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认识并学会使用火以后,便迅速摆脱了愚昧,大踏步地进入了文明时代。在我们中华大地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到了秦汉时期,人们已经发明了许多安全用火的器物,比如用于照明的灯具、用于熏香的熏具、用于取暖的炉具、用于做饭的灶具等等,统称为燃具。海昏侯墓出土的大批燃具,不仅数量多,品种全,而且质量高,制作精,它们营造了地下宫殿那灯火通明、香气缭绕、炉红灶旺的生活氛围。这些灯、香、炉、灶都镌刻着汉代驯火的踪迹,体现着前人高超的智慧,是西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缩影,具有很高的科学人文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
照亮长夜的明灯
青铜灯具的铸造,在汉代达到了一个顶峰。海昏侯墓出土了十余盏形态各异的青铜灯具,从功能上看,有尚浴灯、夜宴灯、夜读灯之分;从形状上看,有豆形灯、釭形灯、连枝灯之别。可以说,基本上涵盖了西汉时期上层社会使用的灯具类型。这些灯具都是当时顶级的实用器物,出土于海昏侯墓的各个主要墓室,为已经死去的刘贺继续照亮漫漫的长夜。
①豆形灯。豆形灯是汉代青铜灯具的主要类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有使用。由于这种形状的灯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具——豆演化而来,因此叫豆形灯。海昏侯墓出土的豆形灯至少有四盏(图1),成对出现于东藏阁和北藏阁。这种豆形灯高约30厘米,上部有灯盘,其中三个灯盘中有烛扦,用于放置固体燃料;中部有灯柱,呈现优美的纺锤形,刻有阴线装饰,便于用手握住灯盏移动;下部有灯座,好像倒扣的喇叭口,使灯能够平稳地放置在席或案上。在一盏灯盘边缘刻有昌邑年号的十四字铭文。一件疑似豆形灯的底座上,刻划着铭文“南昌”二字(图2)。这些豆形灯的总体造型简洁、大方、稳重,每个细节都别具匠心,是迄今出土的汉代青铜豆形灯中的精品。
图1
图2
②釭形灯。这是汉代的一项高科技发明,最典型的当数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由于古代灯的燃料主要是动物或植物的油脂,燃烧产生光源的同时,也会因没有完全燃尽而产生残留灰粒,造成室内烟灰弥漫,而釭形灯解决了这个不足。这一发明创造充分显示出中国先民的聪明才智,西方直到十五世纪才有达芬奇发明的铁皮导烟管灯罩。为此,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给予高度评价。“釭”,《释名》解释为“空也,其中空也。”《说文解字》解释为“车毂(gu,音古)中铁也。”《广雅•释器》解释为“凡铁之中空而受枘(rui,音锐)者,谓之釭。”可见,古代把空管状结构金属物称之为“釭”。 而釭形灯就是带有空管状的青铜灯具。有人把“釭”形灯写作“缸”形灯,这是错误的。海昏侯墓出土的釭形灯,是由鼎形灯座、带把子的圆形灯盘、防风灯罩、圆球形灯盖和左右两个排烟管等五个部分组成。造型敦厚浑穆,端庄典雅,出土于西藏阁娱乐用具库(图3)。为了便于清洗、加燃料、注水,各个部分都是分铸套装而成。使用时先向鼎形灯座内注入一半水,使灯的重心降低,增加稳定性。再向灯盘加入燃料。当釭形灯点燃后在发光的同时,产生的烟气通过灯盖进入排烟管,导入灯座内,与清水接触后被过滤,既防止烟气弥漫,又上升继续助燃。因此,釭形灯称得上是二千多年前中国的节能、环保、安全灯!
图3
③雁鱼灯。准确地说,海昏侯墓出土的一对青铜雁鱼灯,也是一种釭形灯,只不过它们是单管排烟,并且把排烟管和灯罩巧妙地做成鸿雁回首衔鱼的造型(图4)。灯罩下有屏板,可以任意调节灯光亮度和照射方向。鸿雁的脚蹼粗壮肥硕,可以稳定地支撑起整个灯具。灯的各部分可以拆卸清洗。这对青铜雁鱼灯既生动、活泼,又不失稳重、大方,让人百看不厌,成为汉代最豪华、最亮丽的灯具。类似造型的汉代雁鱼灯全国共出土六件,分布于陕西、山西和广西。这种形象的灯具在汉代画像石中屡见不鲜,说明那时的王公贵族很喜爱“雁衔鱼”这一独特的造型。有人对此作过深入的考证,从“鹳鱼石斧图”引申为象征着“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也有人认为,鸿雁有丰满的羽毛,非常符合汉代社会崇尚长生不老、追求羽化升天的思想意识。这对精美的雁鱼灯出土于北藏阁东部靠近食官库的位置,附近摆放着许多较大的鼎、鉴、鋗、尊等器物,说明刘贺使用雁鱼灯一般是在夜间宴请客人的时候。也可能是在洗浴时使用,因为同类的长信宫灯上有铭文“长信尚浴”,证明此类釭形灯有为洗浴照明的功能。
图4
④连枝灯。连枝灯也称多枝灯、莲枝灯,好像传说中的一棵神树。古时的摇钱树、扶桑树也是这种造型。这件青铜连枝灯出土时倒伏在主椁室西室南部的其他用具上(图5)。它是由一个镂空铸造的灯座、树枝状的灯柱和三层五盏灯盘组成的灯具。这件连枝灯高度达到一米以上,算是墓中最高的灯具。如何保持灯具总体的稳定,是安全使用的大问题。为此,一是把灯座尽量做大些,让重心下移。铸造时再将灯座镂空,可以从空隙处插入金属棍或木棍一类的东西,把连枝灯固定在地面或案台上。二是伸出的两组灯盘呈180度交叉且两两对称,保证重心不偏移。三是树枝状的灯柱是插接到一起的,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由组合,既可以成为一盏高枝灯,也可以成为三盏或五盏连枝灯。这样,不仅能够节省燃料,而且可以确保安全。此外,灯盘做成八棱形,更增添了这盏连枝灯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图5
汉代灯具使用的照明燃料主要有三种。其一是用植物做成的燃料,最常见的是剥去皮的麻桔。一般豆形灯盘上都带有烛扦,就是插麻桔用的。麻桔燃烧快,照明时间短,烟气大,后来被其他燃料所代替。其二是固态燃料,主要是鲸油、牛油等动物脂肪油脂和像蜂蜡一样的有机混合物。由于成分中含有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呈固态,可制作成烛等特定形状。其三是液态燃料,主要从兰香、桐树、芝麻等植物中提炼出来的植物油。由于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呈液态,可以作为燃料直接添加在灯盘里。据史书记载,秦汉帝王陵中灯盏使用的燃料是“漆”。《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陵中“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这里的“人鱼膏”指的是大鲵即娃娃鱼的脂肪。后人在注释中特别提到:“今(指汉代)帝王用漆灯冢中,则火不灭。”据考证,这种点亮墓中长明灯的“漆”,实际上就是桐油,也叫桐漆。由此可以推断,海昏侯墓中的长明灯,用的都是桐油作燃料。
可以想见,海昏侯刘贺下葬时,墓室中所有的灯包括豆形灯、釭形灯、雁鱼灯、连枝灯等等,都是点燃的。如同生前一样,明晃晃地陪伴着墓主人羽化升天。只是封土后不久由于氧气越来越少,所有灯光都渐渐地暗淡了,熄灭了。这样,当墓室中的全部氧气被消耗殆尽时,包括刘贺遗体在内的所有随葬品,都处于无氧的状态,更便于长期保存,不致于被迅速氧化了。
“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出土成果展”将作为常设展览
已经在江西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啦
想知道如何预约请点击以下这条微信:
外省路线规划:
听说你们要来看我?外省的童鞋们!线路都给你们规划好了!快来“约会博物馆“吧!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来源:王金中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