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昨天早上微博又炸了,原因是何洁怒怼自媒体人,直接骂“垃圾”:
虽然我也是自媒体人,但这次坚决站何洁。为什么呢?
这次事情的起因是,何洁和儿子七宝上了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2》。
有一集为了培养孩子安全意识,给七宝的任务是“不让陌生人进门”。可天真的七宝在房间里闷坏了,扮演坏人的小姐姐一诱导就开门了。
等何洁问起七宝时,七宝却说“没开门”。
其实在节目后来,七宝也承认了错误,说出了实话。
节目中的经历对3岁的七宝来说是第一次,何洁在日常也没有给他灌输过“这世界上有坏人”的概念,单纯的孩子就开了门。
事后被妈妈问起,孩子意识到自己“误操作”了,就选择了回避问题。
这些反应,在七宝的年龄段,明明都是再正常不过了。却有人据此做文章,说七宝是“习惯性撒谎”,并指何洁“还为此找借口”。何洁当然被气得不轻,于是发微博怒怼。
而同样身为妈妈,我也特别想说:你凭什么说一个孩子是“习惯性撒谎”呢?明明,比起人家母子的互动,这样轻易给孩子贴“撒谎”的标签、扣帽子,才是育儿中最大的错误!
当然正常!不仅正常,还说明孩子心智发育大有进步。这是因为,要说谎必须具备几个能力:
例如,孩子能够换位思考,从爸爸妈妈的角度看问题,知道成人的想法,才会顺着成年人的思路和需求去说;
再例如,孩子需要有处理多重信息的能力,将他所知道的“真相”暂时藏起来,而提供其他信息;
此外,还需要一定程度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这样孩子才能编出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来告诉家长。
什么?说谎竟然成了“好事”了?难不成应该鼓励孩子撒谎?
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说,“撒谎”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伴随心智发育出现的正常现象。大部分孩子都会撒谎,我们当父母的完全没必要将其视为“十恶不赦”。
多伦多大学学者李康,曾经花20年研究儿童说谎行为。在一个关于偷看扑克牌的实验中,他发现:年仅两岁的孩子中,已经有 30% 的人在说谎了;而四岁的孩子中,这个比例达到80%;四岁以后,比例会更高。
其实,别说是两岁的幼儿,妈妈们仔细回想就知道,当孩子从还在襁褓里、是个小婴儿时,就会“撒谎”了。例如,用假哭来控制家长,明明不冷不饿没拉,却以此来吸引注意。
大部分孩子被发现说谎,都从三岁左右开始的,正是七宝的年纪。这时,孩子们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并且开始知道,自己能运用一些方法、对策,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所以,这并不是什么一上来就值得大动干戈、上纲上线的问题。比起一味责备孩子,弄清“谎言”背后的真实需求,给孩子提供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帮助(哪怕这种帮助是一定程度的选择性忽略),才是更重要的。
所以何洁的做法并不是在“给七宝找借口”,而是她作为一个母亲,不去给孩子贴标签的正确选择。
学龄前的孩子,是非观念上还比较懵懂,他们往往分不清社会道德层面的“好”和“坏”,而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认为能让自己觉得开心、舒服的事情,就是“好”,会让自己难过的事情就是“坏”。
所以,孩子在说谎时,往往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最常见的心理就是:
1、不想被爸爸妈妈批评
孩子做错了事情,往往会受到父母的责备。孩子出于自我保护、逃避责任,就不敢承认。例如弄坏了玩具,打碎了东西。
今年五月时有一天,果果趁我不注意,自己跑到厨房,把一袋子樱桃都吃掉了。我知道后挺生气的,说:“那些樱桃都没有洗,上面有农药怎么办,吃了中毒怎么办?”果果立刻说:“我把樱桃都洗过了。”
这当然是谎话,孩子怕我生气才顺着我说的。但提醒了我和孩子说话的态度让她害怕了,所以后来我没有再揪着不放。吃都已经吃了,责骂也没用,不如提醒她,“下次想吃的时候喊妈妈来洗干净,这样就不容易生病了。”
所以,如果孩子经常因为做错事而说谎,我们父母也可以反思一下,平时对孩子是不是过于严厉,让孩子害怕承担责任。
2、想要达到某种目的
果果上了幼儿园以后,经常“满嘴跑火车”。例如,明明刚在幼儿园吃了晚饭,我接她回家的路上就开始喊:“妈妈我没吃饱!老师不给我饭吃!”其实她的目的是,回到家想吃零食。
要是早上起不来床,就会撒娇说不去上学:“幼儿园老师打我,我不去!”周末奶奶想让孩子过去住一晚,她粘我,也会说:“奶奶总打我,我不去!”
其实这些事情当然都没有发生过,明显是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胡编的。这个时候与其和孩子讨论谎言,不如聚焦于他的“欲望”。孩子的“欲望”背后,往往藏着各种各样的需求。例如果果想要的,是妈妈的陪伴。
也许我们不能马上满足孩子,但依然可以注意到这些需求,做出一些改善。
3、获得其他人的肯定
有时孩子“说谎”,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出众,获得同伴认同和羡慕。例如“我们家有许多玩具车,有一千辆、一万辆!”,又或者是“我爸爸游泳特别好,他能一直游到英国,游到北极!”
果果三岁以后就经常冒出一些夸张的言论,有一次说:“我能蹦,蹦得特别高,一直蹦到天空的云彩里去!”这些类似“吹牛皮”一样的话,恰恰说明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孩子希望自己变强,博得肯定。
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优秀品质和行为,多一些肯定和鼓励,不但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那些“牛皮”也会随着孩子长大越来越少。
4、想引起家长的注意
学龄前孩子的世界中,最主要的角色就是父母和自己。所以爸爸妈妈的关注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是安全感建立的基础。
有些孩子说谎,恰恰是觉得自己没能获得爸妈的关心,但孩子发现,当做出一些错误行为时,却能引起父母的注意。因此哪怕是被责骂,孩子都宁愿一再地说谎。
如果是这种情况,父母就一定要引起注意并做出改善了。当我们能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关心,让孩子发现“说谎”不是能获得“爱”的唯一途径,孩子自然而然就没必要再这么做了。
当发现孩子说谎时,最重要的,就是像何洁一样,不去给孩子贴标签。孩子撒谎并不意味着他/她未来就会成为一个品质败坏的人。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有谁没说过谎呢?
所谓的“谎言”不值得畏惧。比起一句谎话的对错,静下来去了解谎言背后的意图,才能让我们更进一步靠近自己的孩子,倾听到孩子的心声。
当我们满足了孩子的合理需求,孩子会更愿意向父母表露真实的自己,那么,那些谎言自然都会如阳光下的泡泡一样,自己破灭不见。
所以,请不要再对一个几岁的孩子说“惯性撒谎”了。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恶意,要比那些童真的“谎言”可怕上一万倍!
——End——
-作者介绍-
花时间。童书译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联合国跑过会,法国游过学,创立公众号慢成长,分享具有国际视野的早教发育、儿童心理、亲子教育知识。微信: babyhours001。
现在关注“慢成长”,回复关键词,一起做靠谱爹妈:
【酸奶】史上最全国产和进口酸奶大测评!孩子吃什么看这篇就够了!
【出游】出门旅游怕孩子哭闹、不适应?超实用的准备攻略帮你摆平!
【早教】早教班贵得吓人,想在家做“不烧钱”早教?其实很简单!
↓↓↓ 点击阅读原文,送你一本实用育儿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