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资金少、时间紧、条件差《塬上》为何在国外频频获奖 | 专访乔梁

拍摄资金少、时间紧、条件差《塬上》为何在国外频频获奖 | 专访乔梁

导演帮 内地男星 2018-01-16 22:00:11 714

作者/张晓迪

出身于电影的摇篮北京电影学院,又身兼北电导演系教授,乔梁身上有着浓厚的学院派人文气息,他待人亲切,从容儒雅,他的作品又类型多样、风格鲜明。2017年,乔梁导演的最新作品《塬上》获得第39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这也是目前中国导演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取得的最高成就。


△导演乔梁


与乔梁导演的采访约在北电校内,当时学校导演系正在进行学生作品展,办公楼的走廊两旁整齐的摆了两排海报展架,经过那里乔导说,那些都是他学生的作品,并指着其中一张《风度阳关》的海报告诉记者,“这是今年最好的片子。”从他的神情能够看出他对电影和学生们的热爱。

 

自1995年进入影视行业,20余年间乔梁拍摄了《上海故事》《贞贞》《飞》《时尚先生》《娘要嫁人》《小情书》等各种类型的优秀影视作品,这一次他带来的新作《塬上》则将镜头聚焦在一个社会问题上——环境污染。

 

关注社会发展是电影人的使命

 

△《塬上》海报


《塬上》讲述了记者康文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报道一只无意中发现的国宝朱鹮。他为家乡的环境污染奔波,为初恋的归宿担忧,但在乡亲们眼中,他却像一个闯入者,因为报道了朱鹮也就牵连出此地的污染问题,这事关当地经济和众多村民的饭碗,面对乡亲们的苛责和记者的职责,康文内心五味杂陈、万般无奈。

 

整个影片采用大量的固定镜头、没有音乐,除了片尾短短的一两分钟转为彩色其余内容通篇黑白。乔导表示,拍摄《塬上》的过程一直在做减法,他不希望带入过多的个人感情,而是用片中还乡人冷峻且深情的视角,展现当代中国乡村的真实面貌以及人性困境。

 

该片主要戏份拍摄于陕西省清涧县,在交通不够便利的农村拍戏是个苦差事,有二十多年剧组经验的乔导早已学会了苦中作乐,而且作为导演,他也非常珍惜这种观察体验生活的机会,因为有些地方不到那里去拍戏可能是一辈子也不会去到。


△《塬上》剧照

 

乔导告诉记者,清涧县是中国枣乡,但是很多村子里的年轻人都走了,只剩下一些老人,他们根本没有力气把满树的红枣摘下来,也没有更多的交通工具把枣运出去,只能看着它们烂在树上。拍摄期间,乡亲们每次见到剧组的人不是问“吃饭了吗?”而是问,“吃枣了吗?”其间遇到一位非常贫穷的老人,乔导给了她一些钱,老人坚持要送他一些枣作为感谢。当地人的这种善良、和面对生活的无能为力,也让乔导在创作上对于片中人物的内心挣扎与困局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谈到该片拍摄遇到的困难,乔导直言,条件差、资金少、时间紧都是剧组遇到的挑战,但最大的困难则是来自于一位超级大牌的演员,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


 △《塬上》剧照


朱鹮在我国一度濒临灭绝,1981年仅在陕西境内发现7只,经过多年人工保护培养,截止到2015年,这一野生种群总数达到了1300多只,依然属于珍惜动物。

 

朱鹮在片中的戏份并不太多,却是全片的灵魂,它总共拍摄了三天时间,而这三天也不是接连完成的。乔导透露,拍摄朱鹮必须经过中央及地方有关部分的批准,并对拍摄地的环境进行严格检验,测试合格后才能把朱鹮带过来,并且每次朱鹮到现场拍戏都需要专门的运输车和专业饲养保护人员跟随,当天拍完必须返回保护基地,不能在外停留。乔导笑言,“每次它来我们全组都很紧张,最大的腕儿来了。”


△《塬上》剧照

 

朱鹮的稀有与脆弱,当地的困境与发展,当这些事情活生生的摆在面前,对于创作来说是极为震撼的,也正是因为这些经历和感受,当《塬上》这部电影屡屡荣获国内外各项大奖时,乔导表示,关注人性、关注文明、关注社会发展,是电影人的使命。


 △导演乔梁


虽然获奖诸多,这部电影目前却还并没有机会在国内公映,文艺片该如何收回成本是很多创作人员都会面临的问题。乔导表示,《塬上》拍摄仅用了400万人民币,并且已经通过国内外的各种渠道收回了投资,未来并不担心票房的问题,只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看到这部电影,并关注环保等问题。

 

他同时也表示,如果总是面对成本无法回收的问题,投资人的信心会被毁掉,久而久之资本就会流到别的行业,所以每个从业人员都要有成本的意识并对此负责。

 

从导演到导演系教授

 

作为导演,乔梁并不把自己限定在某种固定类型当中,也不会把电视剧和电影区别对待,在他拍过的影视作品里,有青春、有都市、有历史、有悬疑,不管哪种题材类型,乔梁导演的镜头里总有一种孤独感,这也成了他非常鲜明的一种风格。


△导演乔梁

 

而对于导演应该如何确定自己的风格,乔导却表示,做导演最重要的是先把故事讲好,真诚面对,之后自然流淌出来的才是风格。他说自己上学的时候特别想标新立异,希望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不同,但老师告诉他不要作茧自缚。如今,他也带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他同样告诉自己的学生,不要在一开始就举着风格的旗帜向前走,故步自封便难以进步了。

 

在乔梁导演二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合作过的演员更是不计其数,既有潘虹、蒋雯丽、冯远征这样的老戏骨,也有张译、王千源、舒畅这样的年轻实力派,当问到在一位导演眼中,什么才算是好演员时,乔导举了与蒋雯丽合作拍摄《娘要嫁人》时的例子。


 

当时有一场戏是拍蒋雯丽炒菜,整个镜头一气呵成,导演喊停之后,蒋雯丽把那盘炒好的菜端出来给现场人员吃,色香味俱全。“这就是好演员,她不是在演,她就是在生活。”

 

随着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每年报考电影学院的人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身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教授,记者不免好奇问到,导演系的招生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符合作为导演的基本要求?

 

乔导表示,导演系最喜欢有想象力,有观察生活的能力的学生,最好同时具备良好的敏感度和艺术感受力。他以自己刚刚毕业的一位学生举例,那位学生的作品是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请她妈妈来出演,拍摄中面对生活的惨痛,她妈妈不禁痛哭,她没有因此停止而是把这一段完整拍了下来,这就是作为一个导演的基本素养。



导演系的招生年龄往往比其他专业要宽松一些,因为成为真正的导演需要经过生活的挫折磨砺,对人生才能有更深刻的领悟。

 

然而当下的导演市场不仅是新人辈出,更是跨界盛行,针对这一现象,乔导持乐观态度,他表示远到美国导演伊斯特伍德,近到同是北电老师的梅峰,都是跨界做导演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从其他岗位转为导演的人有自己更为独特的生活阅历,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切入电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构图、光影等技巧的束缚,可能拍出更深入人心的作品。而跨界存在的问题则是他们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在创作过程中可能要不断的交学费。说到这里,乔导又笑起来,“搞艺术是一辈子的事,我们都在不断学习。”


既带着北电导演系本科班及研究生班的学生,又保持着平均每年一部作品的节奏,乔梁导演不是在拍戏就是在教怎么拍或者筹备下一部作品,他说自己太喜欢这个行业了,而且到目前为止拍过的戏都是自己想拍的,这对一个导演是极大的幸运。对于未来,他希望能够再开拓一点,让自己拥有更大的视野和创作空间。

 

-END-

上期回顾

十年不红毛林林:《红蔷薇》顾霜菊比《兰陵王》郑儿更有层次

如何善用正反打?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