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
夏代末年,周族之先祖公刘,与其族人来到北豳,即今宁县地方,拓荒务农,开创基业。有公刘邑,其遗址即今之庙坪。
商代
商代前期,周人以戎狄袭扰,展转南迁,此地为西戎所据。
周代
西周时期,这里仍为戎地。周平王东迁之后,义渠族在这一带自立为义渠戎国,并“筑郭以自守”,雄据一方。义渠故都,即公刘故邑。
春秋战国
公元前327年(周显王四十二年),秦以义渠国君为臣,以其国为县,即义渠县,治所仍在其故都。
公元前280年(周赧王三十五年),秦宣太后诱杀住于甘泉的义渠戎王,秦昭王起兵灭义渠集残国。从此,秦据这一带地方,并置之为北地郡治所。
秦代
公元前220年(始皇二十七年),秦始皇北经此地,巡视陇西、北地二郡。
公元前212年(始皇三十五年),蒙恬奉命主持修筑直道。以九原至云阳,途经县属子午岭主脊。
西汉
公元前205年(汉高祖二年),汉将郦商进军下泥阳,取北地,大破雍王章邯之别将苏驵的军队,此地始归于汉。
东汉
公元25年(建武元年),刘秀遣大司徒邓禹引军而西,略取北地,十二月,邓禹归驻大要县(今宁县),休兵养士。
公元30年(建武六年),刘秀诏令征西大将军冯异讨平隗嚣。十二月,冯异进军义渠县(今于县),兼领北地太守事。
公元141年(永和六年)夏,巩唐羌部起袭北地郡,迁北地郡治于冯翊。泥阳县(今宁县),亦迁治于冯翊地区,此地东北部分地方为羌胡所据,其余大部分转属安定郡。
公元187年(中平四年),韩遂、马腾等并力以割据三辅地方,及于此地。
东晋·十六国
公元329年(后赵太和二年)九月,后赵中山公石虎以2万骑大破前赵太子刘熙军于义渠。
南北朝
公元441年(太平真君二年),魏于此地置定安县,兼置赵兴郡。其后,复置华州,数易其名为豳州。
公元524年(正光五年)六月,破六韩拔陵起义影响豳州,州民纷起响应。
十月,高平起义首领胡琛,遣将宿勤明达兵围豳州城。十一月,北海王元顥将兵来救,豳州围解。
公元527年(孝昌三年)正月,胡琛遣元帅叱干麒麟攻取豳州。
公元534年(永熙三年)夏四月,因北魏君臣分裂,帝遣大都督宇文泰镇抚关中,宇文泰遣都督刘亮袭取州城。此地遂为西魏领属。
公元536年(西魏大统二年)五月,豳州刺史叱干宝乐投奔东魏。
公元553年(废帝二年),改豳州名为宁州。
隋代
公元581年(开皇元年)八月,以乐安公元谐为宁州刺史。
公元582(开皇二年),以上大将军、靳春郡公达奚长儒为宁州刺史。
公元583年(开皇三年)六月,河间王杨弘为宁州总管。八月,尚书左仆射高颖为行军元帅,率兵北出宁州道,击突厥。
唐代
公元618年(武德元年)秋七月,“西秦霸王”薛举入袭泾、宁等州。秦王李世民率大兵进驻定平县(次年置,治政平)之高摭城,败归。
十一月,李世民大军复至宁州境,破敌。
公元620年(武德三年),改宁州道为折威军。
公元624年(武德七年)七月,庆州都督杨文干兵叛陷宁州,李世民兵驰宁州城,即平。
公元625年(武德八年)二月,御突厥,李世民兵驻宁州城。
公元627年(贞观元年),于宁州置都督府(四年罢)。
公元686年(垂拱二年)九月,狄仁杰在宁州刺史任。右台监察御史郭翰巡察陇右至宁州。
公元688年(垂拱四年),越王李贞一案株连流徒过宁州。
公元703年(长安三年)六月,宁州大水,漂淹2000余家。
公元756年(至德元年),肃宗李亨驻跸宁州彭原郡。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置宁州等九州节度使。
公元763年(广德元年)十月,吐蕃兵攻宁州,延续数年。
公元764年(广德二年),太尉郭子仪兼领邠宁等方镇招抚观察使。
公元768年(大历三年),郭子仪兼宁、庆、邠三州节度使。
公元783年(建中四年),以中书令李怀光为邠宁等九镇行营兵马副元帅。
公元784年(兴元元年),李怀光反唐,别将韩游瑰退保宁州。
公元786年(贞元二年)八月,吐蕃尚结赞部大举袭宁州。
公元787年(贞元三年)十月,吐蕃入袭宁州,前锋至大回原(当系董志原南部—— 编者注)。
公元788年(贞元四年)五月,吐蕃以3万骑入袭宁州等地。
七月,宁州军乱。
公元789年(贞元五年)夏天,吐蕃3万骑入袭宁州。长武城都虞侯高崇文率3000兵驰援,双方激战于佛堂原(当为今之春荣原——编者注),大破吐藩兵。
公元801年(贞元十七年)五月,宁、庆、邠节度使杨朝晟防秋于宁州,去世。宁州军乱。
公元840年(开成五年),党项羌人骚动,武宗李炎派御史崔彦曾赴宁州招抚。
公元845年(会昌五年),党项羌人攻陷宁州等处边界城堡。
公元849年(大中三年)七月,诏邠宁节度使移驻宁州。
公元850年(大中四年)十一月,党项羌人复入宁州。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三月,更以白敏中为司空、同平章事、充招讨党项行营都统、制置使、南北两路供军使兼邠宁节度使。
四月,党项平。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四月,白敏中调任西川,党项复扰边。六月,以毕诚为邠宁节度使。十月,招谕党项降。
公元855年(大中九年)三月,招毕诚并邠宁军由宁州复还邠州。
公元895年(乾宁二年),陇西郡王李茂贞割据势力攻取兴元府,宁州归附李茂贞。
十月,以晋王李克用兵至,匡国军节度使王行约与王行实放火焚烧宁州城以逃。
公元901年(天复元年)十月,节度使杨崇本举宁、衍二州投降梁王朱全忠(即朱温)。
五代
公元909年(后梁开平三年)十一月,西路招讨使刘知俊叛附岐王李茂贞、朱温遣招讨副使康怀英克宁、衍二州。十二月,刘知俊回兵,康怀英撤走,地归于岐。
公元915年(贞明元年)夏四月,静难节度使李保衡,举宁、邠二州叛岐附梁。
公元916年(贞明二年),宁州地区复为岐有。后梁左龙虎统军贺环破岐兵,下宁、衍二州。
公元922年(龙德二年),刺史牛知业主持构筑宁州城,建署衙。
公元924年(同光二年)正月,地归后唐。
公元952年(广顺二年)十月,宁州刺史张建武兵折包山,获罪。
宋代
公元986年(雍熙三年),驸马都尉韩崇业携眷云阳公主出任宁州刺史。
公元1002年(咸平五年)春正月,以右仆射张集贤为宁州等处经略使。
公元1119年(宣和元年),升宁州为兴宁军节度。
南宋
公元1128年(建炎二年)十一月,泾源兵马都监吴玠与泾源路都统制曲端会兵于宁州之襄乐。节制陕西六路军马王庶驰襄乐劳军,与曲端不谐。
金代
公元1162年(大定二年)南宋吴璘军屡逼宁州,刺史颜盏门都、移刺高山奴引兵出拒。
公元1217年(兴定元年)正月,西夏兵3万内略后返经宁州,庆原路兵马都总管庆山奴引兵截击败夏兵。
公元1230年(正大七年)正月,金、蒙大战于大昌原。
元代
公元1283年(至元二十年),南山把口子巡哨军人,屯田于宁州大昌原。
公元1329年(天历二年)四月,宁州等地大饥馑,流民数十万。
公元1365年前后(元顺帝在位末期),平章邠国公李思齐屯兵宁州,“横征加斌,坐困残黎”,宁州民负倍重于诸邻。
明代
公元1634年(嘉靖十三年)五月,宁州三河水溢,入卷关厢,人家几尽。
公元1631年(崇祯四年)三月,起义农民军数万人聚集九岘芦堡岭,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侍郎杨鹤进驻宁州,招抚义民。
公元1635年(崇祯八年),六月十四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大破明军于襄乐镇。
公元1638年(崇祯十一年),闯王李自成率部,与陕西巡抚孙传庭部转战至宁州南境。
公元1643年(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军破宁州。
清代
公元1646年(顺治三年)十二月,李自成残部郭君镇率众克复宁州城,后撤走。
公元1647年(顺治四年)初,李自成残部贺宏器率众再克宁州城,亦撤。
公元1649年(顺治六年),宁夏副将刘登楼举兵反清,进逼宁州。
公元1670年(康熙九年),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华善抵宁州,上疏请减宁民浮粮负担。
公元1675年(康熙十四年)正月,陕西提督王辅臣起兵反清,遣其总兵魏永锡等入据宁州城。五月,清遣贝勒洞鄂、扬威将军阿密达等率兵来攻。
公元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夏,宁州瘟疫,死人甚众。
公元1863年(同治二年)夏,同州起义回军自白吉原进至宁州境。
公元1866年(同治五年)回军一部与清军提督谭玉龙部战于平子镇,唯谭玉龙只身遁免。回军一部与清军提督周显承部战于三不同,周显承毙命。
冬天,回军主体号“十八大营”雄据宁州董志原。清军提督雷正绾统马、步四十营清兵,进驻李家店,对峙经冬。
公元1867年(同治六年)三月十七日,回军攻克早胜二里半清军粮台驻堡。
八月中旬,回军攻破宁州西关。
公元1868年(同治七年)三月十八日夜,回军袭破宁州城。
公元1869年(同治八年)四月,清军攻占董志原。至此,城乡堡寨悉破,百姓死伤、逃亡以尽,境内数十百里寂无人烟。
公元1870年(同治九年),杨大年奉命知宁州。招抚流亡,修残葺废,城乡始有生气。
公元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宁州大旱。
公元1911年,宣统三年九月,宁州哥老会彭四海率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
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宁州临时议会成立,易帜于民国,士民欢欣。
公元1914年(民国3年)3月,邱家寨回归宁县,易名和盛。
公元1915年(民国4年)7月,四乡农民5000余人赴县围城,开展抗税抗暴斗争。
公元1916年(民国5年)3月23日,陕西郭坚、高进娃率众掠县城。
公元1917年(民国6年)2月,美国人柯牧师、英国人路德(女),到早胜镇传教。
5月11日晚,“吕毛子”袭击迕逭镇。
公元1918年(民国7年)9月11日,“樊老二”屠任家川口村。
公元1920年(民国9年)11月7日夜,地大震,断续经年。
公元1925年(民国14年),邵三纲“红枪会”起义。
夏天,王孝锡、任鼎昌等,在太昌小学建立青年社。
公元1926年(民国15年)6月10日,东、南区农民第二次赴县围城、抗捐抗暴。
7月,“红头”袭掠宁县境。
9月5日,甘军“前防总司令”黄得贵部据早胜。
12月,国民军韩复渠部进攻甘军,损失惨重。
公元1927年(民国16年)春,王瑞珊藉哥老会力量发动民变。
夏天,国民军与甘军战于金村、龙湾,败绩。
10月,王孝锡与王彦圣、王之经、任鼎昌等组建宁县第一个共产党的支部,后成立临时区委。
四乡民众开展揭露县代理知事索呈祥贪污受贿秽行,国民党有关当局逼迫勒令索退出种烟罚款大洋1000元,并撤销其县代理知事职务。
公元1928年(民国17年)春天,邵三纲、王瑞珊、傅明玉联合进行抗粮、抗捐,反对国民党统治。
夏天,新任县长效维国离间邵、王、傅的联合关系,王瑞珊依附县政府。邵三纲被捕押杀害于宁县城。
8月,国民军师长田金凯发兵消灭王瑞珊。
10月,王孝锡被捕,后解兰州,壮烈牺牲。
这一年,持续大旱,小麦薄收,秋麦不种,出现年馑。
公元1929年(民国18年)正月,庆阳赵文华、陈珪璋聚众出盘客、九岘一带。
4月15日,斗麦价至银元12块,饥民风抢迕逭集市。
端午节,赵文华、陈珪璋所部破平子朱家城,“口袋队”、“吃大户”盛行。
6月18日,赵文华、陈珪璋率众进入宁县城。
7月2日,永寿县胡海山率百余人抢掠迕逭镇。
10月3日,陈珪璋率3个团至西区,9日移驻早胜镇。黄得贵来任“甘肃讨逆军第一路司令”。
公元1930年(民国19年)6月11日,“桃木橛”率众屠掠岘头堡。
公元1931年(民国20年)2月,刘志丹部于张陂原遭伏击。夏,刘志丹以陇东十三师直属十一旅旅长驻防早胜镇。高广仁挟持刘志丹,抢掠早胜与宁县。
公元1932年(民国21年)1月,“西北工农反帝同盟军”在“北八社”的北柴桥子村成立,打出红色革命的旗帜。
4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由陕西香山退至九岘麻子掌,召开梁掌会议,解决“南北分家”问题。
5月初,刘志丹率游击队驻武洛村,接应西华池兵变起义。
公元1933年(民国22年)8月,半坡暴动,宁县第一支革命武装建立。
公元1934年(民国23年),宁县临时红色政权——宁县工作委员会办事处(后改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季,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清剿”,陆军三十五师和六十一师,进攻宁县红色区域。
公元1935年(民国24年),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清剿”,三十五师和六十一师等部,再次进犯宁县红色区域。
4月,瓦扇子战斗,红一团受挫。
11月,新宁县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新宁县工作委员会在杨园子成立。
公元1936年(民国25年)3月,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大规模围攻陕甘革命根据地,新宁县地大部丧失,秋天收复。
“西安事变”后,彭德怀率领红军西方野战军前总指挥部直属部队到宁县。
公元1937年(民国26年)春节之际,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相继东入县境,聂荣臻、邓小平分别率红一军团军团部及其政治部、后勤部等进驻宫河地区(解放后划属正宁县)。
宁县红、白区域划界谈判达成协议。
3月上旬,刘伯承率领红军援西军各部西入宁县境,转往镇原县。
8月上旬,县内红军部队开赴三原改编。援西军返赴三原,复经宁县地区。
红军于三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以后,其主力一部复回宁县境内整训。
10月,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七零团一营驻防宁县城。
11月,宁县白区共产党组织领导机关——宁县工委(时称宁县县委,通称旧宁工委)成立。
公元1939年(民国28年)4月末,“宁县事变”发生。
12月上旬,第二次宁县城战事再起,八路军撤离宁县城。
公元1940年(民国29年)9月,宁县、正宁、灵台、泾川4县保安队,合编为“甘肃保安第四团”,团部驻宁县。
公元1941年(民国30年),宁县政府组织参加修筑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封锁线,平地开沟,遇险筑堡,自米桥至吉视,曲折回还,达200华里。
公元1942年(民国31年)10月,甘肃省立中山中学在早胜镇成立。
公元1944年(民国33年)腊月,宁县青年64人参加抗日远征军,部分人出国。
公元1945年(民国34年)10月,抗日战争全国胜利,新宁县决定扩大根据地。
公元1946年(民国35年)春,国民党军胡宗南部11个旅进攻陕甘宁边区,抵宁县地区。
8月27日,新宁县军民迎接三五九旅返边区,协力攻打平子镇。
公元1947年(民国36年)农历正月,国民党军队飞机轰炸宁县城,扫射春荣镇,投弹南义东畔村。
2月,午亭子战斗。
25日至26日,胡宗南部第十七师四十八旅在宁县城集结。27日,旅长何琪在此召开军事会议。
3月5日,新宁县人民总动员,全力以赴支援西华池战役。
4月下旬,国民党整编八二师马继援部进驻宁县境。
5月4日,国民党军飞机1架再次轰炸宁县城。后又轰炸扫射马继援部驻防的长庆桥,落炸弹2 枚,桥梁受损。
6月16日,胡宗南部三十六师火烧盘客农民刚收上场的生麦摞。
8月16日,九岘西洼战斗发生。
公元1948年(民国37年)3月26日,国民党军用飞机1架扫射早胜镇集市。
5月8日,掩护解放军西野主力撤退的南桥子——良平阻击战激战终日。
杀害解放军战俘的“五•八”惨案发生。
公元1949年(民国38年)2月,宁县政府扩大自卫队,成立“购枪委员会”,屡次征兵抓丁。
6月12日,接中共中央西北局通知,新宁县由关中分区归属陇东分区。
6月30日,宁县县长赵俊斌,带领其部分属员逃跑。
7月27日(前七月初二日)解放军十九兵团一八八师骑二旅攻克县城,宁县全境解放。
7月29日(前七月初四日),新宁县政府接管宁县政权。城乡民众欢欣鼓舞。
8 月20日,中共陇东地委通知宁县,成立中国共产党宁县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元1949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宁县第一届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11月10日,宁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宁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公元1950年,元宵节,一贯道与光复军反革命组织,图谋以焦村镇为起点,举行武装暴乱,被即时破获。
2月,全县城乡开始“肃特反霸”、“减租减息”斗争。
冬天,全县农村开始土地改革运动。
公元1951年春,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扰美援朝”运动开始。
公元1952年春,全县城乡开始进行“三反”、“五反”运动。
互助合作闹生产遍及农村。
公元1953年,7月,建革命烈士陵园于庙坪南麓。
公元1954年,7月11日,宁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公元1955年,后季,全力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公元1956年,全县农村实现初级农业合作化,并向高级农业合作化推进。
中村区西华村4岁女孩张美玲,二胡独赛《东方红》等曲,名闻全国。
年中,宁县自办的第一所中学——宁县第二中学(即今宁县中学)建校于九龙河口之南滩。
12月,马莲河大桥建成。
公元1957年,7月,全县开始进行“反右派斗争”。
同年,宁县始建气象站于早胜镇。
公元1958年,宁县始建防疫站和有线广播站。
7月11日,米桥、平子突降暴雨,洪水冲淹平子镇,死71人。
8月,“大跃进运动”迅猛进行。
9月20日,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农村推行公共食堂。
同年,宁县始通客运班车。
《宁县报》改铅版,以四个版面,周两刊发行,至次年停刊。
年末,并合水、正宁二县入宁县。
公元1959年,8月,全县进行“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
秋天,城乡生活出现饥馑。
公元1960年,旱、冻、风、虫、雹、洪,不同程度发生,虚报粮食高产,征购任务有加,天灾人祸,饥馑严重:衣食等类商品供应普通奇缺,小麦斗价120元以上。饥疾流行,死人发生。
子午岭一带克山病流行,省办劳改农场犯人死600余人。
秋天,公共食堂解散,人口始有外流。
公元1961年,前季,持续饥馑,至5月30日,全县有浮肿、干瘦、肝炎、小儿营养不良、妇女闭经和子宫脱出等病患者1.7万余人,外流未归者1175人(内妇女340人), 3年间,饥疾交摧、食物中毒等等,非正常死亡1300(又一记数为1500)余人,党和政府全力救灾救人,多次发放救灾粮、款、物;治愈各种病患者9117人;机关职工实行半工半休,农村群众自行安排诸事,随之青菜接济,延至夏收,饥情缓和。秋粮收获、饥馑消除。
年末,恶狼为害,37人被吃(未计者尚多)。多属独狼,有大白天直扑行人者,有反复冲搏人手中子女者,有追人上树而绕树下刨土扬尘不休者。宁县政府通知各地组织打狼队消灭狼害。
公元1962年,合水、正宁两县析复原置。
公元1963年,前季,破获“国民党救国委员会”反革命组织。
公元1964年,泾河川建成长庆灌渠,西郭村至小户石一带至今获益。
12月4日,新庄镇高马村西岭子原边塌陷,沟坡下劳动农民5男2女被掩压丧生。
公元1965年,秋天,中共庆阳地委在宁县农村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公元1966年,6月,全县城乡全面投入“文化大革命”运动。
公元1967年,3月,宁县两大派群众组织“宁县革命派造反总司令部”和“宁县红色造反者革命委员会”先后成立,各级党、政领导机关丧失职能。
11月16日,两大派群众维织武斗事件发生。
12月,兰州军区支左部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宁县,实行“三支两军”。
公元1968 年,4月29日,“三结合”的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实行“一元化”领导,军方代表为主任。
6月,清理阶级队伍,“刮12级红色台风”。
公元1969年,北京西城区儿童医院部分人员及设备迁至襄乐,建立宁县第二人民医院,至1979年陆续撤回北京。
公元1970年,春天,长庆油田会战指挥总部进驻江村,并于长庆桥一带建厂。
3月,开始“一打三反”运动,期间,枪毙李发家投机倒把腐化堕落流氓集团案犯6人。
公元1971年,元月16日。中共宁县委员会恢复。农业学大寨开始在全县发展成为一场广泛的政治运动。
公元1972年,7月,始抓计划生育工作。
公元1974年,和盛原大搞机井建设。
4月,水电部钱正英(女)来县,对平田整地保持水土表示赞赏;对泾河流域同长武县“与河争地”的纠纷,提出“团结治河”;对旱原大打机井提出异议,对子午岭林区毁缩甚表关切,对地方病流行有所批评。
公元1975年,前季,农林部长沙风来县,并住太昌、和盛镇区做社会调查。
9月,县城建成电视差转台于东山之巅,电视开始进入宁县人民的文化生活。
麦秋双丰,宁县交售公粮、购粮达亿斤。
公元1976年,刘家峡电厂输电至宁县。
秋天,宁县交售公、购粮又达亿斤,社、队储备粮多被动用。
公元1977年,10月,宁县农田基本建设入列全国农业展览馆。
公元1978年,10月,开始复查历次政治斗争案件,落实各项政策。
公元1981年夏天,日本东京建筑工程学院考察团一行6人,考察早胜北街、寺底等处土窑洞。
秋天,全县农村始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土地、耕畜和农具等承包到户。
公元1982年,3月22日晨,画石山崩(砚瓦川口),塌落土、石约8000立方米,采石农民8人被掩压殒命。
冬小麦获空前丰收,西、南原区有的亩产近千斤。
公元1983年,冬小麦再获大丰收,亩产过石者普遍,上千斤者亦多。
公元1984年,夏收之中,虫害发生,粘虫黑麻麻蔽地,其入秋田,枝叶逾夕而净。
公元1985年,冬小麦遍生锈病,减产60%,东部山区尤甚。
7月9日,盘客乡杏洼村农民陈富海所养一匹马病死,私自上街出售马肉,附近2乡49村食肉者275人中毒,75人住医院,3人死亡。陈富海被追究刑事责任。
选自《宁县志·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