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京报年度好书,请你来选|历史、国故类

2017年新京报年度好书,请你来选|历史、国故类

新京报书评周刊 内地女星 2017-12-13 08:39:57 785

循着惯例,《新京报书评周刊》推出了2017年的终选书单。今年,书评周刊联手腾讯文化网频道共同举办此次评选,希望通过年度好书的评选,呈现阅读的价值与尊严,也希望读书这件事,能够回归阅读本身,回到阅读之美、阅读之趣,回到每本书本身的专业品质和文化品格。


继续上期的推送,今天有时书评为您推介历史国故类的年度好书,并邀请广大读者通过投票参与品评。以下历史类书单在时空与国别上覆盖广泛,透过作者们新颖独到的视角与严谨的史学考究,我们能更加洞悉历史偶然背后的一般逻辑,熟悉隐匿在宏大历史叙述背后的复杂个体与真相,进而更深刻地观察当下、把握自身——毕竟“当代岂无前朝事”——历史的作用就在于此,与现实形成互相映照的镜子。而国故一类的好书从技术、器物、精神、艺术等多个维度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做了定点的研究,追索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深远影响,也为读者们开启了进入古典史籍堂奥的大门。



历史


撰文 | 新京报特约记者 杨津涛


 

1

《中国1945:中国革命与美国的抉择》
作者:(美)理查德·伯恩斯坦

译者:季大方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3月


伯恩斯坦是《时代》周刊驻北京办事处的首位主任,长期关注中国事务。《中国1945》一书重新解读了日本战败后、内战爆发前,国、共、美、苏在中国的四方博弈。在作者看来,美国的对华政策一向拙劣,且深受白修德、谢伟思、戴维斯等所谓“中国通”的引导,以至对国共双方产生诸多错误判断——比如相信了延安方面释放的种种善意。在梳理了1945年前后的复杂历史后,伯恩斯坦提出一个颇具颠覆性的结论,即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东北的那一刻,已注定了中国历史的未来走向,此后美国所做的一切调停努力,都必然是徒劳的。因此,无论是赫尔利,还是马歇尔,只能从中国铩羽而归。


 

2

《洪宪帝制外交》
作者:唐启华

译者:范晔、杨玲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8月


唐启华长期致力于北洋外交史研究,著有《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等书。他在这本新书中大量引用电报等原始档案,反驳了袁世凯称帝和签署“二十一条”间的因果关系,将当时真实的外交情境一一还原。对于帝制问题,欧美各国都视之为中国内政,表示无意干涉,唯有日本为宣示在华霸权地位,并压迫一向“反日”的袁世凯,两次联合英、法等国,通电反对中国恢复帝制。北洋政府拒绝妥协,希望通过外交手段反制日本,但没能成功。最终,袁世凯在压力下倒台。按照作者的解读,袁世凯延期登基,乃至失败,主要在于日本抵制,而非蔡锷及其护国军起义的直接打击,本书的核心观点也正在于此。


 

3

《孙中山史事编年》

编者:桑兵 主编

版本:中华书局 2017年2月


此前有关孙中山的年谱,台湾出过罗家伦主编的《国父年谱》、罗刚编著的《中华民国国父实录》;大陆则有魏宏运编著的《孙中山年谱》、陈锡祺主编的《孙中山年谱长编》等。现在,陈锡祺弟子桑兵教授主持编纂的这部《孙中山史事编年》,在以上各书基础上,汇集当下十余位孙中山研究领域的中坚学者,全面搜集海内外刊布的相关档案、报刊、日记、函电等史料,汇集多方不同观点,以12卷、550多万字的篇幅,最为详尽地展现了孙中山及其所处时代的复杂面貌。如民国史学者王奇生所言,“本项目堪称集相关资料与相关研究之大成”“对孙中山研究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4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作者:黄兴涛

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10月


从2001年起,黄兴涛就开始关注“中华民族”的相关问题,其间发表了《民族自觉与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观念萌生与确立的历史考察》等重要论文。经过十六年的研究,黄兴涛推出这本《重塑中华》,全面梳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产生及影响。他由清朝满人“中国认同”说起,继而论证经过清末变局、五四运动,“中华民族”从最初单指汉族到成为“五族大同”代称的转变,最后“中华民族”观念在国民政府的推广及抗日战争的刺激下,才逐渐被中国人广泛接受。此外,本书还整理了当年政客、学者们对“中华民族”概念所持的种种不同看法,给读者留下很大思考空间。


 

5

《德国人的战争》
作者:(英)尼古拉斯·斯塔加特

译者:宋世峰

版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7年7月


现在有关德国及二战的书,大都聚焦于以希特勒为首的高层决策或隆美尔等将领的战场冲杀,很少涉及普通德国人的战时生活。英国历史学家尼古拉斯·斯塔加特利用大量私人日记、信件及法庭记录,为读者展现了那些德国基层军人、普通民众在战争中的状态。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德国人并不是他们自己宣称的那样“无辜”至1943年,德国人已经开始公开讨论对犹太人的屠杀问题了,但他们还是对希特勒充满崇拜。在一次刺杀希特勒的政变事变后,很多德国人激动地流下眼泪:“感谢上帝,元首还活着。”这些表现完全是发自肺腑的,并没有党卫军或盖世太保要求他们这样做。


 

6

“北京口述历史系列”(《胡同里的姑奶奶》《八旗子弟的世界》等)

作者:定宜庄等

版本:北京出版社 2017年2月


定宜庄是满族历史学者,现任职于中国社科院历史所,长期致力于清代旗人社会生活史研究。她用近二十年的时间,采访了数十位上至皇室后裔,下至三教九流的老北京人,记录下他们的生活经历、娱乐趣味、饮食习惯,以及对北京百年变迁的看法。最终结集而成的这套“北京口述历史系列”,包括《八旗子弟的世界》《城墙之外》《府门儿·宅门儿》《胡同里的姑奶奶》和《生在城南》。不同于那些对口述者言说全部采信的作品,定宜庄在书中征引大量史料,作为口述内容的注释,使得这几本口述史具有了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7

《世界帝国史:权力与差异政治》
作者:(美)简·伯班克 弗雷德里克·库珀

译者:柴彬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7年8月


本书两位作者都执教于纽约大学,前者主要研究沙俄及苏联史,后者则长期关注英、法在非洲的殖民史,他们在广泛阅读前人著作的基础上,重新描绘了罗马帝国、秦汉帝国、蒙古帝国、大英帝国等欧亚帝国,及美国、苏联、德国、日本等新兴大国的兴衰图景,如作者在序言中说的那样,“我们探究的是不同帝国运转的多种方式,并观察它们历经岁月,置身种种境况中所做出的无数努力的程度与局限性”,这些国家在历史上采取的不同统治术,影响直至今日。此外,中国读者还从书中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话题,比如:为什么中华帝国能一次次由分裂走向统一,而罗马灭亡后再未复兴?


 

8

《困守与反攻:冷战中的台湾选择》
作者:林孝庭

版本:九州出版社 2017年5月


蒋介石及国民党政权退台之初,称得上是风雨飘摇。冷战期间,两岸政权在边疆、在台海、在香港,乃至在缅甸、在越南、在印度都频频交锋。为维护自身利益及合法性,台湾除配合美国,充当“自由阵营”在亚太地区的“马前卒”外,也时常会冒着惹恼美国决策者的风险,自行其是。美、苏两国在其间扮演的角色也悄悄发生改变——美国和大陆日益交好,苏联则一度和台湾秘密接触。任教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林孝庭广泛发掘来美、英、中国台湾等处的机密档案,重构了蒋介石和台湾在冷战中艰难求存的两难处境,因此本书得到沈志华、杨天石等学者的高度赞许。


 

9

《唐代高层文官》
作者:赖瑞和

版本:中华书局 2017年8月


赖瑞和任教于台湾清华大学,专攻唐史,他在《唐代基层文官》、《唐代中层文官》后,终于推出收官之作——《唐代高层文官》。全书通过研究宰相、词臣、史官、财臣和牧守这五类最有权势的高官,全面探讨了唐代官员的“使职化”问题——皇帝绕过原有政府官员,依照临时需要,任命特使处理政务。在作者看来,唐代官制的这种变化,目的并非是让使职“侵夺”职事官权力,而是为适应时代和环境应运而生。官制“使职化”让官员的职衔变得复杂且冗长,后人很难搞清他们在当时的真实职务,这一谜题也在书中得到破解。有了赖瑞和这三本书,我们再看唐人那一长串的官职名称,终于不必再迷惑不解。


 

10

《秦征南越论稿》
作者:林岗

版本: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7年4月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动员大军征服岭南,并设立南海、桂林等三郡,将今天的两广地区收入版图。对于这段历史作者本无太多了解,但在和友人游览广西猫儿山上的古关隘后开始产生兴趣。于是这位中文系教授跨业撰写此书,一方面纠正了法国学者鄂卢梭《秦代初平南越考》中的谬误,另一方面则填补了国内历史学界的空白。作者除辨析《史记》《汉书》《水经注》等史籍资料,充分利用“鄂君启金节”“船纹铜提筒”等出土文物外,还亲自走访顺头岭、梅关古道、古佗城等历史遗迹,考察地理、地貌,尽力还原出当年的战场情境。


国故


撰文 | 新京报特约记者  宋晨希


 

1

《章太炎全集》
作者:章太炎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年4月


《章太炎全集》自1979年开始编校整理,中间历经曲折,于今年才全部出齐,堪称完璧。全集共17册,20卷,680万字,其中,章太炎的某些演讲和文章均为首次出版。章太炎是近代中国重要的革命家之一,近代众多文学家、思想家,早年都曾拜在章太炎门下,如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文典等。章太炎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新旧文化交替的紧要关头。章太炎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通过条分缕析的研究,从内部寻找改革中国文化的合理因素。章太炎的思想就如同一个“总机”,深刻影响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章太炎全集》的问世,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切地了解他一生对中国的贡献。


 

2

《〈三国志〉讲义》
作者:戴燕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年1月


《三国演义》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名著作品。或许因为它太过流行,很多人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信以为真,将其与真正的历史相混淆。戴燕从2009年以来,就在复旦大学开设读《三国志》的通识课,从正统史书里摘取重要的人物,如曹操父子、诸葛亮、华佗等人的传记,详加解释说明,以求通过原典把握更加真实客观的三国史,剔除文艺作品对历史人物进行随意褒贬的印象和观念。作者还从书中特别遴选了女性人物、文学人物和精通方技、术数的人物,通过分析他们的生平思想和遗留下来的作品,追索他们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深远影响,开启崭新视角,为读者打开进入古典史籍堂奥的大门。


 

3

《颂·雅·风:中国文化精神之本源》
作者:徐迅

版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7月


朱熹曾说,读书要“虚心涵泳”,对书里面的内容要仔细思考,反复琢磨,互相参证,才能获得有益于自己的知识。这本《颂·雅·风》即深得此法,将各派观点求同存异,做了一次全新的写作尝试。作者徐迅从《诗经》《论语》《孟子》等大量古代典籍中寻找到相似主题,用寻章摘句的方式进行一问一答,让各派思想不带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彼此进行争论,并在激辩中,探寻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发现真正的文化内核。在全书中,作者不点明自我立场,而是让古代先贤自己走出来彼此对话,以此显现儒释道等各个学派思想对某一问题的统一看法,凸显中华文化的根基所在。


 

4

《御窑千年》
作者:阎崇年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年4月


所谓御窑,为古代宫廷生产御用瓷器的机构和窑厂。御用瓷器与民间瓷器不同,既注重实用性,更注重观赏性。历朝历代的瓷器,不论是色彩还是形态,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阎崇年以其对明清历史的研究积累,重新发掘历史资料和宫廷档案,力求展现一部通俗而生动的千年瓷器史。寓理于物,在揭秘青花、斗彩、珐琅彩等不同种类瓷器的艺术魅力之外,更加注重发掘不同瓷器种类兴起和衰亡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展示中国人审美观念的更迭变化,并分析瓷器在近代衰落的原因。《御窑千年》不但是一本了解瓷器历史和鉴赏的入门书,更可以从中洞悉中国艺术精神,体味传统工匠智慧和高超的制造工艺。


 

5

《中国文化传统的六个面向》
作者:李欧梵

版本: 中华书局 2017年7月


《中国文化传统的六个面向》根据李欧梵在香港中文大学讲授课程的文字实录整理而成,保留了作者讲课时的口语化表达,读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李欧梵从英雄本色、政教传统、江河岁月、饮食男女、魑魅魍魉、魂兮归来这六个他心目中的中国文化传统面向,分别选择六段经典文学文本,进行详细解读阐释。在解读的过程中,他旁征博引,中西贯通,不但与西方文学传统进行参照比对,也会从文学性、音乐性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开拓了读者对古典文学新的认知方式。


 

6

《中国古代技术文化》(套装四册)

作者:江晓原

版本:中华书局 2017年8月


近年来,有关中医是不是伪科学、“四大发明”是否真实存在、中国古代是否有科学等问题,在网络上引起广泛争论。江晓原从这些热点话题切入,秉持科学精神,在几十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翔实而客观的用证据给出自己的答案。比如,他认为造纸术、黑火药、印刷术无疑应是中国人发明的,但是,古代发明了指南针却只能是一个神话;中医里面虽然很多治疗原理不能用科学解释,但现在无法解释的,不一定就是伪科学。否则,中国几千年来,那些被中医治疗康复的案例就没有办法解释。《中国古代技术文化》中文章虽然篇幅并不长,但几乎每篇观点都能颠覆大众对于中国古代科学的认知


 

7

《人文之蕴:北京城的空间记忆》
作者:刘凤云 江晓成 张一弛

版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12月


 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张,北京的形象也变得纷繁复杂。《人文之蕴:北京城的空间记忆》从城市营造、街道坊巷、商业市集、士人活动、宅第设计和园林艺术几个角度入手,将北京的传统与现代重新勾连起来,激活传统的文化符号,让人们了解一个不一样的北京城。为什么北京的街道横平竖直?北京的四合院体现了哪些风水观念?北京的那些著名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又体现了哪些人文理念?看似平常的建筑背后,却牵涉着一套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思想观念和人文观念。


 

8

《 〈清明上河图〉:北宋繁华记忆》
作者:薛凤旋

版本:中华书局 2017年2月


北宋时期的中国,虽然军事力量技不如人,但文化昌盛,经济繁荣。《清明上河图》正是以汴京热闹的街市为主题,将北宋时期繁华的商业贸易、城市生态的盛况表现出来。《清明上河图》里共画了河道、城门、山峦、船艇等,其中还有600余位人物,仿佛置于热闹的城市街头。本书将《清明上河图》各部分加以放大,以地毯式搜索的方法,运用史料档案,详细解说宋朝时期的建筑形态、百姓生活状态、城市管理体制等内容,再现了北宋时期的市井繁华。作者研究认为,北宋已经出现了城市化进程,相伴随的,人们也出现了新的价值观,其发达程度早于西方300余年。


 

9

《蒐书记》
作者:辛德勇

版本:九州出版社 2017年1月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在教书写作之余,最喜到世界各地旧书坊搜罗古籍、旧书。《蒐书记》正是他过去十年间谈访书、购书的文章,从中可以窥见一位学者对书的无限深情。在辛德勇看来,上世纪90年代是收藏旧书的黄金时期,那个时候,中国的经济大潮奔流涌动,很多书店也把数十年来收藏的旧书投放市场。那个时候,旧书店大门一开,几十号书痴狂奔而入,如万马奔腾的战场。作者详细记述了他购买明清古籍时喜悦的心情,同时,他也将所购买的珍本书籍详加考察,除介绍书中内容外,也叙述这些版本的流变,甚至品评、鉴赏这些古籍的价值,让读者大开眼界。


 

10

《大观红楼》
作者:欧丽娟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8月


欧丽娟在《大观红楼》里独辟蹊径,结合历史资料,对小说《红楼梦》的主旨思想、人物性格以及曹雪芹家族的背景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欧丽娟推翻了以前人们所认为的,《红楼梦》抨击了古代中国礼教吃人的观念,而是认为曹雪芹写作此书,其实充满了对贵族大家庭的无限留恋。书中很多观点引起众多“红迷”爱好者的支持或反对,在当今《红楼梦》研究成为显学,成果汗牛充栋的情况下,本书还能引起大批读者的关注和讨论,足以说明这本书带给人们思考的价值。



新京报书评周刊邀请您为我们的历史、国故类年度好书投票。点击即可投票(可多选)。



本文原载于2017年12月9日《新京报·书评周刊》B02-03版,与新京报书评周刊旗下“有时书评”共同推出。作者:杨津涛、宋晨希;编辑:《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部、彭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阅读有时,思想有时

有时·Time To,是由新京报书评周刊精心筹划的全新阅读平台。“有时·书评”将秉持专业品格、独立思想,努力成为喧嚣互联网中面向知识界和读书人的阅读空间。


点击下方海报,玩游戏,赢礼物


提示1:来自2014新京报13本年度好书(点击即可查看

提示2:≥3个字


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