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李秀英”正名,让“碧玉簪”回家!

为“李秀英”正名,让“碧玉簪”回家!

隆昌广播电视台 日韩女星 2016-03-23 19:31:24 93

导语

  3月22日,隆昌广播电视台组织召开原创电视短剧《碧玉簪》筹拍讨论会,与会人员就《碧玉簪》剧本的修改完善、拍摄方式、演员选择、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会场气氛活跃。

故事由来

  《碧玉簪》讲述的是明朝年间发生在现我县李市镇的一段爱情故事。是内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戏剧史上,《碧玉簪》曾经被改编成黄梅戏、京剧、越剧、川剧、庙口歌仔戏等剧种演出,并被拍成电影。(欣赏越剧版《碧玉簪》请点击“阅读原文”)

寻访“碧玉簪”的故乡

  隆昌李市镇东面与重庆荣昌县接壤,南面与泸县紧邻,故有“川东第一镇”之称。这个小镇地理位置特殊,北面是一道重叠、横亘的山梁,东、西、南面则是雾霭笼罩的平原大坝,成渝铁路、老成渝公路穿行其间……这在农耕时代,应为五谷丰登之地。


  走到安家村7组,在一个小地名称“石门”的地方,相传,这就是当年李府的建筑中心,它坐北朝南,占地约50亩,四周是青砖高墙。据民间相传,李府大门为石质牌坊式,连同山墙长约20米,前有两根石柱华表,故称为石门。这一点在2008年修公路时,挖出大量基脚石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在围墙内,庞大建筑群为两进式,纵横的四合院向东西方向展开,内设鱼池和后花园。


佣人房及天井


  在安家村7组东面约2.5公里,是大佛坎村3组。这里有个老地名叫顾家祠,这就是顾文友的家。他母亲是李遇知的姐,家道在当地也算殷实,只是顾文友自小不喜读书,心术不正,所以炮制了这一桩传遍全国的轶事。



  



  《碧玉簪》是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一部优秀作品,很多越剧团都将它作为保留剧目,还曾拍成电影艺术片。但是,不管是出版本还是改拍成彩色电影,都只署整理改编者的名字,没有署剧本的首创人员姓名。那么原创人是谁呢?


  据隆昌县川剧团陈举强回忆:1959年隆昌川剧团在重庆演出时,《碧玉簪》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也得到当时的上海越剧团的专家们的首肯,上海越剧团遂以交换剧本的方式带走了《碧玉簪》原本,后来才被改变为了越剧,并拍成了电影。

  由于后来多次被改编,剧中主人公的姓名、故事发生地都有了不同的版本。隆昌电视台拍摄《碧玉簪》,就是要为“李秀英”正名,让“碧玉簪”回家!


  让我们一起期待!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