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汪峰的歌

我听汪峰的歌

与人本相遇心灵深处 内地男星 2017-02-01 23:21:59 247



 当一颗心在安全的环境里敞开,疗愈之路便已经开始。       ——题记  

                                                   


我不是流行歌曲发烧友,知道汪峰很晚,大概是旭日阳刚唱《春天里》,听说汪峰维权,他的名字这才进入视线。后来看中国好声音、中国新歌声时,感觉汪峰做导师,是个很真实的人。听他的歌多了起来,而且往往是一遍又一遍的听,很释放的感觉。我就在想,平时我也有喜欢听的歌,但不是汪粉,汪的很多歌能让我一遍遍听的原因是什么?简单的解释是戳中了我的某根神经,但这样的解释似乎不够。


人是需要倾诉的,而倾诉是需要安全的环境的,歌曲提供了这样一个载体和环境,唱者借歌抒情,听者心有戚戚,所有无法直接的诉说,因了歌曲有了一个充分流动的安全氛围。而汪峰的众多歌曲成为传唱经典,不能不说是契合了听众,戳到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经历、痛苦、欲说不能通通表达出来。


从汪峰演唱会的现场以及邓紫棋、韩磊、梁博、黄勇、贝贝等众多演绎汪峰歌曲的歌手在演绎时完全的代入感,我能感觉到这个集词、曲、于一体的原创音乐人的作品,的确给很多人提供了真实发声表达和释放自己的安全载体。


 


不知道还要等多久以后

我们能不再哭泣

不知道流多少眼泪以后

我们能笑对孤独

我的心在沉沦破碎以后

不记得跳动

像一颗布满苔藓的恒星

在每个寂静无声不眠的夜晚

独自闪耀

                             ——《恒星》   


在这一段歌词里,我感受着,等待着悲伤慢慢穿过,然后还可以笑着面对,即使心碎到不能跳动,但仍然有着苔藓一样的生命力,在寂静和寂寞辗转的夜里,闪闪发光。在痛苦中选择了不压抑、不排拒,痛苦中看到痛苦的价值,还有,“我的心在沉默等待以后/不记得跳动/像一颗布满泪水的恒星/在每个无人喝彩不眠的夜晚/独自闪耀,”一边是情绪沉入性的体验,一边是对情绪的接纳和珍视。于是我想,一个人在最痛苦的时候,至少能够自己陪伴着自己,在生命中,这多么好。



多少人走着

却困在原地

多少人活着

却如同死去

多少人爱着

却好似分离

多少人笑着

却满含泪滴

谁知道我们

该去向何处

                                                 ——《存在》  


这段歌词,我感受的是对生命徘徊不前、对生命质量、对人生方向的自我拷问,是在真实的迷茫中,人对自我的观察和审视,这里有一种清醒的意识在内,也是人生意义感的所在,像苏格拉底所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而在这里的省察,似乎有着哈姆雷特 “TO BE OR NOT TO BE”的抉择与悲壮,这也让生命充斥着满满的张力。而这种满满的生命张力在第二段落继续高涨——


多少次荣耀

却感觉屈辱

多少次狂喜

倍受痛楚

多少次幸福

却心如刀绞

多少次灿烂

却失魂落魄

谁知道我们

该梦归何处

谁明白尊严

已沦为何物

是否找个理由

随波逐流

或是勇敢前行

挣脱牢笼

我该如何

存在


我体会到一种真实的自我冲突状态,充满矛盾,是日常遇到的体验,但可能被自己生生地忽略过某个面,让头脑轻易地骗过自己,而在这里,放慢了镜头,让我感受着真实的自己,和自己对话,热泪盈眶。

最后一段——


谁知道我们

该去向何处

谁明白生命

已变为何物

是否找个借口

继续苟活

或是展翅高飞

保持愤怒

我该如何

存在


如何做真实的自己,在质问中,似乎已经有了答案。整个歌曲让我经历了一次完整的心理体验,就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不再被告知道理,而是自己在经历和体验后想更好地成为自己。



《花火》一歌这样写——


这是一场没有结局的表演

包含所有荒谬和疯狂

像个孩子一样满怀悲伤

静悄悄地熟睡在大地上

现在我     有些倦了

倦得像一朵被风折断的野花


以神秘的鼓点开场,这是一个完全原生态的描述,所有行为、悲伤、疲倦、就这样肆意舒展,把属于自己的一切,给一次纯然无扰的安放。


所以我 开始变了

变得像一团滚动炽热的花火

看着眼前欢笑骄傲的人群

心中泛起汹涌的浪花

跳着放荡的舞蹈穿行在旷野

感到狂野而破碎的辉煌

现在我 有些醉了

醉得像一只找不到方向的野鸽

所以我 开始变了

变得像一团暴烈炽热的花火

蓝色的梦睡在静静驶过的小车里

漂亮的孩子迷失在小路上


这样的安放,是给自己身体、情绪的一个大大的放松和尊重。 



《北京北京》一开始的写实风格则有着更强烈的代入感——


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

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

除了发动机的轰鸣和电气之音

我似乎听到了他烛骨般的心跳


这是一个漂泊者、一个奋斗者与一个城市一块土地的感情,充满了彻骨的连接感,让你,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的人,都会有的连接感——

我在这里欢笑

我在这里哭泣

我在这里活着

也在这死去

我在这里祈祷

我在这里迷惘

我在这里寻找

在这里失去

北京 北京


“咖啡馆与广场有三个街区,就像霓虹灯和月亮的距离”,这个隐喻,道出了多少人心中的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把忧伤高贵而不屈地表达。“人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这样的表达,有一种直接的穿透力,当这种穿透力和体验链接,忧伤的力量已经慢慢减弱了——“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离去,我希望人们把我埋在这里,在这我能感觉到我的存在,在这有太多让我眷恋的东西。”


汪峰的歌,契合了世界上梦想的心灵,流浪的灵魂。而一旦你真实地面对自己,并表达你的心灵,本身就是滋养和自愈的开始。


当然,汪峰的歌打动我,除了歌词除了旋律,那语言也是极富诗意的。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