手术之一,为代表眼科手术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手术技术。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即开始采用巩膜冷凝、硅胶外加压或环扎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其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陈晓主任从2003年至今已累计主刀完成玻璃体视网膜手术6000余台,属国内先进水平。近10年,陈晓带领课题组持续开展科研攻关,成绩斐然。作为项目负责人和参与者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全军医学科研基金等多项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 6篇,参编专著一部,获多项科研成果奖。
程良斌
省中医院肝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肝病一科主任
▼
医教研均衡发展
待患者亲切和蔼如亲人
程良斌是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为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感染科(肝病)一科主任,湖北中医药大学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湖北省卫生厅“121”工程重点培养人才,国家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王伯祥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湖北省首届中青年知名中医。
说起程医生,患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医术好、人和蔼。今年63岁的王婆婆因服用了土三七导致肝腹水,看了多处都找不到原因,也不见好,今年5月转到省中医院肝病科后,程良斌接诊了她,并很快找到原因对症治疗。由于王婆婆病情重,程良斌几乎每天都要抽出时间专门看她,并且轻声细语地询问她的饮食、服药、感受情况,这让王婆婆在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的同时倍感温暖。
湖北省中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肝病)基地,对肝病的治疗和研究都走在全国前列。程良斌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他醉心于钻研技术和学术,他擅长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炎、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脏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对乙丙型病毒性肝炎及各种原因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黄疸)、肝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独特见解。程良斌中医为体、西医为用,利用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在省内外肝病学术及医疗领域享有盛誉。
在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没有没有特异性治疗的大背景下,程良斌教授就独辟蹊径,发挥中医的特色优势,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近年来,程良斌利用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尤其是在减少干扰素的副作用,调节免疫,以及抗纤维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他也苦心钻研。2010年“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科研基地建设”项目在北京佑安医院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作为该项目在湖北省中医院的负责人,程良斌在湖北省中医院建立了标准中医、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规范化病案及血清库、病理库,中医舌/脉资料库等在内的一体化数据库,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长期的病情监测和干预,进行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中西医结合规范化辨证分组治疗和对比分析研究,同时开展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综合防控。
如今的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己经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十一五”重点专科。作为专家团队和临床科研教学平台的副主任,程良斌教授为团队的建设兢兢业业,在他与诸多同仁的一致努力下,如今的肝病中心已发展成为拥有三个病区 120 张床位和三个门诊部,还有“七位一体”的临床科研教学平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重点专科(肝病)、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重点学科(肝胆病)、重点临床研究室(肝病)、三级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国家首批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推广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所在科室肝病科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及重点学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科室,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科室”、“文明科室”,曾被省卫生厅授予“巾帼文明示范岗”,多次被评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进科研单位”。
程良斌在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肝病的临床工作的同时,也不忘推进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各类科研项目9项,获得科技成果2项、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和参编医学著作11部。现为《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执行编辑,《中华临床医药杂志》、《中国医药导报》、《中华传染病学杂志》特约编委。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肝病学术会议交流,多次担任湖北省及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专科学习班授课专家、湖北省全科医师培训班授科教师,多次在省内外学术交流会议上进行学术报告及交流。现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病分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治基地协作组专家。
除了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学术上锐意进取。程良斌教授医德也十分高尚,对待病人不仅热情细致,不厌其烦地为患者答疑解惑。而且不论患者情况如何,都一视同仁,从不收病人礼金和红包。同时,他重视健康科普工作,先后担任《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武汉晨报》、《市场指南报》、《家庭健康》、湖北经济卫视及湖北楚天广播电台、楚天交通广播电台等“健康专栏”咨询专家。在上述平面媒体发表医学科普文章30余篇,在广播及电视上进行医学科普讲座、接受专题采访近10余次。
吴新红
省肿瘤医院乳腺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
▼
毕生追求做一名人民的好医生
吴新红,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肿瘤医院乳腺癌首席专家,湖北省胸腹部美容外科主诊医师。现任湖北省乳腺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武汉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秘书长、湖北省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北省抗癌协会青年委员会常委、湖北省医学会科研管理学分会常委、湖北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兼秘书、湖北省医师协会理事,《实用癌症杂志》常务编委、《肿瘤学杂志》编委、《肿瘤防治研究杂志》审稿专家、《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审稿专家。
擅长乳腺各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带领湖北省乳腺病防治研究中心成员成功开展了乳腺导管镜、微小病灶的导丝定位、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保乳手术以及乳房重建手术。尤其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系统规范治疗(包括手术、新辅助及术后辅助化疗、预后评估、个体化治疗等)有较深入的研究。作为湖北省肿瘤医院乳腺癌首席专家,率先并牵头并组成了乳腺癌多学科团队(MDT),主要由乳腺外科、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心理科、营养科等专家组成,成功主持了多次乳腺癌MDT联合诊疗病例讨论,并且将该MDT联合诊疗模式积极在全省推广,促进全省乳腺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提高了患者的疗效,节约了治疗的时间和费用。
领衔多学科团队,承担和参与8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获湖北省重大科研成果一项,参编专著《癌症的靶向治疗》,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在国际及国内学术交流上具有一定影响力。每年举办多次乳腺癌相关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承担和参与国际及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GCP)项目6项。作为主编和主要发起人,创办了《乳腺癌时讯》杂志,开设了Breast患者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对促进全省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乳腺癌科普知识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吴新红从事临床一线救治工作三十年以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类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已不记得多少次于半夜被叫至科室处理危重患者。他立足于一线临床、乐于奉献、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临床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他医德高尚,视病人如亲人,以救治患者的生命为人生的最高人生目标,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及同行的充分认可。
作为一名主任医师,却一直保留每天查看病人两次的良好习惯,注重医德修养,从医多年,多次用真诚化解医患矛盾,深得患者信任,为科室年轻医生作出了表率。医疗工作是繁琐辛苦的,但只要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就会体会到工作中的快乐。不论时代怎么变化,医学如何进步,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仍永远都是吴新红教授终身奉行的最高准则,也是他时刻铭记于心的行为标杆,并一直以为患者传递正确的科普知识为己任。
做一名人民的好医生是吴新红教授一生的追求!
粉丝的福利来了!
你有想了解的名医吗?你有疑难杂症想咨询专家吗?
现在,这一切将变得很简单!
只要动动手指,扫码关注“爱楚天爱健康”微信公众号,成为我们的粉丝,将你的想法、困惑、烦恼留言给我们,我们将为你搭建一座通往专家的桥梁,资深记者为你跑腿,特邀名医专家为你解疑答惑,并在“每天有名医”栏目里专程为你推送!
怎么样,心动了吗?那就赶紧行动吧!
只要扫码关注我,全省专家等你来!
健康生活 权威发布
“爱楚天爱健康”公众平台由湖北省第一市民报楚天都市报精心打造,以传播医疗新闻、健康常识为已任,倡导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我们欢迎医疗、健康、药业等企事业单位与我们合作,为受众提供更加优质的资讯和产品。
联系我们
地址:武汉市武昌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
QQ:3317222868
电话:027-88567232
(长按下方二维码 可获得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