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推介】当我们谈起唱作人@梁博

【达人☆推介】当我们谈起唱作人@梁博

玩顽皮 内地男星 2015-12-30 11:28:13 199





当我们谈起唱作人梁博


作者:梁祯婕


偶尔,独自漫步在北方冬季的清寒校园,金色阳光稀疏地洒在光秃的枝桠,冰冷而又清新的空气窜入肺叶,双耳里流淌着吉他solo时,我似乎就觉得自己会遇见梁博,他看起来和所有普通的校园青年无异,利落的板寸头,黑色T恤外搭深色外套,背着吉他,表情严肃甚至些许淡漠,边走路边低头思考着什么。

我想这种恍惚错觉来源于熟悉感,怎样的熟悉呢?除了梁博和家父同名,除了我对东北人内在的亲和之情,除了我们人生中极为重要的城市都是长春这些巧合所带来的贴近之外,更为根本的是,他的人和他的音乐让我无法不触动,无法不让我感到:纵使我们还未曾相逢,心灵和意趣也已经交叠了一大半。



无论媒体还是网民,要对一个从巅峰选秀节目走出的首个冠军不炮制任何新闻渲染任何舆论,简直太难了,更何况,梁博在大众和商业维度里,的确很“异类”。

有人放言:梁博是“史上最糟糕的选秀冠军”,他错过了选秀明星最黄金的保鲜期,同期比赛的某某或某某某,人家不知比他红了多少倍。


其实不是这样的。

这是典型的娱乐圈思维,但是恰恰,梁博曾说自己从未真正踏进过这个圈。



最近又把梁博三年半前的比赛看了多遍,盲选首次亮相时,形貌并不俊朗,是小眼睛单眼皮;造型并不独特,是普通的T恤仔裤;乐器并不贵重,是常见的木吉他;故事并不伤怀,是一个音乐系大三学生特别喜欢唱歌;甚至开嗓也并不惊艳,直到快唱到《长安,长安》第二个撕裂的高音时那英才转身。比起秀爆表颜值型的、拼沸腾激情型的和讲凄苦故事型的选手,梁博同学这样中规中矩的初次出场既很难让大众倾心偏爱,也很难让唱片公司押注看涨。甚至最终播出的梁博盲选视频被节目组剪到只剩三十二秒。




那英组学员两两PK时,梁博遭遇同样颇具摇滚风范的黄勇,二人唱《北京北京》,台上还坐着原创原唱兼梦想导师汪峰,黄勇演绎首段主歌时,唱腔华丽技巧精湛,伴随着强烈的律动,神情陶醉撕心裂肺,此时镜头扫过旁边的梁博,他只是闭着眼睛安静地听着且不论唱功高下,这份难得的镇定自持也足以显现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超越年龄的从容心态



直到我翻出梁博参加好声音前在学校演出的录像,才发现原来成名前与成名后的他在台上的状态始终没变——面前是高高的麦架,身后是合作的乐队,自弹吉他,选唱摇滚,高音结实饱满,中低音圆润流畅,音乐响起便尽情投入,音乐之外则寡言少语,既是少年意气,又是少年老成。

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他又以同样的品质和模样唱了《花火》《私奔》《我爱你中国》和《回来》。随后的中秋之夜,貌似爆冷出人意料,实则一切又在情理之中,梁博夺冠。可是再随后,梁博逐渐淡出公众视域。



梁博 翻唱《我爱你中国》夺冠



梁博 摇滚范十足唱《回来》霸气全场


按照惯常的商业资本逻辑,这个一夜之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选秀冠军应该马上有忙不完的采访、商演、演唱会和代言,应该携带满脸愉悦笑容接受粉丝的膜拜和媒体的追捧,应该趁热打铁适应造星公司的市场定位和包装运作,应该站上更高更广的平台为长远星途设计规划。



然而那一刻,梁博最想做的只是回归最单纯的音乐。他想,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在舞台上出现又有什么意义。他说,胜利了那天晚上回去后,冠军头衔我就突然不想要了。他问,几乎所有选秀歌手的爆红都是节目运筹效应的产物,和音乐本身究竟有多大关系呢?于是,梁博选择回到母校吉林艺术学院完成学业,在最熟悉放松的地方练琴创作,还准备考研深造。



次年,正值同期其他选秀明星的事业爬坡阶段,梁博却几乎销声匿迹,他跑去美国继续学习并制作首张专辑,在一个更多元浓厚的音乐氛围中安心思考与沉淀,领悟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塑造的迥异的音乐传统,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最初的音乐信念。从美国回来后,梁博终于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张同名专辑《梁博》,全是这个年轻原创音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内心表达。又隔了一年半之久,也就是在上个月初,《迷藏》诞生,从配器到词曲再到音频与视频同步的录制方式,较之于上一张专辑有了飞跃性突破,此时的梁博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唱作人,其人和其创作毫不违和地通达相融,都是独立但不孤傲,简约但不简单,坚守本我但不固步自封,诚意满满但又葆有一丝狂放不羁。



记得梁博有一次回母校演出,曲目交替之际,他诚恳地对台下的同学说了一些心里话,大意是:无论今后有了怎样的名和利,自己的本色永远不会变。这句宣言式的承诺让我又感动又喜悦。梁博从不标榜自己作为创作歌手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他骨子里就是个直率质朴的东北汉子,严肃而真实,耿介而不随,不苟言笑,不说假话,不穿自己不喜欢的衣服(据观察,基本只穿黑色的T恤或皮衣或西装),不发不像自己原初模样的照片,不唱自己无法接受的曲目,不制造舆论噱头,还有,不会讨好观众。



可以说,在音乐之外,梁博本人可供大众消费的资源实在少得可怜。他在本质上从来没有变过,是个典型的纯音乐人。也许有人会问,梁博现在也出专辑也接商演也开个唱,怎么不商业了?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环境之下,大多数人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理由逃避市场和泯灭商业属性,身处其中的梁博也无法例外。



但是,能清晰地界定音乐和外在事物的分殊,名利双收之后不在鲜花和光环里流连,不在形形色色的潮流之中丢掉音乐的本质,仍愿于喧嚣之外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创作与演唱的,就称得上是一个值得被尊重、值得为之买单的音乐人。想起在《危险》那首歌里梁博写了句词:别为那摇曳的烛光畅所欲言,别为那昂贵的红酒浑身发软。

其实梁博和我们大多数90后一样,在很多人眼中还只是个孩子。你可以断言他的人生阅历、挫折历练都没有达到洞穿世事无懈可击的地步,你也可以评论他的创作才华暂且还不足以匹配更远大的梦想,但你不能无视这个年轻唱作人纯粹而执着的赤子态度。



在当今这个欢腾躁动的娱乐时代,有多少功名利禄的垂涎欲滴,就有多少写满贪婪欲望的眼色,有多少富贵荣华的追逐趋附,就有多少堆满虚假笑容的嘴角,物化逻辑运算出言语矫饰精神迷失的假面人,绮丽耀眼的皮囊之下包裹一颗空洞洞的魂灵罢了。



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梁博才越发显得稀有,这个世界才真的需要更多梁博们。我反观自己,比梁博还要小好几岁,却要比他急功近利,总想着世界瞬息万变,要马不停蹄抓住越多才越好,冷板凳坐十年太久,也许只剩海枯石烂。虽然我不做音乐,没参加选秀,也不在娱乐圈浸染,但同龄人梁博带给我的感动和力量几乎超出了任何一个从艺者。“左手是人品,右手是作品”,这是梁博父亲曾告诫他的,我想也该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准则。


我想过,梁博真的会一直这样坚持下去吗?答案我不敢肯定,但我愿意相信,年仅24岁的他还会有无限的潜力爆发;我愿意据此想象:

五年后,而立之年的梁博会有一两张更加纯熟的鼎力之作,凝结了他对社会更精炼的体悟和对自我更深刻的省思;

十年后,梁博也许会组建家庭,会做父亲,他的情感会更温柔、细腻和稳定,并且会渗透至创作之中;

十五年后,梁博四十岁,这是他精力和事业的巅峰期,鲜少再有窦唯张楚汪峰许巍的痕迹,他会成为内地摇滚新生代的领军之人和中坚力量。



最后,当我们谈起梁博,我们谈论的一定不是选秀冠军的叛逆,不是花边新闻的劲爆,不是发型服饰的光鲜,不是背景后台的强弱,不是吸金表现的优劣。

当我们谈起梁博,我们谈论的仅是唱作人梁博。



玩,是一种态度!

更多达人推介↓↓ 点击可见哟

【114期手作达人】陈淑湘 - 一个不做手工会shi的妹子!

【084期插画达人】葱二:一直钟情于写实彩铅画,慢慢有了属于自己的 “画风” !

手作达人 | 21岁的梦想家


特别鸣谢

以下合作伙伴对玩顽皮的支持!

..........


点击下方阅读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