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小E毕业论文
《浅论当代流行歌曲对唐诗宋词的继承与发展》
初稿中的部分片段
周杰伦方文山的“中国风”歌曲
周杰伦和方文山虽不是广义“中国风”歌曲的开创者,但却是广义“中国风”歌曲的重要推动者和狭义“中国风”歌曲诞生的重要标志者。周杰伦和方文山的“中国风”歌曲以数量之大、质量之高而在众多的“中国风”歌曲中独领风骚。
截至2015年底,周杰伦总共发行了13张个人专辑和多张EP、电影原声带,而每张专辑中都至少有一首“中国风”歌曲。这些“中国风”歌曲分别是《娘子》、《忍者》、《上海一九四三》、《双截棍》、《龙拳》、《爷爷泡的茶》、《东风破》、《双刀》、《将军》、《乱舞春秋》、《发如雪》、《霍元甲》、《千里之外》、《本草纲目》、《菊花台》、《黄金甲》、《青花瓷》、《无双》、《兰亭序》、《烟花易冷》、《雨下一整晚》、《皮影戏》、《公公偏头痛》、《红尘客栈》、《天涯过客》,共计25首。这25首“中国风”歌曲除《皮影戏》是由唐丛圣作词外,其余都是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此外,周杰伦和方文山还一起为其他歌手创作过不少的“中国风”歌曲,如:江蕙的《落雨声》、李玟的《刀马旦》、容祖儿的《小小》、李宇春的《刀锋偏冷》等等。所以,如此大的创作数量是周杰伦和方文山“中国风”歌曲获得成功的一大优势。
数量上的优势并不能说明什么,真正的好坏还要看歌曲本身的质量。而周杰伦“中国风”歌曲在保持高产量的同时还具有极高的质量,这一方面与周杰伦自身高超的音乐创作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少不了周杰伦御用作词人方文山的巨大功劳。方文山“中国风”歌词的创作可归纳出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是题材的多样性。方文山在生活中每当有灵感产生,他都会及时用随身携带的纸和笔记下来。平时他还特别喜欢阅读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比如唐诗宋词,在广泛的阅读中为了方文山积累下了今后创作“中国风”歌词的许多素材。方文山在正式与唱片公司签约之前做过外劳中介、管线安装工、送过外卖、当过兵。根植于市井的人生经历使他的创作题材呈现出多样性,内容的不受拘泥和风格的怪异也是他孜孜以求的“有创意”。所以,他既可以在《娘子》中写塞外风貌,又可以在《青花瓷》中写江南小镇;既可以在《忍者》中写日本的忍者,又可以在《公公偏头痛》中写中国古代的公公;既可以在《双截棍》、《龙拳》、《霍元甲》中写中国武术文化,又可以在《本草纲目》中写中国医药文化,等等。
第二是语言的生动性。在遣词用字上,方文山可谓才情尽显,语出不凡。他的“中国风”歌词用“字字珠矶”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每首作品都可以看到他是用心在写,颇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尤其是一些句子,如“惹尘埃是非”、“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凄美了离别”、“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薄如蝉翼的未来”、“诗化了悲哀”、“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秋心拆两半”等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触目惊心的美。方文山还运用变幻多姿的修辞手法,赋予平凡的事物以鲜活的面貌,从而烘托气氛,使歌曲的意境更加丰富。如“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用比喻手法将一个苦苦守望的人内心的冰冷、绝望与苍凉演绎得淋漓尽致;“闻泪声入林/寻梨花白/只得一行青苔”在听觉和视觉的交错作用下,让人触摸到了寻觅者那颗破碎的心。
第三是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技巧。学习过导演和剧本编写课程的方文山,在歌词创作中大胆地借鉴了电影蒙太奇手法,使其歌词的布局和铺陈更为大气。如《千里之外》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将不同时代的两种不同音质、不同心理的告白通过蒙太奇的剪辑和重组,使之融合在同一画面中,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看到了历史的重现,实现了古今的对话。再如《娘子》从江南小镇到塞外边关的景物描写和心理刻画,使游子与思妇的相互思念跨越了地域的局限,而富有跳跃性的画面又拉伸了歌词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蒙太奇在歌词创作中的使用,不仅扩大了歌词表现生活的容量,也使作品更加凝练。
周杰伦和方文山“中国风”歌曲的成功,是两个人共同的成功,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周杰伦的曲,方文山即便写出再古朴雅致的歌词,也无法完美演绎出歌曲中的细微情绪变化和起伏;如果没有方文山,周杰伦即便写出再古典优美的旋律,也无法完美诠释出歌曲中的内在思想情感和意蕴。唯有周杰伦和方文山携手共同创作,才能相得益彰,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中国风”经典。
周杰伦方文山
最广为流传的10首“中国风”歌曲
本文摘自小E毕业论文
《浅论当代流行歌曲对唐诗宋词的继承与发展》
初稿中的部分片段
图片来源 | 百度
编辑 | 小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