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和国外的观影水平不同,但在这部电影却完全一致:《肖申克的救赎》无论在国内的豆瓣榜单还是IMDB250榜单都排名第一。
全球最受好评的电影:曼德拉是电影粉丝
这部电影神奇到几乎每个影迷都看过,谈论过。主演蒂姆•罗宾斯第一次见到南非总统曼德拉的时候,曼德拉第一句话就是:我非常喜欢《肖申克的救赎》。
“我对天发誓,全世界每个角落,无论我去哪儿,总有人说,‘那个片子改变了我的一生’。”蒂姆罗宾斯说。
老戏骨摩根•弗里曼对此也非常认同:“无论走到哪儿,总是有人会说,‘《肖申克的救赎》是我看过最棒的电影。’”
斯蒂芬•金本人也不看好,剧本没花一分钱
这部电影之前,弗兰克•德拉邦特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导演,他厚着脸皮以5000美金的友情价从斯蒂芬•金那里获得了版权,“我当时一事无成,正想着拍部低预算的片子”。
事实上,斯蒂芬•金多年之后把支票都还给了弗兰克•德拉邦特,相当于一分钱都没花。因为这部电影,连斯蒂芬•金本人都不看好,他说:“不明白你怎么把这玩意儿拍成电影”。可能因为大师的这句话,弗兰克•德拉邦特五年之后才开始拍摄。
这五年之间,他只做一件事:改剧本。蒂姆•罗宾斯看完德拉邦特改编好的剧本后惊叹,“这是我看过的最棒的剧本。”
电影和原著的三处剧情改动
德拉邦特除了保留原小说的叙事线乃至一些对白外,再创造了一些重要的情节点,加深了电影主题,并且加上了一些暴力元素。最重要的剧情改动有三处:
第一、电影里出狱后上吊自杀的图书馆管理员布鲁克斯,在小说里是在养老院安度一生,电影的处理显然更为发人深省,给这个小角色赋予深刻的人性思考;
第二、为安迪意外带来谋杀案真相的年轻狱友汤米,在小说中是为了换取去轻囚监狱而选择缄默,在电影里则为了帮助安迪而遭到监狱长的谋杀;
第三、小说中多个狱警的形象情节被合并在了监狱长一个人身上,更加符号化,加强人物功能。
新人导演和穷的叮当响的剧组
导演是个新手,这点让很多老演员头疼。主演蒂姆•罗宾斯以一线演员的身份强烈建议德拉邦特雇用一个经验丰富的摄影师来平衡他过分稀缺的导演经验。罗宾斯推荐了老牌摄影师罗杰•迪金斯。德拉邦特接受了这个建议,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太关键了。
剧组穷,没有大牌。导演也是吃尽了苦,肖申克监狱的第一晚,老囚犯们不停地嘲笑喧哗,企图吓新囚犯的情景中,因为临时演员不够用,动用了拍摄现场的保安也来制造喧哗的气氛。安迪在雪中行走的镜头中的雪花其实是土豆薄片,而他在下水道中爬行时脸上及管道中的污渍其实都是巧克力浆(吃多了巧克力容易发胖……)。
1994年电影上映,制片人和德拉邦特一起去了附近最好的影院,却发现——压根就没人看。最终票房惨淡,只有2800万,勉强收回成本。虽然在奥斯卡上拿到7个提名,偏赶上那一年好电影扎堆,竟然一无所获。
然而伴随电视网络和影碟的二度传播,电影意外地旋风般席卷全球。现在,《肖申克的救赎》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成为激励无数人前行的动力,并被美国评为25部国宝级电影之一,德拉邦特最终证明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错过这部电影的大腕们:汤姆汉克斯、布拉德皮特、阿汤哥
一开始制片人计划让刚开始走红的汤姆•克鲁斯来演男主角安迪,但前提是德拉邦特需要出让自己的执导权,作为补偿制片人偿付给德拉邦特300万美金。而当时还是个新人的德拉邦特拒绝了,他坚持要自己导演。
汤姆•克鲁斯本人特别喜欢这个剧本,甚至和电影团队坐在一起试读了剧本,但最终还是犹豫了,因为他不想和新人导演合作。
关于主角的人选,德拉邦特首选是汤姆汉克斯,但汤姆汉克斯当时正忙着拍摄《阿甘正传》,正是这部电影在奥斯卡上干掉了《肖申克的救赎》——如果当时汤姆汉克斯接受了这个邀请,估计94年的奥斯卡《肖申克的救赎》未必会颗粒无收。
因《与狼共舞》和《保镖》而红到发紫的演员凯文•科斯特纳,是导演的第二人选,其实这部电影的气质和凯文•科斯特纳非常合拍,可惜他也拒绝了。
《黑道家族》中老大詹姆斯•甘多菲尼,本来可以饰演鸡奸三兄弟一角,但他为了《真实罗曼史》的一个小角色推掉了这部电影。
布拉德•皮特当时刚刚开始走红,导演原本邀请他扮演汤米的角色,皮特当然拒绝,那个时候他表示自己只接主角的戏。
现在想起安迪的形象,感觉只有蒂姆罗宾斯才是最适合的,但总忍不住想一下,真的是这些大腕当时都参加的话,这部电影会是什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