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时候,我家住在一条巷子里。巷子里的房子一共两层楼,我的家住一楼,还带一个院子。住久了高层,如今想来,家里有一个院子真是很棒。
我在那里住了大约六年,从学前班开始,到六年级搬离。
那是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香港、澳门依次回归;在手动换台的彩色电视里看见邓爷爷离世的消息;每晚守着还珠格格;父母一辈赶上了“下岗潮”;很多年后才知道,唱“相约98”那个人叫王菲;安徽卫视有个节目叫《超级大赢家》……在这六年里,我度过了自己的整个童年时代,虽这期间家庭也曾遭遇变故,但这却是我迄今的人生里,最不寂寞的时光。
我们那个巷子大概住了十户人家,韩剧《请回答1988》讲述了八十年代末邻里之间的日常与温情,看得我又哭又笑,于是也想把我们那个巷子记录下来。
那么,我就暂且把对这段时光的回忆叫做——请回答1999。
朋友圈被京城的雪刷屏,前夜我也枕着雨夹雪的声音睡着。
等了一个冬天,在我家这座江南的小城,也没等到一场正经的雪。
虽下过雨夹雪,但在我看来,雨夹雪其实还是雨,不能算作雪。因它下起来是滴滴答答的雨声,飘在空着虽有一点像雪的样子,可一落到地上,还是化成了雨。
大约我上一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冬天下的雪,才是江南该有的雪。
一场雪之后,雪深大约到脚踝处(这是六七岁小孩的脚踝处,对于大人来说,应该稍微浅一些),我穿着红色的雪地靴踩在雪上嘎吱嘎吱的,我的那双雪地靴可比现在的UGG好看多啦,合脚、厚实,还不显笨重。
即使鞋袜穿得如此厚,一到冬天,双脚还是会冷到发痛,痛到发麻,一步一痛地走去学校。如果我是生产鞋子的商家,我一定专门为没有暖气地区的小学生们生产一款特制的鞋子,鞋子要能自动发热,还要防水。
雪天必备的,还有一副西瓜红的棉手套,一根绳子把两只手套连起来,这样它们就永远不分开,挂在我的脖子上,也不会被随意丢掉。我很喜欢这双手套,直到我的手长得太大,手套装不下了,才不得已换了别的手套。可在这之后的冬天里,我都再也没有遇见过比它更合适的手套了。
住在斜对面的那户人家,有一位小姐姐,小姐姐的爸妈在外地工作,所以她家常年只有她和奶奶。小姐姐只比我大一岁,却比我高了将近一个头。小姐姐的奶奶虽不是温柔的类型,但还是对她的生活和学习都照顾的无微不至。那几年,我和小姐姐几乎天天都要在一起玩。
有一个冬天的下午,太阳出来了,雪开始准备融化。
那天应该是休息日,妈妈的同学们都到我家来打牌,一个胖阿姨家的哥哥也来了,虽然哥哥调皮又不爱听大人的话,但我小时候很喜欢跟这位哥哥一起玩,因为他长得很高,有一些像大人,却还能我一起玩很久,又有点像小孩子。可能那时候我觉得,跟比自己年长的人一起玩,比较有安全感,还能显得自己很成熟。
对面的小姐姐来我家找我玩,哥哥看了看外面的雪,对着我们说:“我们要不要堆雪人。”
也不知哥哥从哪儿找来了一个铲子,我们仨人就在巷子的墙角处开始堆雪人。记忆中,我并没有帮忙,只是看着哥哥用铲子堆雪人,小姐姐会用手去帮忙堆雪。那雪人快有我高了,头很圆。
看着堆完的雪人,我们很有成就感。这时候太阳还挂在天上,温度上升,雪人开始融化了。我们去其他地方玩了一小会儿,再回来一看,雪人已经矮了一大截。
我有些失望地说:“都化了。”
哥哥笑着说:“嗨,雪人都化了。”
后来那位哥哥上了初中,我便很少见到他了,他妈妈来打牌时也不见他来。在这之后,小姐姐还问过我好几次:“以前咱们一起堆雪人的那个,他现在怎样呢。”
宜
外出
赏雪
2017年
二月
廿四日
忌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