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剧破冰,从于和伟这部剧开始丨国剧60讲第三季(7)

刑侦剧破冰,从于和伟这部剧开始丨国剧60讲第三季(7)

影艺独舌 内地男星 2021-10-09 22:06:24 716


  >>>国剧60讲<<<

>>第三季<<<

>>> 第7期<<<

⬇️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下为文稿

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剧60讲》第三季,我是李星文。今天继续向大家介绍过去十年来好看的涉案剧。

2015年5月,江苏和重庆两家卫视播出了电视剧《刑警队长》。这部剧由陶纯、慕星、钱戎编剧,来赫、张睿执导,于和伟、祖锋、叶一云、张延主演。它是连续剧,也是单元剧。

所谓连续剧,是开篇“入室杀人案”的凶手一直在跟警方躲猫猫,对他的追击贯穿始终。所谓单元剧,是两三集就要破一个案子,抓住真凶,满足观众急于知道结果的愿望。

《刑警队长》是传记剧,也是涉案剧。说是传记剧,因为剧中主人公顾铭(于和伟 饰)的原型是公安部一级英模,人称“江海神探”的南通刑警队长顾瑛。说是涉案剧,因为剧中都是真材实料的刑事案件,血色迷雾,刀光剑影。

原型人物顾瑛从警31年,指挥侦破数千起刑事案件,他辖区内杀人案件的侦破率连续15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有6年全部告破,他带领的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曾获国务院授予的“特别能战斗刑警队”荣誉称号。

有趣的地方就在于,这部剧并不是以“报告文学体”来讲故事。英雄不喊口号,就是埋头破案。在叙事上,工作和生活两条线交杂,三翻四抖,斗折蛇行。强情节,高对抗,也没有忘记在案情推进中写人心、见人性。

刑警队长要面对人性中最黑暗的层面和人世间最惨烈的现场。顾铭是一个不眠不休、缠斗不退的警察,也是一个孝顺长辈、关爱妻儿的好男人,因为职务的变动,他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有些进退失据。

顾铭有些偏执型人格,不是有那么句话吗: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于和伟不是那种一脸正气的“英雄脸”,他演过反派“万古碑”,也演过滑头“刘皇叔”,这次演了一个外表有些疲惫、内心“一根筋”的破案能手。

这部剧,写了他的独出机杼、屡建奇功,也写了他的挫折压顶、虚弱犹疑。写了他的立功受奖、风光人生,也写了他的琐事缠绕、分身乏术。写了他的隐忍和坚韧,也写了他的无奈和悲情。总之,顾铭是一个能让人铭记的人物。

祖锋以内敛、没有侵略性的表演见长,但这次演了与顾铭争议不断的搭档胡德强。两人处事风格有差异,在剧中时常针锋相对,但又斗而不破。祖锋坦言:这个人物性格上有些阴郁和轻狂,是另一类警察的代表。

张延年轻时候多演快人快语的爽朗女性,但在《父母爱情》里演了生活多难的安欣之后,就多了静水流深的新戏路。这次演的顾铭妻子黄雪玲,原本是不必顾家的职业女性,后来却承担起了全部的家庭重任。

牺牲奉献中有不甘的成分,这是人之常情。但这样的付出中,又有外人难以体察的幸福感。复杂性就是高级感。

《刑警队长》的出品人马珂,是从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成长起来的制片人,拍了十几年电视剧,中间一度与姜文合作拍了几年电影,制作了《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后来重归剧集行业。

他见证了涉案剧在中国的兴起和蓬勃,也经历了这一题材“死于疯狂”后的被迫转型。2004年,涉案剧退出黄金档后,马珂和很多同行一样,远离了这一类型剧。

2010年,广电总局出台了一个关于涉案剧的补充规定,对这一类型有条件放行。马珂决心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四年磨一剑做了《刑警队长》。

马珂

他是怎么让“英模+刑侦”的公安剧站稳脚跟的?马珂有两句话:第一,这活儿不便宜,从资金到心血都到位了;第二,以人为本,做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影视剧作品。

马珂并不羡慕别人把公司“做大做强”、包装上市,他的兴趣点在于创作和制作。他不想成为财务报表和利润对赌的奴隶,保持着独立制片人的自由和从容。回归公安剧让他很有成就感,乐在其中苦也甜。

遥想1997年,马珂进入金盾影视,筹备的第一个戏是《我是警察》,和导演巴特尔,演员程煜、李幼斌、马少骅、岳红、姚安濂等合作。《我是警察》的画外音是张宏森写的,他当年是金牌编剧,写出了经典作品《西部警察》和《车间主任》。

90年代的公安剧,很多编剧是写小说出身,有很强的文学功底。创作环境相对自由,但有一点很明确:正义必须战胜邪恶。创作基本上是以好看为主,成本不是特别高,收视率有保障,性价比高。

从90年代末期到新世纪之初,公安剧的优秀剧目包括海岩剧《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等,也包括张成功系列作品《刑警本色》《黑洞》《黑冰》等。后来,有些跟风的公司粗制滥造,把市场搅乱了。管理部门开始严控。

马珂制作的《我非英雄》,是最后一批在黄金档播出的涉案剧之一,在政策公布前压哨播出。2010年,在涉案剧一片萧条之际,他又率先启动了《刑警队长》这个项目。

一方面,他觉得题材没问题,根据真实人物的故事改编,属于英模剧,符合相关规定。同时也是赌,如果这中间管控趋严,做不出来,他也认了。而一旦能做出来,这就是立标杆的事。

剧中的二十个案子,有三分之二是原型顾瑛破的,有三分之一是其他刑警队破的,移植过来放到一个人物身上,同时控制案件的烈度,以求安全生产。

有一段时间,他们在创作上挺迷茫的,写出来太像报告文学,不好看。擅长主旋律的编剧陶纯写了一稿,有了剧本的样子。马珂又请来编剧教父李晓明调整剧本,方向更加清晰。之后又有编剧慕星、钱戎加入,剧本越来越好,达到拍摄的标准。

他们在创作时掌握两点:第一,主体人物形象正面,反面人物都是犯罪嫌疑人,案子破了就完了,不进行过多的成因探索,迅速进入下一个案子;第二,不暴露犯罪细节和手段,避免“诲淫诲盗”的效果。

2015年五六月间,《刑警队长》和《后海不是海》先后在卫视黄金档播出,意味着涉案剧重新登上主流频道。

2004年关于反腐、涉案剧的新政出台后,有一批剧因为政策而压了箱底,比如刘江导演的首部剧《铁血青春》;有些剧选择了地面频道,比如周梅森编剧的《我主沉浮》;还有些策划中的反腐、涉案剧就此下马,不再投拍。

从2004年到2015年中间,也有些特例上了卫视黄金档,比如郭靖宇执导的反腐剧《高纬度战栗》,沈好放执导的英模剧《任长霞》,安战军、游达志执导的《湄公河大案》。它们各有各的特别背景和形势之需,不能作为常态来谈论。

《刑警队长》破冰之后,荧屏上的涉案剧多了起来。更重要的是,随着视频网站的崛起,悬疑罪案类成为了他们打品牌和拉新客的有效武器。

2014年的《暗黑者》和2015年的《心理罪》是第一波网络悬疑剧的代表,催生了网络自制剧的信心,也提升了其创作水平和制作规格。之后,大量的项目上马,直到2016年的《余罪》尺度破表,下架整改,网络悬疑剧大干快上的劲头才受到抑制。

2017年的《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再度掀起网络悬疑剧的高潮。而且,达到了成熟的叙事和工业水平。但每次高峰之后必是下行,管理尺度的收紧导致其后的项目多数把故事背景设定到海外,一下子就与观众疏远了。

2020年爱奇艺的迷雾剧场打响,带来网络悬疑剧大发展的第三波热潮。《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实现了悬疑推理和社会关切的高位交汇,是放之世界范围内也可占一席之地的作品。不过,破圈必然带来严苛的审视,迷雾剧场的行进颇有波折。

这一波短剧热浪,甚至延伸到了电视台,湖南卫视将青春进行时周播剧场改造为季风剧场,播出的两大品类之一就是悬疑罪案剧,目前已推出《猎狼者》《谎言真探》两部作品。

当下,涉案剧不可能回归2000年前后那个百无禁忌的时期了,收收放放会是发展的常态。总会有一些有准备的创作者,给点阳光就灿烂。所以,我们仍然期待,好的悬疑罪案剧不断产出。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谢谢收看。

主讲人 | 李星文
剪辑|韩旭靖 
摄影|韩旭靖
The End
往期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