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兼具碾压级唱功跟甜美形态,Ariana Grande早早就注定是要当Diva的。按照此前三张专辑情况,Diva的养成之路也确实顺利。当然,每个时代对于Diva的定义都有所不同。处于当代语境里,除却唱功跟形象两方面,真正的Diva都要在更高层级方面有所建树,其中音乐方面的重点是,艺术含量。
艺术含量具体讲即是指要达到超越常规音乐风格限定的个人属性,Teen Pop、R&B、EDM,诸如此类标签通常是用来定义歌手的,但对于真金的Diva而言,她必须成为定义这些标签的那位。也就是说,当代Diva不仅要是实力认证的唱将,还要当塑造音乐的先锋,而不是初级的音乐风格的“搬运工”。
这方面的最佳典范就是Beyoncé。这位欧美乐坛里的顶级Diva,经过近几张专辑的探索塑造,已然将各种音乐元素烙印上高度风格化的个人属性。最终呈显性的不再是特定的风格标签而是Beyoncé本人,即,所有风格经由她演绎都成为Beyoncé式的风格。
基于未来发展考虑,Ariana Grande需要进行同样的塑造,而此番全新发布的专辑《Sweetener》就是完成这一重要环节的尝试。《Sweetener》跟此前《Dangerous Woman》、《My Everything》、《Yours Truly》三张专辑完全不同。这种不同很容易被解读为“转型”,诚然,处于这个时间节点,Ariana Grande确实具备转型的可能性跟必要性。但若将时间线拉长来考量,今次《Sweetener》里各种不同以往的选择,与其说是转型不如说是自然进阶。毕竟,专辑里并没有经历多么痛苦的割舍跟调整,她所表现出的完全是顺畅的进阶,向当代Diva的稳步进阶。
《Sweetener》里的大不同从专辑封面就有剧透,颠倒的头像就直观在表达“颠覆”的意味。对于颠覆过往的尝试,大众必定出现不同反馈,尤其是在国内就有诸多歌迷感觉《Sweetener》不如此前专辑有“耳缘”,也就说通俗讲的“好听”。其实,这正好是Ariana Grande的诉求,此前的“好听”更多是基于Teen Pop的创作程式,打造出具备热门金曲质感的歌曲。但在《Sweetener》里,创作诉求是更显成熟的音乐形态,单纯Teen Pop式的“耳缘”、“好听”已然不是重点。从风格来讲,此番Ariana Grande的整体趋势是回归根源的R&B,尤其是强调这种音乐形态中的“节奏”。而国内部分歌迷之所以感受不到“好听”,本质上或许是因为对于根源R&B存在的审美偏差。
在R&B音乐根基深厚的欧美,大众接受度明显颇高。数据就是最有力说明:《Sweetener》仅以四日就在Spotify收获1.09亿的流媒量,打破女歌手全球Spotify专辑首周最多流媒播放记录。专辑在多达99国/地区的iTunes专辑榜上累积登顶,并在英美等流行音乐主要市场直接空降冠军位置,成为Ariana Grande首张在英美均空冠的专辑 。市场反馈积极的同时专业领域的评论同样良好,各家媒体基本都持以肯定态度,连向来苛刻的Pitchfork都打出8.1分。
所以,市场跟专业两方面同步反馈出《Sweetener》是一张优质的专辑。而在我看来,这是2018年欧美乐坛最佳专辑的候选,同样也可以是Ariana Grande至今的个人最佳。核心就在于,她在专辑里达到最佳状态,按照专辑选曲的具体安排,这张专辑保持住充分的自由性,作品风格多样化,兼顾旋律型跟节奏型。按照选曲内容,虽然经历过2017年曼彻斯特大爆炸事件,但并没有让这张专辑充斥着主旋律鸡汤式的疗愈歌曲,相反,《Sweetener》里的歌曲其实是高度个人化的内容,涉及恋爱与失爱,度过难关等等私人情绪。就连为曼彻斯特爆炸事件而创作的歌曲《Get Well Soon》也没有过度进行煽情。在《Pete Davidson 》里,歌词部分更是收录进22次“Happy”,Ariana Grande是在用这种用力的方式来表达状态正佳的意思。
迎来最佳状态,重要原因是回归根源R&B,这同样也是Beyoncé在“转型”专辑《4》中的选择。对于这两位通具备深厚R&B基因的Diva而言,回归根源才是找到“真我”,即,强化个人属性。为此,Ariana Grande邀请来Pharrell Williams参与创作以及制作。这个选择可谓精明,后者对于流行要义的认知以对于歌手的塑造都属于顶级,此番他为Ariana Grande进阶到当代Diva带来重大突破。最实际的就是贡献出优质歌曲,《Sweetener》总共15首歌曲,Pharrell Williams参与创作以及主导制作的就有7首,所以,基本算是支撑起专辑的半壁精彩。这7首作品都是最标准的Pharrell Williams式出品,精简的质感,巧妙的安排,在这些作品里清晰感受到了属于Ariana Grande的艺术含量。以这些歌曲为载体,她至少实现两方面的提升。
首先是音乐形态拓展。过往,Ariana Grande最为大众熟知的是对于旋律型的处理,这类更偏向于传统Diva的表现。此番在Pharrell Williams负责的歌曲里,她完全开启节奏型的探索,由此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味道。并且,在节奏型框架里,展示出足够丰富的分类。《Blazed》的节奏颇具非洲色彩,属于天然的原生态音色,同时 Ariana Grande的人声跟Pharrell Williams的“机器声效”构建出经典的Call-and-Response模式,配合讲究。《The Light Is Coming》,或许是专辑中最具实验意味的歌曲,制造出类Glitch-hop效果的奇异节奏音色,最终营造异类、神秘的氛围。《R.E.M》的节奏完全呈现机器跟人声的融合,电子沙锤音色跟人声气声搭配,输出层次感鲜明,声场立体的节奏,这种操作是传统跟现代的结合。
《Sweetener》属于最本格式的R&B处理,配器经典化,强烈的复古感贯穿始终。当然,在音色处理以及创作逻辑方面,是完全面向于当今的。《Successful》同样是机器跟人声的共同构建,由合成器制作出的复古音色节奏配搭性感人声的气声riff,整体将歌曲的氛围拉回到传统R&B的黄金岁月。《Borderline》的节奏处理相对常规,基于鼓机的铺垫打造出简约的R&B范式。《Get Well Soon》,这首为曼彻斯特爆炸事件而创作的歌曲,属于经典的Soul范式,将鼓机制造的节奏跟传统福音音乐相结合,此刻的节奏完全处于辅助位置,融入到整体的福音氛围里。
基于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在《Sweetener》里Ariana Grande尽可能进行多样化音乐形态的探索,在此过程里,有对传统的沿袭也有对先锋的尝试,进而完成音乐风格方面个人属性的塑造。
其次是音乐型格的完善。如果习惯于旋律型形态里的Ariana Grande,此番效果确实很“另类”。但对于Ariana Grande,这是绝对的好事。因为基于不同形态音乐的尝试,她完成了自己歌手型格的完善。为适配Pharrell Williams的制作风格,她在演唱方面有明显调整。
总体来讲,在这几首歌曲里,Ariana Grande转变传统Diva式展示强悍声乐机能的演唱方式,而是采用相对讲求小技巧的方式,比如输出方式的多样化,音色的变化,以及适配节奏型的处理等等。《The Light Is Coming》里的类Hip-hop,《R.E.M》里的传统R&B,《Successful》里层次感极度丰富的人声展示,《Get Well Soon》里基于Soul的输出,同时Ariana Grande的人声在歌曲里还充当着“乐器”的功能,被用来丰富音乐层次。在Pharrell Williams相关的歌曲里,见识到Ariana Grande在演唱方面的不同模式。以人声为标志,触发的是歌手型格的完善,她不再是专注于Teen pop的小女生,也不是单纯秀声乐机能的强势Vocal派,此番她是成熟的演唱者,对于不同类型的歌曲能够进行不同风格的演绎,她可以很克制的演唱,用音色来进行传情,或者,用控制来推动情绪。正如《Get Well Soon》里所展示的,在Ariana Grande演绎下,这首歌曲可大可小,大可以抚慰大爆炸事件后的创伤,小可以治愈生活中的迷茫,这种层次感,就是成熟的标志。
谈到成熟,准确讲此番Ariana Grande是在保持少女原色的基础上展示成熟。Pharrell Williams的制作帮助她保持住充足少女感,除却保持住音色里的甜美感,尤其是多变灵巧的节奏颇具卡通效果,正好塑造其青春、精灵的型格。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艺术含量”命题,在专辑里,Ariana Grande确实成为定义以及塑造风格的那位,而不是被标签限定的那位。
除却Pharrell Williams相关的部分,《Sweetener》剩下属于最常规式的Ariana Grande歌曲,在这里可以听到熟悉的味道,诸如先发单曲《No Tears Left to Cry》、《God Is a Woman》这类都是在 Max Martin跟Ilya两位流行圣手监制下打造出的标准热门金曲。所以,从收录曲目的情况来看,《Sweetener》是讲求平衡的专辑,既尝试颠覆又兼顾传统。从这个角度来讲,《Sweetener》在Ariana Grande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处于“过渡”的位置,衔接前后阶段,传统的部分是过往取得过的成绩,颠覆的部分是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两者相比,后者更为重要。对于这位还处于上升期的年轻歌手而言,此刻颠覆的部分其实是在挖掘自我潜能。在《Sweetener》里,Ariana Grande的潜能可观,并且体现出足够的探索精神以及跳出舒适区的意愿,这,就是当代Diva的必备素质。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专辑《Sweetener》QQ音乐购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