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骗局误以为是好运,把虚拟对象当做自己的倾诉口,可幻梦终有一天会被戳破。
前两天“大妈和假靳东”的新闻,说的就是这回事。
大龄女粉丝撇家舍业,即使殴打老公也要追星看靳东。面对记者,大妈坚定地说:靳东喜欢自己,在视频里还说要给自己买房子,还要给自己一百万。
当年轻人抱着猎奇心态,打开短视频平台想要一探究竟的时候,却一眼就看出了破绽:
哪里有什么靳东,全是顶着靳东头像的骗子。
但,这些破绽,大妈统统没看出来;而且进入“靳东”的主页,每一条视频的评论区里,都挤满了年龄相仿的大妈们。
她们在评论区和“靳东”交流生活,说自己的孩子调皮,说今天和街坊聊天;还有人就像姐姐关心弟弟那样,嘱咐“老弟”天凉了要多穿衣服,别感冒。
朴实的祝福之外,面对“弟弟”的赞美,她们表现得谨慎又小心翼翼,说自己“没有文化”,是“农村女子”,喜欢他是“痴心妄想”,并说自己“不配和你合拍”。
仅仅是罗列,字里行间的窒息感已经扑面而来。
所有人顺藤摸瓜去看笑料,却无一例外地苦着脸退出来。荒诞的骗局之后,意外撕开了中老年群体中一条隐秘而心酸的口子。
短视频平台里那些喜欢假靳东的女性质朴得笨拙,卑微得迂腐。
几句虚伪的甜言蜜语,何以击中这么多中老年妇女的内心?
原因并不难懂。看看这些留言,你会发现里面充斥着不少错别字;每个人讲起自己的生活,都绕不开“看孩子”“做家务”和“受委屈”——
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日子过得枯燥乏味;受限于文化水平,精神生活匮乏;极度缺少情感上的关怀......是这群女性的集体画像。
这样下定义可能有点抽象,但你在自己的身边一定见过这样的人。电视机里正播的某部影视剧里,就能看到她们的影子。
《双面胶》里李明启饰演的婆婆,是大众眼里当仁不让的“恶婆婆”,两面三刀,苛待儿媳。但你仔细想想,她做的坏事虽然不尽相同,但出发点都是一致的——“为了儿子”。
其实不难理解,她从农村来,思想传统,活着最大的目的,就是伺候丈夫和儿子。
千百年来,社会上的那一套约定俗成,渐渐给她洗了脑、定了型,再塞进“贤妻良母”的壳子里。
自从来到儿子家,她就忙得像个不停歇的陀螺,做饭、洗衣、扫拖样样都干,处处以“老妈子”的标准要求自己。
亲手做一盆红烧肉,自己愣是可以做到避而不见;儿子不回家,三口人的晚饭就是一顿剩肉汤炖粉条。
口腹之欲算什么,必要时,她一件衣服能穿十年,上饭店点最便宜的阳春面。
你看,这就是那些鲜少出现在互联网主流话语体系里的隐形人的生活,就像上文提到的让人无限心酸的“老黄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不是一句拿来揶揄的玩笑话。
细想,老太太其实很可怜。隐形在社会边缘不被看到,也隐形在自己精心操持的家里被忽视:做家务,操持家,除此之外查无此人。
“妈妈被忽视”的话题每年都在探讨
传统认知中,她们是守在家中的贤妻良母:本分、任劳任怨、敦厚平和,负责操持整个家——至于她们心里有什么压力,有什么想法,没人听到,也没人在乎。
而当人生走到五六十岁,身旁可以相互扶持的只剩下老伴;婚姻,理应是这种压力和心酸的救命稻草。
并不合拍的两人之所以没有离婚,可能是看在她的苦劳,可能是出于对婚姻的责任感,但是和爱情扯不上半毛钱的关系。
包办婚姻中也能擦出爱情的火花,但这是毕竟是少数。
王秀娥们——或者说在喜欢假靳东的中老年女性的婚姻中,“结婚就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情况是真实存在的。或许只有靠繁忙的家务充实自己,忙里忙外才不会感到那么无聊。
因此喜欢“靳东”的这些中老年粉丝,对爱的理解和感悟,可能并不比情窦初开的少年少女深刻多少。
哪怕是有了孩子,妈妈们大多也是单方面付出爱,而不奢求回报。《安家》里严叔和严婶的故事,放在现实中可能是时时刻刻都会发生的事情。
有人说大姨快70岁的时候,自己儿子爬到她背上跟她说“姥姥,我爱你”,那一刻大姨脸上一脸不可置信,她说这辈子都没听人跟她说过这话。
如果说起醋溜白菜怎么炒才好吃,衣服领子用什么才能搓洗干净,没人能比大妈们答得更好;
但谈起谈起爱情,谁又不是情窦未开的小姑娘。没怎么接受过教育,也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世界只有水缸灶台那么大。
毋庸置疑,人需要精神世界,需要感情生活。年轻人能做的有很多,有时候甚至是被社会推着走,生活充实得脚不沾地;但人老了,太容易陷入无人关怀的困境。社会不在乎你,家人不在乎你,去哪儿才能找安慰?
这时候,假靳东的出现,就像把她们从困境和苦水中捞出来的超级英雄。假靳东和大妈们之间,就是一场单箭头的救赎。
况且这些视频里,夸张的大头人像,土味的视频风格,你我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假靳东的套路,却正正好踩在这些中老年女性的弱点上。
文化水平低——根据人口普查数据,现今中老年女性中,拥有初中及以上学历的只占27.79%,和她们提“互联网”“短视频技术”无异于天方夜谭。
她们只觉得“靳东”脸边上有一圈模糊的线,不知道这是用AI移花接木的脸;视频被推送到主页,她们不知道这是算法分发,只会认为“这个手机是我的,这个视频是他发给我的”。
利用视频配音——大妈们无法分辨这个机械男声是不是靳东,却能真实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和自己对话,给自己倾诉的出口。
进行情感输出——“靳东”们的视频,对着中老年女性一口一个“姐姐”叫着,说“弟弟会一直陪着你”“我很想你”,营造出一种网恋的感觉,觉得自己被爱、被看见、被回应了。
在这之后,给他点赞、为他打赏、购买他推荐的商品,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
新闻爆出后,很多人把矛头对准骗子、对准平台,但这并不是最关键的。
诚然,假靳东的制造者们,贩卖幻想又收割幻想,在利用中来年女性的弱点变现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同情和恻隐之心。
但,更重要的是,中老年女性的情感诉求和心理压力,这些处在互联网和社会边缘的人,是不是早就应该被看到了。
子女环绕在膝旁,却只能将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寄托在一个虚拟的人像身上——对“靳东”的追捧并非无缘无故的,是否能把它理解成一种长期积攒下来的、对“缺爱”生活的反叛和逃离?
没有靳东,也会有“靳西”、“靳北”;没有他这个人,也会有其他东西。情感缺失的大洞只要存在,就会有其他东西源源不断地钻进去。对她们而言,或许只有走进骗局,才能得到些许心灵的慰藉。
所以别再把被假靳东忽悠的中老年女性当做为爱痴狂的追星一族,也不必嘲笑她们与互联网的种种脱节。
不是爱靳东,只是迷恋上生命中唯一一个关怀她的人;倘若身边的人能多点关怀给她们,也不至于这样收场。
希望不再有人成为
“地上的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