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陕西高陵青年作家刘增锋散文有感 ▷作者:张国强(武汉)
我和陕西高陵青年作家刘增锋老师的认识是通过扣扣空间的文章认识的,也许都是来自于农村,我常常被他笔下朴实无华的言语所打动,诚如在《莽原碎笔》里他写道:“我是农民,却坐在城里的高楼大厦为了生计而忙碌,但是我却丝毫没有忘记眼下是什么季节…我完全能够看到在田野里挥汗如雨的乡亲和父辈们辛苦劳作的场景,那过去了多少年的经历依然历历在目,我不会为每一个细节而感到陌生,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在刘老师的《莽原碎笔》和《远去的乡愁》的散文集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青年作家的励志成长经历!几十年如一日,不改初衷坚持在文学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而且是越走越宽!
《莽原碎笔》这本散文集刘老师收集了散文、诗歌、小说、新闻通讯人物专访稿件。作者以朴实无华的文字追述了自己的青春,折射出七八十年代青年人生追求、彷徨、苦闷与浮躁,深深地表达了对故乡这片热土的衷爱之情。与其说这是他的个人作品集,倒不如说这是刘老师这几十年的人生历程《脚穿布鞋闯世界》、《酸甜苦辣人生路》真实生活的写照。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娃不甘平庸开始了艰苦心酸的打工生涯,做过工厂工人,干过建筑工地小工,利用打工空闲的时间参加了河北当代文学函授学院新闻专业的自学考试之路,同时忍受着工友们的热嘲冷讽 ,最终通过顽强的毅力取得了新闻专业函授大专层次的学业证书,他所采写的新闻作品先后被《陕西日报》 、《陕西农民报》等报刊杂志微信平台转载刊发,同时取得新闻资格证的 同时被《陕西日报》聘请为特约通讯员,他的自学成才的励志事迹被《自学考试报》等媒体多方位进行报道。已故的中国新闻人物网总编辑郭光远先生在《谁与增锋》一文中如是评价:“乐与助人、勇于尝试的他由文学而至新闻,有爱好而至职业,一路走来,尽管坚辛,但很坚实……文如其人,他的文字和他人一样,给人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不夺目、不虚浮、不喧嚣,我觉得这就是他的路,他的状态,足矣……” 增锋的这本文集反映出了陕西关中人的勤劳、朴实、忠厚、善良的优良品质,其文字乡土气息浓厚,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人的一生,有诸多记忆。有的记忆被时光锁定,压抑在心头,成为郁结;有的记忆被岁月留住,变成一笔释放在笔尖的财富。刘增锋老师的散文集《远去的乡愁》是留给自己,留给亲友,也是留给大家的一份礼物。
《远去的乡愁》这本散文集是由人物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著名文艺评论家李星先生作序,著名书画艺术家,92岁高龄的叶浓老先生题写书名。《远去的乡愁》全书共分:乡情流韵、殊深轸念、百味人生、立此存照、寻山觅水。其中乡情流韵描写了作者童年记忆中乡村生活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小时后的儿时记忆犹新,他让我们同龄人产生了心灵的共鸣;殊深轸念这部分通过对爷爷、铁匠出身的父亲、英年早逝的哥哥怀念以及对亲朋好友以我笔写我意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一部记录生活苦难的励志书籍。 我想起孟子:“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他是一名作家,也是一名编辑记者,作品中小人物大担当。他让我看到一个勤奋好学,热情淳朴善良的关中汉子:“对于一个媒体人来说,要有一定的社会担当意识,更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多年来,不论刘老师工作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各种公益活动,不用说什么华丽的词语,……每次看到自己帮助的患者身体得到健康恢复时,他倍感欣慰!”著名评论家李星先生给予他高度的评价:“……而正是透过增锋朴素的语言文字和他对亲朋好友的观察回忆和理解,我们得以窥见他柔弱的心灵世界,不仅感受到他的善良质朴,更感受到他的谦卑和真诚。这是一个集合了父兄辈身上的许多美德并责己甚严、处人忠诚,做事一丝不苟的谦谦君子,……能以一篇篇文章积累成绿色的生命和风景,并得到许多肯定,这就是他的人格和努力的证明……
读刘老师的散文,需要细细品味,如果视线仅仅粗略地从其字面上滑过,至多只能觉察到他的文字之美,却不能领略其内涵的深度、真切的生命体验、灵气逼人的洞察力。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他自己的视觉和心智,对生活和生命现象做出理解与诠释!著名的文艺评论如是评价刘老师:“最让我认可并无不惊讶的是本书百味人生辑中的一篇篇人生和职场,社会感悟、思考的评论性文字。少做作,不卖弄(鲁迅语:不装腔,不作势)朴素,亲切,固然是其言论的底色……”
文学是一条艰辛的创作之路,选择文学注定这辈子清贫孤寂,他以耿直的秉性,以手中之笔抨击社会丑恶现象,弘扬人间真善美,热心扶持文学新人,我们期待在文学创作路上,刘增锋老师的散文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