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哪梁爽哪喜庆 | ID:zheliangshuang
主播:媞声 | 微信:titi945
☝ 配乐:玉置浩二 - 夜色 ☝
☝ 行动派新主播招募中,后台回复“主播”加入我们吧 ☝
读者告诉我,为了早起,他参加了一个早起群,每个人进群之前,先交一笔费用。
然后每天在规定时间内打卡,到了月底,没有坚持打卡的人的钱被没收,拿去奖励坚持打卡的人。
他不想自己交的钱打水漂,硬着头皮早起打卡,一天都精神欠佳,后来定好闹钟,打完卡后又继续睡。
我觉得这种打卡式自律是种伪自律,把“早起顺便打卡”本末倒置成“早起只为打卡”,打卡证明你早起过,但无法证明你好好利用早起时光。
现在,很多人开始自律,但不少人的自律属于“伪自律”,像是:
摆拍式自律:健身房一身运动装束却妆发整齐的女子,一下骑在动感单车上单手自拍,一下调整好手机后定时自拍,一下让路过的人帮她拍照;
跟风式自律:今天跟着健身博主练马甲线,明天跟着体态博主练天鹅颈,后天跟着手账博主做手账,兴趣来去匆匆,浅尝辄止,三分钟热度;
自残式自律:有朋友业余报考职业资格考试,考前临时抱佛脚,夜里挑灯夜战,要么用冰水洗脸,要么去没暖气的阳台站着,还没考就病倒。
注重形式的“打卡式自律”;自欺欺人的“摆拍式自律”;虎头蛇尾的“跟风式自律”以及消耗身体的“自残式自律”……在我看来都是“伪自律”。
所谓“伪自律”,就是做不到为了清晰明确的目标而持之以恒,过分追求形式感和仪式感,用表面上的自律,来回避绩效的追问。
“伪自律”,从好的方面来说,可能是自律的初始阶段;从坏的方面来说,可能把你困在低效率的自律里。
黄执中在《小学问》中说,很多人在改变自己时,会陷入“do,have,be”的行为模式误区。
Do:做什么事情,have:得到什么东西,be:成为什么人。
比如问某人为什么要减肥,他说他想瘦下来(do),有个马甲线(have),然后成为一个有自信的人(be)。
这种模式在心理学上不成立,因为就算一时之间改变了行为,拥有了想要的状态,但本身没改变,可能只是从没自信的胖子,变成没自信的瘦子而已。
黄执中建议尝试“be,do,have”模式。
开始就想着成为一个有自信的人(be),想象自信的人更可能做什么(do),拥有的状态(have)自然就改变了。
(插画师:李文佳)
在目标(be)、行动(do)和收获(have)这3个环节,映射出这些迹象,小心你的自律只是“伪自律”。
● 在目标(be)层面:以为是自律,实际是他律。
我的大学女同学,曾把手臂上的皮肤高高拎起,哀嚎那是她暴饮暴食、忽胖忽瘦的代价。
她大学谈的男友每次说她胖,她就不吃主食,花式运动;放假回家后爸妈心疼她太瘦,她在补偿心理和自怜情绪下报复性狂吃,戏称“身体发福,受之父母”。
前年聚会,有人问身材颇好的她是不是又突击减肥。
她回顾在学校减肥、回老家增肥的大学时光,在男友眼中胖,在爸妈眼中瘦,对身材的度量衡源于外界。
工作后,有次体检查出三高,震惊自己20多岁的年龄有40岁的指标,抵抗力弱,内分泌紊乱,她清晰迫切地追求健康。
后来饮食、运动、睡眠和心情多管齐下后,她体质越来越好,顺便养成易瘦体质。
她曾经的间接性自律是伪自律,那是接收到别人评价后做出的应激反应,更接近他律。
自律的参照物是自己,比过去进步就很优秀,建立在真实主观意愿,凝聚自我价值取向和审美倾向的自律,续航力更持久;
而他律的发球权是外界,流行变来变去,众口难调,你无法让别人满意,把自己的人生,活成待别人批改的试卷是很痛苦的。
做事三分钟热度,说明你对目标也只有三分热情。你从来没有顶层思考过,内心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 在行动(do)层面:为了自律而自律。
有人问我,“早起对我来说并不难,难的是起来那么早,不知道该干什么。”
以我的经验,早起是实现自我愿望的手段之一而已。
读书时代,为了学习好一点而早起;初入职场,为了尽快上手而早起;现在,为了工作和写作两开花而早起。
我不会为了死磕早起而早起,在身体累乏的时候,为了工作和写作的状态良好,让自己多睡一下,也不会有内疚感。
因为我知道,如果我睡眠不足,工作和写作的状态都会很差。
我观察过长期早起的人,大多是为了喜欢的事情早起2小时,没有一个是为了早起而早起。
为了自律而自律,我猜想有2种可能:一种是偏执到忘了自律的初衷,一种是假装自律能产生安心感。
世道变了,以前热衷装不努力,明明通宵备考,非要说自己根本没看书;现在流行装努力,明明根本没锻炼,偏要专门摆拍出一副努力的样子。
● 在收获(have)层面:你的自律,缺乏效率。
我身边一位有两个孩子的女同事,人过40却身材紧实,有天我问她管理之道。
她答,每天1万步,我反驳说自己每天也走1万步以上。
她说她看到我午饭后在楼下走路,边走边看手机。她说她回家后出门倒垃圾时,换上运动鞋,在小区里快走。
她对照相关文章,如何把每天一万步发挥出最大功效,然后学着把手臂甩到极致,步频介于快跑起来但没跑起来之间,不听歌,不想事,注意力放在呼吸和心率上,走到身上微汗、脸颊微红时回家。
同样是走1万步,她练习了心肺和大臂,而我只在机械地计步,她全神贯注,我一心多用,效果大不同。
她给我一个启示,不必抓住每一分钟去自律,而是要抓住自律的每一分钟。
读书时代有抄板书抄得异常整洁,但老师提问一问三不知的同学;身边有常在朋友圈晒书,但问他内容却讲不出来的朋友。
我见过很多牛人看完一本书后,复杂的概念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或运用于生活,或在网上输出,有内化和思考的轨迹在里面。
自律应该引入绩效管理的概念,查阅科学方法,摸索精力曲线,多次微调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然后争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这篇“伪自律”,我绝没有趾高气扬批判谁的含义,只是想戳破自律里面的水分和泡沫。
我觉得自己也有“伪自律”的成分,我会要求自己阶段性地停下来,反省这三个方面:
在目标方面,我现在的目标是回应自己的期待,还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
在行为方面,我现在的行为是回应自己的目标,还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
在收获方面,我现在的收获和付出是否成正比,未达预期该如何有效改进。
多少人在“自律能让人开挂,自律能给人自由”这样的口号下,开始了风风火火的自律之旅。
可是,自律能让人开挂,伪自律不能;自律能给人自由,伪自律不能。
✏️作者:梁爽,理性天蝎女,治拎不清、玻璃心,拧巴症,点燃你挑剔的心。公众号:哪梁爽哪喜庆(ID:zheliangshuang),微博:@梁爽笑抽筋了,新书《你来人间一趟,你要发光发亮》正在销魂出售中。
“你有过伪自律的经历吗?”
- 滑动文字可见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