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被人牵着,你的鼻子不疼吗?

每天被人牵着,你的鼻子不疼吗?

小美格子齐步走 欧美女星 2018-01-26 09:47:45 576

欢迎关注由格子和我的小伙伴为你搭建的自娱自乐自学平台,和数万妈妈一起recharging。

(图片选自网络)

BE A PERSON IN THE DIGITAL ERA

数字时代的我们

似乎每天都在无尽的信息素材中穿梭

有些人穿梭的无比挣扎

有些人却穿梭的游刃有余


格子诵读

背景音乐  “Craigie Hill”  Cara Dillon

- 题记 -

格子回到家了,其实在旅行的路上我就规划好了到家后要写的第一篇文章,那是关于在未来的时代里,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如现今的互联网一般充斥满我们的生活后,作为普通百姓的我们将何去何从?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每一次基于科技创新的社会转型都深刻的影响着那个时代的人们,各行各业,几乎没有人可以逃脱。那么,倘使不想成为时代的被淘汰者,今天的我们又该为自己和孩子做好怎样的准备?

想写这个话题,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在我们10天的美国西南部之旅中,一方面我们感受着美国从军事到科技的高度发达,另一方面我和老吴也用最放松的心态,从我们各自的专业出发,在小美玩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深入交流了整个旅途,期间碰撞、讨论、思考、从未间断。

这就是我和老吴夫妻关系的正确打开方式吧。各种讨论会,卧谈会,一起喝咖啡聊天,一起做饭,只要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只要都还有力气说话,就几乎都在说话。当然,也不要想的那么严肃,毕竟我俩都是逗比段子手。

然而,到家了,当我休息完毕融入正常生活后,当我重新回到MMliteracy【萌猫识读】社群的小伙伴身边后,当我恢复我“老师”的角色后,我突然发现,在我构想未来的时候,我身边所有的你们正面临着无数的现实困惑,而一步步踏实的解决这些困惑才是陪伴大家做好准备,通往未来的正确路径。

所谓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抵就是如此吧,远古和未来之间总是贯穿着一条纽带,那就是人类的勇敢和智慧。而我需要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寻勇敢和智慧,并且邀请你们一路同行。

-1-

每一天 你都可能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焦虑

我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在各位英语老师疯狂开班的时候,我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只教一个Raz aa教室,目前已经过去了近两年。

这是一个看起来在带着孩子们学习分级阅读,实际上却是我普及Literacy【识读】理念,传递Multiliteracies【多元识读】教育法的一个可以无尽深度挖掘的Family Literacy【家庭识读】共学群体。我没有让自己失望,小伙伴们更没有让我失望,我们500人,悄无声息的一起戒骄戒躁,踏实前进着。比起绝大多数热衷家庭亲子教育,游走于各大社群、公号的家长,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小伙伴已经拥有了超脱于中国家长的耐心和沉着,拥有了许多在校老师尚未掌握的教育理念和具体执行办法。

可是,前进的途中,迂回是在所难免的。

我到家的第一周糖笑妈妈就发来了这样一段话,以及她沉重的反思。

我并不认识这段文字的作者,所以对他/她写的内容我暂时不做任何点评,我想点评的只是糖笑妈妈的自责和焦虑

因为她的思维已经被影响和控制了。

解释这个问题我必须得举栗子,举栗子可能就得怼人。那怼谁呢?就怼号称和自己死磕,吸引迷妹无数的罗辑思维,罗胖胖吧。为什么怼他呢?因为他在九霄云外吹牛,我在脚踏实地教书,没有交集,他也打不到我。

对于罗胖,其实我的感觉一直是“没有感觉”。撒鸡汤吧,我喝不惯;泼鸡血吧,我比他还鸡血……可是有一次,我非常无意地听了一个他的分享,是关于中医的。他自己也很自觉地,在那期节目之初就提出,自己在作死,敢说这么一个命题。由于有将近一个小时过半,我大约听了一半,我的感受是,他是有自知之明的,的确在作死。

-2- 

牵你鼻子的那根绳子 

老罗通篇都在谈中医的无效性,一个又一个的论点提出、扩充、论证,得出的结论都是中医是没有用的。关于中医是不是有用这个命题实在是太深奥……我也全是局外人,所以不谈观点。但我认为,能治好我的病,或者,缓解我的痛苦的中医,就是有用的。那么,谈什么?要谈的是,罗胖胖的论证逻辑。


看着罗胖胖眉飞色舞的样子着实是可爱,可是他的论证实在是让我不能给他的这场分析打及格分。

在这段论证中,胖胖的论点主要有如下两个: 

1. 在没有现代医学(西医)之前,不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寿命大约都是35岁。中国人并没有因为有了中医,而比西方人民群众多活几年。

2. 在现代医学诞生后,人们的寿命就增加了,让我们活到70,80了。

中间还插播一则广告,人类只活35岁是因为大自然的法则,要求人类生完孩子,让孩子长到能生孩子就可以安然的去了。

同志们,有没有人觉得上面两个论点加一则广告看起来特别特别特别有道理?

可是,如果你觉得有道理,那就表示已经掉坑里了。

因为这就是诡辩家们最常用的伪命题辩论,隐藏前提假设,然后用看似周密的逻辑让受众毫无招架之力

如果你想不明白,我来给同志们解释下:我们看见的是这两个论点。可其实,在这两个论点的背后,胖胖类卿却没有给听众明确列出,也就是深深隐藏在论点之下,即这个论点的前提假设。 

以论点1为例,它的前提假设就是: 

1、寿命的长短是衡量医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也就是只有能让人活得长的医学才是医学。所以,有中医的中国人民,和没有中医的西方人民都只活35岁,因此中医没用。【那……改善病人的痛苦程度呢?在大的疾病灾难中改变人们的生死呢?这些都不是衡量医学有效性的标准了吗?(当我们中国的屠呦呦女士诺贝尔医学奖是白拿的吗?)】

以论点2为例,它的前提假设就是:

 2、改变人生命长短的因素只有医学。那……在都没有医学的时代里,茹毛饮血的原始人活不过20岁,逐渐逐渐人们的寿命增长到30-40又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人类寿命的增加,密切而不可分割的是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零下50度的加拿大,出门就有可能被冻死,可是有了汽车,在温暖的环境下,我们就不会被冻死,这和医学有半毛钱关系吗?那为什么刚好西医出现和发展后,人们的寿命就增加了?现代西医的起源来自于17世纪科学革命后的欧洲,科学革命也就是现代科学在欧洲萌芽的那段时间。作为工业革命的促生剂,那个时代本身就预示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几何倍数增加,也意味着人类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在这样的情境下,现代医学诞生了,但即使不诞生现代医学,人们也会活的更长。】

就包括那个插播的广告也有一个前提假设:人类和很多低级物种一样,只需要进行一次繁殖,生一胎就够了。【如果这是个自然规则,1+1=1,1+1=1……人类是不是早该灭绝了】

话说到这,大家就明白了。如同罗胖胖此类的演讲者们,那些你听起来,无比无比有道理的社会演讲家们,其实传递给你们的,根本就不是他们对某一个问题的论点和论证,而是在你们聆听演讲时,默默地塞给你们的“前提假设”,以及“前提假设”背后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如果把这些“前提假设”拎出来听,你会觉得无比的荒谬,这就是我根本听不下去他们演讲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作为一个社会演讲家,能够广泛谈论所有问题,各行各业,却大言不惭、满嘴唾沫星子横飞的原因:

所以罗辑思维,叫这个名字是极对的,因为他也就只剩逻辑思维了。然而,一切逻辑思维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展示逻辑思维本身,而是为了服务于你自己的意识构建体系。为了将你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有效地批判性内化,进而实现最终的转化,转化成你自己的知识,你的观点,你的思想,进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独处时淡定恬静,社交时睿智明理的信息传递者。

这意味着逻辑本身是很美的一样东西,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建构自己的逻辑体系,强化自己思考的能力。可是,它依然只是工具,在智者的手中是智慧的传递通道。而诡辩者的所做的,却是不停的用花哨的逻辑包装,而不是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本身去修炼自己和影响世人,我个人认为,害人害己。

当然,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诡辩。

-3- 

他/她不是存心蒙你 

现在我想回到让笑糖妈妈焦虑的那张纸上。

这张纸上传递出的信息,给绝大多数妈妈看来,也是正确无比的!看完后还会自我对照,然后陷入深深的焦虑。

如同上面,我们拆解的老罗的话语逻辑背后的前提假设,这段话背后的前提假设是什么?

它的前提假设是“培养孩子纸质文本阅读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只要不是纸质文本,其他的东西都是邪魔外道,小说,游戏,都是邪魔外道。“纯文字的阅读兴趣才是最重要的”,但我们把这个命题假设提取出来之后,大家再去想,它正确吗?

所谓“纯文字的阅读兴趣”又是为了什么?在识读的概念里,我已经和大家反复多次的讨论过,一切形式的阅读,不管是文本的,图画的,声音的,雕塑,话剧……等等这一切,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批判性的获取信息”。而“批判性的获取信息”的目的,又在于通过“批判性的内化”最终实现信息转化(transformation),并形成自己的知识构建。

在这样的前提下,纯文本的阅读兴趣的培养真的是那么的大过天吗?No!换言之,在输入层面,“批判性的获取信息”才是真正的内核。纯文本阅读只是其中的,一种最原始的形态而已!

整个的信息获取的过程,可以是非常复杂和多种多样的,这也是正是Multiliteracies【多元识读教育法】,在multimodality【多模态教学】中反复提醒老师们的:

举个小小的栗子: 

我们在书上看到“花儿是香的,有着妙不可言的滋味,沁人心脾的甜,仿佛能滴出蜜来”。的确,这样的文字能够给孩子们无限的想象,这样的描写是美的。可是花香到底是什么?孩子们获取“花香”的途径可以是相当多元的。

他们可以会去听名人演讲,解析花香;

可以去看关于花朵的绘画展,假想花香;

可以去看关于花朵的纪录片,明白花香是不同种类的;

可以去看电影,在某一个片段中感受花语和它的气息传递;

可以真正的去闻花香,体会神农尝百草的乐趣;

可以和小伙伴们组团讨论,明白对花香感受的差异性。

可是,最终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件事,“形成他们心目中,属于他们自己感受的花的那份香味”。在数字媒体时代,我相信多元识读的类似观点,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小伙伴的认可。

-4-

开始深度思考和学习吧 

这件事后,我也扪心自问,为什么,糖笑妈妈,一个跟了我们那么久的妈妈,还是会受到那张纸的影响?核心原因我认为: 

1.大家在看到某些观点,并且跟随论证时,压根没有去思考过,没有写出来的那个前提假设。人家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你就跟着直点头,对对对!事实上,一个破石头能代表个狗屁爱情。

2.即使看透了前提假设,对于绝大多数市面上流传的观点,不过思考,直接采纳。别人说,文字文本的阅读兴趣是孩子必须具备的,你听完就跟着点头,因为人人都这么说啊?可是,我很想知道,有哪些科研人员通过实验论证,文字文本的兴趣培养是必须的?!盲人就都是文盲吗?那么,也有妈妈会反问,那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文字文本的阅读极为重要?”很简单,在人类知识文明的传承进程中,文字文本是迄今为止运用的最多,最久,最广,也是最重要的载体。可是,这种载体会不会被改变?这个答案不要我给了,历史会给出来的。 

今天,给出的两个例子,不管是罗胖胖,还是那张让糖笑妈妈焦虑的纸,我希望和大家探讨的其实并不是“中医”,以及“文本阅读重要性”本身。而是一种思辨能力的培养,一种看待问题的方法和视角,一种不被欺骗、诱导、迷惑的,审视别人观点的方法。

切记!所有的论点,一定有前提假设。看论点,也一定要寻找到前提假设。高手间的对驳,证真和证伪往往根本不在论点本身,而是论点背后,那个需要你分析的东西。

-结语-

看完今天的文,可能很多妈妈都会陷入沉思:

为什么我就那么容易被骗?就容易被牵着鼻子走?

再次提醒,请大家不要自责,思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若干年前的格子和大家一样,人云亦云。而我的思辨能力的培养也是从遇到了那些赋予我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的老师们开始的。

那些在我学习阶段传授过我传播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每一位老师。是他们指导我在学术苦读中找寻到了匹配自己三观的理论框架,并且教给了我通往科学思考的正确路径--科学的研究方法论。并且不断的提醒我不要偏离自己理想的方向。

正如张老师和我的对话中所说,一切理论的介绍都不要忘记自己的paradigm,这是学术上的说法。其实,也就是我常常和大家聊的,一切方法的运用,一切行为的实施,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目标和立场。所以,亲爱的们,前进的路上不要慌张,建构起自己内心深处那个对人生实现的体系,建立起自己的三观,比什么都重要。

Story is powerful,来看看格子以往的那些小故事:


谢大伙分享

有没有觉得格子故事棒棒哒

更多小伙伴的建议和支持

是我继续努力的最大动力


小美格子齐步走

由贪玩又好学的格子全心制作的

孩子和爸妈的学习平台

成长理念/英文知识/多元文化

走进我 你会发现原来学习如此快乐

格子

加拿大Western大学教育系课程讲师

加拿大Western大学教育学博士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学博士

公众号ID:xmgzqbz

个人微信ID:ygcanada

长按识别二维码 走入格子的世界

所有内容皆为格子原创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谢谢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