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解读之《儒林外史》32:向鼎

中考名著解读之《儒林外史》32:向鼎

彭婉玲 内地男星 2023-01-05 11:20:25 1351

《儒林外史》中有几个人物出场之后,都会有一个知县出现。例如王冕和时知县、范进和汤奉汤知县、匡超人和李本瑛、牛浦郎和董瑛、杜少卿和王知县等,我先说说鲍文卿和向鼎向知县这一对搭档。

向鼎担任安东县知县的时候,审理了以下几个案件:

1.处理一个和尚骗钱案,有个和尚在头上抹上盐,然后让牛舔,牛一边舔一边流泪,和尚就假称那只牛是他父亲转世,向牛的主人骗来自己卖钱花。

2.处理陈安医生杀胡赖哥哥案件。

3.处理牛布衣老婆错误认为牛浦郎杀害牛布衣案件。

前两件判案是简明无误的,判牛浦被控一案,有些潦草,但也够不上昏庸渎职。却被有心人参了一本,倘若他不会写词做赋,则失去了鲍文卿这个救星。假若鲍文卿是个不敬重读书人的戏子,向知县就被革职了。

鲍文卿因为小时候读过他写的曲子,向崔按察司求情,向鼎才保住了官位。

向鼎在安东做了两年知县,又在四川做了一任知州,转了个二府,后升任安庆知府。

把鲍文卿父子接到衙门里帮助监考安庆七府的童生试(鲍廷玺就是在这时候认识季苇萧的),后又为鲍廷玺娶了王管家的女儿。

向鼎最后又升任福建汀漳道,此时的鲍文卿已经重病在身,不能跟随他去福建了,向鼎赠银一千两送鲍文卿父子回家。

向道台进京面圣回来经过南京时,想再会会鲍文卿,可是鲍文卿已经去世,向道台大哭“老友文卿”并且为他题了名旌,又送银鲍廷玺100两纹银处理其父亲的丧事。

最后我们来说说向鼎和鲍文卿这对超越了身份的真友谊。

鲍文卿亲自送去崔按察司的信,又不接受向鼎五百两银子的谢金,就是为了兑现那份自幼仰慕的好奇心,就像粉丝想见见偶像一样。

向鼎对鲍文卿从感激发展到人格的吸引与尊重,是因为二人精神上有契合之处。

两人都施恩不图报,都重情义,连接地位悬殊的纽带是精神上的理解与共鸣。向鼎作为当权者,深知官场上人性之丑陋,所以非常珍视这位贱行中的君子朋友。

第26回向鼎在季苇萧父亲季守备面前评价鲍文卿是贱行业里真君子那段话,是向鼎发自肺腑的称赞。鲍文卿也是名实不符,他虽处贱业,却颇多君子之行。向鼎不被名象所惑,能看清人的本质,这是他作为知县最可贵之处。

26回“向观察升官哭友”这个回目就很有意思,作者这样处理就是为了突出向鼎对鲍文卿那份超越身份、等级观念的真情。

在死别恸哭之前,还有鲍文卿病重生别向鼎“挥泪”的场面,无论是向道台,还是鲍文卿,他们都是真情流露。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向鼎两次赠银的细节。

第一次向鼎说:“你是上司衙门里的人,况且与我有恩。”这是初见时的情形,那意思一是敬畏二是感激。

第二次是这样说的:”这一千两银子送与你,你拿回去置些产业,娶一房儿媳妇,养老送终。“这是相处一年多以后生别离时的心情,平淡的字里行间,流淌着骨肉般的温情。鲍文卿还要推辞,向鼎说:“你若不受,把我当做什么人!”那潜台词是:你应该知道我不是贪官,这钱是我的俸禄;我给的不是钱,这只是我的一种告别方式。

向鼎面圣回来,从南京经过就为了再见文卿一面,而文卿已成故人——世间再无鲍文卿!这几个字包含的深情令人热泪盈眶。向鼎给鲍文卿题写铭旌,落款“老友”,此时写出“老友”,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称呼,既不用思考,更不用踌躇,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我在修改文稿的时候,是满含热泪修改的)

《儒林外史》中,与此相类似的、感人至深的,还有秦老对王冕、牛浦郎的祖父牛相与牛浦郎前妻外祖父卜崇礼、甘露僧对牛布衣、杜少卿对沈琼枝等,那都是真心相向的情义。

向鼎在书中所占篇幅不多,但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他知恩图报,关怀下层百姓,看重人的品行。在向鼎身上,体现了儒家的积极进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