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如何推动空间规划?学会新技术应用学委会在广州召开专题会议

新技术如何推动空间规划?学会新技术应用学委会在广州召开专题会议

中国城市规划 内地女星 2018-06-08 22:53:13 379

导读

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主办的“2018多规合一及数字总规新技术专题研讨会”于6月8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会议以“新时代、新技术、新使命”为主题,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全域空间规划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多规合一”的实践问题,借助新技术推动城市空间规划管理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度应用。


本文字数:3780字

阅读时间:12分钟


为了贯彻党的“ 十九大”精神,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城乡规划水平,加强各城市数字总规、空间规划技术的应用、交流与探索,进一步总结多规合一应用经验、更好地支持开展空间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下称“新技术应用学委会”)于6月8~9日在广州市召开了“2018多规合一及数字总规新技术专题研讨会”。

 

本次会议自5月1日启动报名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全国各地国土资源规划领域的相关管理单位和海内外高校、规划研究机构、规划编制数百余名领导专家和学者的踊跃报名。

 

开幕式



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下称“学会”)曲长虹副秘书长、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杨堂堂总工程师致开幕辞。来自国内多规合一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做了生动的主题报告,为大家创造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学者们认为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对我国城乡规划量化管理研究的深入探索与实践应用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本届会议是继2014年“多规合一规划编制与信息平台技术研讨会”、2015年“十三五规划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技术研讨会”、“2017年区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新技术专题研讨会“后的第四届全国多规合一及数字总规新技术专题研讨会。该系列专题研讨会,以“新时代、新技术、新使命“为核心,聚焦探讨新时代下国土全域空间资源规划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多规合一实践问题,谋求高效推动国土空间资源规划管理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结合应用。本次会议为全面推进国土空间多规合一事业搭建了良好的空间规划新技术交流平台。


大会报告


毛其智:《浅议“多规合一”与建立空间规划体系》


毛其智 学会理事、清华大学教授

 

毛其智教授首先提出了空间规划改革的两个目标,即既保持规划的协调性、兼容性、互补性,又引导专项规划发挥好各自特有作用,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接下来,他结合国内外空间规划的研究,全面分析了目前空间规划研究中的问题与发展需求,提出要思考空间规划是否是一种新的规划类型,“市县区层级”的空间规划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他以海南“多规合一”实践为例,强调作为“简政放权”的多规合一是手段,不是目的,其最终是为了推动政府体制改革,促进国家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在梳理“空间规划体系”和 “多规合一”研究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7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最后,毛其智教授强调,在各相关政府部门“协调”与“合一”的前提下,通过信息共享和数据统一,达到政策配套、规划衔接、管理协调,在改革中形成一个开放的空间规划新平台,以获得最佳的行政秩序和社会效益。


潘安:《信息时代的城市品质提升》


潘安 广州市前市政府副秘书长、前广州市规划局局长

 

潘安博士首先引导人们思考“三规合一”与“多规合一”的区别,他指出,“三规合一”的重点在城市,“多规合一”的重点在区域,城市是行业之间的合作,全域规划是领域之间的合作,领域之间的合作即“多规合一”。


结合全国各地“多规合一”实践探索,以及国土资源部的成立在体制上全面整合并消除了多规合一原本面对的最大体制障碍,对新信息时代的城市发展,在空间品质上如何整体提升素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信息时代的城市品质提升》报告中进行了会议成果分享。

 

潘安博士指出城市快速扩张带来了诸多问题,城市品质的提升需要构建建筑信息模型、城市信息模型、全域信息模型。通过依靠规划管理城市、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完善城市保障体系、建设社区治理模式、延续城乡历史文脉等手段,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城市建设信息模型、全域规划信息模型等信息技术协调各个行业、领域之间的空间需求及因需求造成的矛盾,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最大化,提升城市承载力、人居环境和城市的包容度与亲和力,使城市更加宜居。

 

潘安博士强调,“建筑信息模型”,“城市信息模型”和“全域信息模型”的存在可能性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三个模型是否可以“三模合一”是我们对未来的期盼。


宋小冬:《手机信令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宋小冬 同济大学

 

宋小冬教授首先对手机信令的内涵及特点进行了阐释,他指出信令就是移动通信设备向基站发送特定、简短的信号,主要用于系统监控、设备维护。他指出,手机信令早期较多用于交通调查,近年来开始进入城市规划领域,主要用于识别相对的居住密度、就业中心、商业中心、职住联系和通勤距离、城镇之间的人流联系等。

 

宋小冬教授以杭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上海大型居住区、同城化与联系“廊道”、深圳东莞惠阳职住网络结构为例,分析了手机信令在城市规划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而,对手机信令在实践应用中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引发人们对“大数据”的热与冷的思考。他指出大数据可以获得传统调查难以解决或者成本极高的信息,但数据本身也会有系统偏差,处理结果还做不到规范化,验证准确性有难度。所以说,大数据的应用还面临着三大挑战,即数据质量的检验、处理方法的误差、应用如何契合需求。手机信令在应用中要把可信、可靠放在重要位置,防止信任危机。


林文棋:《空间规划的智慧化》


林文棋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技术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林文棋总规划师首先从国家政策演变阐释了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他指出,基于我国有关政策和国外先进经验,空间规划作为一种管理国家空间资源的公共政策,包含了多重涵义,既有与行政管理直接相关的权责划分、国家立法、规范制定等,也有与技术相关的空间层级划分、多目标协同制定、规划功能、规划内容等多项内容,同时,空间规划的系统性也体现在其内涵的各个方面。

 

林文棋总规划师列举了空间规划的多重问题,如空间规划结构体系割裂、僵化;体系庞杂,事权争夺,各自为政,审批繁复;内容冲突、空间叠压、目标不一、期限各异;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落后;技术、数据支撑不足。

 

林文棋总规划师以海南、厦门为例,指出空间规划治标还需治本。他指出,通过对行业知识库再造、空间结构的系统化再认识、科学精准的指标体系构建、多空间要素的系统性分析、新方法新数据认识新规律、智慧手段支撑预测推演、智慧化的共商平台、高效的数据标准化服务等途径实现空间规划智慧化。


黄玲:《广州市“多规合一”管理平台探索实践》


黄玲 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总工程师

 

广州,不仅是我国较早开展“三规合一”到“多规合一”的试点城市,也一直是我国城乡空间一体化规划发展改革的先锋。2017年,广州在扎实的三规合一、多规合一的基础上,开展了全面的新总规试点工作。黄玲总工程师作为广州数字总规平台工作的核心成员之一,针对广州全面落实国土空间资源量化总规精神的数字总规平台实践探索,进行了系统分享。

 

黄玲总工程师结合广州市新一轮土地规划和总体规划试点工作,分析“多规合一”管理平台与空间规划的关系,围绕现状调查、规划编制、项目审批、实施监督等四项工作,提出一大整合,即整合机制、流程、数据、系统,形成一个平台成果、一套标准规范,注重文本规划与数字规划相结合、规划实施与项目审批相结合、底线管控与指标考核相结合,实现聚焦“规建管一体化”目标、“提升治理能力”目标、“智慧社会建设”目标、“美丽广州愿景”目标。

张晓宏:《四年后回看厦门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建设》


张晓宏 厦门市规划数字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厦门,是我国“多规合一”试点城市中,改革探索和应用效果的典范城市。不仅实现了多规融合,还创造性的探索出“项目生成”机制,并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地探索。


张晓宏主任结合国家“多规合一”的工作背景,梳理了厦门四年来“多规合一”工作历程及工作变化。基于厦门“多规合一”的工作经验和实践,他指出,厦门“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建设是通过数据共享、业务共商的方法、实现空间共管。通过构建城市信息模型,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建设招商服务平台,深入扩展平台功能,提升服务,支持城市精细化管理。

 

最后,张晓宏主任总结了四年来全程参与工作中的收获,指出厦门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建立技术交流“朋友圈”,与各城市工作团队共同思考工作创新思路,共同提升工作成果。


张晓云:《基于"多规合一"实践的空间规划体系思考》


张晓云  学会控制性详细规划学委会委员、沈阳市城乡规划编研中心主任兼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顺应国家空间改革规划意图和相关要求,沈阳市自2016年9月以来,从《战略规划》编制到“多规合一”改革,再到新一版总体规划试点工作开展,陆续进行了多项空间规划改革行动,多方位展开空间规划改革探索。

 

张晓云主任简要回顾了我国空间规划改革历程,指出我国空间规划目前存在刚性管控不足,协调衔接不够,实施传导不利,基础数据模糊等问题,空间规划改革应强调战略引领、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突出资源保护的刚性管控要求,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技术路线,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协同机制。


她以德国、日本、美国为例介绍了国外空间规划体系的经验,以海南、雄安新区为例介绍了国内空间规划体系的经验。


她分享了沈阳“多规合一”改革的实践经验,介绍了沈阳总规改革试点实践,指出沈阳在实践中实现了从“空间规划”到“公共政策”的理念转变,从“部门规划”到“行动纲领”的模式创新,从“图文规划”到“城市治理”的实施保障。


冯冰:《南京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实践》


冯冰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处

 

南京市2016“多规合一”工作之后,积极探索与“多规合一”空间规划改革相结合的营商环境优化,依托空间信息化,推动各部门空间资源和规划共享、联合编制规划,依托项目协同、审批监管等多部门协同审批。

 

冯冰根据南京空间规划改革工作要求,结合南京市 “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建设,分享了两项经验,即推动服务营商环境优化和高质量发展,强化制度支撑保障;注重平台资源整合,充分发挥“信息+信用”数据资源优势。一方面,整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红线保护规划等,逐步叠加交通、市政、卫生、教育、园林等涉及空间的专项规划数据,科学绘制“一张蓝图”,形成国土资源空间管理的“一张蓝图”;另一方面,依托“一个平台”推动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联合编制规划,依托项目协同审批监管子平台实现 “ 一个窗口” 受理和各部门协同审批,依托主体功能区制度管理子平台探索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效率的动态监测,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戴义:《新空间规划体系信息化思变》


戴义 贵阳市城乡规划局综合处处长、 贵阳市地理信息大数据中心主任 


在信息化大数据浪潮下,贵阳作为我国大数据的聚集中心,近年来,在空间管理、空间知识聚集和应用拓展方面有了长足进展。

 

戴义处长从行政机构改革、审批制度改革、规划体制变革出发,分析了规划行业将面临机构调整、职能转变、法律、法规体系的修改、新的空间规划体系即将形成、规划主导理念转变、政府政务服务要求更高、信息化应用新技术日新月异等严峻挑战。同时,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生态生活环境会更加优美,提供新起点,产生新作为,实现新发展,走向新征程。

 

在挑战和机遇面前,从规划信息化组织者的视角来看,戴义处长指出,要构建复合型人才体系,精准把握需求分析,以互联网+融合的主导思维,信息化新机制顶层设计架构设想,横向数据汇聚共享服务,无纸化的单轨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蔡晓兵:《地理设计相关技术进展》


蔡晓兵 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咨询专家 


蔡晓兵副总裁对地理设计的相关支撑技术发展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深入地探讨。他首先回顾了地理设计(GeoDesign)理念提出以来,学术机构、设计院所以及相关企业对地理设计进行了大量的研讨和实践,针对地理设计涉及的方法论建立、验证与实施,分析了设计过程中的技术支撑手段不断提出的新需求。然后分析汇总了随着近年来数字化变革的大潮涌动,各种IT相关技术和架构的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对地理设计理念和方法的落地实践,地理设计将发挥重要的GIS基础推动的新进展。


最后,蔡晓兵副总裁强调,技术固然重要,但只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理念的认同、内心的渴望、理解后的行动尤为重要。


陈彪:《基于指标评估的规划情景设计软件》


陈彪 广州奥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技术总监、高级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 


在国外有很多空间规划的场景模拟及各种评估的模型和软件,但是这些软件到中国都严重“水土不服”。针对国内迄今还没有针对中国国情的空间规划场景模拟及评估的规划编制辅助软件。在新一轮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资源规划编制中,城市体检、城市评估如何进行展开,怎么做场景的设计和分析?奥格在多年“多规合一”及实施评估研究中,结合城市规划的情景模拟模型研究,正在研究打造一套与国际接轨的城市规划情景设计评估软件。


陈彪技术总监首次揭示了奥格即将推出的AISim软件,一款专门基于我国国情的规划辅助设计与情景模拟的软件,能够帮助规划人员和城市设计人员横向城市之间以及纵向在时间轴上对比分析城市现状,研析各种因素刺激对城市状态的影响,更理性的对未来进行规划和设计。他围绕AISim的产品,介绍了AISim如何利用指标体系、地理设计、场景模拟来实现空间资源一体化的智慧规划。


最后,学会新技术应用学委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主任钟家晖做了会议总结。


钟家晖  学会新技术应用学委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主任


钟家晖主任总结道,就此次会议交流的报告来看,当前空间规划及其相关新技术应用有4个特点,即探索建立新的空间规划体系,借助新技术提升城市品质,“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支撑空间规划编制,促进行政审批提速增效。


开幕式主持人  胡海

学会新技术应用学委会秘书长


上午大会报告主持人  詹庆明

学会新技术应用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


下午大会报告主持人  陈乃权 

学会新技术应用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主任



相关阅读

 

2017区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新技术专题研讨会成功召开

强化空间数据管理,推动智慧规划建设,共议新空间、新思路、新技术!

王德:基于手机大数据的城市人口空间动态评价

吴海山:基于多源百度大数据的中国住宅区空置率分析

觉得好,请点赞↓↓↓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