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快线投资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
中国AOPA理事、中国民航干部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曾就职于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精功集团有限公司
通航经历
2006年,完成上海西科斯基飞机公司股权重组,成功引进中航工业作为股东,引进新业务。
2007年,完成收购八达岭机场和北京锡华通航,正式重组为"精功通航”。
2008年,与美国西锐飞机公司正式合作,设立西锐飞机的中国销售中心、西锐在全球的三个复装中心之一。成为当时国内通航运营企业进军飞机销售和飞机组装领域的第一家公司,成功复装十架西锐SR20和SR22飞机。
2008年,努力打造“精功飞行会”,探索航空俱乐部运营模式。
2009年,开始尝试多基地运营,已逐步形成北京、河北、西安、浙江多基地运营格局。
2011年,开始尝试全业务覆盖,已逐步取得了91部通航作业、61部私照培训、145部飞机维修、135部公务机运营等资质。打造了国内资质最全的通航企业之一。
2012年至今,深化国际合作,成功完成与瑞士高杰公务机公司的合资谈判,成功投资美国日蚀飞机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国内相关航空项目的股权投资。
我走访过很多通航企业而且带了很多的班,发现很多通航企业在进入通航的时候是比较盲目的,很多是老板有了搞通航的想法后首先认识了做飞机销售的人员,于是先入为主的熟悉了一个品牌、几种机型,然后比较冲动把飞机买了,之后再去为这个飞机去寻找业务,很多通航企业就是这样开始的,当然有些企业还是相对比较理性的。无论是怎么开始的,我们都要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市场方向。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逻辑,通航也不例外。首先要理性地看待通航市场发展,经过充分的调研确定目标市场,然后为市场去选飞机,再根据飞行器配置各方面的资源,而不是先买飞机,再去为飞机找活干,这样是本末倒置。因此,市场方向显得非常重要。
市场方向选对了,才会有一定的飞行量,飞行量上去了,整个运行成本才会大幅度下降,企业才有可能缩短盈利周期。
如图所示,让我们看看市场选对了,规模上去了之后带来的好处。大家可以看到市场规模上去之后,飞行量就增加了,飞行量增加了飞行员收入就增加了,飞行员的积极性就提高了,飞行员成长周期就会缩短,飞行员很快从一个200多小时的小飞,在1-2年内就能到上千个小时。如果飞行量少,1000小时要累积很多年甚至8-9年,那飞行员永远不成熟,不成熟带来的飞行隐患,是企业最大的成本。飞行员的薪酬是和飞行小时挂钩的,这样他的薪水会很高。
另一个层面,市场规模增加之后,机队规模就会增大,规模效益会使得运营成本大幅度降低,因此定价也会趋于合理。有些企业的不合理定价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有的企业用大型直升机做空中游览,定价一张票1500-1800元,那这样的市场就非常狭窄,刚开始有人体验一下,后面就没人光顾了。这样的定价就是只考虑了成本,高估了顾客的承受能力。定价合理带来的业务量增加会使利润大幅上升,企业可以有更多的资金进行安全投入(安全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安全投入足够了,企业运行安全是最大的成本降低,企业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因此,选择好的业务,使飞行量上去是非常关键的,那到底什么是好的业务?什么是好的市场方向呢?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个通航企业的背景、所在区域都不一样,对市场看法更是不一样。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认为对中国目前通航市场发展或者是未来发展前景较好的三个方向:
第二个是空中游览。空中游览项目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开展,有些地方的景致从空中看没有什么特别,等客人坐过一次之后发现从空中看没什么特别的话,就不好做到口碑相传。因此,选择合适的风景点至关重要。
另外,只有成熟的旅游景点,游客数量众多的景区,才有可能开展空中游览业务,旅游业是可以带动空中游览的,空中游览暂时是不能带动旅游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年前八达岭有直升机的空中游览,当时飞机是停在八达岭的汽车停车场,那个时候生意是非常好,后来出事了摔了一架飞机,之后这个业务就停了。现在,飞机就在八达岭机场距离八达岭景区很近,但是这么近的距离,把游客拉过来坐飞机却是非常难的,体验空中游览的客人大部分都是从市区冲着坐飞机去的,而几乎没有景区的游客。乘坐飞机的人数比当年少了很多。
还有一个鲜活的例子,在银川附近的沙湖有个老板买了四架小鹰100飞机,用这种轻型飞机做空中游览。沙湖的景色非常别致,沙漠里有很大的水面跟芦苇荡有机的结合,飞机起降停靠在景区的核心位置,过往的游客都能看到。那个时候从买了一张体验票到上飞机大概需要等半个小时,经管等这么久但客人还是络绎不断。我当时跟飞行员聊了一下,他们四架飞机一天飞行690架次,一个架次收费是200-300元,飞行时间是2-3分钟,客人认为值得等、值得消费。消费的时候大家有几种心理,一种是从众心理,看见排队我也排,还有就是攀比心理,有人飞我也要飞,这些心理导致在景区非常容易做市场。所以说旅游是可以有效带动航空的,航空目前是很难能带动旅游的。
所以我们注重的是选择起降点的位置,就跟房地产是一样的,三个重点:位置、位置、位置。空中游览也是一样的,你的起降点位置选不好,会导致业务的失败。另外一个还是机型,选择一个成本非常高的机型,无论什么地方都没人坐。
第三个是医疗救援。医疗救援现在有几个公司在做,为什么看好这个业态?中国人口众多,中国的医疗资源是非常稀缺的,近几年车也增长的很快,高速路救援的需求增多,还有就是在二三线城市甚至乡镇,医疗条件相对差的地区,把人员转运到医疗资源丰富的地方,这个市场是非常巨大的。我们也要运用好人口红利。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保险。我认为医疗资源和保险是航空救援的关键因素,飞机只是一个工具。
我们的飞机其实就是空中救护车,把它看成运输工具,需要解决好的是医疗资源和保险问题,利用医疗保险效益让普通百姓都能享受得到这个空中医疗救援的福利。这个非常关键,要设计好商业模式。现在有些企业有所突破,申请了相关的险种,做了非常积极的尝试。
把医疗资源、航空保险,甚至一些高科技产品做了有机的结合,让普通民众都能享受到救援的帮助,我觉得这是一个既关注民生、造福百姓,又经济效益非常好的业态。这个关键是要联网,形成一个体系,而不是孤零零的在一个地方,只有一两架飞机,这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需要做成连锁模式,甚至未来和国际接轨。
第一句话就是你首先要满足一个刚性需求,你选的业务方向是市场大还是不大,是可有可无还是不被替代?如果不是刚性需求,那一定是做不大,所以选择市场非常重要,我们要满足刚性需求。
选用通用装备也是刚才反复强调的,任何业态都要选一个好的机型。我在管干院有门课讲的是初建企业的机型选择,我认为机型选择决定了企业成败的70%,所以应该选择一个成熟通用的机型。
还有很关键的就是对接资本市场,我们靠一个企业的力量去发展通航,就算你刚开始买了三五架飞机,如果单靠自身盈利再想增加飞行器、扩展业务范围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要有机地跟资本市场做好对接,运用好资本的力量,让我们迅速来发展来占领市场,扩张自己的地盘。
我们做通用航空,其实是做一个高端的服务业。我们首先要有非常强的服务意识,要去尽可能的满足客户需求。在早期通航企业比较少的时候,竞争不是太充分的时候,通航企业对外还是很牛的,有时候比客户还牛。我们做的一些业务给客户留下不好的体验,所以导致对通航企业还是有些偏见的。我们是做服务的,我们要为客户提供完美的体验,这样做市场才能做好。
最后祝愿大家节日快乐,把通航做的红红火火!
除此之外,李总还对大家的提问一一做了回答。
通航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其实通航的盈利模式也在探索当中,但通航既特殊也不特殊,它也是我们商业活动或者经济领域的一个分支,它又符合普适的商业原理。要盈利无外乎成本要降低,或者说你的收费是合适的,营造出利润空间。我们所有的精力都在更多地开发市场,降低成本。这是普适的经营法则,通航也不例外。还有就是规模经济,为什么我讲到市场,市场决定你干得活有没有规模,有没有体量。
我不认为一个企业要做全产业链的运营,术业有专攻,你在一个行业一个分支做好就非常不容易了。你看在美国,当然美国有很多法规,例如反垄断法,来约束企业。如果按照产业链的布局,波音飞机制造公司自己开个航空运输公司,一定很好,因为用自己造的飞机成本低多了。其实最初波音是有自己的运输航空公司的,后来被拆分了,于是变成了两个非常强的企业。塞斯纳和PIPER是教练机的龙头企业,他们也没有自己的航校。
现在医疗救援规模有具体的调研数据?或影响医疗救护规模的因素有哪些?医疗救护的选址有啥标准?
据我看过的医疗救援商业计划书和报告,数据来源是通过每一天打120电话的人数和每一天救护车出动数量,还有一些是我们用车辆救援无法做到的案例统计,以及对未来的预测。关键问题就是我讲的必须和保险体系挂钩,让大家消费得起这个航空救援,才是这个解决最终的途径。医疗救援要在医疗单位,就是在有急救能力的单位,必须有起降点,这很关键。出事故的地方你是无法预测的,除了车祸还有自然灾害,这时候我们的救援飞机需要在空中悬停,或在救援现场附近的临时起降点起降,这个没法选择,是随机的。
中国的土地具有稀缺性,李总怎么看待景区临时起降点与通航机场?
一个单纯的直升机起降点用的土地非常少,几亩地就够了。现在很多企业,一说到通航就规划得非常大,都是全盘规划,其实,不是每个地方都需要全产业链的发展通航,景区更不需要。举个例子:八达岭机场,800米长的跑道25米宽,还有10万平的停机坪,办公楼、机库、宿舍、油库等等功能和设施齐全,我们整个面积是330亩,其中还有90亩地没开发。
《通航人·微广播》节目由合作指定杂志媒体《中国通航博览》、指定自媒体《通航新闻》联合宣传打造,并击直播。本期《通航人·微广播》由珠海一航会展有限公司、低空快线投资有限公司、航空研习社赞助播出!
低空快线投资有限公司,以“产业模式孵化”为核心,通过“实体经济操盘”和“产融结合”两个手段,旨在带动中国通航领先商业模式创新,携手同行实现共同发展。
节目直播平台
吉兆之翼
指定杂志媒体
《中国通航博览》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将于今年11月1日-6日在珠海航展中心举行。吉兆之翼通航沙龙主体群联合主办“2016通航人珠澳环岛夜游联谊会”活动于10月31日在珠海湾仔客运码头举行,欢迎大家参加。详情就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