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与“众人”保持距离

要学会与“众人”保持距离

雪夜闭门读晋书 港台男星 2017-03-06 01:33:45 248
这是思维补丁的第138篇文章

这首歌送给你周末循环。

头图基于CC0协议引用。




(一)

 

和几个姑娘一起吃饭。很尴尬地是,一桌子莺莺燕燕,只有我这一枚爷们(我怎么净参加这种饭局?)。实际上很多话题我都插不上嘴,姑娘们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化妆品和奢侈品交流上,后来终于讨论到最近热播的几部电影和电视剧,于是话题很自然地转到了娱乐维度上。

 

作为现场唯一的直男,很荣幸地,她们开始在一些问题上征询我这个男人的看法。其中,有个姑娘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

 

慧超,你觉得杨幂长的好看吗?

 

我说,好看啊,挺好看的。

 

天呐,慧超,没想到你竟然喜欢杨幂啊?

 

我说,你的问题是问我觉得杨幂长的好不好看,而我的回答是“好看”,你怎么就得出我喜欢她这个奇怪的结论了呢?你的逻辑不对啊。

 

显然,我的反问是无效的。一桌子的姑娘都开始瞪着像看一个智障一样的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瞧着我看,仿佛这样可以隔空给我治疗一样。紧接着,另外一位姑娘向我的审美水平表示了遗憾,她满脸惆怅地说:她演技那么烂,没想到慧超你这么浅薄?

 

Excuse me?你们的问题明明是问我她长的好不好看?而我如实地回答了我对她相貌的看法,这其中,和她的演技有半毛钱的关系吗?这其中,怎么就凸显出我的浅薄了呢?你们话题的套路我根本不懂啊!

 

申辩无效!在女人面前,男人的申辩和逻辑总是会给自己挖出一个更大的坑。我索性不再解释了。

 

有个姑娘一脸认真地对我说:你不觉得她长的,怎么说呢,你不觉得她长的很奇怪吗?另一位姑娘不屑地说:我在一次活动的化妆间里,见过她素颜的样子,明白告诉你,真的就一普通姑娘而已。又一位姑娘自问自答地问我:慧超,你是不是觉得angelababy也长的很好看吧?

 

我说,是啊。

 

可想而知,我又收获了一大波比闪光灯还亮的白眼。总之,我很快就有了一种“可能是我错了”的感觉。饭局的后半程,她们的话题完全围绕着对我审美的治疗展开,她们从绯闻、整容、素颜、演技和智商等诸多层面,展开了对我顽固思维的瓦解工程。饭局结束的时候,我几乎已经完全陷入了对自己糟糕审美的悔罪之中。

 

但是回家后在手机上又搜出来,反复看了几张杨幂和angelababy的照片,我陷入了深刻的自我怀疑中。我还是觉得,单单从相貌而言,我就是觉得她们长的很好看啊!至少,这样的姑娘走在大街上,我会多看两眼的。

 

(二)

 

去年的时候,有个朋友问我:慧超,你怎么看现在TFBOYS的爆红?

 

我回答说:我看不懂!

 

然后他继续问道:你说,90后00后们是不是都是傻逼啊?你说那三个小逼崽子有什么值得追捧的啊?

 

我知道他心里的答案,我也知道他希望我做出肯定的回答。这类问题,提问者从来都已经有了坚定不移的答案,他们之所以发问,无外乎想在你口中得到支持的声音,无外乎是一种“众人即真理”的隐晦心理作祟罢了。

 

我问他:你说,咱们上高中那时候,疯狂地追捧周杰伦,把早餐钱省出来去买正版磁带,不管什么杂志,封面有他的照片就去买下来。恐怕,我们当年追捧周杰伦,在上一代眼里和你今天看90后00后,似乎没什么区别吧?

 

他支支吾吾地说:周董唱歌好听啊,有才啊!

 

真的是吗?我看未必吧,我想,在80后追星的那个时候,60后和70后肯定也会一脸揶揄地说:80后都是傻逼吧?追捧一个连话都说不清楚,一首歌下来都不知道在唱什么词的歌手?

 

(三)

 

这是一个快速造神,又快速成鬼的时代。

 

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众人的标准是分裂而极端的,俗话说翻脸比翻书还快。早上在朋友圈呼吁抵制乐天的人,晚上却在朋友圈里和大家推荐韩国的一款面膜。人家结婚时,被感动的稀里哗啦随时以泪洗面的人是她,人家出绯闻时,破口大骂婊子配狗天长地久的也是她。前一秒还在问杨振宁是谁的人是他,后一秒已经在朋友圈里向这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致敬的也是他。前一天赋诗说:宁愿华夏不长草,也要杀光日本人的是他,隔一天四处呼吁大家要理性爱国,讽刺冲动小粉红的人也是他……

 

类似的事情看的越多,我越觉得:在很多人心里,正确和错误,正义和罪恶,光明和黑暗,其实是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的,他们像墙头草,也像大漠里的细微砂砾,风往哪里刮,他们就跟着飘向哪里。众人的标准就是他们的标准,他们随风而动,他们不制造趋势,但却盲目地跟随趋势,以至于经常推波助澜将趋势变得不可控。

 

如果说众人是有原罪的,那么“众人”的原罪就在于: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

 

即便曾经作为个体的灵魂,他对自己所要即将从事的事情感到厌恶乃至愧疚,但一旦与众人在一起,心灵的这种负罪感和不安就会神奇地开始逐渐消弭,最终竟会生出一种坦然和“少数必须服从于多数”的一种莫名的没任何逻辑依据的正义感。

 

“大家都在这么干啊,我这么干自然也没有错!大家都在这么干啊,我要是不这么干,岂不是太过于特立独行了”?

 

王小波写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很多人羡慕那只猪圈里自由的猪,但是回到人间,他们又觉得:人毕竟不是猪,不能太过于特立独行不是么?

 

(四)

 

人很容易沦为“众人”的奴隶,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圈层文化和群体主义兴盛的土地上。

 

人一旦开始跟随众人,实际上就是个人在主动寻求一类群体的庇护,所有的言行举止,都要贴靠遵循那“众人”的标准,以此表明“嘿,你们看清楚了啊,我是你们这一拨的”,这和陈佩斯那句:“所长,别开枪,是我”是一样的效果。


本应作为独立的个体,却无时无刻不在寻求众人的庇护,这可以被解读为明哲保身,但在我眼里,这更多的是愚和怂。


一个人,就算他早已在心底里认定了“1+1=2”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如果没有众人的肯定,自己的身形也会不自觉地先矮了三分,一旦众人开始质疑他,支撑这“1+1=2”的坚实基座,也犹如万蚁所噬,终于摇摇欲坠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都在默默思考:那些激昂澎湃的,当着众人言之凿凿的话语,有多少是发自肺腑,有多少是违心之言,又有多少是被台下众人的耳朵所裹挟,不得不讲的词汇?


学会与众人保持距离,尤其在这个时代下,众人的喧嚣会左右你自己的判断。单单在一个女人是否美丽这么简单的判断上,个人都很容易受到“众人”的影响,更何况一些更为复杂的事物上了——很多你自以为是的信仰和正念,如果面对一万个人的反对和嘲讽,又有几个人可以再坚定地说一句:我依然坚持我的观点!?


站在人群中,你觉得你代表了正义,你觉得你站在了潮流的前端,你觉得你正在代表人民的诉求。但很多时候,你只是一枚棋子而已,你夹杂在人群中呐喊冲杀,背后正有一张阴郁的脸在偷偷地笑。


有时候,众人奔的远了,回过头来,难免会嘲笑你我这些慢吞吞地、自己独自走在路上的人,他们会嘲笑地说:看,那个人好可怜啊,走的好像一条狗噢。然后他们环顾四周,发现都是熟悉的口号和温暖的人群,心中升腾起了巨大的安全感。


安全感和认同感,终究是自己给自己的,建立在他人目光上面的认同感,也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白眼而全面崩溃吧——看似高高在上,实则岌岌可危。


远离众人,就是远离喧嚣;远离众人,就是远离裹挟;远离众人,就是远离疯狂。


当然,有时候,远离众人的你会有一种逆风而行的萧瑟感,人终究是社会性动物,很少有人能够长久地沉浸在孤单里面,学会面对孤独,学会面对自己眼前的真实和耳边轻柔的风声,是一种修养,非智慧之人而难享其美。


远离众人的好处还在于:那些众人都在亢奋地支持的事情,你可以选择不支持;那些众人都在愤懑地反对和抵制的事情,你可以选择不抵制;那些众人都在握拳起誓地表达趋从和所谓的“主见”时,你可以选择沉默或者转身离开。


这是你个人的自由,可贵的,不被众人所裹挟的自由。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End—

若觉可读,欢迎推荐给朋友,甚幸!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