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大牌儿”关注更多原创思想
后来还是看了电影《三打白骨精》,又是一个改编的版本!总体不敢说有多好,但有几个点还是深得我心——白骨夫人被云海西国国王诬陷、唐僧为度白骨夫人甘愿舍身以及孙悟空含泪挥棒击唐僧。
然后,重读《悟空传》,带着些许的鄙夷重读。因为心中始终不接受一部网络小说能写出什么境界,对网友将小说及今何在本人视为标杆的现象持保留态度。
一个特别之处还在于,此书虽然洋溢着“段子习气”,却也不乏富有哲理性和诗意的语言,这是一个在书中普遍而又令人费解的现象。按理说,有着厦门大学教育背景的曾雨(今何在原名),其文学积淀定是比较深厚的,更何况作为一部有着二十章的体量、数十万的拥趸的连载小说的作者,还曾为王家卫和刘镇伟写过剧本,要说他缺乏驾驭语言的功力,是不太可能的。
但作者似乎是有意识地用一种近乎“人格分裂”的笔调进行创作的,时而文风肤浅,比如在第三卷“百年孤寂”的开篇,除却悟空、八戒、沙僧等人如流氓无赖般的斗嘴和打斗,几乎看不到什么实际内容;时而追求平仄和意境,比如“当五百年的光阴只是一个骗局,虚无时间中的人物又为什么而苦,为什么而喜呢?”“五百年很漫长吗?只不过是一瞬吧。闭上眼不听不看不想,一切都消逝了。”,等等。
而传统的文学在遣词造句上就规范得多,语法极为考究,翻开中外文学史,“僧敲”和“僧推”的例子比比皆是。作为一个古板的文学专业主义者,我始终不认同网络文学的这种风格,但客观来讲,网络文学之于传统文学或许正如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之于文言文,成为推动文学改革的一股力量。
另外,在小说成书的时间节点,恰巧是web1.0向web2.0过渡的时间,网民们在web2.0的环境中迫切需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小说的作者亦如此,当看惯了读腻了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之后,不妨换个笔调,将英雄人物的脸谱撕开给读者看。
而从作品的内容层面来分析,传统文学更讲究的是典型性和教育性,但网络写手们笔下的主题很有生活气息,多是人物生命的荒谬和青春的苦闷在网络虚拟空间一种宣泄,关乎情绪,关乎迷惘关乎对现实的不满,一起都似乎比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更加真实可感。
当网络文学写作采用键盘之后,文字载体几乎没有了空间上的限制,传统写作的线性轨道被打破,作者的思维处于一种超时空、跨媒体的自由境地。整个写作过程仿佛在建构一个全息呈现的模型,可以随意地进行跳转,文字可以随意组合,句子可以随意扩张;颜色、声音、画面都可以随意添加,从而打破了传统文学的直线叙述描写、表情达意的神圣规律。
一直质疑作者的写作动机是否真的如网友或一些大家揣测的那般崇高,直到彻彻底底地读完,才算是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思。《悟空传》是在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要先人后己,然后要有友情,最重要的是要有爱人的陪伴。
正如歌词中写的:
就算爱过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尤其是神话题材的作品,爱情是一个不得不讨论的话题,因为人类最无法离开的,就是爱情。在人神恋、人妖恋等禁忌之爱之中,我们看到的更加是爱情的伟大与高尚。也正是有了对爱情的描写,才体现出这部小说浓厚的人情味,也是最吸引读者的地方,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受不了西游里面就只有打妖怪打妖怪……我写《悟空传》,就是要把这些写出来……
最后,你能说,这个世界我来过,我爱过,我战斗过,我不后悔。”
以上内容均为原创,码字辛苦 。如需转载请及时联系。
给我留言回复关键词查看往期内容
|皮囊|如何成为一个妖孽|摆渡人1|摆渡人2|摆渡人3|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